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在小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数学思想方法

作者&投稿:子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思维的严谨性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有据。要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必须严格要求,加强训练。
首先要求学生要按步思维,思路清晰,就是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思考问题。特别在学习新的知识与方法时,应从基本步骤开始,一步一步深入。
其次要求学生要全面、周密地思考问题,做到推理论证要有充分的理由作根据。运用直观的力量,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上;运用类比,但不轻信类比的结果;审题时不但注意明显的条件,而且留意发现那些隐蔽的条件;应用结论时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仔细区分概念间的差别,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正确地使用概念;给出问题的全部解答,不使之遗漏。
二、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难度。在数学学习中经常有学生对结论不求甚解,做练习时照葫芦画瓢,根本无法领会解题方法的实质,离开书本和老师就无法独立解题。这种现象正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缺乏思维深刻性的表现。要克服这一现象,必须有意识地经常进行思维的深刻性训练。
1、透过现象看数学本质
能否透过表面现象,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及联系,是思维深刻与否的主要表现。很多的数学问题,条件关系比较隐蔽,如果只看问题的表面,是无从下手的。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要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索,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例1:商店有红气球17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花气球有多少?
分析:一个应用题含有两个未知的数量,一般情况下是不可求解的,但本题却要求花气球的个数,显然该应用题中可以转变为只含一个未知数量(花气球数量)的应用题。即红气球的个数可先由已知条件求出,这样透过现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明确了转变的方向。
解:(1)红气球有多少个?
17-9=8(个)
(2)花气球有多少个?
8×3=24(个)
答:花气球有24个。
2、注意审题认真和防止思维定势
学生在用某种思维模式多次解决同类问题而形成思维定势之后,再遇到相类似的新问题时,往往会表现出机械套用以前思维模式的倾向,而且同一方法使用次数越多,这种倾向就越明显。
例2:动物园里养了45只八哥、32只黄莺,养的黄莺和孔雀的总数比八哥少8只,养了几只孔雀?
由于习惯上常把黄莺和八哥的个数相加得两种鸟的总数,不少学生把此题中黄莺和孔雀的总数误认为是黄莺和八哥的总数,在解题时出现了错误。要克服学生这种思维定势,可以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多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另外,有意识安排适当反例,引诱学生上当,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
三、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考虑。具体表现为对一个事实能作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一个题目能想出各种不同的解法。在数学学习中,注重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拓广解题思路,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既可以用四条边相加的方法计算,也可以分别先算出两条长、两条宽的长度再相加,更简便的可以先把长和宽先加起来再乘以2,得出结果。
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随事物的变化而随机应变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中摆脱出来。养成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和广阔性,但是没有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就有可能使思维倾向于某种具体的方法和方式,片面地追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式化或模式化,产生思维的惰性。
灵活的思维表现为针对知识的运用自如,善于变通和调整思路,善于运用辨让思想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思维灵活性的重要表现。
例3:用简便方法计算242-97+55
分析:这是一道加减法综合计算题,用常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话,解法如下:
242-97+55
=242-100+3+55
=142+3+55
=145+55
=200
在计算中只第一步显示比较方便,在其他步骤中并没有体现出太大优势。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入手,把97进行不同的分解,有如下解法:
242-97+55
=242-42-55+55
=(242-42)-(55-55)
=200
由此可简便求出最后结果。
这种需要打破常规解法的题目,是训练思维灵活性的好办法。除此以外,传统的一题多解也是训练思维灵活性的好办法。

小学数学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方面.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最重要的知识莫过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它是学生未来能够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的一种能力.笛卡尔说过:“数学是使人变聪明的一门学科”.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长期培养,经常应用,潜移默化. 小学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法、可逆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方法、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等等. 本文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化归的思想方法. 所谓“化归”,就是转化和归结.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人们常常将待解决的问题甲,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个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乙,然后通过对问题乙的解答返回去求得原问题甲的解答,这就是化归方法的基本思想. 化归思想的实质,是将新问题转化为已掌握的旧知识,然后进一步理解并解决新问题.它的基本形式有:化未知为已知,化新为旧,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 一些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可遇到新问题却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开始解决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不会灵活应用已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问题,实现问题的转化.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呢? 一、搭建新问题向已学知识化归的桥梁 例1.计算 + ==? 学生刚开始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怎样求出它们的和?是一个所要解决的未知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搭桥:我们没学过这样的分数加法,但我们已学过 + = 的加法.问:算式的含义是什么?你们能用平面图表示出算式的意义吗?能不能想办法把现在的新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呢? 教师引导学生必须把 + =?化归为学生能解决的同分母分数相加的问题上来.即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加法化为同分母分数加法,使之达到原问题的解决.即: + (新问题)=(转化为) + (旧问题)== (结论) 当得出结论后,教师一定要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是运用什么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 看似这平常的、简单的一问,其实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一问中,得到了升华、得到了加强、得到了巩固. 二、归纳概括出化归思想方法在知识构建中的作用 学完一种知识,比如小数加减法;或学完一类知识,比如,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或学完阶段知识,比如,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结束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我们学习这些知识时,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的?从而进一步明确这些个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比如:当学完平面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都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即总结概括在同类知识结构中,化归思想方法在知识建构中的运用. 设问: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总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 启思:同学们想想,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在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后,总结概括: 正方形用数格子的方式,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是用正方形和数格子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图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乘以高.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是把三角形转化为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梯形(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的面积:我们用剪一剪、拼一拼、旋转、平移的方法,把圆形化归为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发现:圆周长的一半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圆的面积就等于圆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r=π× r2 .所以得出圆的面积等于π× r2 我们推导出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把一种新图形化归为已学过的图形,从而用已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公式,把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就是——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不仅仅在小学阶段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中学、高中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更是我们终身学习的一种思想方法. 当小学阶段学习结束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在应用题中的应用,从而告诉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重要的是思想方法的学习,它是进一步学习知识的最重要的武器.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答: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个体主动认知的过程。数学教学实质上是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下面朴新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数学思维训练的技巧。 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 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题路是依据,学路是主体,教路是主导,三者要融...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思》
答: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思 一、基于“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启迪创新 数学从生活中抽象、概括而来。数学源于生活,创新源于生活。进行创新教育应当从生活背景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一般来说,学生对身边的数学、源于生活实际的数学比较感兴趣。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答:作为小学数学老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到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方法,有了自己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体会、总结、反思、提升,形成清晰的印象,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随时提取思想方法,解决新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答: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下面谈谈在教学中的研究和认识:一、创造良好的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学生不敢提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是自卑心理和惰性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积极性》
答:四、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

《怎样培养三年级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训练》
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答:“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1 以形促思,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很好地建立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化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对数学...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答:使圆的有关概念符号化。显然,这一数学过程,既符合学生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的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教师是如何应用数学思想法,对有联系的材料进行对比的,对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对教学概念进行形式化的。二、 相机而动,及时引入数学思想方法。为了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答:2. 为未来掌握中高课程打基础 从小父母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孩子的每个阶段学习和成长是有益的。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每门课程难度都在加大,尤其是数理化,这三门课程尤为重要。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通过锻炼数学思维让他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增强,那么对...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