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葫芦丝是那个少数民族乐器,历史有多久??? 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作者&投稿:籍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葫芦丝有多少年的历史?~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等民族中。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葫芦丝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葫芦箫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维妙维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葫芦箫是很有特色的乐器,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葫芦,3根竹管和平枚金属簧片组成,通体长约30厘米。在葫芦的柄端,插一竹管为吹口,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底部插进3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7个(正6背1)音孔,可吹出由g~g'一个八度的旋律音,称为主管。两旁的副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只能发出与主管共鸣的和音,通常是较细的竹管发a 音,最细的发e'音。吹奏葫芦箫时,吹口朝上,含在嘴的一侧,箫身竖立,用左右手指按放音孔,右手在上,用拇指按背孔,食,中和无名指按正面上方3孔,左手按其余3孔,气流同时输入3个管口而发音。音量较小,主管的音色柔润而纤秀,在两根副管持续音的衬托下,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因为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又叫“葫芦丝”。
葫芦丝简单介绍
葫芦丝、巴乌是一种主要流传于我国云南傣族,阿昌、德昂等少数民族的簧片,这种乐器的音色非常的优美动听,由于条件所限,最早的簧片是用竹片制作的,这不仅影响到这种乐器的音色,也大大限制了它的音量,音域及寿命,局限了它的使用范围,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使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么多年来通过很多制作人努力,这种乐器较早先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无论是从外观还是从工艺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终于有机会来到世人面前展示它的独特的艺术魅力,用它特殊的音色及优美的旋律征服了中外的广大音乐爱好者并被迅速普及

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
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七个音孔,把它称为主管,两旁是附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指传统葫芦丝),只能发出与主管的共鸣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发“3”音,右边附管不发音(或发低音6音)。
这种乐器以葫芦做为音箱 ,葫芦咀做吹口,常见者以各自装有一片舌簧的3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入葫芦底部。通体长约30厘米。亦有单管,双管或四管者。无论竹管多少,多以中间一根为主管,其余为副管。
主管上开7个音孔,前六后一,传统的葫芦丝副管上方不开孔,只在管身底部开通,用塞子堵住,塞子与管身之间有线连接,需要时则用小指将其打开。改良的葫芦丝则没有使用传统的塞子,而是跟主管一样在管身上方开一音孔。
这样更方便于在演奏时对副管音的反复使用,而且控制自如,更加灵活。吹奏时手指控制主管的音孔以奏出不同音高的音,若主副管同时开启,吹奏时数管齐鸣,旋律只出自主管,副管仅以和谐持续的单音相衬托,通常是一管发a音,一管发e音,产生和声效果,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

扩展资料:
葫芦丝是德宏傣族群众最喜欢吹奏的传统乐器之一。葫芦丝,傣语称"筚朗道",意为"用葫芦做成的吹奏乐器"。民间吹奏葫芦丝,
一是老年人自娱自乐,排遣孤独,内容多为叙事性的古调,音符悠长、苍凉、凄楚,是老年人怀古、排遣孤独感的方式之一;
二是年轻人谈情说爱时,吹奏葫芦丝传递情感,曲调优美、抒情、浪漫。
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
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
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
在中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葫芦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发现了青铜葫芦笙,距今已有2500多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中,,不仅发掘出铜葫芦笙,而且石鼓上还绘有吹葫芦笙的图象.虽是葫芦笙,但至少能成为葫芦丝在云南发源较早及葫芦乐器在云南有悠久历史的一大佐证.说不定哪天还真挖出个古董葫芦丝来.唐刘恂<<岭表录异>>和<<隋志>>.<<唐志>>中也有相关记载.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萨克斯”,受到全世界人的喜爱。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

葫芦丝是傣族人民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当地人称它为“荜”(傣语),也称葫芦箫。民间还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对青年相爱了,小卜冒(傣语:小伙子)种竹子;小卜少(傣语;小姑娘)种葫芦,以作为他们的定情物,有一年发洪水,村寨被洪水冲毁,为了逃生,小卜冒用竹子做成竹筏,小卜少栓上葫芦以增加浮力,但还是难以承担两人的重量,为了让心爱的人,小卜冒毅然跳进洪水中。而小卜少为了不辜负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但还是无法排谴对心上人的深深思恋,整日以泪洗面,于是就用三节竹子和一个葫芦,做成乐器,每当想念心上人时就拿出来吹奏,以缅怀昔日的缠绵和爱恋。

  传说是美丽而感人的,至于它的真实性人们也各说纷纭。根据专家考证,葫芦丝是傣家一种古老的乐器“荜”(傣语)所演变而来的。这种乐器是跟葫芦丝的主管差不多,也是簧片振动而发声的,只不过正面的按音孔是8个,这种乐器在傣家传统节日赶摆中还可以看到它的影子,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进一步接轨,及审美观念的需要。经过人们的不段改良,创新,今天的葫芦丝比过去的“荜”不论从外观和音色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特别是近几年云南民族音乐的快速发展,葫芦丝的变化更是层出不穷,各种精美的外表更是令人眼花缭乱,生产的厂家,手工作坊各地到处都是。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葫芦丝起源的动人传说。 傣族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的小卜冒抱着一个大葫芦, 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 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 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 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葫芦丝是那个少数民族乐器,历史有多久???》
答: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萨克斯”,受到全世界人的喜爱。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葫芦丝是傣族人民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当地人称它为“荜”(傣语),也称葫芦箫。民间还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对...

《谁知道葫芦丝的历史》
答:葫芦丝,原名筚朗叨,是傣、阿昌、德昂、佤、布朗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傣语称筚朗叨,“筚”是傣族气鸣乐器的总称,“朗”是直吹,“叨”是葫芦,意为带葫芦直吹的筚。阿昌语称泼勒翁,“泼勒”是箫,“翁”是葫芦,意为葫芦箫。德昂族称布赖,“布”是吹,“赖”是葫芦,意为吹葫芦。德昂族...

《葫芦丝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先秦民族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还有,先秦葫芦丝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巨大飞跃。在先秦时期,傣族人们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

《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答:葫芦丝是傣族、阿昌族、佤族、德昂族、布朗族的乐器。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常用于吹奏山歌、农曲等民间曲调。因为葫芦...

《葫芦丝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乐器》
答:葫芦丝是傣族的传统乐器。同时,葫芦丝流传于佤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民族中。葫芦丝起源于云南的梁河县,起初作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不可缺少的乐器,被用来吹奏山歌等民间歌曲,后流传开来,成为现在较受人欢迎的乐器之一,其声音独特而颇具特色,在现代其涉及较多的是葫芦丝独奏曲。葫芦丝简介葫芦丝是由...

《葫芦丝哪个族的?》
答:葫芦丝又称“葫芦萧”,傣语称“芘南母倒”。主要流传于滇西的傣族、阿昌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是青年男女用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乐器。在傣族民间神话传说中相传: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个傣家小卜冒(小伙子)抱着一个大葫芦,冲过肆虐的洪水,救出自己心爱的小卜哨(小姑娘)……于是他...

《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答: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乐器,这种乐器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在傣族、阿昌族、佤族、德昂族、布朗族等民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非常流行。而葫芦丝的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最初是由葫芦笙改造而来。葫芦丝所属的民族 葫芦丝也叫“葫芦箫”,是云南...

《葫芦丝是中国古代人民发明的吗,它适合搭配什么其他乐器?》
答:葫芦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一种乐器,所以葫芦丝是我国云南少数民族所发明的。具有非常浓厚的地域色彩,经常用来吹奏表演山间民歌和农村民歌。葫芦丝的外观比较朴实精致,再加上它独特的音色受到了很多乐器爱好者的追求。因为葫芦丝的音乐特色主要是以轻柔飘为主,所以可以跟擅长抒情的乐器相搭配,例如古筝,...

《葫芦丝是我国古代哪个地区常见的民族乐器》
答:葫芦丝是我国古代云南地区常见的民族乐器。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乐器。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波斯和阿拉伯地区,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云南地区。作为一种传统乐器,葫芦丝在云南的许多地方如大理、西双版纳等地非常受欢迎。其音色柔和悠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以下是对葫芦丝的 一、地理背景与葫芦丝...

《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葫芦丝是什么乐器》
答:葫芦丝是傣族这个民族的乐器。葫芦丝是傣族比较具有特色的乐器,在傣族的人民当中,葫芦丝代表的音乐声音是其它的乐器所没有的,具有的意义也是独特的。葫芦丝的结构为: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来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