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晚清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 近现代史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作者&投稿:贸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魏源
魏源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2、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八个字。
3、戊戌变法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4、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5、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变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亥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文化运动

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3.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先是“洋务运动”学习科技,后来又“维新变法”学习制度。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者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为方针展开自强运动(又称洋务运动)。

当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随后的北洋通商大臣负责对外关系与自强运动的策划与推行,先后引入国外科学技术,建立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邮政体系、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

建立翻译机构同文馆、新式教育(新学),培训技术人才并派遣留学生到欧美日等先进工业国家,其中较为出色的有唐绍仪、詹天佑等人才。

此外,还开设矿业、建立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与汉阳兵工厂等等制造工厂与兵工厂。同时也建立新式陆军与北洋舰队等海军。洋务运动使得中国社会出现较安定的局面。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后清朝国势大坠,知识分子莫不提出各种方法拯救中国,主要分成立宪派与革命派两种改革路线。

1901年,立宪派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立宪运动,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希望让光绪帝成为立宪君主。而慈禧太后为挽清朝衰落危局,有意效仿欧日的改革而推行清末新政。

新政主要推行君主立宪、建立清朝新军、废除科举、整顿财政等一系列改革。而革命派对清廷的改革失望,他们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制。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扩展资料:

取得成果:

1、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

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1885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

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求富”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

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维新变法

戊戌变法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戊戌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

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宗教革命”以至“史学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变法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论述 - 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纵观中国近代史,..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论述 - 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纵观中国近代史,...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答:1、魏源 魏源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2、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

《以具体事例说明晚清中国十九世纪60年代至二十世纪初如何实践变得哲学...》
答:1894年--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始了武装推翻清政府的努力与尝试,开始效法西方,走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个时间中国向西方学习德阶段停留在“制度”的层面上;20世纪初,以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为代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深入到了“思想文化”的层面上。可以说,中国的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

《晚清以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演变之路》
答:上个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闹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周恩来、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领袖也先后到西方学习过。

《洋务派向欧洲派遣留学生这一举措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用炮火轰开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时,即已唤起国内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发出要求变革和向西方学习的呼声,成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思想先导,为洋务运动时期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在内外力的推动下,...

《...中国先进分子们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如何》
答: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

《中国近代向欧美,日本学习的事件》
答: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来改变清政府落后面貌是洋务派发起留学运动的 留美学生 最初目的。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即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1872年8月11日,三十名...

《概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答: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

《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原因,过程及教训》
答: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中国与西方的联系密切。西方思想的传入,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早期维新派主张“中体西用”,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95年康梁公车上书给光绪要求维新变法,以及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都是向西方学习而产生的。教训:资产阶级自身的...

《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你认为改造当时社会应采取怎样...》
答:第一个问题:经历的过程。 一、地主阶级学习西方 1.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 背景: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特别是鸦片战争的刺激,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西学东渐的经历了那些过程》
答:西学东渐经历有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 明万历年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有所触动。此时的西方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而中国这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非常缓慢,大大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同时,也大量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