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中国近代向欧美,日本学习的事件 19世纪60年代代中国,日本向西方学习的事件

作者&投稿:乘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和日本在近代几乎同时派出留学生向西方学习,结果却大相径庭,为什么?~

日本派出留学生是从政治制度都产业制度全方位学习。 中国派留学生的目的主要还是学习科学技术,根本上还是维护统治阶层的统治。

戊戌变法!!!开设京师大学堂!!!建立北洋水师!!!修建铁路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教育改革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主要措施为: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其分类思想就是“ 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开办新式学堂
1862年,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首次创办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篇章。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的主要类别:
(1)外国语性质的学堂,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6年后增设算学馆,成为综合性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等。
(2)军事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等。
(3)技术学堂,如上海机械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
办学特点:与传统官学相比,这些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如翻译人才、军事人才、技术人才等;教学内容有西学,如西文、西艺等;采用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等。
选派留学生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来改变清政府落后面貌是洋务派发起留学运动的

留美学生
最初目的。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即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
1872年8月11日,三十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金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这在中国二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之事被誉为“中华创始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1877年,在沈葆桢、李鸿章等官员的积极倡导下,从船政局和船政学堂选出的33人踏上了赴欧留学的旅途。1881年,由李鸿章主张、船政局又选出10人分赴英、法、德留学。1886年北洋水师等校的10名学生又去了欧洲。

《中国哪些历史事件体现了‘国人向欧美和日本学习’在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答:第二阶: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新文化运动 这个很多,像民主人,人平等等等。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25a6c48c680203d8ce2f2443.html

《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学习外国的事件?》
答: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论述题答案 1、就1840--1919年中国向方学习的典型...》
答: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

《历史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答:总结起来,近代史上各路有识之士以及各大事件,皆受船山思想影响极大——知行合一,不畏牺牲。每有更进步的思想崛起并付诸实践,大多是伴随着“旧的”进步思想尝试的失败。农民起义推不翻满清,满清也怕了,搞洋务运动,洋务无法救国,干脆维新,维新失败,立宪,立宪是闹剧,国民革命终于推倒了满清,国民...

《比较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的明治维新,有何异同点...》
答:为应对危局两国也几乎是在同时搞起了两场自强运动---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 三十年后,也即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在洋务运动中组建起来的在当时号称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被迫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日本挤身于资本主义列强行列,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保持独立的国家。而中国殖...

《中国是从什么时候掀起学习日本的潮流(近代历史)》
答:清末,鲁迅先生就是清末去日本留学的留学生。民国时孙中山创建国民党时,向蒋介石都是去日本留学的留学生。

《为什么近代中国那么多人去日本留学而不去美国留学?》
答:有很多留学日本的名人,如李大钊、郭沫若、周恩来、鲁迅、蒋介石、陈独秀、周作人、郁达夫、王国维、董必武等,它们都在充分学习日本文化的基础之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造当初落后贫困的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开中国近代史,留日学生时不时地从字里行间跳出来。现代的日本留学风潮,总结下来大概以下几点的...

《中国在近代探索方面具体向哪三国学习了》
答:有皇帝不可怕,基础差也不可怕,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根本指不上,在甲午一战就检验了效果,只有学习日本,改变制度和发展模式才是硬道理。辛亥革命学些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这里应当说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三权分立更吸引人。可以看出,中国当时学习的都是当时世界最强的国家。

《十九世纪末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为什么十九世纪末中国留学目的地却转向日...》
答:2、西学已经得到了日本人的系统整理,更易学习,且日文也比较易懂,中日习俗相近。3、清廷本身也大力鼓励留学日本,优秀毕业生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功名 4、被清廷通缉的很多革命先驱如孙文等,长期在日本避难,追随者也跟着到了日本 5、路费少,费用低,这点在今日依然适用。(日本今天依然是中国仅次于...

《1959-1911年间有多名中国学生前往日本学习,历史学家马里乌斯》
答:但这种荒唐幻想的流毒很长,罗志田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特殊表现形式》文中以后来胡适的心路历程为例,点破了此一观点的可笑:日本人虽也主张“黄白种争”,却只是利用它来“为其征服中国正名”,因败弱的中国要在“黄白种争”中服从日本的领导。一战爆发之后,以二十一条事件为标志,中日关系彻底...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