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云南葫芦丝的云南葫芦丝的历史 云南葫芦丝的云南葫芦丝同特色

作者&投稿:黄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云南葫芦丝的云南葫芦丝结构图~

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份构成主管:旋律管,开有多个按音孔。傣族旧式主管上开有六个按音孔(前五后一),适合吹奏傣族民歌小调。现今流行的被称之为传统葫芦丝的主管是从旧式主管改良过来,上面开有七个按音孔(前六后一),可发九个全孔音及八个半孔音(或组合孔音),主管背面下方还有一个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簧片:发声部件,安装在竹管一端。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材料以铜质为主。附管:辅助(合声)发音管。常见的为一附管发一单(长)音,高音附管。 发主管第五孔音;低音附管发主管第一孔音或主管第三孔音两者任选。一般的葫芦丝只有一个高音附管,附管和主管有机的配合可以使音乐更具活力,附管音孔,按住时附管不发音,打开时附管发音。葫芦: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通过葫芦传递到主管和附管里面。葫芦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形状以亚葫芦为佳。卡子:的主要作用是起到葫芦丝构造上的稳定,使附管与主管牢牢捆在一起。主管尾塞:它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区的发音更加圆润。拆卸功能托:主要作用是起到葫芦与竹管有机的结合,竹管牢牢的插入葫芦内,密封、不漏气。由于此托的使用,竹管可以不用粘死在葫芦上,起到随时拆卸,可利于专业人士及对葫芦丝簧片发音原理有一定了解的爱好者,进行时时的簧片调整。

云南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葫芦箫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箫的能工巧匠。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箫,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如:葫芦丝演奏快乐晚年中老年朋友在合奏葫芦丝。本报讯许多中老年朋友在晨练时喜欢打拳练剑、跳操舞扇,但西安却有一群中老年朋友在晨练时迷上了吹奏葫芦丝。昨天,近百位在晨练中和葫芦丝结下不解之缘的中老年朋友齐聚一堂,互相交流吹奏技艺、谈论吹奏葫芦丝带来的快乐晚年生活。据了解,葫芦丝、巴乌是云南地区彝族、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喜爱的单簧吹管乐器。去年,我市的许多爱好者自发成立了葫芦丝巴乌爱好者联谊会,到现在已经从最初的30人发展到近300人,而这些参加者多是退休的中老年朋友,平均年龄约58岁。说到用吹奏葫芦丝来晨练,这些老年朋友几乎异口同声:“吹了葫芦丝,咱们就来了精气神儿。” 74岁的成根虎大爷是这些业余爱好者中最年长的一位。说到葫芦丝,老人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去年,成大爷在兴庆宫公园晨练时无意间看见有人吹奏葫芦丝,便一下子对这种音色浑厚圆润的乐器产生了兴趣。成大爷说,在这之前他几乎完全不懂音乐,甚至连简谱都不识。但从那天起,“能用葫芦丝吹奏出完整悦耳的曲目”便成了他最大的梦想。于是,识谱、记曲、吹奏,他一点点摸索、请教,到现在刚一年的时间,成大爷已经能吹奏出《四季歌》《马兰开花》等十余首曲目。去年老伴生日时,他还献奏一曲,博得了全家人的齐声喝彩。成大爷乐呵呵地说:“这葫芦丝真成了快乐晚年少不了的宝贝。” 而69岁的吴文昭大妈也是吹奏葫芦丝晨练的受益者。她说,自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疼痛等多种老年疾病,为此,以前几乎不怎么出门。“现在不一样了,每天早晨吹奏葫芦丝晨练,不但练习了肺活量,锻炼了身体,再加上有悦耳的音乐怡情养性,精神气色好不说,连那些老毛病也不‘上门’烦我了。” 西安葫芦丝、巴乌爱好者联谊会会长赵建国告诉记者,以后他们这些爱好者还会带着葫芦丝吹奏节目上广场、进社区,让更多朋友分享葫芦丝带来的快乐生活。如:千年葫芦丝源于梁河葫芦丝将成德宏中小学必修课到西南各地旅游景区的小摊上,随处可见葫芦丝的身影,其优美动听的乐声着实吸引了不少拥趸,但很少有人知道葫芦丝是从哪里兴起的。其实,葫芦丝真正的故乡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傣族、阿昌族、德昂族的传统乐器。在本次德宏首届葫芦丝节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相关领导表示,德宏就是要借葫芦丝节叫响“葫芦丝之乡”,最终让德宏走向世界。下一步还要让葫芦丝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让从德宏州走出去的学生都会用葫芦丝吹出悠扬的音乐。葫芦丝检验品行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州梁河县。在当地,葫芦丝有检验青年品行好坏和娱乐的功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葫芦丝的吹奏和制作都属自然传承,青年制作和吹奏葫芦丝都靠自己摸索,长辈一般不传授和指导。在民间,一个青年如果葫芦丝吹奏得好,制作得好,就说明他聪明、善良、勤劳有责任感。葫芦丝以独特优美的音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人们上山放牛的时候或到田间地里做劳动的时候,也会掏出心爱的葫芦丝吹奏,消除寂寞和劳动的疲惫。在傣族、阿昌族中,葫芦丝还有着“传情”的重要功能。年轻的小伙站在姑娘家的门前吹奏葫芦丝,要是得到了姑娘的垂青,门内的姑娘就会开门,把小伙迎进家里客厅的火塘边。这时,知趣的父母要么早早回屋睡觉,要么出去散步。而留在家里的姑娘则用自己的歌声回应小伙葫芦丝的求爱。当然,当葫芦丝声在女孩的窗外响起,有时父母会阻止她们去开门,为的是能多听一会悠扬凄美的葫芦丝声。葫芦丝改变生活,在梁河县的10个乡镇中,葫芦丝在6个乡镇有极大的群众基础。那里不但有大批的人吹奏、制作葫芦丝,还组建了葫芦丝业余演奏队。葫芦丝吹奏技艺精湛者有2000多人,会制作葫芦丝的共有200多人。最近几年,随着葫芦丝在各地的普及,葫芦丝给梁河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4年,梁河县共销售出12000多支葫芦丝,经济创收170多万元。有的农户从事专门的葫芦丝演奏或者制作,一大批葫芦丝演出队伍常年活跃在梁河县的田间地头。各乡镇组建的业余演出队经常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此后,打麻将的人少了,看葫芦丝演出的人多了,吸毒的人也少了,制作葫芦丝以改善家庭生活的人也多了。看到这些效益,德宏州下决心将千年葫芦丝打造为德宏州的名片,进一步发展德宏的旅游业。

云南润歌葫芦丝的历史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在我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云南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云南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擅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歌,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赞哈(民间歌手)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唱着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
在德昂族广泛流传的古老爱情悲剧故事《昆撒乐和欧比木》,对葫芦丝的起源作了描述。 古代的德昂族寨子里有一个叫昆撒乐的小伙子和一个叫欧比木的姑娘,他们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昆撒乐会用树叶、竹叶吹奏出美好的音乐。由于叶片会干枯,难以保管,昆撒乐就用薄薄的铜片代替叶片,并把薄铜片放到细竹筒上吹。后来,竹管被虫蛀出一些小洞,吹奏时用手指按不同的洞眼,竹管发出的声音就会变化,再套上葫芦,声音更悠扬了。就这样,昆撒乐发明了“毕格宝”(葫芦丝的德昂语名称)。昆撒乐常常在劳动之余吹起“毕格宝”,欧比木一听到乐声,就会来与他约会。但是,欧比木的父母嫌昆撒乐家境贫寒,不愿将欧比木许配给昆撒乐,便悄悄的在深山老林里盖了一间小吊楼,将欧比木藏到小吊楼里,不让他们见面。昆撒乐是个有骨气的小伙子,决心外出去挣钱,娶回心爱的姑娘。欧比木一个人住在吊楼里,天天思念心中的情人,泪水把眼睛都弄花了。一天,欧比木见地面上有脚印,以为是昆散乐来过,就把梯子放下,等待心上人的到来。哪知吊楼附近的脚印竟是老虎留下的,晚上饿虎顺着梯子爬上吊楼,把欧比木吃了。昆撒乐在外地拼命干活,节衣缩食,攒得了许多银子,赶回家。他找到小吊楼时,发现心上人已不在人间,悲愤不己,钻进深山将老虎杀死。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会用“毕格宝”吹起悲怨的乐曲,控诉这人为的悲剧。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昆撒乐和欧比木就将“毕格宝”作为“传情”乐器世代传承了下来。“毕格宝”吹奏的曲子就是德昂人民用葫芦丝世代传承吹奏的《流泪调》。现在梁河县的西乡二古城德昂族村寨里,还有很多人会吹这首调子。



《云南葫芦丝的云南葫芦丝的历史》
答:云南润歌葫芦丝的历史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

《胡芦丝的来历?》
答:葫芦丝的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来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其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与古箫一样,可用于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来的箫、笛非常相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激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丝进行了不断的改革...

《葫芦丝的由来》
答: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来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其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与古箫一样,可用于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来的箫、笛非常相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激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丝...

《谁知道葫芦丝的历史》
答:葫芦丝,原名筚朗叨,是傣、阿昌、德昂、佤、布朗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傣语称筚朗叨,“筚”是傣族气鸣乐器的总称,“朗”是直吹,“叨”是葫芦,意为带葫芦直吹的筚。阿昌语称泼勒翁,“泼勒”是箫,“翁”是葫芦,意为葫芦箫。德昂族称布赖,“布”是吹,“赖”是葫芦,意为吹葫芦。德昂族...

《葫芦丝的历史悠久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
答:葫芦丝的历史悠久,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葫芦丝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来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常用于...

《请讲讲葫芦丝的起源和由来》
答:葫芦丝。又称葫芦箫。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以前主要流传於傣、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在云南,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舞台都能听到葫芦丝演奏的优美音乐。近年来在国内外颇受瞩目。葫芦丝属於簧管内乐器。常见的葫芦丝是由一个作为共鸣腔的葫芦和三根竹管...

《云南葫芦丝的云南梁河县:葫芦丝吉祥发源地》
答:为追溯葫芦丝的历史源头。最近,记者在云南民族地区调研后发现:关于葫芦丝吉祥发源地和有关葫芦丝的起源传说故事被广泛认为是在葫芦丝之乡---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而且早在先秦时代那里就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了。葫芦丝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在云南德宏傣族景...

《葫芦丝是那个少数民族乐器,历史有多久???》
答: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发现了青铜葫芦笙,距今已有2500多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中,,不仅发掘出铜葫芦笙,而且石鼓上还绘有吹葫芦笙的图象.虽是葫芦笙,但至少能成为葫芦丝在云南发源较早及葫芦乐器在云南有悠久历史的一大佐证.说不定哪天还真挖出个古董葫芦丝来.唐刘恂<<岭表录异>>和<<隋志>>.<<唐志...

《葫芦丝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先秦民族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还有,先秦葫芦丝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巨大飞跃。在先秦时期,傣族人们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

《葫芦丝古代哪个地区》
答:葫芦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具体时期并不确切。它以其独特的吹奏方式和音乐特点,深受云南各族人民的喜爱。在古代,葫芦丝可能是作为民间娱乐和仪式活动的一部分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了云南地区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三、葫芦丝的制造与特点 葫芦丝的制造材料主要包括葫芦和竹管。其制作工艺...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