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作者&投稿:戊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这句话形象、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数和形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1 以形促思,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很好地建立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化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对数学对象、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感的感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例如教学《10 的认识》时,我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利用数数的经验上台现场数数后,学生明白10 个人、10 只鸽子都可以用数字10 表示。接着让学生摆小棒操作,知道一捆就是1 个十,所以10 个1 是十。接着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0 表示。最后让“10”宝宝参加数字排队队,0~9这几个数字宝宝已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了(出示尺子图),10 应该排在哪儿?请计数器来帮忙。学生动手操作先拔8 颗,再添一颗是几颗(使生能直观感觉到9 比8 多1)?9 颗再添上一颗是几颗?10 颗再去掉一颗是几颗(使生感觉到10 比9 多1)?10 应该排在哪儿?回到尺子图,让生猜猜9 的后面是几?请生分别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0~10 这几个数字。在以上教学中,我巧妙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中,进一步强化了数感,加深了对数的意义的认识。
  2 借形理解,在概念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数学概念是知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概念教学中,仅阐明其实际意义是不够的,还应从事物的整体、本质和内在联系出发,对概念进行进行全面分析,突出其本质属性,但它的抽象性、枯燥性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借助直观的图形、加强实验操作可以将概念教学趣味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认识体积》的教学中,我通过3 个步骤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借形直观地理解概念:2.1 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教师出示两个一样的杯子,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了一个柑果。请同学们猜猜,如果把左边杯子里的水倒入右边的杯子,结果会怎样?学生猜测,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测是否是对的。学生倒水操作明白:原来两个杯子装的水是一样多的,现在放进去一个柑果,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柑果占去了,能装水的空间就少了。使学生体会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2.2 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一个杯子里放的是柑果,另一个杯子里放的是葡萄,如果往这两个杯子里倒水,倒进哪个杯里的水会多一些?学生猜测并再次实验操作,验证猜想:两个杯子能装的水同样多,柑果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葡萄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
  2.3 揭示体积的含义。出示3 个大小不同的水果,这3 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学生实验操作,明确:物体是占有空间的,一个物体越大,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大,反之,一个物体越小,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学生举生活实例比较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认识体积,我通过三部教学,加强实验操作,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学生不仅借形直观地理解概念,而且能够应用概念。
  3 看形想量,结合“量的计量”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数与形。但在现实生活中,数与形和量与计量总是密切联系着的,学习数学必然要涉及量与计量。如何在量与计量中渗透数形结合呢?
  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①认识秤和秤面。观察秤面从秤面上看到了什么?②建立1 千克的质量观念。a.掂一掂,初步体验一千克的重量。分小组称一称2 袋盐,通过观察发规2 袋盐重1 千克。b.猜一猜,再次体验1 千克的重量。先猜一猜几个这样的苹果、桔子、桃子重1 千克,最后称一称,数一数1 千克这样的果到底有几个?c.比一比,加深对一千克的认识。师出示一个重2 千克大米,让几名学生拎一拎,说说感觉,猜猜重多少千克,通过比较进一步加深对1 千克的体验。
  建立“千克”这个计量单位的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就很容易建立“千克”的表象,并能运用。
  4 看数画形,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使解题过程具体化、明朗化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干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便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是思维的起点,是儿童建构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例如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时,通过数形结合的对应思想,帮助学生构建了整体“1”与部分量之间的关系,在各种图形的运用中,线段图的使用显得更为清晰方便,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获取相关的信息和问题,直观形象地了解到各信息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
  气象小组有12 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 ,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很多学生在读完题后显得较为迷茫,觉得有些混乱,不知道从何开始思考,这时我引导他们与老师一起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运用数形结合画出图形,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揭示本质,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意识,并能正确解题。摄影小组:12×13=4(人),航模小组:4×43=3(人)。
  5 看“数”想“形”,在几何与图形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都知道,虽然“形”有形象、直观的优点,但在定量方面还必须借助“数”来计算。
  例如练习题:把一根长20 厘米,宽5 厘米,高3 厘米的长方体木料沿横截面锯成2 段,表面积增加多少?这样的题目一出现,学生就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怎样计算?这时我就利用看“数”想“形”的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经历三个空间观念的建立解题过程:动手操作,画出一个长方体,才长方体上切2 段,看看表面积多了几个面,多的这几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表面积增加的部分———教师实物操作,让学生验证自己所切的面是否与老师操作的一样———抽象概括,使物体的整体模型印刻在脑海中,从而空间观念在活动体验中得到培养和形成。
  6 数形结合、数形互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数和形往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并存的。数形结合、数形互用往往会启发学生展开发散思维。经过长期发散思维训练的学生,解题方法多样,思维灵活多变,往往能在发散的基础上产生奇特的思路,从而使解法变得十分简明扼要而且巧妙。
  例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道思考题:小朋友们排队做操,小明的前面有8 个人,小明的后面也有8 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人?
  许多学生一看完题目就马上列式:8+8=16 人,他们对小明是不是也在队伍里面弄不明白,所以出现了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指导学生画图解决问题:□□□□□□□□ 小明□□□□□□□□8 + 1 + 8 =17 人这样一画图,数形结合,数形互用,学生就一目了然,找出了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能正确解答。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有效渗地、巧妙地渗透并应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利用“一图抵百语”的优势,既能为小学数学教学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又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这句话形象、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数和形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1 以形促思,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很好地建立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化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对数学对象、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感的感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例如教学《10 的认识》时,我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利用数数的经验上台现场数数后,学生明白10 个人、10 只鸽子都可以用数字10 表示。接着让学生摆小棒操作,知道一捆就是1 个十,所以10 个1 是十。接着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0 表示。最后让“10”宝宝参加数字排队队,0~9这几个数字宝宝已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了(出示尺子图),10 应该排在哪儿?请计数器来帮忙。学生动手操作先拔8 颗,再添一颗是几颗(使生能直观感觉到9 比8 多1)?9 颗再添上一颗是几颗?10 颗再去掉一颗是几颗(使生感觉到10 比9 多1)?10 应该排在哪儿?回到尺子图,让生猜猜9 的后面是几?请生分别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0~10 这几个数字。在以上教学中,我巧妙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中,进一步强化了数感,加深了对数的意义的认识。
2 借形理解,在概念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数学概念是知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概念教学中,仅阐明其实际意义是不够的,还应从事物的整体、本质和内在联系出发,对概念进行进行全面分析,突出其本质属性,但它的抽象性、枯燥性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借助直观的图形、加强实验操作可以将概念教学趣味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认识体积》的教学中,我通过3 个步骤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借形直观地理解概念:2.1 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教师出示两个一样的杯子,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了一个柑果。请同学们猜猜,如果把左边杯子里的水倒入右边的杯子,结果会怎样?学生猜测,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测是否是对的。学生倒水操作明白:原来两个杯子装的水是一样多的,现在放进去一个柑果,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柑果占去了,能装水的空间就少了。使学生体会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2.2 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一个杯子里放的是柑果,另一个杯子里放的是葡萄,如果往这两个杯子里倒水,倒进哪个杯里的水会多一些?学生猜测并再次实验操作,验证猜想:两个杯子能装的水同样多,柑果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葡萄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
2.3 揭示体积的含义。出示3 个大小不同的水果,这3 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学生实验操作,明确:物体是占有空间的,一个物体越大,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大,反之,一个物体越小,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学生举生活实例比较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认识体积,我通过三部教学,加强实验操作,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学生不仅借形直观地理解概念,而且能够应用概念。
3 看形想量,结合“量的计量”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数与形。但在现实生活中,数与形和量与计量总是密切联系着的,学习数学必然要涉及量与计量。如何在量与计量中渗透数形结合呢?
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①认识秤和秤面。观察秤面从秤面上看到了什么?②建立1 千克的质量观念。a.掂一掂,初步体验一千克的重量。分小组称一称2 袋盐,通过观察发规2 袋盐重1 千克。b.猜一猜,再次体验1 千克的重量。先猜一猜几个这样的苹果、桔子、桃子重1 千克,最后称一称,数一数1 千克这样的果到底有几个?c.比一比,加深对一千克的认识。师出示一个重2 千克大米,让几名学生拎一拎,说说感觉,猜猜重多少千克,通过比较进一步加深对1 千克的体验。
建立“千克”这个计量单位的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就很容易建立“千克”的表象,并能运用。
4 看数画形,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使解题过程具体化、明朗化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干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便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是思维的起点,是儿童建构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例如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时,通过数形结合的对应思想,帮助学生构建了整体“1”与部分量之间的关系,在各种图形的运用中,线段图的使用显得更为清晰方便,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获取相关的信息和问题,直观形象地了解到各信息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
气象小组有12 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 ,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很多学生在读完题后显得较为迷茫,觉得有些混乱,不知道从何开始思考,这时我引导他们与老师一起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运用数形结合画出图形,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揭示本质,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意识,并能正确解题。摄影小组:12×13=4(人),航模小组:4×43=3(人)。

5 看“数”想“形”,在几何与图形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都知道,虽然“形”有形象、直观的优点,但在定量方面还必须借助“数”来计算。
例如练习题:把一根长20 厘米,宽5 厘米,高3 厘米的长方体木料沿横截面锯成2 段,表面积增加多少?这样的题目一出现,学生就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怎样计算?这时我就利用看“数”想“形”的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经历三个空间观念的建立解题过程:动手操作,画出一个长方体,才长方体上切2 段,看看表面积多了几个面,多的这几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表面积增加的部分———教师实物操作,让学生验证自己所切的面是否与老师操作的一样———抽象概括,使物体的整体模型印刻在脑海中,从而空间观念在活动体验中得到培养和形成。
6 数形结合、数形互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数和形往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并存的。数形结合、数形互用往往会启发学生展开发散思维。经过长期发散思维训练的学生,解题方法多样,思维灵活多变,往往能在发散的基础上产生奇特的思路,从而使解法变得十分简明扼要而且巧妙。
例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道思考题:小朋友们排队做操,小明的前面有8 个人,小明的后面也有8 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人?
许多学生一看完题目就马上列式:8+8=16 人,他们对小明是不是也在队伍里面弄不明白,所以出现了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指导学生画图解决问题:□□□□□□□□ 小明□□□□□□□□8 + 1 + 8 =17 人这样一画图,数形结合,数形互用,学生就一目了然,找出了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能正确解答。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有效渗地、巧妙地渗透并应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利用“一图抵百语”的优势,既能为小学数学教学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又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1 以形促思,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很好地建立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化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对数学对象、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感的感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例如教学《10 的认识》时,我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利用数数的经验上台现场数数后,学生明白10 个人、10 只鸽子都可以用数字10 表示。接着让学生摆小棒操作,知道一捆就是1 个十,所以10 个1 是十。接着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0 表示。最后让“10”宝宝参加数字排队队,0~9这几个数字宝宝已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了(出示尺子图),10 应该排在哪儿?请计数器来帮忙。学生动手操作先拔8 颗,再添一颗是几颗(使生能直观感觉到9 比8 多1)?9 颗再添上一颗是几颗?10 颗再去掉一颗是几颗(使生感觉到10 比9 多1)?10 应该排在哪儿?回到尺子图,让生猜猜9 的后面是几?请生分别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0~10 这几个数字。在以上教学中,我巧妙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中,进一步强化了数感,加深了对数的意义的认识。
  2 借形理解,在概念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数学概念是知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概念教学中,仅阐明其实际意义是不够的,还应从事物的整体、本质和内在联系出发,对概念进行进行全面分析,突出其本质属性,但它的抽象性、枯燥性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借助直观的图形、加强实验操作可以将概念教学趣味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认识体积》的教学中,我通过3 个步骤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借形直观地理解概念:2.1 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教师出示两个一样的杯子,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了一个柑果。请同学们猜猜,如果把左边杯子里的水倒入右边的杯子,结果会怎样?学生猜测,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测是否是对的。学生倒水操作明白:原来两个杯子装的水是一样多的,现在放进去一个柑果,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柑果占去了,能装水的空间就少了。使学生体会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2.2 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一个杯子里放的是柑果,另一个杯子里放的是葡萄,如果往这两个杯子里倒水,倒进哪个杯里的水会多一些?学生猜测并再次实验操作,验证猜想:两个杯子能装的水同样多,柑果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葡萄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
  2.3 揭示体积的含义。出示3 个大小不同的水果,这3 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学生实验操作,明确:物体是占有空间的,一个物体越大,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大,反之,一个物体越小,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学生举生活实例比较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认识体积,我通过三部教学,加强实验操作,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学生不仅借形直观地理解概念,而且能够应用概念。
  3 看形想量,结合“量的计量”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数与形。但在现实生活中,数与形和量与计量总是密切联系着的,学习数学必然要涉及量与计量。如何在量与计量中渗透数形结合呢?
  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①认识秤和秤面。观察秤面从秤面上看到了什么?②建立1 千克的质量观念。a.掂一掂,初步体验一千克的重量。分小组称一称2 袋盐,通过观察发规2 袋盐重1 千克。b.猜一猜,再次体验1 千克的重量。先猜一猜几个这样的苹果、桔子、桃子重1 千克,最后称一称,数一数1 千克这样的果到底有几个?c.比一比,加深对一千克的认识。师出示一个重2 千克大米,让几名学生拎一拎,说说感觉,猜猜重多少千克,通过比较进一步加深对1 千克的体验。
  建立“千克”这个计量单位的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就很容易建立“千克”的表象,并能运用。
  4 看数画形,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使解题过程具体化、明朗化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干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便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是思维的起点,是儿童建构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例如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时,通过数形结合的对应思想,帮助学生构建了整体“1”与部分量之间的关系,在各种图形的运用中,线段图的使用显得更为清晰方便,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获取相关的信息和问题,直观形象地了解到各信息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
  气象小组有12 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 ,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很多学生在读完题后显得较为迷茫,觉得有些混乱,不知道从何开始思考,这时我引导他们与老师一起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运用数形结合画出图形,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揭示本质,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意识,并能正确解题。摄影小组:12×13=4(人),航模小组:4×43=3(人)。
  5 看“数”想“形”,在几何与图形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都知道,虽然“形”有形象、直观的优点,但在定量方面还必须借助“数”来计算。
  例如练习题:把一根长20 厘米,宽5 厘米,高3 厘米的长方体木料沿横截面锯成2 段,表面积增加多少?这样的题目一出现,学生就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怎样计算?这时我就利用看“数”想“形”的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经历三个空间观念的建立解题过程:动手操作,画出一个长方体,才长方体上切2 段,看看表面积多了几个面,多的这几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表面积增加的部分———教师实物操作,让学生验证自己所切的面是否与老师操作的一样———抽象概括,使物体的整体模型印刻在脑海中,从而空间观念在活动体验中得到培养和形成。
  6 数形结合、数形互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数和形往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并存的。数形结合、数形互用往往会启发学生展开发散思维。经过长期发散思维训练的学生,解题方法多样,思维灵活多变,往往能在发散的基础上产生奇特的思路,从而使解法变得十分简明扼要而且巧妙。

先从简单的图形开始,比如线段,最好让孩子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课件!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答: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如下:(一)运用到复杂小学应用题解题之中 “鸡兔同笼”相关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让学生用画图法进行解题,比如:用○表示头,用_表示脚,然后再根据题目先画头,并在每个头下画出相应的脚,然后再数一数,就可能得到正确答案了。(二)运用到基础数学概念教学之中 ...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答: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1 以形促思,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很好地建立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化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对数学对象、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感的感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答: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数学学习尤为重要。数形结合的可行方法:需要教师采用直观教学,将数学内容以生动的图形或动画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答:就很容易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后再去表达,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因发展特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从最初刚入学一年级时的“...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答:1、数形结合思想在“数与代数”知识领域中的渗透: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知识内容。而小学阶段是以数的运算为主,所以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的计算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不仅会用笔算、口算等进行正确的计算。2、数形结合思想在“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中的渗透:在小学中高...

《小学数学教材哪些内容利用数形结合?》
答:在教学中将“形象”放在支撑的地位,通过“数”来描述、诠释“形”的特征,使数学达到深化、严谨的效果,如在六年级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中就可以借助“数”的概括性认识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长方体的空间概念。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在新课改的洗礼下,诸多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进行数形结合教学》
答:2、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2.1 建立模型,引入概念 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引入数学概念时必须考虑到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引入概念时,需要先建立直观的模型,让学生了解其表象,进入深入了解概念的内涵。对于模型表象的建立,是学生通过对感知材料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而...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机渗透数学思想》
答:一、在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的对象包括数和形两个方面。“数”与“形”是两条主线,贯穿整个中小学数学教材之中,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数”与“形”相互转化、结合既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案...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答:为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材优势,结合教学内容逐步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现代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多和少”,课本先出示散乱排列的等量的茶杯和茶杯盖图,接着重新排列整理,使每一个茶杯盖与每一个茶杯对应,直观看到“茶杯与茶杯盖相比,一个对一个,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我们...

《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
答: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小学数学中一些抽象的代数问题给以形象化的原型,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赋予灵活变通的形式,从而给人们思维灵活性的思维迁移训练,这正是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数与代数问题的有效途径所在。 数形结合,为建立函数思想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中虽然没有学习函数,但还是慢慢的开始渗透函数的思想。为...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