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作者&投稿:干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叶圣陶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中,始终体现着这一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第二、学生要努力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100年掌握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科学知识总量的90%。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长一倍。20世纪是每10年增长一倍,而最近10年则是大约3年增长一倍。面对如此多的知识,包括源源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教师教不了,也教不完,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学习。所以,人类已经进入到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
什么是自学能力呢?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
自学能力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自学态度,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前提

态度是个人对一定对象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对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发动、维持、强化、调节的心理功能。自学态度是语文自学能力结构中动力性的心理因素。学生只有具备积极的自学态度,才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进自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自学态度一般包括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心理成分。培养积极的自学态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根据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和好模仿、好竞争的心理特点,教学中要少讲一些抽象的大道理,多为学生提供语文自学的榜样,除了名人自学成材的范例,还更应该注意选择同班、同年级、同学校的学生成功自学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重在自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自学语文的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也曾指出:“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能否帮助学生培养起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激发持久的学习热情,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哪些途径呢?
首先,以“境”引趣。只有带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才能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在教《三峡》时,先用声色俱佳多媒体,再现书中所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的情境,播放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三峡风光”图片及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定会大大提高。
其次,以“读”生趣。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才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再次,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才能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基因畅想》一文,我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什么是基因?为什么要进行畅想?畅想的结果怎样?基因技术到目前为止,有没有成功地应用于人类?原因何在?假如使用于人类,作者的想像会成功吗?他做了哪些大胆的设想?”等等。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这篇文章的脉络。

二、启发思维,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依托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培养自学能力,就必须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让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财富。这样,自学能力才有依托,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锻炼思维能力的方法其实并不神秘,只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1、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条理性,要能够让学生摸准思路,能够让学生沿着几个连续性的问题把思维引向深处。问题要由易到难,不能出得太大、太空、太繁。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路子。比如,“为什么”的问题,一般是先考虑原因,后考虑结果;“哪几方面”、“哪几点”的问题,一般先要一方面一方面地考虑,然后考虑哪一方面先说,哪一方面后说,怎么连起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组织语言,并要提示学生不要急于抢答。久而久之,学生回答起问题来就会很有条理性。
2、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只看表面,不善于透过现象去抓本质;理解课文,解答问题也往往限于表面意思。只知道作者是这样写的,而很少人探究为什么这样写…… 教师要依据教材,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怎么样”,慢慢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从而训练思维的深刻性。例如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描写自己“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学生能领会到字面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只要追问一下,或教会学生自己问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头发越来越少呢?这一问,学生的思维与理解课文的主旨就联系起来了。通过平时不断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就会慢慢的变得深刻。
3、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习惯依据以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生怕自己的意见、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这种从众心理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思维。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们敢于对课文以及老师的话提出疑问,说出自己独特的意见,营造一种互相争辩的氛围;设置一些创造性议题,让学生求异发散,进行正向、背向、逆向、纵向、横向、对比等思维活动,引导他们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让他们为自己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欢欣雀跃,从而唤起学生猎取新的认识的欲望。
当然,训练思维的方法还很多,在平时的课外活动、娱乐游戏中也可有意识的进行思维训练。

三、掌握方法,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

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实证明,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方法不当是导致终身学习失败或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为此,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和教会学生掌握初步的自学方法。重视学法,实现大量阅读、有效迁移,老师一定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明确的学习步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四步自读法。读,要读正确,读流利,从有声朗读逐步过度到默读;划,学生边读边划,标明自然段,划出生字词语,标出疑难词句;想,围绕课题和课后思考题,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分小组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对课文进行评价和质疑。四步自读法充分体现了三个结合: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动口、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独立(个人)学习与合作(小组)学习相结合,保证让每个学生读有其序,思有其法。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大量进行阅读实践,变老师讲为学生学,他们充分自读,充分思考,充分讨论,充分交流,再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进行了审美和思想教育。与此同时,我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每天开设阅读课,还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进行自学能力的迁移训练。全班几乎所有的学生熟练掌握了“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四步自读法,他们学会了默读,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和讨论,学会了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

四、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三条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动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语文自学具有自觉性,它同样有赖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那么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基本的自学习惯包括:
1、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有了它,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组,对一组学生,每次上课前就给他们讲明该节课的学习目的,而对另一组的学生,只是让他们在上课前读课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笔者发现:前一组学生上课时思想活跃,大多数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能够抓住课文要领,能够跟随老师的思维转;而后一组学生,上课时常常抓不住课文的要领,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这就说明,明确学习目的是多么重要啊。
2、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每天新课之前,要求学生按照“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四步自读法进行预习,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识记和思考,在教师指导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3、培养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勤翻工具书是十分重要的。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部首、音序、四角号码等几种查字法的训练,不但让学生明确一个字(词)的“死意义”,而且让他们掌握了确定一个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活意义”的方法,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句子和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
4、培养专心学习的习惯。荀子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说明专心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学习也是如此。畏难,浅尝辄止是学生学习上的通病。要提高自学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克服这个毛病,其方法是使学生抓住问题不放,寻根问底,不断地问个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5、培养练后反思的习惯。读书和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进行必不可少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④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⑤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6、培养坚持阅读、积累的习惯。保证让学生每天有4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内容包括书报、电视节目等;同时养成读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坚持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时看到好的材料或者有启发的问题,立刻抄录下来,并且记下心得体会,形式内容不限,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精彩文段,还可以是漫画创作,学生自行设计,自得其乐。在丰富学生词汇、语感的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孩子的思维和鉴赏能力。实践表明,凡是喜欢做读书笔记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敏捷,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很快;相反,没有上述习惯的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老是停留在原地不动,或者提高很慢。
7、培养勤于动笔的习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倾诉,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和事物写下来,坚持小练笔,坚持写日记。参加社会实践、办班级黑板报、编个人作文集都是激发学生勤于动笔的好办法。
8、培养同学之间切磋琢磨的习惯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交流是多么的重要!同学之间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就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所以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养成同学之间切磋琢磨的习惯。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等等。总之,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因为,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各册书本分类阅读,找到各单元的相似点

内容摘要: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应明确自学能力的具体要求,确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若干先进理论,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借助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自学训练。 关键词:自学能力 语文自学能力 具体要求 先进理论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自学训练 自学能力是受教育者适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语文自学努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发明、新创造、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但是学生目前在学校所学知识大多是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这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迫切需要差距越来越大。面临科学技术急剧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加速获取知识,这就需要努力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明确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具体要求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语文自学能力各不相同。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我认为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能使用工具书,能熟练查阅字典词典。二是能理解文章的题目的含义,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文章的常见文体。三是能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四是能看出文章思路,并概括出中心思想。五是能找出文章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句子、关键词语,并能着重领会体味。六是能从文章中找出一些写作方法,供作文时仿效。七是能记有一定质量的听课笔记、读书笔记。还应该指出的是,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要把学生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养育得比较完美。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有明确而稳定的语文学习动机、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饱满的语文学习热情、顽强的语文学习意志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能为他们建立起自学动力机制创造条件,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可缺少的土壤。 二、确立培养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若干先进理念 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师问生答,平铺直叙,师生在预设性强的教学过程中失去了灵活性、个性、创造性,也使学生失去了自学能力。课堂教学当然需要备课,需要“预设”。但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师生思维活动的多样性,就使得教学过程的“预设”变得十分困难。这还是其次,更主要的在于,学生是一个拥有学习权利的探索者,他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表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并因此实现基于自由的成长意志,只有生成性教学,才是授“渔”而不是授“鱼”的教学,才能够称之为成功的教学。 在强化课堂教学预设性的同时,伴随出现的就是课堂教学十分严重的刻板性。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减少“众人一举、众口一词、众腔一调”的刻板性,增加“不在于坐得是否整齐,不在乎答得是否标准”的自由性。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要正确对待他们的“犯错”。成年人自学中还经常“犯错”,更何况一个初中生呢!从某种意义上讲,“犯错”越多的学生,获得的“体验”越深刻,自学能力也就提高得越快。实践表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教师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就会下降。教师要舍得给学生用褒扬的词语,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的“教”和所有学科一样,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它又有其自身的本质属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必须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必须解决学生学语文的动力问题。离开动力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不切实际的,而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尽量利用课堂教学唤起学生对所教科目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地学习中去,从而不自觉地获取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在兴趣的带领下主动地学语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例如,走上街头,搞一次清除不规范字的活动。义务为群众代写书信,春联等。另外,还可以多开展课内外活动,变枯燥的课堂学习为生动的活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品表演,讲故事比赛,把歌声带进语文课堂等。 2、多欣赏电影、电视剧等文学作品。优秀的影视作品会激发、带动人,让审美能力反作用于语文学习,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例如,看《南京大屠杀》时,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来提升学生的强国责任感,从而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学生把保尔顽强的革命意志借鉴到学习中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样的,在学习中对课文的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的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要指导学生做好几点:阅读提示,大体了解;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细看注释,扫除障碍;编写提纲,加深理解;结合“练习”,把握重点;摘抄精华,积累材料。 2、培养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字典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在第一节课就传达给学生的一个学习观念。学生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有没有用工具书的习惯,关系到他们一生自学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我把教学生使用工具书作为培养自学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在教学中,是老师走在前面,还是学生走在前面,两者有着质的区别。有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问老师某字的读音、某词的含义,他们等待老师的告诉,而我常不告诉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借助工具书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坚持这样的引导下,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主动的去查工具书,效果还不错。 3、培养学后总结的习惯。我们说学习一篇课文,不仅是解决这篇课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能从这篇课文中学到方法,举一反三,从而能自学相同类型的文章。“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这就需要学生能从课文中总结学习方法,用于以后的自学。所以在学习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去自行总结在这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并归纳出来。通过长期练习,学生由刚开始只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学习方法,且能从多方面进行总结。而当遇到类似的文章时,学生也能自觉的去运用已学的方法去尝试自学。 4、培养学习积累、运用语言的习惯。语文在于积累。在阅读各种文章的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美段以及典故等,我都要求学生摘录下来。我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就明确要求学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于四句。积累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运用。运用语言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积累了优美的词句,最终目的是运用到生活中去,即“学为己用”,将别人的转换成自己的。因此,我经常让他们做些语言表达的练习来提升其表达能力。仿写练习就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这在大多数课文中都可以尝试进行。小片段练习也是容易上手的。此外,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课前演讲就是一个省时又效果不错的方法。 五、借助多种手段对初中学生进行自学训练 1、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里进行自学训练时,可以多搞些微型竞赛活动,如查字典比赛,纠正错别字比赛,观察敏锐性比赛,选用恰当词语填空比赛等,而在课外,还可以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积累能力的各种展示活动,如展示听课笔记、摘抄笔记、读书笔记等等。 2、举一反三。如讲过一篇课文,可以选一篇体裁相同、写法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带读”。这样的“带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类文章的布局特点、行文方式和基本结构,特别有助于初中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当然还可以进一步引导“份写”,使他们的自学能力转化成物化成果,进一步提高他们“反三”的积极性。 3、多布置简单易行的课外练笔任务。布置任务时不能简单要求多写些,再多写些,而要强调课内对课外的带动作用,强调按照课内定的“规矩”办事。写日记、周记、办墙报、编手抄报等是较好的练笔任务,还可以结合学校的重要活动布置自由作文任务,如运动会、艺术节、旅游等活动。这些学生在班上展览、交流、评选优秀,更便于教师指导,也更能促进学生自觉自学,提高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答:2.加强基础训练。自学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难以想象,一个知识贫乏,思维混乱,基础极差的人,会有很强的自学能力。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训练,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基础训练,必须要有明确的规范和检查措施,力争把基础打得深一些牢一些,为学生自...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答:1、学好语文重点之一:字词、古诗词、古文等的记忆背诵或赏析。这类知识的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课上要专心,课后多花点时间去记忆背诵、理解运用。2、学好语文重点二:阅读一定要强化,最好能够做到每天练习一篇阅读。另外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可以激活我们“脑...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答:1、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2、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应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3、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4、再者要培养自主精神 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答: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有明确而稳定的语文学习动机、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饱满的语文学习热情、顽强的语文学习意志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能为他们建立起自学动力机制创造条件,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可缺少的土壤。二、确立培养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若干先进理念照本宣科,按...

《如何激发中学生对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
答: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挖掘其潜在能力。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给学生的“学”以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独立地研究学习内容,力争自己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答:1.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首先,培养自学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即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成了整个学习过程,整个课堂的主宰者,"严师出高徒",棍棒造出...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语文》
答:经过独立思考后,如果还不能理解、解决,就要鼓励学生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引导他们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总之,提高学生的素质,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终身受益,诚如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达到了不需要教的“最高境地”。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答:。(一)鼓励学生善于积累好词佳句。对于一些好词好句倡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下来,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以后的课堂学习。(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步骤,理解文意。教学设计中,我们从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

《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答: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得恰到好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兴趣就能不断激发出来;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环境氛围创设得好,就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培养。三、培养学生自学语文习惯,提高学生读说写的能力 。语文是属“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更是如此,因此,教改重点...

《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答: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三、动手操作,...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