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作者&投稿:蓬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

一、直观性原则

数学教学虽然有许多知识是抽象的、理论化的,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始终贯穿好直观性原则,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的认知是从直观的、感性的事物入手的。直观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会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实物,达到对知识的构建和认识。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币值的人民币,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感性的认知,然后再明确他们之间的单位关系,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参与,同桌之间用元、角的等量关系进行兑换,这样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事物,学生可以轻松完成本课时的知识理解。还有比如圆锥圆柱的教学,可以拿等底等高的实物容器,让学生进行现场试验,从而明确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即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的直观教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就不会出现计算的粗心和失误。当然直观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例子,需要教师多思考,多摸索,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以传授知识为基础,切不可将直观性原则运用过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整堂课因展示直观实物而忽略教学目标。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以致用,数学和其它学科一样,学了就要在生活中运用,如果脱离了联系实际,那么知识的学习就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了生活的知识,缺少了联系实际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学完知识后,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笔者注意到,许多知识点在成人看来非常简单,但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其原因就是教师在讲解完知识点后,没有让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长度单位这个知识点后,学生课堂明白了米、分米、厘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但是这种单位换算是非常空洞的认识,学生只有动手,亲自拿起尺子,走进生活,去测量家里的桌子、课本、教室的长度、个子的高低等,并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去表示自己所测得的结果,这样反复练习,学生才会真正明白米、分米、厘米的实际长度,甚至达到大概目测事物长短的水平,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课堂和课外应该有机融合,留少量家庭作业,让学生去测量家里的实体事物,举一反三,学生就真正明白了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且在考试中就不会有不靠谱的答案出现,比如小明的身高是120,让学生填写长度单位,这种考题只有学生亲自动手了,就会不假思索的写出答案,而不会写出错误答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中是教师一直运用的原则,兴趣的激发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都需要此原则,所以教师应该多思考这个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启发性原则

这个原则在古代教学中就已经普遍采用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可见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提问,尽量避免是非问,“是不是”、“对不对”等方式的提问是课堂常常出现的场景,笔者以为这样的问答对于学生的积极思考并无多大意义,因为儿童认知的差异性,他们会人云亦云,跟随同学随意性的喊出“是”,“对”等答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尽量避免是非问的问答,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要有知识层面的递进性,由简到难,使学生不知不觉的由简单知识过度到深层知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在简单知识层面如果都能理解,教师就不要纠结和浪费时间,尽快转入到下一个知识层面的讲解。同理如果某个知识层面学生反复思考无法理解时,教学就要适时点拨,不要一再启发、发问,有时教师的精当讲解会让学生茅塞顿开。比如长度单位的认知教学,教师的问题设计层面应该是长度单位类型、大小的实际测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学生很快就能识记,但是第二个环节就是重点了,可以花费课堂大量时间,去认知各个单位的实际长度,第三个环节有了第一、二环节的铺垫,就比较轻松了,第三环节既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所以第二环节需要大量的铺垫,这个过程的愤悱、启发,需要教师合理安排、自然过渡,才能完成知识点的传授。

除了以上几点教学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多角度的的去鼓励和激励学生,让他们在激励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哪怕学生一个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进行积极的肯定,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教师不能一刀切的去要求学生,每发现学生的一点进步,都要进行表扬,要相信教师的表扬,会让这些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甚至铭记一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无定法,把握好适合学生的教学原则,我们可以给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成长舞台。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答:激发求知欲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心理条件,在日常教学中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自我追求掌握的知识和尝试解决新问题方法,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主动求知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求知识。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让学生进行有意义或有心理意义的学习应该是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答: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975 采纳率:15% 帮助的人:129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答:"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

《数学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答: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体会,以加强数学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物很感兴趣。通过直观实物来了解、说明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等,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时,先让...

《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答:第九:发现数学中的趣味,用特殊的语言和方法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其实数学本来就是一门很有意思学问,培养兴趣而不是枯燥的教学,如果有浓烈的兴趣,孩子自然会爱上学习.以上九点是有关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提出相关的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借鉴和参考的价值,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正确的方法提高成绩....

《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答:小学数学的教学可以引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故事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时要善于捕捉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如:小猫钓鱼,小猴子吃香蕉,猪八戒吃西瓜等。教师要从两个方面做好...

《谈谈怎样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答: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对策:创设情境:在数学课上创设情境,使得孩子能够将课程内容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用有趣的方式讲解:运用幽默和生动的方式,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让孩子能够在轻松甚至是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多角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和教学手段...

《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答:2、学习上帮助差生 小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应能产生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差生学习很吃力。我及时帮助这部分差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课外不仅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还在课内进行辅导,讲课时特别注意观察他们;课堂提问时尽量让他们回答能够回答的问题;学生作业时,...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答:毫无疑问,学生一旦明白了数学的实用价值,就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 兴趣 ,进而主动地学习数学,自觉地亲近数学,专心地钻研数学。2 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数学课中老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真大、...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答:教师高高地站在讲台上,始终严肃地俯视着已被自己划分为“好”与“坏”的学生,纵然空间上近在咫尺,但心灵的隔阂却远在天边,紧张的情绪占据了探索和创新的空间。那么如何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兴趣呢? 1.态度亲切和蔼 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能使学生心情放松,学习情趣高涨,他们往往...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