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政治制度的变化是什么 近代现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写出每一阶...

作者&投稿:蔡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人在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次上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

中国人在器物上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
中国人在制度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分别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和民主共和制度。
中国人在思想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新阶段),以李大钊为代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扩展资料: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首先由于对付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需要,必须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其次随之而来的外国经济侵略不是军事技术所能对付的,于是又要求发展工商,振兴经济;
再次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就势必会遇到封建制度和顽固势力的反对,必须有相应的政治改革,于是改革专制政治就势在必行;
最后,要实现发展军事、振兴经济、改革政治,又离不开科学文化、人才培养和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这就产生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要求。即由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政治制度,如此变革要求就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发展变化的历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亥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文化运动

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二、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

1.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上升到系统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们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虽然后来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告失败,但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用民主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激烈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虽然后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3.陈独秀、李大钊:学习“民主”和“科学”

辛亥革命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而以前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陈独秀的“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三、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发生,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例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等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践经历进行比较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弃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的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3.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1、中国人在器物上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

2、中国人在制度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分别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和民主共和制度。

3、中国人在思想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新阶段),以李大钊为代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3、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亥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文化运动



(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思想历程。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找到自己的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

扩展资料

中国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方面发生的相关重大事件:

1898年(农历戊戌年)戊戌变法,是指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其间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思想历程。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找到自己的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正如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推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民主和科学的提倡,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呼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强大中国的思想武器。

从一开始的指学习西方的器物先进外,还是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优秀的,从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政治制度以后,人们认识到了中国只有变革,只有改变当时中国让当时的中国繁荣富强起来,认识到了中国发展的束缚是封建制度。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为寻求强国之路而不断的探索。

《请末初民中国在探索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西方政治...》
答:最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半封加深。这激起无数爱国人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这时间客观上对西方列强了解加深,学习层次加深。

《总结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那》
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 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提倡思想解放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体现了怎么样的规律》
答:中国向西方学习:1、历程:①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器物阶段)②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阶段)③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阶段)2、特点:①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递进嬗变过程...

《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经验及其启示》
答: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器物层次。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体现在洋务派运动。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表明其并不成功;第二阶段:制度层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戊戍六君子”血溅菜市口昭示,学习西方制度文化首先要推翻清政府。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满清...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答: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才能挽救民答乱族危亡。但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上升到系统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

《中国近代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及其历程》
答:洋务运动 技术 维新变法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_百度...》
答: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性的因素一般从经济这个角度来考虑,结合所学知识,只有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思想”的三个阶段...》
答: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故选C。点评: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

《...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
答:(2分)(3)由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3分)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第一题,由“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可知是中国发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由“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述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是如何经历了器物...》
答: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一开始就是学习的西方的器物,就是觉得西方的枪啊炮啊,就是非常的先进,然后就学习在这里呢,就可以体现到洋务运动上面,你像洋务运动和义和团,然后到后来的那个维新变法,然后八国联军侵华,其实中国近代是一个从器物向思想转变的一个过程,但是即使是到了清末新政的时候...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