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众所周知的襄樊的历史文化有哪些,包括景点,历史名人,地名等 襄阳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人物及故事

作者&投稿:卫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襄樊历史文化名人及事迹.....~

襄樊历史名人与中华石文化
李 念
襄樊,因著名的古城襄阳与隔汉江相望的古埠樊城合称而得名,这里地灵人杰,自古以来人才辈出,遐尔闻名。其中有五位历史名人为中华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是:卞和、米芾、庞蕴、米万钟、诸葛亮。
卞和
卞和(约公元前768年——公元前688年)是春秋时代楚国荆(今襄樊南漳)人,因献玉而闻名古今。《韩非子》载,卞和在荆山得一玉璞(南漳县巡检镇金壤坪村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玉印岩”,传为卞和得玉处),献给楚厉王,厉王使玉工鉴别,说是石头,有欺君之罪,断其左足。到武王即位,卞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也使玉工鉴别,仍说是石头,武王又以卞和有欺君之罪,而断其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其璞而哭于荆山之下,三天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文王听说后派人去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吾非悲刖(断足)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狂,此吾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宝玉,因此称“和氏壁”,并封卞和为零阳侯。《韩非子·解老》:“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卞和的“和氏之璧”,从楚厉王时献宝,文王时命名为“和氏璧”,并将“和氏壁”奖给功臣昭阳,到:赤山失宝、张仪蒙冤、缪贤买璧、赵惠文王抄家抢璧、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始皇命宰相李斯刻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于其上、将“和氏璧”精制成传国玉玺、命名为“传国宝”,后经各代封建王朝争夺,直到民国为止,共经历了2670年。可以说,这应该是中华赏石史上经历最扭折、经过的帝王最多、演绎的故事最多、内涵最丰富、价值最高的一块石头。
米芾
米芾(公元1051年—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今镇江)。以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米芾自称楚国后人,因而别号“米襄阳”。米芾有三怪:穿戴常仿效唐代人;好洁成癖,从不与人同用手巾等物;爱石成癖,并创立了一套一直沿用至今的赏石鉴别理论,即“透、露、瘦、皱”(指对太湖石的鉴赏)。
自《宋史·文苑传》和宋代杜绾所著我国第一部石谱——《云林石谱》至今,近千年来,几乎所有关于赏石方面的书籍,都对米芾赏玩奇石的轶事有所记载,皆为人知,勿需赘述。国内外的赏石家,只要提起米芾,无不敬之、仰之。
与此同时,在中国书法史上,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一起,被称为“宋四家”。苏轼称米芾的书法是“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超妙入神”、“当与钟(繇)王(羲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画也很高妙,他自谓其画为“心画”,笔随心到,信笔为之。他变古创新,妙意师真,超出笔墨蹊径之外,“一洗万古凡马空”,首开“云中山色,四面峻厚”之画风,终于“颠”出了一座旷古绝伦的“米氏云山”。试想,如果米芾不“颠”、不拜石,不从石头上得到一些感悟,他能在书画艺术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吗?
庞蕴
从笔者手头上现有的资料来看,庞蕴的生卒年代不可考,襄阳城南十五公里处的“庞居洞”据说庞蕴夫妇在此居住过。其它的笔者了解不多,但在甘肃省清水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被称为“中国一绝”的“庞公石”正因为他而名扬天下。
相传,唐代湖广襄阳居士庞蕴,经仙人点化,教其在“一口饮尽西江水”处修行。一日,庞蕴游至上邽(今清水县)小华山,见一条小河绕山而过,山上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山下小溪碧澈,潺潺而过,其景妙不可言,似仙人所示之景,遂问牧童:“此为何地何水?”牧童曰:“此乃小华山,山下西江水(今牛头河)。”居士顿悟,便在小华山结庐隐居,广结善缘,临终时把聚宝盆扔进峡谷,以济天下,顿时变成深绿致密、温润如玉的宝石,“庞公石”因此而得名。“庞公石”也叫“庞公玉”。在我国,以人而名的石种尚不多见,作为同乡和后人,笔者实在是为庞公高兴。
米万钟
米万钟,(公元1570年—1628年),字仲诏,号友石,书画家,按察使、太仆少卿。米万钟虽然不是在襄樊出生的,也没有在襄樊干过什么事,但是他与襄樊有割不断的血脉关系,因为他是米襄阳的第十六世嫡孙。明万历三十六年授六合县令,《六合县志》称其“仁明慈惠,兼水镜慈母之心,有石癖,似南宫(米芾),其书画亦妙绝一时,时有邢、张、米、董之称,又云南董北米。”
六合雨花石之所以闻名于世,应归功于米万钟,米万钟任六合县令时,簿书之暇,觞咏于灵岩山,见溪中文石累累,诧为奇观,于是命人广为收集。《六合县志》载:“邑令所好,风行景从,源源而来,多多益善。自兹以往,知音竞赏,珍奇琳琅。”他不仅藏石、赏石,还画石,编有《灵岩石子图》。由于明代万历年间在六合县出现了采石热,南京才形成了雨花石市场。
诸葛亮
对于襄樊人来说,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是“外籍”人士。但诸葛亮对襄樊的影响和为襄樊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了“本地人”。他从13岁随其叔父诸葛玄避乱襄阳到27岁被刘备请走,在襄樊整整生活了十四年。人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天才的军事家、伟大的思想家、著名的经济家,是名高万古的世之楷模,兼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于一身的“完人”,是智慧之神。可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古今中外“第一玩石大师”。《三国志·诸葛亮传》、《隆中志》、《襄阳记》、《水经注》等典籍均有记载。不过,诸葛亮“玩赏石头”的方式不与人同罢了。他玩赏的石头是:
抱膝石。青少年时期的诸葛亮就有俊逸之才、英霸之器,是一个有作为,不同凡响的人物,他在古隆中躬耕苦读之余,经常坐在一块岩石上抱膝长吟,后人将这块石头称为“抱膝石”。历代名人多有对此石的诗作或楹联。
梁甫岩。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他常到在隆中草庐西侧的一块大青石上引吭长吟,抒发情怀,后人为不忘前贤的这一雅致情趣,遂将此石称为“梁甫岩”。
棋盘石。作为杰出军事家的诸葛亮,对棋文化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他在古隆中隐居时,经常和他的岳父黄承彦、朋友徐庶、庞统、石广元、崔州平、孟公威、马良等人一起在草庐对面的乐山上下棋切磋棋艺,从中领悟布阵争战的奥妙。此石上面的纹理如棋路一般,纵横交错,排列有序,还有楚河汉界。
以上三块诸葛亮曾经“玩”过的石头,除棋盘石外,其余二块在明朝时即分别形成了“隆中十景”之一。可惜的是,以上三个重要的遗迹性文物景点,分别在1963年和1968年修筑襄阳至南漳、尹集至泥嘴的公路时被炸毁。
石枕。诸葛亮在古隆中隐居时,睡觉用的是石枕头。出山后,这个石枕头就留在了古隆中。
卵石垒成八卦阵。当年,诸葛亮离开襄阳前往四川的途中,在长江边聚集卵石,垒成闻名于世的八卦阵,纵横棋布,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景、杜、死、惊、开,每时每刻变化无端。一方面作为军事操练使用,更主要的阻止了东吴大将陆逊的进攻。所以后人有诗赞扬说:“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奇才列石尽玲珑,锐比精兵十万雄”、“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诸葛亮把石头“ 玩活了”,“玩”成了十万雄兵。
以上五位历史人物,都与襄樊有着割不断的关系,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荆山脚下献玉人——卞和
一夜急白了头的名将——伍子胥
著名辞赋家——宋玉
更始帝——刘玄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东汉文学家——王逸、王延寿父子
襄阳大名士——庞德公
足智多谋之士——蒯越
襄阳大族——蔡瑁
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
蜀汉名臣——马良
智计之士——马谡
有才干、性狷狭的将军——杨仪
以果烈著称的大将——廖化
家庭藏书之最的长史——向朗
都亭侯——向宠
向后主刘禅建议立诸葛庙的尚书——向充
襄阳侯——习郁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 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
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杜审言
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韦睿
恢复大唐社稷的宰相——张柬之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诗圣——杜甫
《枫桥夜泊》诗作者——张继
诗人、思想家——皮日休
与李清照并称的襄阳女词人——魏玩
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
明朝状元——任亨泰
白莲教八路兵马总指挥——王聪儿
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
辛亥革命义士——杨洪胜
共进会第三任总理——刘公
中共鄂北第一个党小组的创建人——程克绳
第一任襄阳党团特支书记——谢远定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吴德峰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
《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张光年

东汉光武帝刘秀 的故里好像就是襄阳,他登极后 在襄阳东津游玩,梦到神鹿护驾,遂有鹿门山 鹿门寺。
三国时 东汉名士 庞统的叔父,诸葛孔明的师父庞德公隐居于鹿门寺。
后唐代诗人 孟浩然 皮日休 等也在鹿门寺隐居
诸葛孔明的故事我就不说了 郭靖黄蓉故事中也可以看出 襄阳城是多么牛b的存在。
襄阳号称 华夏第一古城池不是吹出来的
三国演义中三十多回 围绕襄阳展开 马跃叹息 三顾茅庐 水淹七军 等
宋代书法家 米芾 也在襄阳居住
其他文人墨客就更多了
明末时 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称霸
抗日战争时 张自忠将军在襄阳地带打过枣宜会战

中国历来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远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襄樊系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襄樊市始建于1950年5月,1979年6月升为省辖市,1983年9月与襄阳地区合并,实行市带县体制。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襄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华夏第一古城池保存完好。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古隆中寓居10年,成就了著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隆中对”,闻名中外的《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1回发生在襄樊这片大地上。宋玉、杜审言、孟浩然、皮日休、张继、李白、杜甫、米芾等一大批文人名士使襄樊大地更具人文底蕴。

襄樊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和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樊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近几年,全市大力开发了被确定为国家名胜风景区的古隆中风景区,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条街,恢复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当年写下脍炙人口的名作《登楼赋》的仲宣楼以及明王府、昭明台,开辟了岘山自然风景区、潭溪万山风景区、鹿门山自然风景区和邓城遗址风景区。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王维的《汉江临眺》更是将悠悠汉江水融入了滔滔汉江情中,把汉江之美,襄阳之魅贯穿其中。

襄阳古城墙筑于汉,宋改建砖城,全长7377米,其中有护壁砖墙6408米,平均高10.84米,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底宽13—15米,顶宽6-11米。
襄阳护城河长5060米,最宽处达250米,平均宽度180米,面积91万平方米,为我国第一宽护城河。

隆中风景名胜区;AAA级4家:米公祠景区、水镜庄风景区、南河小三峡景区、薤山旅游度假区;AA级5家:锦绣园、白水寺风景区、熊河风景区、五道峡风景区、汤池峡温泉;A级3家:襄阳王府绿影壁、张自忠将军纪念馆、香水河风景区。
隆中风景名胜区:隆中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五大景区。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经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核心景区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13公里处,公元197年-207年诸葛亮在此躬耕隐居十年。西晋时期已有纪念性建筑,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明代就已形成“隆中十景”:三顾堂、躬耕田、小虹桥、野云庵、六角井、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古柏亭、半月溪。

《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樊,仅次于荆州。

米公祠景区:米公祠位于襄樊市樊城区沿江路西段,原名“米家庵”,是纪念北宋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建的祠宇。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米芾(公元1051年-1107年),原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襄阳漫士。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其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襄阳王府绿影壁:襄阳王府绿影壁坐落在襄城东南隅。其为明代襄王府门前照壁,约建于1440年,影壁长26.2米,高7.6米,厚1.6米,仿木结构庑殿式四柱三楼造型,影壁造型别致,雕刻精细,图案繁缛,是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瑰宝。现为我国唯一一座大型石雕龙壁。

中原古刹——广德寺:广德寺原名云居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位于襄樊市城西10公里处,寺院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后院内的多宝佛塔又名五星塔,系砖石结构,通高17米,塔座高7米。塔座上建有五座佛塔,中心矗立一座印藏结合式喇嘛塔,高达10米。全塔上下内外共有石雕盘坐佛像45尊,硕大“佛”字3个,共48“佛”。

气候资源 南北兼宜
襄樊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全市年平均气温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间,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全市热量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可以说兼备了南北气候特点。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为107-135天。太阳辐射较为丰富,年平均总日照时效为1800-2100小时。又由于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强的季节,正是主要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季节,故全市气候资源上的优势,极有利于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
土地资源 富饶多样
襄樊市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根据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特点,襄樊市全境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山区由武当山脉东端和荆山山脉北段组成,覆盖保康、谷城、南漳3个县的全境,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西部山区海拨多在400米以上,其中保康县境内的关山海拔2000米,既是襄樊全境最高点,又是汉江与长江的分水岭。西部山区物产丰富,类型多样,是用材林、经济林、土特产、畜牧业等多种经营的重要生产基地。东部低山丘陵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地带以及与随州、钟祥、荆门交界地带,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0%,海拔多在90-250米之间。丘陵以低丘为主,丘间河谷开阔,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也是重要的粮棉产区。地处西部山区和东都低山丘陵之间的中部广阔地带,属岗地平原,由襄阳,枣阳,老河口3县市的“三北”岗地和分布在汉水、唐白河、蛮河流域的冲积平原组成,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三北”岗地海拔在85-140米之间,沿河冲积平原海拨在90米以下。宜城市境内的八角庙海拔44米,为襄樊全市最低点。“三北”岗地岗顶宽平,岗垄相间,起伏和缓,土层深厚,适宜农业机械化作业,是小麦、棉花、豆类、油料、烟叶的重要产地,并兼有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的优越条件。汉江流城两岸河谷小平原和大面积冲积平原属江汉平原北端的组成部分,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上乘,是水稻、小麦、棉花、牲畜、禽蛋、水产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市土地资源的潜力还很大,其中可利用、亟待开发的荒山、荒地、滩涂尚有800多万亩,可供养殖利用的水面也很多。全市种养殖业及多种经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水利资源 优势显著
襄樊市地理位置的优越,还表现在既有充沛的降水,又有众多的河流和库塘,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蕴藏量都很可观。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属长江水系的汉江、沮漳河两大河流流域面积为全市河流流域总面积的绝大部分。年均径流总量85亿多立方米,正常年过境水量约400亿立方米。全市最主要的河流汉江,自丹江口水库坝下陈家港流入襄樊境内,经老河口、谷城、襄阳和襄樊市区,南出宜城市岛口村入钟祥市,境内汉江全长216公里,有30条支直接汇入汉江,流域面积1735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8%。汉江水系条件与欧洲著名的莱茵河相当。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库845座,堰塘88461口。地下水储量也极为丰富,开掘便捷。另外,水质好是这里水资源的又一显著特点:地表水矿化度低,总硬度适中,多属软水,可广泛用于灌溉和饮用(例如境内的长216公里的汉江,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清澈如镜);地下水的矿化度一般也较低,多属中性及弱碱性水,均可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就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水资源条件。
经济文化 南北交汇
襄樊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襄樊是大国楚和中原周天子交往的通道。两汉至隋唐时期,从京城西安、洛阳经襄阳到江陵的驿道,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的大动脉,加上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与唐白河汇合,襄阳就成了“南船”、“北马”的汇集地。盛唐诗人张九龄写道:“江汉间,州以十数,而襄阳为大,旧多三辅之家,今则一都之会”。杜甫的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白居易的诗句“下马襄阳郡,移舟汉阳驿”,生动地描绘了襄樊“南船北马”、交通便利的繁荣景象。明清以来,襄樊的商业经济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在襄樊建立了山陕会馆、河南会馆、江苏会馆、浙江会馆、徽州会馆、抚州会馆、黄州会馆、福建会馆、武昌会馆、江西会馆、湖南会馆等全国20多个地区的商业办事机构。
在文化上,襄樊南北文化文汇的特点更为显著。上古北方的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在这里汇合交流,正是“经市闹兼秦楚俗,画疆雄踞汉襄流”。这里既受到“文王化南国”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听歌知近楚”的南方文化风俗的深刻影响;这里既散发着孔子所祟拜的仲山甫的风范之光,又是文采风流的楚歌流传之地。东汉末年,文化中心南移,北方士人集团大量流寓襄樊,与本地的知识集团相结合,形成了一次以政冶为中心的思想学术与文化高潮,出现了一大批以诸葛亮、庞德公为代表的政治、军事、文化人才。唐以后,襄樊“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以至骚人墨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欧阳修、苏轼等,都曾游历襄樊,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章。在艺术上,襄樊也是南北戏曲交流的通道。西北的秦腔和武汉、黄陂一带的二黄在这里交汇,而襄阳花鼓则是南北戏曲与本地民间曲调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
农业生产中水旱作物兼有,生活习惯南北咸宜,是古代襄樊的又一特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枣阳发掘的雕龙碑原始氏族部落遗址中,同时出土了稻谷和粟谷的皮壳,这说明远在5000多年前,襄樊地区已是水旱作物并种。襄樊南接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北连盛产小麦的南阳盆地,生活习惯南北兼有,南方人和北方人都乐于在这里从业定居,谋求发展。

风土人情
家族 旧时,襄樊土著或外地迁入者定居一处,因人丁兴旺而发展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台的董家、陈家营的陈家、刘家河的刘家,他们聚族而居,有族产、族规、族普,家族事务由族长掌管。家道富裕而辈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发言权,族内组织常常与乡里政权组织混成一体。有的族长就是乡长或保长、甲长、集族权政权于一身。建国后,家族组织解体,但农村族间房头意识还存在,按谱取名的遗风还盛行。
待客 襄樊人历来好客,客至拱手相迎,道“稀客”,待炽茶,陪坐叙谈。客走送于门外,拱手相别,嘱“慢走”、“再来”。留客吃饭,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说,叫做“有酒无菜,客人不怪;有菜无酒,站起来就走”,意在强调酒的重要,并非不备菜饭,宴饮必先酒后饭,不可先饭后酒,否则便为“犯上”(“饭上”谐音)。饭酒必强劝,以客人吃醉为好。主人若不善饮,则请有酒量者陪客劝酒。饭也强添,唯恐客人不饱。往往客人碗中未尽,主人又端一碗,趁其不防从背后叩在客人碗里,直至吃不完有剩余,主人方才称心,这叫“叩饭”(襄樊土音念Kang饭)。现拱手迎送之礼已废,以握手代之。叩饭之俗已不多见,唯劝酒之礼盛过旧时。
席次座位 旧时,请客设宴,非常讲究席次、座次。请长辈、老师、邻里中年长者为客,必延之上坐。一般面南为上座若房屋门不朝南,则以屋门为方位标志,取背靠神柜、面向门者为上座。左右为陪坐,对面为下座。桌缝木纹要左右横向,不得正对上座。若同时摆设两席以上,则正屋为首席,主要客人就座。厅屋为次席,一般客人就座。陪客的身份、辈份、年龄需与客人相当。建国后,这些风俗还在,但远不象旧时那么严格。公职人员、同事之间已无这些讲究。 亲友交往 襄樊自古民风淳朴,轻利重义,朋友交往患难与共,祸福相依,同时有敬师长、敬长者之风。亲友之间礼尚往来,名目繁多。时令节日、婚丧喜庆、添丁进口、寿诞迁居,都赠送礼品、祝贺宴饮,叫“送人情”,有“人情大似债”俗谚。有的邻居相处融洽,日近日亲,交往密切,胜过亲戚,叫做“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建国后,江湖义气有所消煞,“送人情”习俗也渐渐淡化。70年代后期以来,“送人情”之风再度盛行,成为人人厌恶而又摆脱不开的陋习。

湖北方言
语法:“不过”在普通话中表示转折,在湖北方言中,“不过”做补语极常见。湖北方言中“子缀”丰富,而普通话中“子缀”范围较窄
词汇:
1.词义扩大
茶:a茶叶子b凉白开水
未必:a不一定b难道
夹生:a半生不熟的饭b不近人情、态度不好c事情进展不顺、不好处理
2.褒贬义同词
油:a不正经、油滑b娴熟
狠:a狠毒b能干、有板眼

词条:
日头:太阳
罩子:雾
包面:馄饨
扯筋:(扯皮)不讲道理
晓不得:(懂不懂)知道不知道

襄樊最为著名的应该是古隆中,也就是诸葛亮10几岁开始到后来出山那段时间居住的地方,在那里有过三顾茅庐的故事也是著名的<隆中对>的创作地~~~~

多的去

《众所周知的襄樊的历史文化有哪些,包括景点,历史名人,地名等》
答:襄阳王府绿影壁:襄阳王府绿影壁坐落在襄城东南隅。其为明代襄王府门前照壁,约建于1440年,影壁长26.2米,高7.6米,厚1.6米,仿木结构庑殿式四柱三楼造型,影壁造型别致,雕刻精细,图案繁缛,是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瑰宝。现为我国唯一一座大型石雕龙壁。中原古刹——广德寺:广德寺原名云居禅寺,始建于...

《襄樊为什么要改名为襄阳?》
答: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文化内涵非常深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充分体现其博大精深,比如最简单的起名字,我们都知道由古至今人们都经过深思熟虑才得出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名字,譬如邯郸、连云港、平凉、襄阳等等,其中襄阳曾经一度更名为襄樊,但是由于要求外界的刺激以及恢复襄阳名字的民意过高,因此经过审批襄樊...

《襄樊是如何改名为襄阳的呢?》
答: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文化内涵非常深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充分体现其博大精深,比如最简单的起名字,我们都知道由古至今人们都经过深思熟虑才得出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名字,譬如邯郸、连云港、平凉、襄阳等等,其中襄阳曾经一度更名为襄樊,但是由于要求外界的刺激以及恢复襄阳名字的民意过高,因此经过审批襄樊...

《“襄樊之战”刘备为什么不去救关羽?刘备在怕什么?》
答:众所周知,关羽败退麦城的时间是在219年,此时刘备占据益州、汉中、上庸等地区不到一年的时间,可以说对于这些地区的统治刘备还处于不是很稳定的状态,内部依然存在着诸股反对刘备的势力,且随时都有可能被他人所得,尤其是汉中、上庸这两地,曹操在附近是布置了重兵,一旦刘备内部有变,曹操就会迅速派出重兵重新占领这些地区。

《历史上襄樊之战的后期经过是怎么样的》
答:众所周知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那么历史上襄樊之战的后期经过是怎么样的?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关羽既没有蓄水,也没有决堤水攻,而是因为霖雨导致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水灾,使得于禁等人被水灾困住。关羽趁机乘船而攻,于禁等人投降。正史《后汉书》确定此次水灾为自然水灾,并...

《关羽坐镇荆州,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为啥不全力防守?》
答:所以,在公元219年,关羽确实获得了进攻襄樊的良好时机。众所周知,在战争中,时机往往就是转瞬即逝的。如果关羽只是一味防守的话,无疑会错过进攻襄樊的最好时机。而错过之后,不仅自己将陷入被动,等到曹魏重整旗鼓之后,很可能要主动进攻自己,这自然是关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二 就第二个原因,关羽...

《襄樊之战诸葛亮终于找到了除掉关羽的机会》
答:朱子岩在文章中指出,诸葛亮虽然当时还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知道关羽夺取襄樊的条件还不成熟,完全违背了隆中对年‘天下变’和曹魏两路北伐的战略决策。但在三国志的正文和费的笔记中,并没有诸葛谏的记载。退一步说,即使刘备自傲纵容关羽,对隆中对毫不在意,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和诸葛亮也不可能不...

《关羽如果没有打襄樊之战的话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答:众所周知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影响了整个时代的格局,也让很多人为它进行了各种设想,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这场战争是不是必须的,如果不发动历史又会怎样。很多人都在说关羽是在执行《隆中对》,是配合刘备的汉中之战。我们来看下诸葛亮是怎么说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襄樊之战中,马良在做什么,为什么他可以逃出生天?》
答:众所周知,三国时期一直都是后世津津乐道的历史时期,其中的经典战役也是一直被后人所议论不已的,比如樊城之战。我们都知道蜀汉的忠义之士非常多,而当时关羽镇守荆州也是得益于马良、廖化等人的辅佐,可惜最后关羽没有太多的警惕因此导致失去荆州,而在三国演义中,荆州虽然失守 ,但是马良却能够顺利回到...

《襄樊之战后期,曹操派遣哪些猛将去增援》
答:众所周知,驱七军是一场经典战役,那么历史上的襄樊大战后期是怎样的呢?在《三国志》等官方记载中,关羽并没有蓄水,也没有决堤进攻,而是因为持续的降雨造成了“汉水漫过,害人害己”的自然洪水,使得于禁等人被洪水围困。关羽乘机乘船进攻,宇金等人投降。《后汉书》将这次洪水认定为自然洪水,并将...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