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内部存货抵消+减值+所得税

作者&投稿:恭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甲公司和丙公司为不同集团的两家公司。2014年1月10日,甲公司以无形资产(专利权)作为合并对价取得了丙公司持有的乙公司60%的股权。甲公司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5100万元(假设摊销额与减值额均为0),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所得税税率均为25%。购买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等于其公允价值)为9600万元,其中股本为2500万元,资本公积为5600万元,盈余公积为5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1000万元。

(1)2014年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2014年6月30日,乙公司以432万元的价格从甲公司购入一台管理用设备,该设备于当日收到并投入使用。该设备在甲公司的原价为7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已使用两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该设备未计提减值准备也不存在任何减值迹象。乙公司预计该设备尚可使用8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仍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014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100件,每件售价5万元,每件成本3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4年,乙公司从甲公司购入的A产品对外售出40件,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货,2014年末,剩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280万元。

2014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使其他综合收益增加1000万元(假定已考虑所得税影响)。除此之外,乙公司未发生其他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事项。

(2)除此之外,2014年4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2000万元购入丁公司股份,另支付直接相关税费10万元。甲公司持有的股份占丁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20%,对丁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并准备长期持有该股份。

2014年4月1日,丁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等于其账面价值)为10050万元。
2014年7月,丁公司向甲公司销售C商品,售价为600万元,成本为400万元。甲公司将该批C商品作为存货管理。至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售出该批商品的40%。
2014年度,丁公司实现净利润700万元(其中1~3月份净利润为100万元)。

(3)2015年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2015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B产品50件,每件售价8万元,价款已收存银行。B产品每件成本6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5年,乙公司对外售出A产品30件,B产品40件,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货。

2015年末,乙公司进行存货检查时发现,因市价持续下跌,库存A产品和B产品可变现净值分别下降至100万元和40万元。

2015年度,乙公司发放现金股利1500万元,实现净利润2168万元。

(4)2015年度,甲公司将购自丁公司的C商品全部对外出售。

要求:

(1)作出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

(2)计算该项企业合并的商誉。

(3)编制2014年甲公司对丁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4)编制甲公司2014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的调整、抵销分录(不考虑与联营企业交易的抵销,不考虑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有关抵销分录)。

(5)编制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的调整、抵销分录(不考虑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有关抵销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2014年

1.个别报表取得乙公司60%股权:

购买日投资与权益的抵消:

合并商誉 =6000-9600*60%=240

3.固定资产的抵消:

集体角度固定资产账面价值=700-700/10×2=560

乙公司角度账面价值=432

抵消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补提折旧:

确认递延所得税:

计税基础 =按照乙公司入账成本持续计算=432-432/8×6/12=405

账面价值 =集团角度认为按照没出售之前的成本持续计算=700-700/10×1.5=525

资产账面价值525>计税基础405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525-405=12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20×25%=30

4.内部存货A抵消:

假设全部出售的抵消:

抵消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对外出售40件,还有60件未实现。

抵消不认可的存货减值:

集团角度结存成本=3×60件=180万, 乙公司角度结存成本=5×60件=300万, 期末可变现净值为280万,所以乙公司角度计提减值20(300-280),而集团角度认为没有发生减值,所以要把乙公司计提的减值予以抵消。

确认合并报表层次递延所得税:

首先考虑乙公司个别报表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计税基础=乙公司购入后期末的结存成本=5×60件=300,账面价值=300-20=280,存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20×25%)。

接下来考虑集团角度认为应该存在多少递延所得税,计税基础在合并报表角度和个别报表角度一致,税法永远认可的是购入方入账成本为基础持续计算,所以还是300,集团角度的账面价值180(3×60),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20,递延所得税资产30(120×25%)

现在把乙公司个别报表和集团角度放到一起来考虑,个别报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而集团认为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所以合并报表角度需要再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

5.成本法转权益法:

被投单位实现净利润3000万:

被投方因可供增加其他综合收益1000:

6.当年末投资与权益的抵消:

7.抵消投资收益,确认少数股东损益:

2015年

8.连续抵消内部固定资产:

重新抵消上年的相关分录:

【注意】第二年的时候所有上年损益类科目在年末转入了未分配利润,所以当前要调整“未分配利润-年初”。

抵消当年持续影响的分录:

当年补提折旧:

当年递延所得税的确认:
当前计税基础=432-432/8×1.5=351,合并层面账面价值=700-700/10×3.5=45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55-351=104,当年发现暂时性差异减少16(120-104),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转回4(16×25%)

9.连续抵消内部存货A:

重新抵消上年:

抵消上年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抵消上年不认可的减值:

确认上年递延所得税资产:

抵消当年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抵消不认可的跌价转出:

由于乙公司在2015年将A产品又卖出了30件,所以在结转销售成本同时要转出对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乙公司个别报表上年末60件A产品计提了20万存货跌价准备,今年对外售出30件,所以转出存货跌价准备为10(20/60×30)。

然后考虑集团角度,集团在上年末认为存货没有减值,所以认为20的减值不存在,那么今年乙公司转出的存货跌价准备也认为不存在,乙公司转出跌价时分录为:借:存货跌价准备 10,贷:营业成本 10,所以合并工作底稿上要做以下这笔抵消分录予以抵消:

抵消当年的减值:

当前乙公司角度结存成本=5×30件=150,集团角度结存成本=3×30件=90,可变现净值为100万。

所以乙公司存货跌价准备余额50(150-100),而集团认为没有减值,所以要将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抵消至0。

但这是要注意,50万是当年末乙公司个别报表上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并不是发生额,所以现在要考虑一下乙公司当年补提了多少跌价,那么咱们来推理一下,本期初跌价贷方20万,当年对外出售30件而转出了10万跌价,现在确定了跌价年末余额50,那么本期发生额=50-20+10=40,这里我这样说可能不是很明确,按照我的思路画出存货跌价准备的T字账户就明确了。现在确定了乙公司当年补提了40万跌价,所以合并报表上就要抵消掉40万的计提。

进行到了现在咱们来整体看一下,上年乙公司计提了20跌价,合并报表上抵消掉了,本年转出10的跌价合并报表上也抵消掉了,本年计提40万合并报表上也抵消掉了,这样一来就相当于个别报表是20-10+40=50,而合并抵消是-20+10-40=-50,所以正负相抵,反映到合并报表上面的跌价就是0。

考虑递延所得税的连续影响:

这里的思路比较复杂,希望大家能够慢慢的来跟上我的思路,先考虑个别报表角度,上年个别报表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5 ,然后由于当年跌价转出10,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转回 2.5 (10×25%),当年计提跌价40,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 10 (40×25%),当前个别报表上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5-2.5+10=12.5

然后来关注集团角度,当前计税基础=乙公司入账价值结存情况=5×30=150,集团角度账面价值=3×30=90,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集团角度递延所得税余额=60×25%=15

现在乙公司个别报表和集团角度放到一起综合考虑,乙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2.5,而集团角度认为余额应为15,这之间相差2.5(15-12.5),但这时注意,现在如果调增2.5并不正确,因为要考虑在合并报表上,上年确认了25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所以要将25调减22.5才能使合并报表上增加2.5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所以要做以下分录:

这样一来当前情况是这样的,个别报表倒入递延所得税资产12.5万,合并工作底稿上上年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当年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2.5,所以最终导入合并报表的金额为12.5+25-22.5=15,正好与集团所认可的角度一致。

10.抵消内部存货B:

抵消不认可的减值:

当年50件对外出售40件,还结存10件。乙公司角度结存成本=8×10=80,集团角度结存成本=6×10=60,可变现净值为40,所以乙公司计提减值40,而集团只认为减值20,所以合并工作底稿上抵消20的减值。

然后考虑下递延所得税,乙公司个别报表上存在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计税80,账面价值40),而当前集团角度账面价值也等于可变现净值,所以也认为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所以个别报表与集团角度一致,合并报表就无需调整了。

11.成本转权益:

当年实现净利润2168万:

宣告分配现金股利1500:

投资与权益抵消:

抵消投资收益,确认少数股东损益:



《内部交易中递延所得税的处理思路是怎样的?》
答:这里实际上是把合并报表看出一个正常的报表,分析比较报表上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题目通常涉及的就是存货项目,对于存货,先将存货的抵消分录做完,然后直接看这些抵消分录,如果出现借记存货(不用管后面的明细是什么),它使合并报表上存货的账面价值增加,如果...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销如何处理》
答:(2)抵销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贷:管理费用等 ,(3)抵销当期多计提的减值准备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内部购入方计提数-企业集团应提数),贷:资产减值损失 ,(4)递延所得税的抵销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

《请问合并财务报表内部交易抵消分录怎么做?》
答: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同时将存货中未实现内部利润予以抵消,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存货 内部存货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抵消处理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销售损益抵销的处理;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抵销处理;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为什么要抵消?》
答:内部交易损益介绍: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角度,即个别报表层面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合并抵消后存货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即资产的计税基础(个别层面:100万元)高于账面价值(合并层面:8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暂时性差异...

《CPA《会计》关于内部交易抵消的问题》
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钱,从集团层面,存货价值是1000*60%=600万元,从乙公司层面 存货价值960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360万。计提存货跌价了集团层面100万,加起来差异460万,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460*25%=115万 做合并题目的角度一定要站在集团看什么应该有什么应该没有。

《合并报表内部抵消分录怎么操作》
答:6、内部交易存货。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存货,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7、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为出售方存货)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固定资产—原价。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管理费用。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

《合并报表抵销分录中递延所得税如何计算?》
答: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初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1、抵销内部销售收入 借:营业收入(内部售价)贷:营业成本 2、抵销内部销售存货中未实现的利润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内部购入存货的成本×毛利率)3、递延所得税处理 ...

《请教老师:连续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内部商品交易的抵消分录具体是怎样...》
答:1.本期内部交易,本期实现对外销售 借:营业收入(内销方销售收入金额)贷:营业成本(内销方销售收入金额)2.本期内部交易,本期未实现对外销售 借:营业收入(内销方销售收入金额)贷:营业成本(内销方实际成本)存货(内销方销售毛利)借:递延所得税资产(上述销售毛利*25%)贷:所得税费用(上述销售毛利*25%)3...

《合并报表时递延所得税抵销的简捷办法》
答:目前的注会教材只阐述了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如何抵销递延所得税,未涉及发生减值时的会计处理。对此笔者的思路是:当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发生减值时,首先要比较合并报表中该存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合并报表中应有的递延所得税余额。然后将其与个别报表中该项交易原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余额比较,由此确定合并报表中应抵...

《因抵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是什么?》
答:至2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对外销售该批商品。假定涉及商品未发生减值。甲、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且在未来期间预计不会发生变化。税法规定,企业的存货以历史成本作为计税基础。甲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与乙公司发生的内部交易应进行以下抵销处理:借:营业收入8 000 000,贷...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