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论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经过,结果,以及经验教训。 试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你有何启示?

作者&投稿:祖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经验教训,500字左右,考试用的,谢谢~

中国近代,特别是在清末,出现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30余年的洋务运动,使得中国各个方面的趋于近代化。但是中国的学习西方,只限于器物层次,没有在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学到的只是皮毛。而非精髓。在一个腐朽的制度,腐败的政府下,纵然拥有再强大的工业,在强大的军队,都无济于事。甲午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看似强大的军队,先进的武器,实则纪律涣散,外强中干。北洋舰队,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黄海大战,中国军队并未落败,确因李鸿章一己之私,命令撤退到威海卫。造成后来的全军覆没。所以中国的学习西方是失败的,仅仅热衷于器物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在国家的制度上,国体上,统治阶级的成分中寻找原因。老子说“玄之又玄,玄妙之门矣”是告诉我们要拨开玄幻的东西,虚无的假象才能砍到真正个玄妙之门。这句话同样用于学习西方的经验教训上,只有抛开体肤,学习胫骨。胫骨强盛,则体肤自然强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向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经济--洋务运动;政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结果失败 启示;学习要学习本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的过程。
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我认为如果先从思想开始可能会是另一种局面。

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第二阶段: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

结果是:洋务运动失败了,戊戌维新运动夭折了,辛亥革命失败了,新文化运动成功了。

经验教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最后就是十月革命至新中国成立,中国由“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鸦片战争使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的先进人物对学习西方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学习的内容逐渐增多,失败孕育成功,怀疑孕育追求,他们的探索为中国人民最终找到一条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扩展资料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正如陈独秀一针见血所指:“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可见反对旧道德在本质上是撤除封建专制势力的精神保护伞。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新道德是为民主与科学服务的,由于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新道德成为广大民众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

新文学和白话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的载体。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主体,而新文学和新道德则是达成反封建目标的必要保障。



《中国近代向外来文明学习的主要历程和阶段特点》
答:(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

《试述近代史上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基本内容和相关结果...》
答:1.早期维新派 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目的:抵制外来侵略,发展资本主义。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提出并宣传自己的主张 经济:发展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进行...

《近代中国学西方的三个阶段》
答: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代表人物: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治夷 特点: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为武器,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2)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代表人物: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特点: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以天赋人权进化论为武器到三民...

《...先进中国人在技术、政治和思想文化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和成果,请列举...》
答:不仅使得变法失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政治和官制出现了倒退,为在1900年时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埋下了伏笔。重大事件:1895年康有为于北京发动的公车上书,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在北京惨遭杀害。4、1898年——1911年10月。近代中国...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过程分几步,每一步结局怎样?》
答:1. 首先,中国尝试学习西方的器物,即洋务运动。这一步骤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和洋务运动的破产告终。2. 其次,中国转向学习西方的制度,包括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两次改革最终未能成功,未能改变中国的政治格局。3. 最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尽管在五四运动后,中国开始转型,并...

《分析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包括内容,代表人物和总体趋势》
答: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和特点 1、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三部曲(阶段特征)①第一阶段:自雅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20多年 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②第二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探索西学的热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修题目 围绕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的...》
答:近代前期八十年(1840---1919年),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进而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直至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反省自我,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新旧之争;有吸收,也有排斥;有拿来主义,也有先入为主;有水乳交融...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又分别有哪些不同的内容...》
答: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最终破产,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成熟的客观革命形势,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二、资产阶级学习西方 1.早期维新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目的:抵制外来侵略,发展资本...

《概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答: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

《近代中国向外国学习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但是他们的学习是在继续沿用传统礼教的基础上向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学习技术。洋务运动虽然表面上是为了自强求富,但是根本上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因而很难脱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制,为中国找到新路子也是不能实现的。第二阶段: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中国和日本签订《...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