感悟网 导航

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潮流。全部 中国近代史上有几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是?影响?

作者&投稿:卫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促成中国近代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事件是什么?~

是戊戌变法
清朝末年发生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对于中国近代史而言,鄙人认为没有比这次政治改革运动造成的影响更加深远了。以后的八国联军进北京,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甚至辛亥革命都或多或少的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清廷签定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试图通过变法维新;挽救大清王朝的危亡局势。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 光绪帝引用康有为等人主张,颁布了一系列维新法令,推行变法新政,新政推行了仅仅103天就被废除了。史称“百日维新”。变法新政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总局,提倡实业。.......二、政治方面:令各衙门删改则例;中央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等闲散衙门,.....三、军事方面:裁汰旧军,令八旗及各省军队一律改练洋操;筹办兵工厂,筹造兵轮......四、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改试策论;设立学堂,提倡西学,.....。尽管维新派与帝党相结合所进行的改革相当温和,但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

维新变法触犯了守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极力的反对。最终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出面训政;重新总揽朝政。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光绪帝被幽禁,变法的内容基本全部废除。清朝失去了最后一次主动的和平改进的机会。以后不可避免的用革命运动这种破坏力极大的暴力运动来改进。而作为被动的被推翻和主动的接受改良结果是不一样的。血祭了百日维新,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而戊戌变法之后,中国曾经出现过欣欣向荣的局面。假如戊戌变法成功的话,整个中国近代史就有可能改写。清朝甚至可以真正中兴,最起码能够延长国运多年。正是因为戊戌变法的失败,失去了上层改革的机会,引起了一系列恶劣的连锁反应。内忧外患交集,这才使清朝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其中的教训是很值得深思的。

清朝末年的一场皇帝的家庭悲剧演变成一个国家的悲剧,就是因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缘故。光绪不喜欢隆裕皇后(慈禧的侄女),对珍妃特别宠幸,因此与慈禧龃龉,导致“戊戌变法”之前的“帝后党争”。戊戌变法的失败实际上就是“帝后党争”最后的结局。戊戌变法之后因为慈禧厌恶光绪,清朝宗室载勋、载漪等人乘机密谋“废立”,企图废黜光绪,另立皇帝,最终导致外国人干涉。慈禧听到列强要她归政的谎报盲目排外任由“义和团”攻击外国人,引起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造成《辛丑条约》巨大的损失。古语云: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家败一人...这几句话用在慈禧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一招错了满盘输,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清朝以后遭受灭顶之灾,慈禧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亡清者,叶赫那拉氏也;斯言信哉~!

在戊戌变法成败之际,袁世凯本人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辜负了光绪皇帝的厚望。通过向荣禄告密;出卖戊戌六君子而使自己升官进爵,袁世凯,吴三桂这一类的小人都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决定了国家的命运。我们后人在评论历史的时候,往往哀叹“纷纷世事无穷尽,茫茫天数不可逃”。历史的发展很多时候都是非理性的,名代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最后有一首诗很深刻的揭示了历代兴亡的教训。尽管说的是周朝的兴亡教训,对于后世很有借鉴意义。可惜他本人虽然头脑清醒,但是没有机会去掌握国家命运。所以历史还是不可逆转的兴亡更替。
原诗如下:
卜世虽然八百年,
半由人事半由天。
绵延过历缘忠厚,
陵替随波为倒颠。
六国媚秦甘北面,
二周失祀恨东迁。
总观千古兴亡局,
尽在朝中用佞贤。

戊戌变法失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袁世凯的临阵倒戈,光绪帝认错了保驾的人~!假如袁世凯能够按照谭嗣同的嘱托,兵围颐和园;拥护光绪亲政。历史就是另一个样子了,历史就是历史~~~~~无语~!

古人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时候,就需要改革变化;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不尽如人意。国家的未来就寄托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而现在很多大学生的素质实在令人难以恭维。对历史不屑一顾,一个忘记了自己国家历史的人,就意味着背叛自己祖国的文化。......只有正确的认识历史,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

有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898年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
第一次: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思想的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影响:此次论争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此后形成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第二次: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影响: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第三次: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新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这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基础。它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扩展资料: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 以当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标志,以陈独秀、胡适之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近代西方先进思想的推动下,冲破了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牢笼,高喊 “科学和民主”,开展新文化运动,推动着中国社会大改造。
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进入了崭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勇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激烈姿态。
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唤醒了一代青年,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思想解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一、新思想的萌发

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维新思想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这次变法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思想上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四、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在政治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4、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扩展资料:

追溯党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至少有两次重大的转折,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而得以实现的。

1、一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中国革命出现严重挫折后,毛泽东号召全党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思想中解放出来,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这一时期,虽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明确提出“解放思想”这一概念,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步推进,中国革命事业的每一步发展,实际上却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

2、另一次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苏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后,毛泽东又号召全党以苏联为鉴戒,走自己的路,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不久,他开始正式使用“解放思想”的概念。

同样是在1958年召开的成都会议上,针对破除斯大林和前苏联经验的迷信问题,他强调指出:“揭掉盖子,破除迷信,去掉压力,解放思想,完全必要。” 这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所进行的很多探索和尝试,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最直接、最珍贵的启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思想解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文化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第六章 继续解放思想,一项远未完成的任务



  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是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为六个阶段: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特点: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四)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内容: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②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③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④“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⑤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2)特点:①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②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③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④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

  (五)中共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六)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迄今为止,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己经有过四次思想解放:

  ①第一次发生在1978年,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

  ②第二次发生在1992年,围绕资源配置问题,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禁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

  ③第三次发生在1997年,围绕所有制结构问题,突破了“姓公姓私”的理论误区,对我国传统的公有制理论做出了重大修正;

  ④第四次发生在2001年,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突破了“无产有产”的理论界限,科学地回答了党内外同志十分关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特点: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四)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内容: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②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③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④“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⑤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2)特点:①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②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③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④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

(五)中共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六)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迄今为止,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己经有过四次思想解放:

①第一次发生在1978年,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

②第二次发生在1992年,围绕资源配置问题,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禁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

③第三次发生在1997年,围绕所有制结构问题,突破了“姓公姓私”的理论误区,对我国传统的公有制理论做出了重大修正;

④第四次发生在2001年,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突破了“无产有产”的理论界限,科学地回答了党内外同志十分关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中国近代历史上思想解放潮流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演变历程: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特点: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四)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内容: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②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③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④“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⑤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2)特点:①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②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③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④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

(五)中共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六)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迄今为止,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己经有过四次思想解放:

①第一次发生在1978年,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

②第二次发生在1992年,围绕资源配置问题,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禁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

③第三次发生在1997年,围绕所有制结构问题,突破了“姓公姓私”的理论误区,对我国传统的公有制理论做出了重大修正;

④第四次发生在2001年,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突破了“无产有产”的理论界限,科学地回答了党内外同志十分关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http://www.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190989 你可以 自己去看看!

《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潮流。全部》
答: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二、维新思想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有哪些?》
答:第一次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思想的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二次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三次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提倡民主、科学...

《中国近代史上有几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是?影响?》
答:第一次: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思想的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影响:此次论争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此后形成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第二次: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

《中国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史上有几次思想》
答:中国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1、戊戌变法: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戊戌变法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戊戌变法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什么?》
答: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一、“开眼看世界”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魏源在《海国图志...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答: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归纳。》
答: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

《截止到戊戌变法,近代历史上有几次思想解放潮流?具体内容?哪一次最彻底...》
答:(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好按照时间顺序,有代表人物和影响。。以...》
答:前期 中国近代前期先后发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给近代中国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下面从背景、内容与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联系比较从而总结其规律性认识。 一背景 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哪些思想解放运动,各》
答: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1、戊戌变法。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