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2)

作者&投稿:令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一、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如:自己的年龄、身高、体重、生日几月几日、家中几口人、家庭的电话号码、你新认识了几个小朋友,一本书有多少页,……这都是生活中的数。所以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只有亲身体验的感觉是最直接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心目中(包括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数学学习就是会读写数,懂计算,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为了改变这么一种片面的看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入学第一节数学课上,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认座位”的游戏:认识自己是“第几行第几个”(其实这是一年级下册《位置》的内容)。然后老师说位置,请该位置的同学站起来;也请同学出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位置和姓名,……各种形式的活动,既让学生大胆自我介绍,培养了交往能力,又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个游戏让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的,下课了,都围着老师,吱吱喳喳地说开了:“老师,数学课真有趣,我很喜欢上数学课。”“老师,我回家要告诉妈妈我坐第五行第3个。”“老师,我知道了原来数学课不只是计数(算)的。” ……到了教师节,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送给我一张贺卡,他担心我不知道他是谁,在卡片上的署名还特别写着:“第二行第5个的蒋金”。真想不到这些小家伙这么快就能学以致用了。其实,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都有着学前教育的基础,而他们对自己身边的各种人和事都特别感到好奇,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进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引着学生、助着学生走向教材,回归生活,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简练、明了、清晰的数学语言去进行表达和交流,这样,在生活中体现了数的含义和作用,初步建立了数感。

  二、在直观训练中形成数感

  学生良好数感的建立不是一个问题、一个知识点、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它是靠在一次一次地体验中积累,在老师一次一次有目的的训练中慢慢形成的。学生学完1—5各数时已经学会用手指、圆点、数字来表示数,但是在认识6—10各数时,还要继续让学生用手指、圆点、数字表示数,这就是一个练习的过程;认识完基数、序数后,在以后的练习中也反复出现关于基数与序数的练习题。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重复,而是要在一次次训练中,在一次次体验数感的积累中形成数感。

  在一年级第一册中有“认识10”的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起比较好的10的数感,这是一个难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1个十是10个一,10个一是1个十”这两句话的理解更是难中之难。为此,我利用每节课的前2分钟训练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1捆小棒表示“1个十”;“1个十”打开就变成“10个一”;“10个一”捆起来就变成了“1个十”。练了3天后,效果就出来了,从孩子们欢快的眼神中,从他们流利地表达中,就发现大多数孩子已建立起了“1个十”和“10个一”的数感。

  三、在情境教学中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小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这样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多种能力,调动非智力因素。“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创设适宜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动画创设激欲望,感知“用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数感

  我在教学1-5的认识时,首先动画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以上画面,以同桌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动画一出,小朋友们就热闹起来了:有的说一个太阳,4朵白云,一位老师;有的还说有四个学生,两头犀牛等等。你们看小朋友们就是这样用数学的,虽然说的话不太完整,但是也渐渐的、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数感。

  2.故事引入激兴趣,体验“学数学”的快乐,从而培养数感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百以内加减法练习课”时,我一上课就设计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环节:“小朋友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由于小白兔没有把乌龟放在眼里,最后竟然让乌龟得了第一。今天,我们就再举行一次龟兔百米赛跑,你们猜猜这次谁能赢?学生一下子激动起来,兴趣盎然、兴致高昂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游戏的情景中学生无形中喜欢上数学,也在游戏中慢慢地培养了数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适宜情境,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让学生感悟到:只要留心观察,数学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正因为联系了学生的生活,数学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又有着实实在在的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四、在实践操作中增强数感。

  数学学习可以看做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是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仅仅听数学、记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同样,数感的培养和发展,更离不开实践活动。一年级小朋友好奇好动,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对他们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尽量多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运用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感。实践证明,小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手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增强数感。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时,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小猴子分水果的情景图,说一说“图中有几只小猴,几个梨,几个桃,几个香蕉?”如果把梨分给小猴吃够不够,把桃分给小猴吃够不够。这样通过模型演示,学生随着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大小比较”的体验。再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9、20页“几和几(数的组成)”时,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图意,同时通过摆学具探索2-5的组成,在操作中体会“分”与“合”。特别强调在“分”的时候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体会其中的乐趣。这样,就把数感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对数的意义和大小的直观感受。

  五、在游戏活动中发展数感

  学生在头脑中一旦形成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就会有意识地运用它们来理解和认识有关的问题,逐步发展数感。兴趣是学习最好的伙伴,在这个伙伴的带动下,学生更容易主动地获取知识。“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枯燥的数学学习中加入游戏的成分,最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例如一年级学习“6的认识”,可组织学生玩这样一个游戏:4个人一组,桌面上用线绳围一圆圈,把6个石子同时扔到桌面上看圆圈内有几个,圆圈外有几个,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很好地理解了6的组成。虽然这是个非常简单的游戏,但引入游戏之后,学生的兴趣就陡增不少,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个例子说明,简单的游戏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玩”中,体验数的分与合,增强了对数与数之间转换关系的理解,也即发展了数感。



在家长群里,经常看到家长们的抱怨,孩子对数学不感兴趣,简单的计算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还是错漏百出,家长一遍又一遍讲解,最终闹得鸡飞狗跳。不仅家长辛苦,孩子还非常痛苦,最终对数学产生抗拒心理,成绩越来越差。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努力,不认真学习,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数感能力出现了问题。其实,数感和语感一样都是可以练出来的。

3-6岁是孩子黄金学习敏感期,如果家长能好好地抓住这个阶段,利用孩子的敏感期进行数感的训练,就可以为孩子进入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什么是数感?家长必须搞清楚

数感是指个体对于数字和数学概念的理解、感知和运用能力。具体来说,数感包括对数字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数感的发展可以通过数学教育和训练来提高,是数学学习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玩出好数感

而培养孩子的数感,做好幼小衔接,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尤其是要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真实感受到数学存在和数学美妙。

建议在家长们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进行孩子数感训练培养,例如:

  • 让孩子根据吃饭的人数,数和拿餐具、分坚果、分水果、分饼子,可进行数量认识。

  • 让孩子把自己的小袜子全部都摆了出来,一个个地数;将袜子进行分类、配对,一对一对折好后再放入衣柜,让孩子认识到数与量的关系。

  • 散步时,数步子,前进正数,后退倒着数,还可以两个两个数,三个三个数,五个五个数。让孩子理解数字顺序和大小。

  • 可以玩“一眼识数”小游戏,让孩子猜猜积木块数量,看谁说的数量最接近实际数量,练习数量感。



《【浅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l培养学生的数感的意义》
答:剩下的书还够每人一本吗?差了多少本?只要教师能抓住日常学习中的一切契机,从中渗透、强化对数感的培养,学生习惯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这细水长流的训练中。数感自然就会慢慢地建立、加强起来了。总之,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非一日之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数感培养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把数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那么在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现...

《简述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发展儿童良好的数感》
答: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 体验生活,在...

《在认数中建立初步的数感_如何建立数感》
答:可见,理解数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现以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在情境中启蒙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数学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此时我体会到我们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帮助他们在观察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把握数的大小顺序等相对关系,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使学生感受无处不在,数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三、解决实际问题,现实中提升学生数感 课后题有这样一道题:三年级同学做操,如果每排12...

《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数感?》
答:3、数手指,不可耻 不知道是不是父母的虚荣心作怪,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数手指是很没面子的事情,应该要去培养默算、心算能力。而事实上,对手指感知的灵活运用,会更好的让孩子理解怎么用数学。在欧美一些国家,都已经普遍验证了一种观点:学生在一年级时候对自己手指的了解越好,在二年级时候他们对数字...

《1、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你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数感的?》
答:”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

《美国数学教育学博士:怎样培养孩子的数感》
答:第二,他知道在运算的过程中借助身边的工具,把一个抽象的算式具体化。 小学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数感的培养,而数感的培养离不开工具的使用 。那么, 到底什么是数感? 手指头到底能不能用? 手指头怎么用才好? 1.什么是数感 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不论中国还是美国,数与计算都是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部分。而这部分都是...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是什么》
答:对学生培养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必须通过实物、图片,使物与数一一对应,甚至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教室门前有几棵树,有几盆花,使学生对10以内的...

《怎样教一年级的学生算数学》
答:怎样才能使一年级的孩子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