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投稿:南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全国数学管理者大会(NCSM)把解决问题定义为:将先前已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况的过程。这一理念用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就是指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方法灵活运用于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但小学生受年龄所限,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均不丰富,我们该如何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
一、培养问题意识——善于提问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问题意识就是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并随时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提问行为、怀疑和批判精神等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使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二、学会正确审题——精准分析
众所周知,“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解决问题的难度是由问题的情节和数量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要想顺利解决数学问题就得认真审题。审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题意,即理解问题的情节部分,知道问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已知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进一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了“读、找、圈、想、算”五步解题法,即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儿童所面对的社会生活空间日益扩大,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社会价值观念也日益复杂,而现代幼儿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较低,原因是: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往往是家庭的中心,不少父母把所有的爱都集中到孩子身上,溺爱、娇惯孩子、事事包办代替。有的父母过分偏重智育,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有的父母怕孩子被同伴欺负,不让他出去与别的小朋友玩,一遇到孩子与同伴间出现问题,就急于出面解决,忽视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而进入幼儿园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视野和活动范围日渐开阔,也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经历和经验缺乏,在活动中会遇到“这个我不会”的问题;随着同伴交往的深入,会遇到人际矛盾引起的冲突问题……因此,“问题”实际上遍布于幼儿园生活的角角落落。那该如何去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就自己的见解和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
一、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意识
幼儿只有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才有解决问题的动机,有了动机,才有冲动主动积极地解决面临的问题,所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意识是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打破我们教育对“权威”的认同,鼓励、引导幼儿,努力营造适宜的提问氛围,

一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为儿童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走进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图形的认识”时,我创设情境,要在班级里开一个“小小画展”,希望同学们能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同时,出示利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图形组合成的一个个漂亮的图案,再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他们动起来,组成了一幅画,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学生欣赏这幅画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深入了解的欲望:“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我们也来做一幅吧”。进而为后面的认识图形营造了轻松而积极的氛围。
再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时,我结合本班实际,把例题中的这三个小朋友以本班学生的名字来称呼。我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本班学生评比栏中得红花的数目相比,让学生从自己非常熟悉的情境中去搜集信息,再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样安排不仅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发言积极踊跃,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周围,只要用心就会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只是学习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分类”时,我出示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铅笔,让学生分一分。至于怎样分,按什么标准分,我不做任何提示。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找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有的是按不同的颜色分,有的是按铅笔的形状分,有的是按削过的和没削过的分,还有的按带不带橡皮分。更值得一提的是,还有的学生进行了二次分类,先按圆柱形和棱柱形的标准分为两类,每类中再按颜色不同分,利用多种分类的标准进行细化。这个结果是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是出乎教师意料的结果,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探索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再创造”,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再创造”的动机和创新的意识。
再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我想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算法。在组织探究时,我并没有过早地讲解算法,而只是提出问题:“你可以借助学具,也可以用别的方法,小组讨论一下,看你们组能想出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尝试、去发现、去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得出了数数、摆小棒来、口算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以摆小棒为例引导交流用小棒摆的方法时,同学之间又互相启发,得出了五种摆法,并初步认识到:这五种摆法虽不同,但大都有满10根捆一捆的过程,从而悟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会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而且培养了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应用拓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对于“问题解决”,张天孝教授认为主要是“指把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置于问题情境中,把解决问题贯穿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全过程。”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再把抽象化的知识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上去,养成主动从数量上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例如,在学校举办完“秋季运动会”时,我抓住契机给学生上了一节“活动课”。学生对这个刚刚经历过的运动会题材很感兴趣,当我提出在召开运动会中可能会碰到哪些数学问题时,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谈了自己想到的问题:(1)运动会到底有哪些项目?每个项目参加的人是多少?(2)跑步比赛男生几人?女生几人?(3)每个班得了几个奖?……学生提的问题与我事先考虑的并不完全一致,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捕捉学生的问题展开讨论,于是我积极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同学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答:二、努力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一)分析和研究问题必须要有扎实理论基础。(二)分析和研究问题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价值观。(三)分析和研究问题必须要抓住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四)分析和研究问题必须要从传统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三、努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能否善解决...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答: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在数学学习中,许多同学只注意解题的数量而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只注重解题的结果而不重视解题的过程,只忙于做大量习题而不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而解题是否完整?能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对问题引申拓展等能着实提高能力的方面所思甚少乃至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著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

《教学上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答:因此在同一个问题上,学生与我们教师的语言表达会存在不同的差异,这也正是我们在阐述某一个问题时学生会不解的原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和解决策略表达出来,找出自己解决问题中存在的误区,在交流中提高学生...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答: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全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评价之中,将学生的反思与自我评价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部分,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促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在反思与自我评价中用智慧行走,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能力质的飞跃。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二、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强调归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就成了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一个真正的合作型小组有着相同的目标,明确的分工,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激励与促进,形成竞争...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分析数量关系,在原应用题教学时非常强调,而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下应用题可以不讲数量关系,只注重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其实不然,试想一下,一个搞不清数量关系的学生,怎么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因此,应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并逐步...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答: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问题情境化,将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教学“相似多边形”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同学们,一定玩过放大镜吧!从放大镜中看到的图形与实际图形有怎样的关系?目前美国采用的一种新的破案技术和手段---小波分析法,它能以更...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二、促进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解决能力提升的途径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首先可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创建合理的情景,以此吸引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解决,实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并给出...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但小学生受年龄所限,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均不丰富,我们该如何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一、培养问题意识——善于提问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问题意识就是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并随时对...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数学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对数学课程而言,常用的学习方法、应养成的学习习惯有以下这些:1、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