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初一的文言文实词虚词有哪些??? 整理初一,初二文言文实词40个,虚词10个,

作者&投稿:线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一 初二、初三、常用的文言文虚词、实词都有哪些??~

虚词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记忆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 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记忆顺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
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例:
2、作为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
“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记忆顺口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 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如同“而”, 偶尔通假要分清。

1、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6、被 例:受制于人
记忆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记忆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 状语后头表修饰。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 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 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1、 代词 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 连词 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 助词 分两种情况:
① 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
1.用法词性混为一谈
2.古今词语词义词性混为一谈
3.不同虚词因意义、用法相近而误
4.同一虚词因意义、用法不同而误
一、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
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包括: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的活用等。
二、虚词就是助词、代词之类的。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
(例句主要以四、五、六册为主)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


实词


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1、影响(被于来世,泽被后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称 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
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驰 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1、发、起(方其远出海门)
2、 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君谓计将安出)
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3、告辞,辞别(旦辞爷娘去)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箪 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当 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得 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3、敌对的(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度:1、duó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度以失期)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恶:1、怎么(恶能无纪《满井游记》)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发1、行动、发动
2、发射(万箭齐发)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凡:1、总共(凡三往)
方:1、见方(方七百里)
2、方向(北方有侮臣者)
3、当……时候(方其远出海门)
4、将要(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分: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fēn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fǒu
2、恶、坏(陟罚臧否)pǐ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等)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bì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富:1富有、充足,多(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成语:年富力强)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互相(更相庆)
3、再、又(更上一层楼)
4、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苟1、如果(苟富贵,无相忘)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固: 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冠:1、居第一位
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归:1、归依,同行(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过:1、经过 4、超过,胜过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号:1、háo 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极: 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4、非常、最(初极狭)
寂: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
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 参与(又何间焉)
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
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9、间或,偶尔(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xiàn
3、召见

40个常用实词
1、爱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
(2)动词。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
2、安

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被
名词。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pī ,通"披",动词。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披坚执锐。
4、倍
越发,更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
名词。草木的根。 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
版本。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6、鄙
名词。边界地方。蜀之鄙有二僧。
7、兵

名词。士兵,军队。 可汗大点兵。
8、病
名词。重病。君之病在肠胃。
形容词。困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9、伯
副词。表尊敬。 若为河伯娶妇。(《西门豹治邺》)

10、曾
(1)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zēng 动词。通"增",增加。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察
动词。①细看。 徐而察之。
12、长cháng
(1)名词。 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形容词。长的。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13、朝

名词。早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量词。天,日。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告子下》)
14、乘
chéng 动词, ①驾,坐。 乘犊车,从吏卒。
凭恃、依仗。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15、城
(1)名词。①城墙。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城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2)动词。①修筑城墙。是月,城西宁。(《明史·太祖本纪》)
②守城。 (李)应庚发两路兵城南城。(《宋史·李庭芝传》)
16、诚
(1)名词。诚心诚意。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2)副词。表肯定。确定,的确。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季讽齐王纳谏》)
(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17、池
(1)名词。水塘,湖。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燕荡。(《雁荡山》)
(2)名词。护城河。 山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除
(1)名词。 ①殿阶。 登自东除。(张衡《两京赋》)
②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③门屏之间。扶辇下除。(《汉书》)
(2)动词。①去掉,除去。 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②修治。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③拜官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19、传
chuán(1)动词。①传送,传递。 得璧,传之美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③流传。 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④传达。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有开议勤殿故事。(《谭嗣同》)
⑤传位。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⑥延续。人人自安,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
(2)名词。传闻,传说。 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世之传也。(《荀子·非柏》)
zhuàn名词。①客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横惧,乘传诣洛阳。(《汉书·高帝纪下》)
③传记。作七十列传。(《史记·太史公自序》)
④注释或阐述经文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20、辞
(1)名词。①诉讼的供词。 狱辞无谋故者。(《狱中杂记》)
②口实。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③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⑤命令。 近者奉辞罚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⑥名词。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
(2)动词。①说话。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②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推辞,辞去。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3)复合词。辞令:应酬的语言、文辞。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21、从
cóng 动词。①跟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②依顺,听从。 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参与。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④追赶。 佯北勿从。(《孙子·军争》)
⑤依傍,紧挨着。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⑥采取某种原则。从宽、从严、从简、从缓
cóng,旧读zòng(1)名词。①随从的人。 其从如云。(《诗经》)
②副职。 魏从九品分正从。(《文献通考》)
③指堂房亲属。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形容词。从属的。 从犯。
Zòng通"纵"
(1)形容词。直的。 衡(横)纵其亩。(《诗经》)
(2)名词。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3)动词。放纵。 欲不可从。(《礼记》)
22、达
(1)动词。①通,透。 屋极有窗以达气。(《狱中杂记》)
②畅达。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
③至、到。 自昏达曙。(《促织》)
④到达。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⑤通晓,明白。 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南史》)
⑥得志。 不求闻达于诸侯。(闻达:得志扬名。)(《出师表》)
⑦表达,告知。 词不达意。
(2)形容词。①显贵的。 达官贵人。
②豁达。 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汉书》)
(3)复合词。达人:显达的人
23、怠
形容词。(1)懈怠,松懈。天大寒,砚水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2)轻慢,不恭敬。 守卒皆怠炎。(炎:人名)(《宋史·杨愿传》)
(3)疲倦。 怠而后游于清池。(《史记》)
24、殆
(1)形容词。①危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③通"怠",懒惰。 农者殆则土地荒。(《商君书·农战》)
(2)副词。①表测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指南录〉后序》)
25、当
dāng(1)动词。①两者相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②抵御,抵抗。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③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④阻拦。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⑤承担。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⑥主持,执掌。 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⑦应当。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⑧判决,判罪。吏当广所失亡多。(《李将军列传》)
(2)介词。①表处所。对着,面对。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②表时间。值,在,正在。当时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3)副词。①表必然。必定,一定。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dàng(1)动词。①符合。 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②当作。 安步当车。(《战国策》)
③以为。 我当是相公呢!
(2)形容词。适宜。 此殊未当。(《采草药》)
26、道
(1)名词。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途径,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已。(《师说》)
④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⑤思想,学说。 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
⑥道理,规律。 臣之所好也,道也。(《庖丁解牛》)
⑦意向。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⑧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名。唐分全国为十五道,隶属于中央。清末和民国初分一省为数道。
(2)动词。①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②走路,赶路。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战》)
③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④料想。 故园谁有书来。
⑤通"导",引导。道之以政。(《论语》)
⑥通"导",疏导。不如小决(决口),使道。(《左传》)
27、得
(1)名词。收获。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2)动词。 ①取得,获得。 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②得意。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
③所愿。 于彼计则得。(《中山狼》)
28、度
1、尺寸,量长短的标准。(吾忘持度)
2、限度,尺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
3、规章制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4、越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度日如年)
5、duó ,计算。(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度德量力)
6、duó ,揣度,估计。(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7、duó ,考虑。(度义而后功)
29、短
1、 短,与“长”相对。
2、 不足;欠缺。(戎狄之所长,而中国之所短。)
3、 缺点;短处。
4、 诋毁。(短屈原于顷襄王)
30、多
1、 数量大,与“寡”或“少”相对。
2、 称赞;赞美。(故传天下不足多也。《论积贮疏》)
3、 增加。(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荀子》)
4、 大都,大多
31、发
发射。(百发百中)
出发。(朝发夕至)
派遣。(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32、方

当……时候。(方此之时)

正在。
33、非
过错,不对。(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责怪,反对。(是是非非)
34、复
恢复(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
35、负

背东西,以背载物(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失败(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
36、盖

车盖,车蓬。(日初出大如车盖)

加上。(盖章)

通“盍”,何,何不。(技盖至此哉)

37、鼓
鼓(乐器)。(瞽奏鼓)
弹奏。(今王鼓乐于此)
38、故
原来 ,本来。(此物故非西产)
死亡。(病故,物故)
39、顾
看。(顾野有麦场)
探问,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反而,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0、固
固执,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执己见)

必,一定。(女能固纳公乎《孟子·梁惠王上》)

10个常用虚词
一、而
1、连词
表并列,“又”:黑质而白章
表转折,“却”:奉厚而无劳
表递进,“而且”:广起夺剑而杀尉
表假设,“如果”: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修饰:吾恂恂而起
表顺承,“就”:驾而宿于朝房
2、代词:通“尔”,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二、其
1、代词
人称代词:他(们)的: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自己: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指示代词:那(些);那(个):其中往来种作
其中的:择其一二扣之
2、副词:
表推测,大概:则其庶几乎
表反诘,难道:其孰能讥之乎
表期望,一定: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表婉商,可:汝其勿悲
3、连词:
表选择,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表假设,如果: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4、助词:表音节:路漫漫其修远兮

三、且
1、连词
而且:河水清且涟漪
况且: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尚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2、副词
暂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将:不出,火且尽

四、所
1、代词:所+动词=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
作宾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的地方)
此疾之所由生也(的原因)
作定语:所过屠者朱亥(的人)
约略估计之数,许:从弟子女十人所
2、固定结构:所以:
表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表手段或凭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来…的)
……的办法: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老百姓,就在于皇帝用什么办法去统治)

五、为
1、介词
被: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替:疱丁为文惠君解牛
向:如姬为公子泣
因为: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表时间:当:为其来也
2、动词
治理:为国者
担任: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3、语气词:呢:何辞为?

六、以
1、介词
用: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在:予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连词 表因果:因为: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表目的 来:以光先帝遗德
表结果:孤违骞叔,以辱二三子
表顺承: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动词
认为:皆以美于徐公
行:戒奢以俭
4、副词:通“已”: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5、固定结构:以是,是以:因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七、因
1、介词
根据: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通过,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依靠:因人成事
沿袭:因遗策,蒙故业
2、连词
因为: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木
于是:相如因持璧却立
3、副词
就:侯王因谓公子曰
趁着:因利乘便

八、于
1、介词
在:战于长勺
向:赵氏求救于齐
同: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被: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连词:于是:(有时翻译成:在这时)于是余有叹焉

九、则
1、连词
就,表顺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却,表转折:芙蕖则不然
如果,表假设: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副词,加强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十、之
1、代词,人(物、处所):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指示代词,这;这类;这些: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助词
表偏正,的:此五霸之伐也
取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宾语提前的标志:宋何罪之有
表时间,不译:顷之,持一象笏至
表音节,不译:寡人之于国也
3、动词:到,往:辍耕之垄上

内容预览:对于在文言文方面刚起步的初一学生而言,积累和归纳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就三个方面对第一册的文言文作简单的总结。一、文言虚词第一册的文言虚词主要掌握以下五个即可之其而于以1.“之”的用法和意义大致有:①用作代词,它(它们)、他(他们)、她(她们),所指代的人或物因具体情境而变化。②用作结构助词,的;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用在时间副词之后,辅助音节,没有实义。③用作动词到、去。从“之”的三种词性及功能来看,可归纳出如下口诀:之字用法辨仔细,词性三类要熟记。一作代词用途广,代人代事代自己。二作助词最复杂,十有八九不翻译。结构助词译作“的”,宾语前置作标志。后置定语作标志,这种用法可不译。主谓之间无实义,凑足音节表语气。三作动词好处理,译作“到、往”最相宜。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②知之为知之()③心之所向()④人皆吊之()⑤学而时习之()⑥邑八景之一也()⑦使之冲烟而飞鸣()⑧鞭数十,驱之别院()2.“其”的用法大致有:①用作代词,它(它们)的、他(他们)的、她(她们)的;自己的,所指代的人或物因具体情境而变化。②用作副词,其中③用作语气词,表反问语气,难道;表推测语气,恐怕,大概。请指出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②其邻人之父亦云()③星汉灿烂,若出其中()④蹲其身,使与台齐()⑤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⑥择其善者而从之()⑦又其上,则黯然缥缈()3.“而”的用法大致有:“而”一般在句中作连词用,可表示并列、递进、承接(顺接)、转折、修饰等关系。请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或意义。①使之冲烟而飞鸣()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表承接③人不知而不愠()④温故而知新表承接⑤学而不思则罔()⑥而楼上人往来屑屑表并列⑦相委而去()⑧暮而果大亡其财表承接4.“于”的用法大致有“于”在句中作介词,有“在”“向”“到”“从”“对”“比”“由于”“被”“给”等意思。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余常于土墙凹凸处()③子又留蚊于素帐中()④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以”的用法大致有:①用作介词,表动作行为的方式,有“拿”“用”“把”“从”“凭借”“”“因为”等意思。②作连词用,表目的,有“来”的意思;表结果,有“以致”的意思。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①徐喷以烟()②以丛草为林()③以观沧海()④独以跛之故()二、文言实词文言实词主要从下面三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方面来总结1.通假字①知之为知之,是知也()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④数至八层,裁如星点()⑤由,诲女知之乎()⑥尊君在不()2.一词多义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故:()②温故而知新故:()③马无故亡而入胡故:()④故又名“鬼市”云故:()⑤作青云白鹤观观:()⑥昂首观之观:()⑦以观沧海观:()⑧暮而果大亡其财亡:()⑨马无故亡而和胡亡:()⑩能张目对日日:()○11吾日三省吾身日:()3.古今异义①可以为师矣古:()今义:()②相委而去古:()今义:()三、第一册文言文中出现的成语有:怡然称快庞然大物夏蚊成雷明察秋毫不亦乐乎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思而不学则怠择善而从见贤思齐己所不欲,无施于人任重道远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死而后已松柏后凋参考答案一、文言虚词1.①的②它(指道理)③无实义④他(指塞上之人)⑤它(指学过的知识)⑥表修饰关系⑦它们(指蚊子)⑧它(指癞虾蟆)2.①它的(所观察之物)②他的③它(指沧海)④自己的⑤大概,也许⑥他⑦它的(指楼)3.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转折④表承接⑤表转折⑥表并列⑦表承接⑧表承接4.①在②在③在④给5.①用②把③来④因为。二、文言实词1.①知通智②强通僵③说通乐④裁通才⑤女通汝⑥不通否2.①因此②旧的(知识)③原因④因此⑤景象⑥看⑦观赏⑧丢失⑨逃跑⑩太阳○11每天3.①古:可以凭借。今义:表可能或能够②古:离开。今义:前往某地。

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2.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3.文学影响: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294卷,记述了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史实.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讲经济、文化,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字词句:
A.词义:
⑴.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②.治,古义为研究,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③.博士,古义为官职,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⑵.一词多义:
①.以:a.用,eg: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eg: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当:a.掌管,eg:当除掌事;b.应当,eg:但当涉猎.
③.见:a.知道,eg: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b.认清,识别,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看见,见渔人,乃大惊.
④.若:a.动词,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词,好象,eg:仿佛若有光.
⑤.之:a.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助词,的,eg:于厅事之东北角.
⑶.重点词语翻译:
①.当涂:当道,当权.②.辞:推托.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④.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⑤.涉猎:粗略地阅读.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⑥.更:更新.
⑶.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②.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
D.备注: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详略得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qīn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即更gēng刮目相待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

《中学中常用的文言实词有哪些?》
答:2006-02-01 中学有哪些文言文实词? 20 2013-05-25 高中常见的文言文实词有哪些 19 2013-05-03 高中常用文言文实词都有哪些? 3 2019-06-11 高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有哪些? 4 2014-04-14 高中常见的108个文言实词有哪些 2 2008-10-20 高中常用文言实词 4 2009-02-09 高中常考的文言实词 18...

《文言文《卖油翁》中的实词和虚词有哪些》
答:送走。二、虚词 当:在。当世:在当时。亦:也 以:凭借。尝:曾经。而:承接关系,然后 但:只,不过。微:微微。不亦……乎:(难道)不···吗?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安:怎么。以:凭借、依靠。乃:于是就。于:在。以:用 自:由,从。因:于是。唯:只,不过。

《谁能提供一份文言文中所有文言虚词和实词名单啊?》
答:文言实词:族 治 遗 许 亡 涕 书 适 使 少 怜 患 恨 疾 多 复 城 堪 坐 图 国 固 善 名 右 发 去 及 即 却 卒 再 兵 兴 内 克 假 倍 修 信 诚 伯 爱 奇 从 劝 传 迨 临 乘 举 池 病 如 弥 归当 徒 徐 得 孰 安 宜 察 尽 就 属 左 幸 度 引 微 故 汤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用了哪些文言虚词和实词?》
答:一、文言虚词 1、而:却,连词。2、乃:于是,副词。3、也: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4、之:音节助词。二、文言实词 1、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2、方:方圆纵横。3、修:长,这里指身高。4、寝:躺,卧。5、地:土地,疆域。6、美:“以……为美”、“认为……美”,...

《人教版初一初二语文文言文虚词,词类活用整理》
答: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的活用。(龙氏归纳词类活动用铁三角作图给学生)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

《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是什么意思?》
答: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

《文言文中,什么是虚词?什么是实词?什么是固定用语》
答:【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

《文言文《山市》中的实词和虚词有哪些》
答:1、奂山 :实词,山名。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在今山东淄博市 2、山市:实词,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3、邑:实词,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4、然数年恒不一见 :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然,虚词,但是。数年,实词,许多年。恒,虚词,经常。5、孙公子禹年 :对孙禹...

《劝学文言文虚词》
答:1. 劝学中的虚词和实词有什么 文言实词 兴 文言翻译 xīng 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3]焉.” 文言实词 就 文言翻译 jiù 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文言实词 望 文言翻译 wàng 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文言实词 长 文言...

《文言文中的文学现象都有哪些,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之类的》
答:文言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言现象,主要包括: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