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归纳。

作者&投稿:慕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潮流。全部~

一、新思想的萌发
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维新思想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这次变法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思想上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四、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在政治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4、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扩展资料:
追溯党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至少有两次重大的转折,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而得以实现的。
1、一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中国革命出现严重挫折后,毛泽东号召全党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思想中解放出来,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这一时期,虽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明确提出“解放思想”这一概念,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步推进,中国革命事业的每一步发展,实际上却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
2、另一次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苏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后,毛泽东又号召全党以苏联为鉴戒,走自己的路,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不久,他开始正式使用“解放思想”的概念。
同样是在1958年召开的成都会议上,针对破除斯大林和前苏联经验的迷信问题,他强调指出:“揭掉盖子,破除迷信,去掉压力,解放思想,完全必要。” 这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所进行的很多探索和尝试,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最直接、最珍贵的启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思想解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文化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第六章 继续解放思想,一项远未完成的任务

【维新变法运动】
时间:1895年

目的:救国图强,在保留清朝的统治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

背景:
面对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为,戊戌六君子;

性质和意义:
它具有重要的爱国救亡意义,它把民族救亡意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戊戌变法是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变革运动,它并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洋务运动仅仅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代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

目的: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的运动。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背景:
中国深陷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将革命风暴推向前台;

代表人物:孙中山;

性质和意义: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1923年

目的: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背景:
- 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 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

代表人物:陈独秀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口号:
“德先生和赛先生”
“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性质和意义:
·进步性: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

目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代表人物:北京大学学生:博斯年等;

性质和意义: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

《中国近代史上有几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是?影响?》
答:有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898年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第一次: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思想的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

《列举中国近代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答: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戊戌变法是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变革运动,它并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洋务运动仅仅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代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好按照时间顺序,有代表人物和影响。。以...》
答:前期 中国近代前期先后发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给近代中国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下面从背景、内容与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联系比较从而总结其规律性认识。 一背景 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哪三个阶段?呈现了哪些特征》
答:(2)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与立宪保皇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争论的核心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所谓“思想...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应急》
答:第三专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1)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哪些思想解放运动,各》
答: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1、戊戌变法。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

《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是???高中历史》
答: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第一次: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第二次:辛亥革命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三次: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哪三个阶段?呈现了哪些特征》
答:三大特征: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有哪些》
答:第一次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思想的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二次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三次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提倡民主、...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阶段特征,原因 影响》
答: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特征: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