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洋务派向欧洲派遣留学生这一举措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汉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晚清留学美国运动是清政府第一次官派留学运动,出于为洋务运动储蓄人才的目的,清廷自1872年至1875年先后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用炮火轰开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时,即已唤起国内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发出要求变革和向西方学习的呼声,成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思想先导,为洋务运动时期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在内外力的推动下,一场留学运动应运而生。在这场运动中,经过被誉为“中国近代留学之父”——容闳的不懈努力,清政府于1872年到1875年期间派遣10~16岁的幼童120名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开启了我国近代留学的新篇章。本文主要从中西文化冲突来分析其特点。 一、在容闳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推动下,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顺利到达 国内外客观形势的发展,使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有了最基本的背景,但是幼童赴美留学计划的真正确立和实施确实与一个人分不开的,他就是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容闳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受过西洋教育的第一人,也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的先驱。1868年,容闳谒见江苏巡抚丁日昌,向其阐释自己留学强国的计划,被丁日昌和曾国藩所接纳。1871年9月3日曾国藩与李鸿章等人联衔请奏选派幼童赴美留学,随后不久,清政府变批准了这一奏请,并且下令在上海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在美国成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留学所需经费库平银120万两,“准于江海关洋税项下指拨”。 1872年8月,经过容闳的苦心挑选和准备,第一批30名幼童由陈兰彬率领启程赴美,自此到1875年,先后有4批120名学生,全部抵美。挑选的留美幼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2~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接受能力强,而且本国的封建思想意识并没有在他们的意识中留下深厚的积累和沉淀,可塑性很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正处于一个很复杂的状态。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心智,在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方面都还没有定型,这个时候出洋留学,能更快地适应国外的生活。同时,这个时候开始接触从未知晓的西方世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更客观理智地对待西方文化,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本国与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对回国之后投身建设也有一定的益处。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官费留学生,容闳为之努力了近20年。容闳对这一开天辟地的创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被称为“中国留学教育之父”。 二、中西文化冲突贯穿于晚清幼童赴美留学运动始终 如果说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留学运动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影响了留学运动的始终。 首先,这一计划实施伊始,招生工作的异常困难就可以看出当时国人对西洋文化的极尽排斥。晚清社会虽然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绝不会在短短二三十年中因为社会性质发生改变而变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中国大地上是根深蒂固的。长期的闭关自守使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保守落后,这一切使派遣幼童赴美留学变得困难重重。因此,幼童赴美留学这一在当时可谓是开天辟地的创举,从酝酿形成再到实施直至中途夭折,一路伴随着不同文化的冲突。从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看出容闳等人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依然尽心尽力地促成了留学计划,他们在其中付出的努力绝对不容忽视,不能遗忘。 其次,在幼童留美期间,孩子们所接受的西方文化教育与中国老式封建教育之间的冲突也不可忽视。当时处在这个古老的封建社会晚期清政府仍把儒家传统的“三纲五常”封建礼仪和“四书五经”等封建经典奉为正统,文化风气落后而保守,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初学幼童的个性的发展。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文化氛围中,这些远渡重洋的孩子们对一切事物都显露出了无比的好奇,并且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中开始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在出国之后的幼童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身心各方面都的到了解放,开始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而另一方面,在美国开放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观念逐渐西化的留美幼童开始对清政府枯燥而繁琐的封建利益和说教表示反感,甚至开始拒绝学习“中学”,而对美国自由的文化氛围却愈加喜好,开始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因而深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熏陶。不管他们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看,这无疑是有利的。由此可见,美国文化对留学幼童思想观念的影响非常深远。 第三,至于后来留美学生被清政府提前强制召回,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清政府内部部分顽固势力认为日渐西化的留学生摒弃传统,大逆不道。中西方文化差异对首次留学运动影响巨大,甚至可以说是幼童赴美留学运动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基于此,这个特点不容忽视。 三、晚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初衷与结果大相径庭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清政府,内有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各地起义,外有西方列强的威逼压迫,深感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因此,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清廷不得不顺应局势,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自救,这样一来,派遣留学生出洋留学就有了其必然性。一方面,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受到帝国主义的凌辱和压迫,而可以和侵略者打交道的新式外交人员却少之又少。甚至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清政府都找不到一个可靠又合适的人去跟侵略者谈判。因此,清政府急需一批新式的外交人才;另一方面,洋务运动期间,由于各类官办,民办工厂和企业的迅速崛起,中外交涉事宜的频繁和中国文化科学技术的落后,明显反映出中国缺少大量经受现代化教育的科技和外交方面的人才。 然而,当派遣幼童留美计划确立以后,它的发展方向、规章制度、规模限制包括之前提到的相关部门的人事安排,无一不受到清政府的限制与约束。所以,可以这么说,清政府派遣赴美留学幼童的初衷就是借留学运动培养人才来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地位。但是后来,当清政府意识到留美幼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都受到西方思想氛围和文化风气的深刻影响时,为了防止这一举措“功亏一篑”,竟然令其全部撤回,尽管很可惜,但是晚清的幼童赴美留学计划,却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式人才。 留学生回国之初,经历了中途被撤回的失落,并不受重视。出国之前清廷许诺的丰厚待遇更是没有兑现,但是凭借在美国学到的近代科学知识,很快成为各种近代化企业尤其是洋务机构的骨干。这批包括詹天佑等后来成为大师级人物的赴美留学幼童回国后,大都在不同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清政府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最初目的与最后结果之间有巨大出入,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这又不失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幸运,因为它至少为我国的近代化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洋务派向欧洲派遣留学生这一举措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所以,可以这么说,清政府派遣赴美留学幼童的初衷就是借留学运动培养人才来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地位。但是后来,当清政府意识到留美幼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都受到西方思想氛围和文化风气的深刻影响时,为了防止这一举措“功亏一篑”,竟然令其全部撤回,尽管很可惜,但是晚清的幼童赴美留学计划,却造就了中国...

《洋务派向欧洲派遣留学生这一举措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派遣学生留美后不久,洋务派又向欧洲派遣留学生。1873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奏准选派船政学堂学生分赴英法学习造船、驾驶。在1877年、1881年、1886年、1897年,先后四次派出留英学生34名、留法学生49名(其中9名艺徒)、留德学生2名,共85名。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中国造船工业、海军建设等方面的重要...

《洋务运动中对于出国留学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和留美幼童派遣的动机一样,清廷向欧洲派留学生也是出于办洋务企业的需要,只是更具体而明确地和创办海军联系在一起了。留美幼童的扬帆赴美,开了留学生的先河;国人有去欧洲各国游历,介绍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1876年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中英有了正式外交关系,这都为留欧生的启程铺平了道路。 洋务留学时期的...

《洋务运动是怎样推进的用事实证明。》
答: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是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一项总要的举措。开办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共创办24所新式学堂,主要为翻译、工程、兵器、通讯、医务等培养新型人才,虽然学堂规模不大,但是依旧打破了古老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会文...

《什么是清末留学运动?》
答:到1881年,在守旧派官僚“适异忘本”“治其恶习”的攻击下,清政府决定裁撤留美,下令留美学生全部撤回。除病故和“告长假不归”者外,归国留美学生94人,只有詹天佑等2人完成学业,获得学士学位。派遣学生留美后不久,洋务派又向欧洲派遣留学生。1873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奏准选派船政学堂学生分赴英...

《晚清政府为什么愿意公费派遣留学生》
答:洋务运动也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向西方进行学习,在这种大环境下,派遣留学生出洋也只是学习西方的一个方式方法罢了。二、部分开明之士的推动 洋务运动支持者认为应当学习西方,在留学生方面曾国藩、李鸿章接受早年随美国传教士留美归国的容闳提出的建议,奏准选派120名幼童分批赴美留学,以期培养高质量...

《洋务派对近代教育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答:1.洋务运动开办的新式学校2.洋务运动对新式人才的培养二、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洋务运动不仅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洋务派在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方面施设的措,虽然也具有封建性和对外依赖性,但它第一次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首先改变了中国教育...

《洋务运动的文化遗产》
答: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队人才的需要。因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就成了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一项总要的举措。开办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共创办24所新式学堂,主要为翻译、工程...

《什么是洋务运动,有何历史地位》
答:选派留学生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来改变清政府落后面貌是洋务派发起留学运动的 留美学生 留美学生 最初目的。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即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 1872年8月11日...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促进有哪些?》
答:洋务派在创办近代工业过程中,为培养所需人才,他们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第一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带进课堂,从而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造船、航海、机器制造及近代医学等方面的人才,洋务运动中派遣学生赴欧美留学的壮举,为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打开了新的局面,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及改良派代表...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