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主要向西方学习,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但没有富强起来,是什么原因...

作者&投稿:吴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主要向西方学习,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的原因~

列强的侵略
腐巧的封建制度

自鸦片战争被打开国门后,中国初期是死抱着天朝上国的帝国傲慢心理,只愿意选择性学习外国的武器制造技术来达到自强御辱目的,而且学习的时候偏见性太强,死活不愿意承认外国在制度上的先进可取之处,结果功夫没学到家而被帝国主义列强暴打群殴加瓜分,标志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从此让老佛爷说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害怕丧气话。
后期中国是被洋大爷们彻底打怕了,那年头老百姓要是见了高鼻碧眼的洋大爷都会吓得腿肚子转筋呢,尤其是发现昔日的穷邻居和学生日本通过全面学习西方竟然能把堂堂大清国撂倒在地的时候,这份震惊自然更是非同小可,加上庚子年八国联军把我们打得很惨,迫使连顽固派头目老佛爷都不得不赞同变法改革并实施清末新政。
然而由于清末新政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毕竟这种事情在皇权主义至上的中国还是破天荒的头一回,加上守旧派不断阻扰以及需要照应中国的国庆体制,所以改革力度较小而且速度也很慢。
因此在那些见识过西方列强之强盛的激进民族主义者们看来,中国只有通过法国大革命式的理想主义革命运动来推翻腐朽的清朝,之后再全面照搬西方的制度就一切OK了。
结果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满清皇帝,但是民主共和那一套思想却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毫无印象也毫无价值,因为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能填补老百姓的肚子,所以照搬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用到中国之后处处出现水土不服现象,最后弄了个邯郸学步把自己搞成了四不像,号称中华民国却到处都有军阀土皇帝割据混战,这样要是能富强起来那真是见鬼了。

原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是伴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先进的中国人,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在阶级和民族危亡的形势下而萌生的救亡图存之道。就是说,从一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潮就与救亡图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向西方学习的内容,随着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和与之相应的认识的深化,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经济到政治,从器物到体制的发展变化过程。

清代初年,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断了明清之际已经开始兴起的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到十九世纪中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产业革命并逐渐向海外大肆扩张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却还处于腐朽的封建统治之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是最主要的经济形式,政治和思想的禁锢更是远远落伍于时代。这种情况下,地主阶级中开明的士大夫已经察觉到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即日趋尖锐的阶级矛盾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威胁。从维护封建统治的愿望出发,他们开始抨击朝政,主张改革。鸦片战争前后的封建士大夫与知识分子龚自珍、林则徐和魏源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认识到封建统治的危机,这是向西方学习的前提。这一点上,龚自珍走在前列。龚自珍思想的最大特色是对清王朝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抨击。他认为十九世纪的中国已是“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社会,由此发出了“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的变革呼吁。正如梁启超是《清代学术概论》中所指:“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有功焉”,龚自珍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以后的维新派,为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一般认为,林则徐是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在禁烟的同时,组织人力翻译英国人莫瑞(Murray)的《世界地理大全》,定名为《四洲志》,并注意研究各国情况,翻译了许多外国报刊作为资料。这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人打开了眼界。在《四洲志》的基础上,魏源完成了《海国图志》的关于世界史地的名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反侵略思想。他主张清迁增设水师一科,“有能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飞炮、火箭、水雷、奇器者为科甲出身;能驾驶飓涛,能熟风云沙线,能枪炮有准者为行伍出身”,从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早期先驱者的功绩不仅仅在于他们打开了透视西方的文化窗口,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当时的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开启了学习西方之风。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但是也可以看出,这些先驱者在鸦片战争中亲眼目睹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因此他们从直观的印象出发,把挽救封建统治危机与学习西方结合起来,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武器设备,这也是最初学习西方的最主要的内容。

五十年代后期[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总理后期太平天国农民政权朝政的洪仁秆向天王洪秀全提出《资政新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在政治上,强调集中统一,重视“上下情通”,主张设立不受一般官员节制的新闻馆,仿效西方民主制度;经济上,他提倡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交通,开发矿山,创办金融邮政,鼓励发明创造,同时准许雇工。如果说四十年代的“师夷长技”仅仅着眼于外国的坚船利炮的话,洪仁干则是在重视外国军事技术的同时还倡导学习西方的科学和生产技术,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治制度。这一思想在当时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封建性很浓的太平天国农民政权没有条件也不可能实行这一资产阶级色彩很浓的方案。

把西学真正大规模付诸社会经济和文化实践的是六十年代以后的洋务运动。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分化,出现了奕讠、李鸿章等人在自强与新政标榜下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由军事工业开始,波及科技、民族工业、文化教育等领域,它把求强与求富结合起来,成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同治元年设同文馆,重又揭开了西学输入中国的序幕,也重新开始了中国人系统地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但是洋务运动三十年的发展,作为运动宗旨的“中体西用”却逐渐为人所疑,洋务派官僚张树声即认为西方“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的“体”,清廷也必须学习。这场运动最终由于自身浓厚的封建买办性而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走向破产。

不难看出,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这一时期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上,他们认为,西方国家的强大,只是经济、技术的原因,中国与西方相比,也只是诸般杂艺的落后,而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学问、制度、文章则出于万国之上。这是其认识上的局限性,也对学习西方什么的问题产生直接的影响

《概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答: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

《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述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是如何经历了器物层...》
答:中国近代史简述: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外国列强不断入侵中国,在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同时,也使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的三个阶段是:1. 器物层面:在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

《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进程及主要原因》
答:(4)新文化运动: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前期指导思想是民主和科学。《新青年》是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是主要基地。前期内容主要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向西方学习文化的内_百度...》
答: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实际上就是近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主要有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还有在思想领域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就本题来说,答案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政治制度的变化是什么》
答:1、中国人在器物上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2、中国人在制度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分别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和民主共和制度。3、中国人在思想向西方...

《中国近代化进程实质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发展有何特点?_百 ...》
答:通过这一网络培养出一批中国近代新型的知识分子,他们既是旧制度的掘墓人,又是新社会的缔造者。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特征明显地表现出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的过程。如前所述,近代“西学东渐”是在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凭借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推行其殖民化政策、...

《列举体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具有近代化特征的四件大事》
答: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某些有识之士,如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改变了夜郎自大的态度。他们试图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于是,从十九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师夷长技”,大张旗鼓地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和...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答: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

《1919~1949中国如何向西方学习》
答: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循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途程之艰辛、实现近代化的历程之坎坷。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

《高分求:中国如何从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答:这场运动由军事工业开始,波及科技、民族工业、文化教育等领域,它把求强与求富结合起来,成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同治元年设同文馆,重又揭开了西学输入中国的序幕,也重新开始了中国人系统地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但是洋务运动三十年的发展,作为运动宗旨的“中体西用”却逐渐为人所疑,洋务派官僚张树声即...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