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做事情怎样坚持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怎样做到“辩证法做事”?

作者&投稿:劳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想问题做事情怎样坚持辩证法思想~

唯物论和辨证法,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核心, 马列主义方法论的出发点是无神论,终点是正确认识世界、把握气力、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唯物论确定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你到了中国的北极长城站,你看到了这个站的轮廓、建筑的风格、设备的状态等等。可是你离开了那里,它依旧是存在的,无论你看不看到它。
当你活着的时候,庄稼会生长,果树要开花结果,孩子要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可是你死了,庄稼还会生长,果树、孩子还是那么继续生长发育。而唯心论则相反,他们认为:你看不到它们,他们也就不存在了,你没有了、死了,物质也就消失了,这就是唯物论和唯心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两个组成部分。
辩证法的核心是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的两个对立统一方面构成,这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方面,是不断斗争的,斗争的结果是不断达成新的统一。矛盾的观点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变与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假如说要用对立统一原理理解,就是宇宙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一分为二”的。即对立性(斗争性),统一性(同一性),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达。
正是统一物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通过彼此气力消长,最后达到在统一物中支配地位的转化,从而实现物质的质变。“一分为二”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内在根据及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论和辩证法,是人们能正确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从而更好地改造世界的思想基础,也就是说,是否确立唯物论和辨证发的正确世界观,是人们能否把思维、思想、观点、立场、和看法、做法、言论行为、态度纳入正确轨道的根本。
人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的。每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乃至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态度、见解、反应,从而支配着自己生命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使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尤为重要。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首先就需要我们,用唯物论和辨证法来统领我们的思维,来约束自己,来支配自己的言行,来表达自己的公道正当的言行,来表达自己正当的行为和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开了国门,国外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治理经验、先进的文明,纷纷被我们引进。但是,也有很多腐朽思想、消极的东西,落后的观念,也随之涌入。此外,多元思想的交流冲击,生活形态的变化,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困惑等,也在思想、眼光、心理状态、观念意识上给一些人造成了思维的混乱。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生长起来的一代,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由于在父母的娇惯下,容易滋生一种按着主观愿望满足自己愿望的习惯,这就容易使他们心理发生扭曲,容易造成主观情绪,主观态度、主观愿望就会增强,这些不正确的思维,对形成客观、辩证的思想方法会造成一种阻碍,很不利于正确思想的形成。再加上来自各方面的思维形式的干扰,很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们希望自己有中国父母溺爱式的关怀,有美国父母放任式地给予他们自由,有阿联酋人式的给孩子们金钱、使他们特别富有......,这样,他们可以一切为所欲为,就可以过上神仙一样的生活了。
这种比起当天子还安闲的思维,是更坏的一种思维。由于他们觉得,当天子还要讲究章法,还要管事,还要起早睡晚,还要操心费力处理国事,还要吃苦受累,用他们的话说“不好玩”。这种贪图富贵享乐的观念,假如不能得到抑制,无论对孩子、还是对父母、对社会、对国家都是很不利的。事实无数次地证实了:“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特别缺乏竞争力,久而久之,则必然造成一种弱势。
当然,不光是孩子。即使成年人、甚至老年人,也有的不时表现出很多对社会看法的错误态度,这是情绪偏颇,立场、角度错误造成的结果。个别的人甚至对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人和事骂骂咧咧,大发牢骚,总是不平。
这不仅对自己无益,对社会也有害。就我们的生活来说,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有了空前的提高。试想一想,解放前、建国后、改革开放前,谁会想到现在能有那么多的平民百姓住进了楼房,谁会设想到,有那么多的中老年人开上了自己的肩舆,大米白面、鸡鸭鱼肉,是百姓家的平常饭菜。谁也想不到 “有电灯电话,住楼上楼下,去出国旅游,走天涯天涯”的生活就在我们这一代得到实现。也许有人会觉得那是自己的能耐。
可是在全世界、在亚洲,又有几个国家能达到我们国家人民今天的生活水平哪,这是为什么哪?答案又在哪里哪?当然,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依然要奋起直追,力争努力赶上。这些,我们应该动脑筋好好想想,也只有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才能正确的解答这一切。
要动脑筋。有些人、有些事,真该好好反思一下。前一阵子,中国大妈抢购黄金,被套牢,不知有没有人后悔;肯德基、麦当劳这类垃圾食品,在美国没人肯吃,中国人就有很多就把它当成最美佳肴,趋之若鹜;转基因食品,美国宣称说不会损害人的健康,可他自己就是不吃,却让别人吃;他们的疯牛病牛肉,千方百计出口,强加给台湾地区和其他国家;这些问题,是该好好想想的。
韩国人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民族。在那个国家里,没有几个人买日本的汽车,日本汽车和手机在韩国根本就没有市场。我们中国人哪?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不足,发现我们的缺点、弱点,努力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近来,听说我们中国人到日本去旅游,花大价钱去买本来就是中国产的、贴上日本商标的马桶盖,花一万多元去买只能值千八百元的电饭煲,化每公斤五百元的大价钱买日本大米,这真是个怪现象。
是那些人真的是脑子里面进了水哪?还是花钱越多的东西真就就越好呐?这些行为跟唯物论和辨证都是有接的关联,像这样人的思想确实是混乱。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呐?就必须用唯物论、辩证法来检测一下自己的思想。
有句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也是万万不行的”,我觉得这话是公道的。无论个人、集体、还是国家,只有经济实力上去了,才会强大。所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千方百计地领导我们搞经济建设,决心使我们的人民实现小康,使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但是,仅仅有了经济实力还不行,还必须使我们的国家在精神文明方面赶上去,提高我们的软实力,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对个人来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金钱买不来“太阳不下山”,而且金钱也不可能让空虚的心灵变得充实。钱再多,也不会改变一个低俗不堪、层次低下、毫无修养的粗劣人格,即使有了宝马香车、豪宅美女,他的生活也不会愉快幸福,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满清的最后一任天子溥仪,他的的父亲醇亲王奕匡就训诫他的家人说:“家也大,财也大,将来子孙祸也大。
若问此理是如何,家大财大胆也大,天大事情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这是对他家人的警示,也是对富贵家庭的警示。连封建社会的王公都懂得这个道理,这难道不是对号称“共产党员”的贪污腐败分子们的最大讽刺吗?
目前,国家的两会正在召开。好多人对工资问题,有着很大的期待。觉得国家应该把经济发展的红利惠及人民,让百姓在经济生活有新的提高。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也并不是国家有了经济的发展和收获,就必须提高工资。一方面我们国家在科技、教育、医疗、国防等方面过去欠账太多,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之外,也应该看到:我们几年来,工资提高的幅度已经达到了不小的水平。
占有人测算:一年的360天里,每周休息两个周日、总计104天,再加上12天节假日,休息的时间为116天,工作的时间总计为251天。这说明我们工作日减少了,同时也有了工作强度的减少。
另一方面,我们从改革开放前的低工资经过了几次提高工资,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我们无论从国民经济总产值和人均产值上,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工资的提高还是得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要知道党和国家时时刻刻在想着人民的利益,能在适当的时机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则,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把唯物论和辨证法这两件这两件宝贝装进自己的头脑,用唯物论和辨证发来分析外界事物、处理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对待一切事物,都力求首先能站在正确的方向和角度去看,我们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才会少出错误。
学习唯物论和辨证法,要弄懂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三部分 唯物论是关于世界本质的概述,要知道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唯物论是认识世界的理论,是讲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理论,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而唯物辩证法是如何改造世界的理论,是说我们怎么样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辩证法做事包括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看到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创新意识。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又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
3、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原理
(1)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2)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3)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
(4)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1)整体是事物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
(2)二者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没有部分也无所谓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4)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2)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3)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6、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改造,具有不可抗拒性.
(2)规律只能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规律的客观性并不等于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4)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也要解放思想,达到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统一.
7、矛盾普遍性原理
(1)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
(2)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是矛盾的普遍性.
(3)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4)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8、矛盾特殊性原理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3)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4)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反对“一刀切”.
9、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2)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3)二者又是可以变化的.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4)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
1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
(1)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的,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但次要矛盾也影响主要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1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
(1)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反对把内因和外因割裂开来.
13、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
(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4)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的道理
(5)我们对待有益的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飞跃,而对于某些事情则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盲目乱干的思想和行为;
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干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4、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而发展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3)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促进其发展壮大;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坚信光明的前途,才能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向着正确的人生目标迈进.
1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4)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5)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16、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原理
(1)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2)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4)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如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利益出发点问题等.
(5)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断得到增强;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周围环境的差异,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未必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
17、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
(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为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2)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人们认识事物必须获得理性认识;获得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在实践基础上占有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18、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原理
(1)认识过程有两次飞跃: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发挥思考的作用,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人们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2)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再到实践的若干次反复和提高,当认识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才算结束了.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完成.
(3)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19、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
(1)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事物,无论是简单的事物还是复杂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也都有自己的本质.
(2)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第一,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事物的本质不能单独存在,它只能存在于现象之中,也一定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自己.第二,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现象的根据就在于本质.
(3)要求我们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在表面现象上,而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20、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原理
(1)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2)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指导.二者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
(3)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由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的,我们在认识事物中要善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很多,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21、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原理
(1)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令人吃惊的思维能力,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2)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以创新为基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它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2、实践的特征原理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对实践作出了科学的说明,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实践划分了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实践划分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坚持实践的能动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
23、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原理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2)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最早、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发展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社会生产,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应该树立劳动观点,珍惜劳动成果.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我国,改革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4)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当今国际竞争中,科技是龙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各国都加紧制订和发展本国的高科技计划,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2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是推动认识向前发展的动力;人类的各项工作中都要坚持实践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丰富和发展.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谬误对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2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原理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3)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26、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理
(1)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之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2)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应该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在改造世界中,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2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及风俗习惯等.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副作用.
(3)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8、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1)价值观是人们根据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而逐步形成的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需要和利益,不同阶级,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29、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原理
(1)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但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属性.这是由于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并且制约着人的自然性.因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人的社会的动物,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具有社会性;“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是对人的本质的曲解.
30、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原理
(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其次,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即个人活动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2)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根据社会条件和规律从事个人活动,使个人得到发展.
3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人生价值的两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是居于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我们在处理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贡献时,既讲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应把二者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利用和创造条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奋斗中不断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
32、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原理
(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理想对人们的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影响,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2)人生离不开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由于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们追求的理想也就不一样;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做事情怎样坚持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答:(4)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8、矛盾特殊性原理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

《做事情怎样坚持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答: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切合实际,从实际情况出发,抛弃主观臆断,抛弃教条主义。要充分调研。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答:(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我们党坚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把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

《想问题做事情怎样坚持辩证法思想》
答: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

《如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问题?》
答: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定义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普遍性 ①每个事物:每个事物内部诸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②事物之间:事物之间通过外部联系相互提供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③整个世界:整个世界是由各种事物...

《什么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答:辩证统一,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相互区别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相互联系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展之目的。这一词在哲学中出现频率极高。矛盾如下: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内部...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与总特征分别是什么》
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一、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1、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联系的普遍性。3、联系的客观性。二、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1、事物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因果联系是事物诸多联系最常见、最重要的形式之一。2、...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是:一、对立统一规律:第一,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在以往考试末以大题形式出现过,应予以重视。第二,内外因辨证关系中不要以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并不等于内因决定外因。二、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第一,把握规律与认识、规律与...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
答:方法论: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④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⑤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是...

《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答:基本原理 一、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