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缅甸翡翠的历史发展 缅甸玉石的历史概况

作者&投稿:捷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缅甸翡翠市场有哪些,缅甸翡翠的发现与历史~

关于翡翠在缅甸的历史,缅甸一位学者做了很详细的调查工作。他认为在缅甸,翡翠最早2000年以前,最早使用翡翠的民族是骠族(Pyus)。那时的人们就能将翡翠、玛瑙、珊瑚、琥珀等几种宝石切割并磨成各种形状,镶嵌在银器和金器上,起到装饰的作用,或者将翡翠磨成圆珠,串成珠串佩戴。最早的翡翠雕件是翡翠大象,当时的工艺还非常原始,雕刻的大象相当抽象。
考古学家曾发现了这一时期的708颗珠子中有3颗是翡翠珠,这种质地的翡翠现在在当地还有产出。这几颗翡翠珠颗粒很大,抛光非常好,珠子上的孔打得也非常好,在硬度如此高的翡翠上能有这么好的做工,可见当时的工艺水平是非常高的。
缅甸虽然很早就有翡翠的出产和使用,但却一直不被重视,王室只将红宝石作为缅甸的国宝,国王送给别国的礼物也只有红宝石和金银饰品,没有翡翠。
大约到18、19世纪,仿佛突然之间,翡翠在缅甸变得非常贵重。据记载有一次国王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是“100个金叶制成的包、100个银叶制成的包、两个镶红宝石的戒指、两个镶蓝宝石的戒指和60块翡翠”。缅甸国王还将一块重达30公斤的翡翠送给法国人,据说当时法国人对于呈献给他们的这种皇室玉石所具有的光滑而明亮的绿色十分惊叹。
缅甸文中“翡翠”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5世纪,直到18世纪到19世纪,翡翠才开始在缅甸大量开采。为什么在缅甸发现千余年、记载几百年的翡翠,一直默默无闻,而突然一下成为缅甸的国宝?
原因只有一个:中国清代乾隆朝间,中国人对翡翠由接触而了解到非常喜爱,中国皇家宫廷也给予翡翠极高的地位,称其为帝王玉。因此翡翠在中国兴盛起来,从宫廷到民间,所有的中国人都非常珍爱翡翠,不惜以重金购买。大量金钱源源不断涌入翡翠市场,最终使缅甸国王也认到翡翠乃稀世珍宝也。
中国对翡翠的需求突然爆发,使得每年参与翡翠开采和贸易的中国人和缅甸当地人大量增加。清代时,每年至少有上千个中国人和缅甸人在矿上开采,原料开采出后会运到云南买卖成交,这些翡翠原料中的大部分再被运往广东进行加工。
在翡翠开采中,缅甸国王得到了大量的税收,赚取了许多金钱,当时甚至打算通过声明翡翠是皇室玉石来控制翡翠开采的权利。当中国爆发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对翡翠的需求量明显减少,使得翡翠生产一度非常低迷。当时的缅甸国王还专门派出一名官员到云南去打听翡翠贸易下降的原因。
翡翠由不知名的玉石成为缅甸皇家珍宝,为政府带来了大量收入,为当地的平民提供了大量就业,使缅甸不仅因为红宝石,更因为翡翠而闻名世界。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人对玉的挚爱,这种爱已达到了崇拜的境界,不惜付出高昂的金钱购买翡翠,甚至在开采和进行贸易时以生命进行冒险。
根据阿玛拉普拉城中国寺庙中的名册记载,自从20世纪以来,有6000多名中国翡翠商人死于缅甸,他们每年都要被祭祀一次,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是死于找寻翡翠。这个数字使缅甸人真切地体会到,中国人是多么深入的投身于翡翠之中。

翡翠赢得了“玉石之王”的美称!把玉石列为珠宝,是因为它美,把翡翠列为世界上最贵的物质是因为它稀少,不重复,价值连城外,最大的特点还是美,除了外在的美之外,它还与人的生命有关,所有做首饰的天然材料中,玉与人最亲也最 近,因它奇妙的特性,具有稳定情绪、平衡生理机能的作用。它还与人有一定的关联,金银是钱,钻石是价,而玉是生命。在你的生命历程中,当你拥有了一件玉器后,生活自然平添了一份玉的感受。无论配戴、或收藏、或馈赠,都会惜玉如命、珍爱不已,而玉给予的是希望,所有的奢求、寄托、感受、情感、超脱……亦即您生命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南丝绸之路的开通,为玉石大宗进出腾冲开了方便之门,早在东汉永元九年(公元97年),永昌徼外蛮掸国王雍由调即“遣重译奉国珍宝”晋见东汉王朝,此系见诸于记载的第一次玉石输入,作为贡品,从汉以来玉石就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内地,经过两千年的交流,通过南丝路腾越段延伸出去。玉石大量流入滇西及内地,自然是以腾冲为主要集散地。缅甸玉石主要产于缅北猛拱一带,即掸国,玉石有红、绿、青、黄、紫、白、黑等多种颜色,红者为翡,绿者为翠。缅甸玉石厂的开采、投标多为腾冲商人包揽,可见,腾冲人对缅甸玉石的采掘和贸易有着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人们喜爱玉器,主要在于它的装饰价值与宝贵价值,在清代“上自后妃命妇,下及平民仕女,莫不以金玉翠珠为饰”。如今爱玉者,在民间仍不乏其人。腾冲人常讲:穷走夷方急走厂,“夷方”即指东南亚异域,“走厂”指的就是去玉石厂打工,这是腾冲人因家贫急用钱文或因世道变乱及其他原因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事实证明,这种办法往往行之有效,不少腾冲人为些而脱贫致富,诚然也有人在沦为乞丐,惨死异域,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玉在腾冲经过加工,销售于昆明、贵州、广东、上海、香港等地,经济价值上升到很高的程度,故腾冲从玉者十分普遍,玉石加工具有一定规模,有英国人在其游记中写道:“某长街为玉器行所开,玉石昼夜琢研不缀,余等深夜过之,犹闻蹈轮转床,声声达于百页窗外”。玉石手工人作坊和市肆商店很多,据民国时期修纂的《腾冲县志稿》载:“宝货行有14家,解玉行有33家,玉肚眼匠27家,玉细花匠22家,玉片工匠31家,玉小货匠37家。”玉匠超过3000人,形成专业化街道,此外,还有“散居于城郊绮罗、谷家寨、马常等名乡村者,尚有三、四十家,以车眼小匠为多。”不少腾冲优为缅甸玉石厂的商家,对玉石厂生产的玉石承揽包收,如“洪盛祥”商号的董廷珍就连包了十数年,与他情况相似的还有张宝廷、寸如东、李寿郁等,他们都是腾越华侨的巨商,南丝绸之路腾越段是他们反复过往和致富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致富兴衰的历史见证

清代缅甸玉普及全国,身价倍涨。清代缅甸玉流传要分两个领域观察:一是翡翠在民间流传情况;二是翡翠与内廷的关系。先说翡翠在民间流传情况。清代翡翠向北传播,至北京应当很早。翡翠这种特殊商品不因朝代更替或社会安危而发生大变动,如清代统一中华,吴三桂镇守云南,又转向抗清,战乱八年可能殃及翡翠的开采和运输,产量减小,运进北京更少,但这种情况不会太久,只能是暂时的,估计最迟在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息后翡翠便源源不断进入北京,供市民购置佩用。如果考虑厄鲁特蒙古的分裂强占新疆全境,制造了阻碍玉路、玉贡断绝的危机,这为孟拱翡翠大量进入内地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就是说,厄鲁特的分裂割据帮助孟拱翡翠乘虚而入、迅速传播。
到乾隆晚期翡翠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点我们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可得到些考究。里面记载说翡翠是由蓝田干黄的彩石升华为云南翡翠玉,由强名以玉上升为珍玩,而且价格远远超过真玉,价位也在和田玉之上。人们的翡翠玉文化观及其市场交易价的两个转变发生在乾隆初年至晚年。翡翠在乾隆朝一举翻身,登上帝王玉的大雅之堂,奠定当今翡翠价值观及其价格飙升的基础。这种北京翡翠玉文化观和市场价格对内廷必然产生影响,满洲贵族和官宦、富贾聚居于北京,他们与内廷衙役、帝后妃嫔都有着血缘或姓氏的密切关系,上述消息很快传播到内廷帝后耳中,无疑会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
据内廷档案记载,翡翠的名称来自两个系统:一是云贵督抚差贡中常见的,有云南石、云南玉、云玉、永昌碧玉、滇玉等名;二是来自内廷外派衙门的贡品名称,即翡翠。两种名称来源不同,云玉与翡翠通用于雍正至道光年间,大约百余年。至清末,西太后主政时变翡翠为绿玉,通行于养心殿造办处及外派厘税衙门。慈禧皇太后与衙役已认同翡翠为绿色之玉,故亦称之“绿玉”。乾隆朝时期,翡翠收藏已经很丰富,很多云南供奉的翡翠制品不合要求的便退回,但此并未影响翡翠市场的正常运转。
乾隆朝翡翠器多由地方官员进贡,得到乾隆帝的认同,终于在皇家玉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形成了玉翠双轨制的框架,也就是形成了由和田玉、翡翠并用的帝王玉的崭新局面。
继乾隆盛世结束,嘉庆朝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民变蜂起,经济衰退。嘉庆十七年,新疆回部贡玉减半,各织造、盐政、税关等衙门玉贡中翡翠增多,并出现翡翠二器合锦,如:翡翠事事如意、扳指合锦;翡翠和合献瑞、福寿三多合锦。还出现翡翠、子玉合锦等。这种玉翠小件器物合锦贡品可能受到嘉庆帝的好评,未见有驳出者。云贵总督、云南巡抚、、两淮盐政都是贡云石,说明嘉庆帝仍然喜爱翡翠、云玉等器物,似乎对其中小把件更为喜欢。嘉庆朝帝王玉仍是沿着玉翠双轨制道路继续前进。嘉庆朝帝王玉仍是沿着玉翠双轨制道路继续前进。
道光帝标榜孝道、提倡节俭,登极后立即停止回部玉贡,玉器碾琢活动甚少。道光三年,缅甸进水绿玉子一块,六年着改做玲珑山子,还成做翡翠扳指、玉子烟壶各一个、将旧藏象牙口蝈蝈葫芦一件,换绿玉口、白玉盖。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大清帝国逐渐走向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道光二十七年命工刻“慎德堂制”款于白玉囊口上,并赏玉工石青褂料一件、五钱重银锞十个,足见道光帝在国运衰竭的情况下对玉翠的雅兴不减。至此,清玉翠双轨制帝王玉已近低谷。
后来,又慈禧太后掌权。由于她是女性,在服饰打扮方面都有她自己的特殊要求。内廷造办随着她的审美趣味逐渐改变,内廷玉器也由重和田玉转向重翡翠。此时,内廷翡翠改称“绿玉”,这可能与道光帝有关,如道光初年《清档》记有“水绿玉子”“绿玉”,同时也有“翡翠扳指”、“翡翠玉子扳指”。慈禧时期内廷多用“绿玉”,偶尔用“翠”、“云玉”等名称。为她操办绿玉活计的有苏州织造、江南织造、淮安关、粤海关等内廷外派衙门。索贡绿玉器物多为女性用首饰、镯戒或器物,如:绿玉长簪、绿玉镯子、绿玉戒箍、绿玉扁方等,无一不是后妃所佩之发髻、耳、手等饰。慈禧死后除殉葬有翡翠首饰外,还有脍炙人口的翡翠西瓜、翡翠甜瓜、翡翠白菜等价值连城的俏色翡翠。帝王玉由白玉转向翠玉且女性化,这是清末帝王玉的一个特殊现象,也是长达四千年的帝王玉的唯一一次翡翠占优势的一瞬间,这种情况可能对民间翡翠市场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缅甸翡翠的历史发展》
答:缅甸翡翠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开采和利用可以追溯至数百年前。在古代,缅甸地区就已经发现了翡翠矿床,并且开始采集和加工这种美丽的宝石。由于缅甸翡翠的独特颜色和质地,它很快就成为了皇室和贵族的珍爱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缅甸翡翠的开采和贸易逐渐扩大。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缅甸翡...

《缅甸翡翠的历史发展》
答:明末清初到民国时期。翡翠的历史远远没有和田玉的长,翡翠的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至今才有400多年的历史,当时缅甸是中国的附属国。

《缅甸翡翠的历史起源与发现》
答:据《缅甸史》记载,公元1215年,勐拱人珊尤帕受封为土司。相传他渡勐拱河时,偶然间在沙滩上发现了一块形状像鼓一样的玉石,他非常高兴,认为是个好兆头,于是立即决定在这附近修筑城池,并称作“勐拱”,意指鼓城。后来,这块玉石一直作为传世珍宝被历代土司保存下来。此处也成了后来翡翠玉石的开采福地。

《你知道翡翠的历史吗?》
答:缅甸文中“翡翠”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5世纪,直到18世纪到19世纪,翡翠才开始在缅甸大量开采。为什么在缅甸发现千余年、记载几百年的翡翠,一直默默无闻,而突然一下成为缅甸的国宝?原因只有一个:中国清代乾隆朝间,中国人对翡翠由接触而了解到非常喜爱,中国皇家宫廷也给予翡翠极高的地位,称其为帝王玉。

《缅甸翡翠的历史发展》
答:清代缅甸玉普及全国,身价倍涨。清代缅甸玉流传要分两个领域观察:一是翡翠在民间流传情况;二是翡翠与内廷的关系。先说翡翠在民间流传情况。清代翡翠向北传播,至北京应当很早。翡翠这种特殊商品不因朝代更替或社会安危而发生大变动,如清代统一中华,吴三桂镇守云南,又转向抗清,战乱八年可能殃及翡翠的开采...

《缅甸翡翠的开采史》
答:缅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翡翠产地之一,其翡翠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以下是缅甸翡翠开采史的主要阶段:1. 古代王朝时期:在缅甸历史上的不同王朝统治下,翡翠开采得到了重视和发展。特别是佛教信仰使得翡翠被广泛应用于寺庙、佛像和皇宫建筑中,进一步促进了翡翠开采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2. 英国...

《缅甸玉-缅甸翡翠的历史》
答:清代时,每年至少有上千个中国人和缅甸人在矿上开采,原料开采出后会运到云南买卖成交,这些翡翠原料中的大部分再被运往广东进行加工。在翡翠开采中,缅甸国王得到了大量的税收,赚取了许多金钱,当时甚至打算通过声明翡翠是皇室玉石来控制翡翠开采的权利。当中国爆发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对翡翠的...

《缅甸翡翠开采史》
答:目前,缅甸政府正致力于推动翡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翡翠资源,提高开采和加工的技术水平,改善矿工的工作条件,打击非法开采和贸易,提升翡翠的国际竞争力。总的来说,缅甸翡翠开采历史悠久,虽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通过政府的改革和监管措施,缅甸的翡翠产业正朝着更加可持续和规范的方向发展。

《缅甸赌石的历史概况》
答:作为贡品,从汉以来赌石就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内地,经过两千年的交流,通过南丝路腾越段延伸出去。赌石大量流入滇西及内地,自然是以腾冲为主要集散地。缅甸赌石主要产于缅北猛拱一带,即掸国,赌石有红、绿、青、黄、紫、白、黑等多种颜色,红者为翡,绿者为翠。缅甸赌石厂的开采、...

《翡翠的起源:翡翠是怎样被发现的》
答:据英国人伯琅氏所著的书称,翡翠实为云南一马夫发现的。据说云南商贩沿着已有2000余年历史的西南丝绸之路与缅甸、天竺等国的商人进行交易。一次有一位云南的马夫为平衡马驮两边的重量,在返回云南腾冲(或保山)途中,在今缅甸勐拱地区随手抬起路边的一块石头放在马驮上。回来后卸下马驮一看,途中捡得的...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