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近代中国学西方的三个阶段 论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中经历了的三个阶段,包括代表人物...

作者&投稿:哈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主要经历了西方学习哪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这样从承认“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的本质:
第一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1840—1911),即清王朝在其统治的最后几十年中试图挽救其衰亡命运而从事的现代化努力,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属封建主义现代化类型;
第二个时期是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诞生(1912—1949),1911年的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民国时期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阶段。
辛亥革命终结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迈出了中国的政治从独裁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开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先河。
但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却因军阀混战与政治纷争等原因而倍遭摧残,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又打断了国民党主持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推进。
第三个时期(1949年至今),共产党在取得了现代化主导权之后,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动员全体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运动的新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查阅历史文献,我整理资料供参考,具体如下:
依次为器物阶段(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制度阶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阶段(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 。
器物阶段(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早起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林则徐后来把自己手机的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与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从而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但是他们的主张没有得到清政府的认同,所以并没有得以实践。
中期代表人物(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新办洋务,称为洋务运动。在30年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建立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并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但是由于其本身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与洋务企业管理的腐朽性,洋务运动并没有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制度阶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于1898年6月1日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史称‘‘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方面推行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变法运动遭到了封建旧势力的激烈反对,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于9月21日发动了‘‘戊戌政变’’扼杀了维新变法。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具有着重大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代表人物:孙中山
“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此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就进一步发展起来。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前仆后继的不断奋斗下,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夺了胜利的果实,革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思想阶段(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深深地绝望、苦闷与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祸根”所以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为旗手的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主义与孔学。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代表人物: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治夷 特点: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为武器,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
(2)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代表人物: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特点: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以天赋人权进化论为武器到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不仅学习技术,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3)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主张:民主与科学到社会主义 特点:学习西方的思想文明。前期以民权平等学说为指导思想。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宣传社会主义。

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
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 A.科学技术→政治制 ...》
答: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归纳与分析的能力,结合已学史实可知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第一阶段:“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科技(器物);第二阶段: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侧重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侧重学...

《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分哪三个阶段?》
答:向西方学习,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三个阶段》
答:我认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三个阶段,即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一阶段:即学习物器的阶段,从魏源,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开始,其高潮是洋务运动,这阶段广开工厂,主要学习西方的武器制造及引进先进装备,购买各国先进船只。但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随着北洋水师被日军全歼,洋务运动宣告失败。第二阶段;洋务运动...

《近代中国学西方的三个阶段》
答: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代表人物: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治夷 特点: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为武器,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2)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代表人物: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特点: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以天赋人权进化论为武器到三民主...

《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述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是如何经历了器物层...》
答: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的三个阶段是:1. 器物层面:在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新的道路,他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以图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2. 制度层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些人开始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并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改革方案,但这一方案最终未能得到实施。3. ...

《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1.学习西方器物阶段: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2.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试图建立西方政治制度。3.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中经历了哪三个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是...》
答:依次为器物阶段(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制度阶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阶段(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 。器物阶段(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早起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林则徐后来把自己...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答: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曲折前进阶段(1919-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阶段特征: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主要经历了西方学习哪3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方面?》
答: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器物层次。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体现在洋务派运动。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表明其并不成功;第二阶段:制度层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戊戍六君子”血溅菜市口昭示,学习西方制度文化首先要推翻清政府。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满清...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