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海外赤子和炎黄子孙的爱国事例 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事迹

作者&投稿:门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事迹。要求:短一点,越短越详细越好。~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4、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海外赤子 他们心系故乡
  海口得胜沙步行街,以及文昌中学、南岛小学、冠南小学等处,都有充满南洋风格的、有着同样名字的建筑———“王兆松楼”,这些楼宇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见证着王家四代人的爱国爱乡情怀。

  位于现代都市却古色古香,在得胜沙51号“王兆松楼”中,由省政府颁发的“爱琼赤子”奖牌在客厅中闪闪发光,王家庞大基业的奠基人、已故马来西亚著名侨领王兆松的曾侄孙王录义娓娓讲述着这个家族的故事。


  王兆松:

  辛苦下南洋挣基业报效祖国

  王兆松先生幼年贫苦,无奈下南洋谋生,经艰辛奋斗,成为马来西亚著名侨领、企业家。

  1875年,王兆松出生于文昌清澜镇义门村一个贫困渔民家庭,他的父亲是老渔民,成天泡在海水里,家贫如洗。为了寻找一条活路,年仅13岁时王兆松挥泪辞别父母兄长,在乡邻的携领下搭帆船到南洋自食其力。他先是在马来西亚以捞虾为业,后又当过冰块推销员,他根据不同渔船的需求,主动用舢板把冰块运到渔船上,用自己的勤劳和诚实换取了珍贵的信誉。稍有积累,便及时买了辆汽车,在推销冰块之外,又经营起冰鱼运销业,由于推销成绩突出,被英国商人的一个公司委任为总代理。在此基础上,王兆松逐步开拓涉足其他项目,除了投资经营房产、种植橡胶、开采锡矿外,还投资经营酒店、戏院等服务行业。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王兆松已成为琼籍华侨中的知名企业家。

  王兆松的成就和为人,深得乡亲以及当地上层人士的信赖和敬重,被推举为吉隆坡琼州会馆总理等职,1930年,他被马来西亚雪兰峨州政府委任为华人参事局员和太平局绅,是年王兆松55岁。

  对于故乡的公益事业,王兆松一直非常热忱。1936年,王兆松等人发起成立琼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开发琼崖垦殖、矿业、渔、盐等业。他带领众乡邻在万宁置地8000亩,种橡胶400多亩。抗日战争期间,王兆松率琼崖华侨积极捐资,支持琼崖抗日战争。时任琼崖自卫独立队总队长的冯白驹曾亲笔给王兆松致函两封,赞扬爱国华侨“热诚义举,无任感佩”。

  海南很多医院、学校都有王兆松的捐献。1926年筹建海口海南医院时,他捐助大洋1000元,被聘为名誉董事;还3次为琼海中学(海南中学的前身)捐款,独资为文昌中学捐建图书馆,即兆松楼;文昌清澜南岛小学、会文冠南小学等,也都有王兆松所捐的教学楼。这些教学楼目前都保持着原来的骑楼风貌,仍在使用。

  富了,不忘记穷人,这一美德在王兆松身上充分体现出来。1956年王兆松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病故。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侨乡人民的心中,他的爱国情怀,在他的子孙中代代相传。

  从1934年起,王兆松每年从国外汇款为文昌家乡修路,还在通往家乡的公路上建起5座木桥。后来因为汇款麻烦,王兆松在文昌买下3间铺面房,以房租支付维修费。又在海口买下2栋楼房(今新华北路“长安旅店”和得胜沙51号),托人代理,租金全数用于公路维修和解决乡亲困难,不足部分再从国外汇款。

  1955年,王兆松在吉隆坡病逝,终年80岁。

  王俏云:

  据称是亚洲首位女飞行员

  王兆松先生有9个儿子、5个女儿,他们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1958年前后,海南物资匮乏,他的大儿子王国泮从马来西亚寄回麦片等食品,发派给众乡亲。他还将海口房产租金捐献给文昌华侨中学、南岛小学等作办学经费。

  王兆松的家训是:无论你懂多少种文字,会讲多少种方言,在家一定要讲海南话。家庭成员中任何人都不例外。


  他的女儿们,最独特的该数大女儿王俏云。她出生于吉隆坡,念完中学后加入马来西亚雪兰峨俱乐部,当上飞行员,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曾登载过她的事迹,称她是“亚洲第一位女飞行员”。

  王俏云生性好动,爱打羽毛球,喜欢骑电单车在马路上兜风,这在当时是少见的,她还是女青年会的会员,爱跳舞。开飞机,这在当年不仅是女性不敢问津,连男士也很少参与的活动,她是家中惟一对遨游碧空感兴趣的人。当她大着胆子向父亲提出要飞行的志愿时,得到父亲的支持。她很有天赋,在雪兰峨飞行俱乐部学习12个小时后,就能独自操纵飞机的升降了。

  王俏云是一名杰出的飞行员,曾夺得多项飞行奖状,也曾多次遇险。最惊险的一次是1937年,她独自驾机飞行到海边,飞机突生故障,她被迫作紧急降落,就在飞机降落在地面时突然翻覆,双翼及骨架均毁坏不堪,而她却吉人天相,安然无恙。

  开飞机之事在三十年代曾轰动一时,更让人钦佩的是,在日军侵犯中国时,她曾要求加入中国空军,驾机轰炸日军阵地,为同胞、为国家雪耻报仇,但由于当年中国空军军官学校不收女生,王俏云报国无门,当不成现代花木兰。

  不久后王俏云来到香港,加入当地的飞行俱乐部。对她来说,驾战斗机保卫祖国领空的意愿已经无法实现,但可以指导青年人学习飞行技术,使他们考入空军学校时,能更快掌握驾驶技术,更好地执行保卫祖国领空的任务,这同样是为国效劳。

  这实在是与众不同的一个姑娘,当时很流行唱粤剧,为公益活动筹募经费或为慈善机关筹款时,她曾多次粉墨登场。然而,她饰演的不是娇滴滴的花旦,而是扮皇帝,唱老生。

  王俏云终身未嫁,于1971年因心脏衰竭在马来西亚离世,终年58岁。

  王俏云的外甥杨庆达,也是一位飞行员。几年前,香港著名影星成龙和杨紫琼来吉隆坡拍摄《警察故事》的电影时,驾驶直升机的机师就是王兆松的外孙,王俏云之妹王莲梅的次子杨庆达。还有一次马来西亚有巴士发生意外,直升机应召到山谷协助拯救工作,当时的机师也是杨庆达。

  曾侄孙三兄弟:

  延续爱国爱乡情怀

  王兆松的嫡子孙全部都在国外落地生根,他们时常回家乡寻亲问祖。其曾侄孙继承了曾叔公王兆松在国内的产业,也延续了曾叔公的爱国爱乡情怀。

  早年,王兆松在海口市得胜沙建有王兆松楼,此楼五层高,1995年重修过,现租作服装批发行。王兆松的曾侄孙王录理、王录义、王录勇就住在这里。他们成立了王兆松有限公司,经营商场、旅业、养殖业等。三兄弟很像他们的曾叔公,非常热心公益事业,除了捐资建校,还在文昌中学、南岛小学设立了王兆松奖学金。又在文昌家乡拉电、修路、架桥,竖路灯,并成立基金对路灯和道路进行维修。

  王兆松先生在家乡捐建的教学楼中,好多已经有七八十个年头了,由于岁月的磨砺,这些楼舍已经破旧不堪,三兄弟商量着重修先辈遗产,代先辈造福家乡。1998年,三兄弟回到家乡文昌清澜,看到曾叔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捐建的南岛小学破旧了,便以王兆松有限公司的名义捐出10多万元,在原址按原貌重新建起一幢教学楼;会文镇冠南小学的兆松楼也旧了,三兄弟又以王兆松有限公司的名义捐出20万元重修旧楼。2003年,在文昌中学校庆95周年的纪念典礼上;三兄弟以王兆松有限公司名义捐出75万元,开工重修兆松楼。(许欣 王录义)

  一.张振勋:

  清朝末年, 有个爱国华侨叫张振勋.他有一次听法国人说, 要在瓜分中国之后, 到山东烟台建葡萄酒厂, 因为那里生产的葡萄质量特别好.他就想: 中国的土地和物产,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利用呢?后来, 他就到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 生产出红、白葡萄酒20 多种, 味道十分醇美, 不但风行全国, 而且畅销海外.在1915 年万国博览会上, 张裕公司制作的金奖白兰地、雷司令等名酒获得了金质奖章。

  二.复旦大学的第二任校长李登辉

  李登辉(腾飞)祖籍福建同安,父母为南洋群岛华侨。他在一八七三年夏诞生于爪哇,一八八七年转往新加坡读书,一八九一年赴美国留学,一八九七年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到南洋群岛,从事华侨教育事业,并参加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倡导革命的宣传工作。受到孙先生的帮助和鼓舞,他更加热爱祖国,于一九○五年回国,与留美同学颜惠庆等在上海创办“寰球中国学生会”,并参加曾少卿发起为反对美帝虐待华侨、华工而斗争的抵制美货运动,从事国际宣传工作。时曾少卿又把他介绍给复旦公学创办人马良(相伯),担任复旦总教习(即今教务长),兼课中国公学。一九○七年清政府招收江南留学生,曾聘他兼任主试。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时,他兼任英文《共和报》主笔,作国际宣传。辛亥革命军兴,武汉军政府都督黎元洪邀他为外交部长,他以“不会做官”而婉拒之,仍在沪主持复旦教务。一九一三年,复旦监督(相当于今日之校长)马相伯年老退休,校董会董事长孙中山先生推他继任。一九一七年复旦公学扩充为复旦大学。

  李登辉从一九○五年回国后从事教育,主持复旦,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达四十年之久。他中年时儿女殇亡,后又丧偶,乃以校为家。国民党政府一再邀他为“立法委员”,他始终不就,而专心教育。一九四七年十一月,病逝沪寓,时年七十五岁。

  三.陈嘉庚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开办了30多个工厂,100多个商店,垦植了橡胶和菠萝园10000多英亩,雇佣职工达到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早在青年时期,陈嘉庚就决心献身报国,救民于水火,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剪去长辫,置身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中。他先后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募捐20多万元。辛亥革命失败后,陈嘉庚认为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挽救劳苦大众于水火,因此他大力兴办教育。他在家乡集美陆续办起中小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1921年,他又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当时福建省唯一的大学。仅1921年到1937年这16年中,他就负担了厦门大学的开办费和经常费达400万元。他逝世前在国内存款共3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捐献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他经济困难的时候资助的,当他办的公司已经被迫停业的情况下,他仍向银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生存。毛泽东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钱学森的故事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于1995年10月8日从美国回到广州时,对接待他的中国旅行社同志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同他一起回国的还有他的夫人和两位幼儿。 钱学森于1935年8月,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回国前,曾担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来了。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过了5天就是我国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钱学森夫妇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在一起欢度这一佳节,他们边赏月边倾诉情怀,深为祖国的新生而欢欣,并对祖国的美好前景充满着憧憬。就在此时,钱学森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正当此时,朝鲜大地燃起了战争的烽火。作为挑起这场战争的美帝国主义,在它的国内,正在掀起一股疯狂反共的政治逆流,几乎每天都发生对大学和其他机构的人员进行审查和威胁性审查的事件。这股逆流毫无例外,也波及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由于学院马列主义小组书记威因鲍姆被捕,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怀疑落到钱学森的身上。1950年7月,美国政府决定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理由是他与威因鲍姆有朋友关系,并指控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党员,非法入境。这些无端的指控均被钱学森一一驳回。但是,钱学森已无法忍受这一切,决定以探亲为理由立即返回自己的祖国,准备一去不返。他会见主管他的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向金布尔严正声明,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还叫嚷什么:“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所以当钱学森一走出他的办公室,金布尔马上通知了移民局。 不知情的钱学森,做好了回国的一切准备,办理好回国手续,买好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们举家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也就是1950年8月23日午夜,突然收到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全家离开美国。与此同时,美国海关扣留了钱学森的全部行李。 钱学森被迫回到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联邦调查局派人监视他的全家和他的所有行动。事情远非如此,9月6日钱学森突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 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受到种种折磨。钱学森曾回忆说:“在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减轻30磅。晚上特务每隔1小时就来喊醒我一次,完全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入极度紧张的状态。” 钱学森无端被拘留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师生和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以及一些美国友好人士,向移民局提出强烈抗议,为他找辩护律师,还募集1.5万美元保释金把钱学森保释出来。 从此,钱学森继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不许他离开他所居住的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 然而,钱学森挚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反而更加炽热。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离开美国回国的要求。 有国不能归的钱学森,在那5年间他没有停止钻研他所热爱和献身的科学事业。当时,美国政府阻止他离开美国,是因为他研究的火箭技术与祖国的国防建设有关,想通过滞留他来阻拦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当钱学森知道这点后,感到万分气愤。于是,他另行选择“工程控制论”新专业进行研究,以利于消除回国的障碍。经过努力,于1954年用英文写出30多万字的《工程控制论》。实际上,工程控制论与生产自动化、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运用、与国防建设都密切相关,只不过当时美国当局没有认识到这点就是了。 钱学森返回祖国的斗争,也得到祖国的关怀和支持。1954年4月26日,印度支那国际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与美国代表团负责人亚·约翰逊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开始关于平民回国问题的接触。在接触中,王炳南特别指出,美国正在阻挠许多旅居美国的中国人返回中国,其中包括科学家钱学森。 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摆脱特务监视,在寄给在比利时亲威的信中,夹带了一封书写在香烟纸上、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请求祖国帮助他早日回国。陈叔通先生收到信的当天,就把它送到周恩来总理手里。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瑞士日内瓦进行,王炳南大使按照周总理的授意,以钱学森要求回国的这封信为依据,与美方交涉,迫使美国政府允许钱学森离美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他的夫人和两个幼儿终于乘坐美国“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离开了洛杉矶,驶向地处东方的祖国。
  王兆松:

  辛苦下南洋挣基业报效祖国

  王兆松先生幼年贫苦,无奈下南洋谋生,经艰辛奋斗,成为马来西亚著名侨领、企业家。

  1875年,王兆松出生于文昌清澜镇义门村一个贫困渔民家庭,他的父亲是老渔民,成天泡在海水里,家贫如洗。为了寻找一条活路,年仅13岁时王兆松挥泪辞别父母兄长,在乡邻的携领下搭帆船到南洋自食其力。他先是在马来西亚以捞虾为业,后又当过冰块推销员,他根据不同渔船的需求,主动用舢板把冰块运到渔船上,用自己的勤劳和诚实换取了珍贵的信誉。稍有积累,便及时买了辆汽车,在推销冰块之外,又经营起冰鱼运销业,由于推销成绩突出,被英国商人的一个公司委任为总代理。在此基础上,王兆松逐步开拓涉足其他项目,除了投资经营房产、种植橡胶、开采锡矿外,还投资经营酒店、戏院等服务行业。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王兆松已成为琼籍华侨中的知名企业家。

  王兆松的成就和为人,深得乡亲以及当地上层人士的信赖和敬重,被推举为吉隆坡琼州会馆总理等职,1930年,他被马来西亚雪兰峨州政府委任为华人参事局员和太平局绅,是年王兆松55岁。

  对于故乡的公益事业,王兆松一直非常热忱。1936年,王兆松等人发起成立琼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开发琼崖垦殖、矿业、渔、盐等业。他带领众乡邻在万宁置地8000亩,种橡胶400多亩。抗日战争期间,王兆松率琼崖华侨积极捐资,支持琼崖抗日战争。时任琼崖自卫独立队总队长的冯白驹曾亲笔给王兆松致函两封,赞扬爱国华侨“热诚义举,无任感佩”。

  海南很多医院、学校都有王兆松的捐献。1926年筹建海口海南医院时,他捐助大洋1000元,被聘为名誉董事;还3次为琼海中学(海南中学的前身)捐款,独资为文昌中学捐建图书馆,即兆松楼;文昌清澜南岛小学、会文冠南小学等,也都有王兆松所捐的教学楼。这些教学楼目前都保持着原来的骑楼风貌,仍在使用。

  富了,不忘记穷人,这一美德在王兆松身上充分体现出来。1956年王兆松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病故。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侨乡人民的心中,他的爱国情怀,在他的子孙中代代相传。

  从1934年起,王兆松每年从国外汇款为文昌家乡修路,还在通往家乡的公路上建起5座木桥。后来因为汇款麻烦,王兆松在文昌买下3间铺面房,以房租支付维修费。又在海口买下2栋楼房(今新华北路“长安旅店”和得胜沙51号),托人代理,租金全数用于公路维修和解决乡亲困难,不足部分再从国外汇款。

  1955年,王兆松在吉隆坡病逝,终年80岁。

  王俏云:

  据称是亚洲首位女飞行员

  王兆松先生有9个儿子、5个女儿,他们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1958年前后,海南物资匮乏,他的大儿子王国泮从马来西亚寄回麦片等食品,发派给众乡亲。他还将海口房产租金捐献给文昌华侨中学、南岛小学等作办学经费。

  王兆松的家训是:无论你懂多少种文字,会讲多少种方言,在家一定要讲海南话。家庭成员中任何人都不例外。

  他的女儿们,最独特的该数大女儿王俏云。她出生于吉隆坡,念完中学后加入马来西亚雪兰峨俱乐部,当上飞行员,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曾登载过她的事迹,称她是“亚洲第一位女飞行员”。

  王俏云生性好动,爱打羽毛球,喜欢骑电单车在马路上兜风,这在当时是少见的,她还是女青年会的会员,爱跳舞。开飞机,这在当年不仅是女性不敢问津,连男士也很少参与的活动,她是家中惟一对遨游碧空感兴趣的人。当她大着胆子向父亲提出要飞行的志愿时,得到父亲的支持。她很有天赋,在雪兰峨飞行俱乐部学习12个小时后,就能独自操纵飞机的升降了。

  王俏云是一名杰出的飞行员,曾夺得多项飞行奖状,也曾多次遇险。最惊险的一次是1937年,她独自驾机飞行到海边,飞机突生故障,她被迫作紧急降落,就在飞机降落在地面时突然翻覆,双翼及骨架均毁坏不堪,而她却吉人天相,安然无恙。

  开飞机之事在三十年代曾轰动一时,更让人钦佩的是,在日军侵犯中国时,她曾要求加入中国空军,驾机轰炸日军阵地,为同胞、为国家雪耻报仇,但由于当年中国空军军官学校不收女生,王俏云报国无门,当不成现代花木兰。

  不久后王俏云来到香港,加入当地的飞行俱乐部。对她来说,驾战斗机保卫祖国领空的意愿已经无法实现,但可以指导青年人学习飞行技术,使他们考入空军学校时,能更快掌握驾驶技术,更好地执行保卫祖国领空的任务,这同样是为国效劳。

  这实在是与众不同的一个姑娘,当时很流行唱粤剧,为公益活动筹募经费或为慈善机关筹款时,她曾多次粉墨登场。然而,她饰演的不是娇滴滴的花旦,而是扮皇帝,唱老生。

  王俏云终身未嫁,于1971年因心脏衰竭在马来西亚离世,终年58岁。

  王俏云的外甥杨庆达,也是一位飞行员。几年前,香港著名影星成龙和杨紫琼来吉隆坡拍摄《警察故事》的电影时,驾驶直升机的机师就是王兆松的外孙,王俏云之妹王莲梅的次子杨庆达。还有一次马来西亚有巴士发生意外,直升机应召到山谷协助拯救工作,当时的机师也是杨庆达。

  曾侄孙三兄弟:

  延续爱国爱乡情怀

  王兆松的嫡子孙全部都在国外落地生根,他们时常回家乡寻亲问祖。其曾侄孙继承了曾叔公王兆松在国内的产业,也延续了曾叔公的爱国爱乡情怀。

  早年,王兆松在海口市得胜沙建有王兆松楼,此楼五层高,1995年重修过,现租作服装批发行。王兆松的曾侄孙王录理、王录义、王录勇就住在这里。他们成立了王兆松有限公司,经营商场、旅业、养殖业等。三兄弟很像他们的曾叔公,非常热心公益事业,除了捐资建校,还在文昌中学、南岛小学设立了王兆松奖学金。又在文昌家乡拉电、修路、架桥,竖路灯,并成立基金对路灯和道路进行维修。

  王兆松先生在家乡捐建的教学楼中,好多已经有七八十个年头了,由于岁月的磨砺,这些楼舍已经破旧不堪,三兄弟商量着重修先辈遗产,代先辈造福家乡。1998年,三兄弟回到家乡文昌清澜,看到曾叔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捐建的南岛小学破旧了,便以王兆松有限公司的名义捐出10多万元,在原址按原貌重新建起一幢教学楼;会文镇冠南小学的兆松楼也旧了,三兄弟又以王兆松有限公司的名义捐出20万元重修旧楼。2003年,在文昌中学校庆95周年的纪念典礼上;三兄弟以王兆松有限公司名义捐出75万元,开工重修兆松楼。

钱学森,在学成后不贪图美国丰厚待遇执意回国,被扣留自己的科研成果和软禁他都没有屈服终于回国一身为国家作出无数贡献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澳门只是“七子”之一。祖国母亲被掠去的...

然而,钱学森挚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反而更加炽热。

张振郧

《海外赤子和炎黄子孙的爱国事例》
答:他在一八七三年夏诞生于爪哇,一八八七年转往新加坡读书,一八九一年赴美国留学,一八九七年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到南洋群岛,从事华侨教育事业,并参加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倡导革命的宣传工作。受到孙先生的帮助和鼓舞,他更加热爱祖国,于一九○五年回国,与留美同学颜惠庆等在上海创办“寰球中国学生会”,并参加曾少卿发起为...

《关于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事迹。要求:短一点,越短越详细越好。_百...》
答: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表达了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激情,回忆一下...》
答:回答: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开办了30多个工厂,100多个商店,垦植了橡胶和菠萝园10000多英亩,雇佣职工达到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早在青年时期,陈嘉庚就决心献身报国,救民于水火,1910年,他加入...

《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事迹》
答:海外赤子 他们心系故乡 海口得胜沙步行街,以及文昌中学、南岛小学、冠南小学等处,都有充满南洋风格的、有着同样名字的建筑———“王兆松楼”,这些楼宇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见证着王家四代人的爱国爱乡情怀。位于现代都市却古色古香,在得胜沙51号“王兆松楼”中,由省政府颁发的“爱琼赤子”奖牌...

《炎黄子孙或海外赤子的爱国激情的故事》
答:因此,有些少数民族可以接受"中华儿女"之说,不愿接受"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两个大部落的首领。那时候,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灾,就得...

《我的中国心感想》
答:我的中国心》。1984年春晚,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唱响华夏大地!爱国情怀空前高涨,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深情与民族自豪感,让这首歌永远流传!于是,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歌声一下子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

《海外赤子,炎黄子孙的爱国激情的诗词》
答:曹旭《中秋》:“他乡又见木樨花,笛里关山自天涯。游子有情皆望月,中秋无客不思家。”叶嘉莹《临江仙》:“叶落漫随流水,新词写付谁看?惟余乡梦未全删。故园千里隔,休戚总相关。”李骏发是广东台山人,现在美国纽约定居,任纽约四海诗社社长,但他对祖国和家乡也时时魂牵梦绕,难以摆脱,曾在...

《我的中国心歌曲听后感》
答:1984年春晚,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响彻华夏大地,爱国情怀高涨,海外赤子的深情和民族自豪感,让这首歌永远流传。在1984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演唱了《我的中国心》,他的歌声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写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和喊口号,但黄沾巧妙地运用了...

《我爱你中国是什么情况下写的?是几几年的歌曲》
答:《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歌曲。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不久,归国华人日渐增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拍摄了一部反映爱国华侨心系祖国的电影《海外赤子》。它是一部反映海外侨胞悲欢离合的故事影片,女青年黄思华报考部队文工团,但因她是华侨女儿,录取工作受到了阻力。“四人帮”被粉碎...

《我爱你中国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
答:《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把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表现的淋漓尽致,抒发了炎黄子孙的爱国之情。《海外赤子》这部电影,是1979年由欧凡、邢吉田、万允吉执导,由演员陈冲、秦怡主演的一部文艺片。该片主要讲述了解放军某文工团的女青年黄思华的传奇故事。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