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作者&投稿:盖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2、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4、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请采纳为满意答案~谢谢~

一、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思维的严谨性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有据。要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必须严格要求,加强训练。
首先要求学生要按步思维,思路清晰,就是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思考问题。特别在学习新的知识与方法时,应从基本步骤开始,一步一步深入。
其次要求学生要全面、周密地思考问题,做到推理论证要有充分的理由作根据。运用直观的力量,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上;运用类比,但不轻信类比的结果;审题时不但注意明显的条件,而且留意发现那些隐蔽的条件;应用结论时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仔细区分概念间的差别,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正确地使用概念;给出问题的全部解答,不使之遗漏。
二、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难度。在数学学习中经常有学生对结论不求甚解,做练习时照葫芦画瓢,根本无法领会解题方法的实质,离开书本和老师就无法独立解题。这种现象正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缺乏思维深刻性的表现。要克服这一现象,必须有意识地经常进行思维的深刻性训练。
1、透过现象看数学本质
能否透过表面现象,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及联系,是思维深刻与否的主要表现。很多的数学问题,条件关系比较隐蔽,如果只看问题的表面,是无从下手的。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要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索,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例1:商店有红气球17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花气球有多少?
分析:一个应用题含有两个未知的数量,一般情况下是不可求解的,但本题却要求花气球的个数,显然该应用题中可以转变为只含一个未知数量(花气球数量)的应用题。即红气球的个数可先由已知条件求出,这样透过现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明确了转变的方向。
解:(1)红气球有多少个?
17-9=8(个)
(2)花气球有多少个?
8×3=24(个)
答:花气球有24个。
2、注意审题认真和防止思维定势
学生在用某种思维模式多次解决同类问题而形成思维定势之后,再遇到相类似的新问题时,往往会表现出机械套用以前思维模式的倾向,而且同一方法使用次数越多,这种倾向就越明显。
例2:动物园里养了45只八哥、32只黄莺,养的黄莺和孔雀的总数比八哥少8只,养了几只孔雀?
由于习惯上常把黄莺和八哥的个数相加得两种鸟的总数,不少学生把此题中黄莺和孔雀的总数误认为是黄莺和八哥的总数,在解题时出现了错误。要克服学生这种思维定势,可以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多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另外,有意识安排适当反例,引诱学生上当,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
三、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考虑。具体表现为对一个事实能作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一个题目能想出各种不同的解法。在数学学习中,注重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拓广解题思路,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既可以用四条边相加的方法计算,也可以分别先算出两条长、两条宽的长度再相加,更简便的可以先把长和宽先加起来再乘以2,得出结果。
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随事物的变化而随机应变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中摆脱出来。养成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和广阔性,但是没有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就有可能使思维倾向于某种具体的方法和方式,片面地追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式化或模式化,产生思维的惰性。
灵活的思维表现为针对知识的运用自如,善于变通和调整思路,善于运用辨让思想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思维灵活性的重要表现。
例3:用简便方法计算242-97+55
分析:这是一道加减法综合计算题,用常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话,解法如下:
242-97+55
=242-100+3+55
=142+3+55
=145+55
=200
在计算中只第一步显示比较方便,在其他步骤中并没有体现出太大优势。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入手,把97进行不同的分解,有如下解法:
242-97+55
=242-42-55+55
=(242-42)-(55-55)
=200
由此可简便求出最后结果。
这种需要打破常规解法的题目,是训练思维灵活性的好办法。除此以外,传统的一题多解也是训练思维灵活性的好办法。

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初探
(2007-11-22 20:03:21)
转载▼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论文&教育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 “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可以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因此,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思考”学段目标,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直接指向学生在与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明确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 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 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可采取以下五种方式:

一、激发求知欲望, 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学生的思维独立性较差, 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 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精心设计问题, 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激发思维,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始终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 将圆纸片对折打开, 再对折再打开, 如此多次, 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 都想看看圆纸片上留下了什么。一生发现: 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 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要求学生继续仔细观察。其他学生纷纷发言: 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 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 教师让学生打开课本, 看一看交点叫什么? 折痕叫什么? 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在学习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 教师则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 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 教师还是不讲画法, 让学生先去画, 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 让学生自己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整节课, 学生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 自己观察发现问题, 积极探索得出结论, 教学效果好。再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 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有的同学认为是角, 有的同学认为不是角, 到底如何认识呢? 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 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以从几个方向来看,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识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展开与深入探讨。

二、转换角度思考, 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 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求“异”, 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进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如,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第一课时,出示了一道加法题: 9+9+9+5+9=? 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 建议用9×5- 4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 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 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 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 9- 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是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教师应加倍珍惜和爱护。在教学中, 我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正向( 顺向) 思维,而不习惯于反向( 逆向) 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 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 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 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 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 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 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 即让学生改变叙述形式依据一句话变成几句话。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 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 对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注重一题多解,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隘性表现为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稍有变化, 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 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隘性的有效办法。可以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 开拓解题思路, 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多次训练, 既增长了知识, 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 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 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一题多解的练习题, 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 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
例如出示题为“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 井外余绳4米;把绳四折来量, 井外余绳1米。井深和绳长各是多少? ”
学生可以列出多种解法:
1.工程法: 绳长: ( 4- 1) ÷( 1 /3- 1 /4) =36( 米) , 井深: 36÷4- 1=8( 米)
2.算术法: 井深: 4×3- 1×4=8( 米) , 绳长: ( 8+4) ×=36( 米) , 还可以用方程法解答等等。
再如, 题为: “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 每小时行30千米。驶回时逆风, 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顺风时的4 /5。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返回?”教师要求学生用几种方法解答, 并说出解题思路。
①因为这艘轮船往返行驶,驶出路程等于驶回路程。若设驶出最远路程要用x小时,那么驶回时要用( 6- x) 小时。列方程为:30x=( 30×4 /5) ×( 6- x) 解这个方程得x=8 /3, 那么, 驶出最远路程就是: 30×8 /3=80( 千米) 。
②先求出逆风时的速度: 30×4 /5=24( 千米) , 然后设这艘轮船最多驶出x千米就应往回驶了, 根据行驶往返所用的时间关系, 可以列出方程: x/30+x/24=6, 解这个方程得,这艘轮船最多驶出80千米就应往回驶了。
③老师问:还有其它解法吗?这时, 又一个学生举手说: “我想先求出这艘轮船逆风行驶时的速度: 30×4 /5=24 ( 千米) , 然后把这艘轮船最多驶出的路程看作单位‘1’,根据往返所用的时间关系, 可列算式: 6÷( 1 /30+1 /24) , 解这个算式得这艘轮船最多驶出80千米就应往回驶了。”这个同学利用的是类比思维方式, 他是从要解决的问题出发, 联想与它类似的一个熟悉的问题即工程问题。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 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四、渗透转化思想, 培养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 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 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 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 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的深度。例如在学习完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后,出示“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66.16平方厘米, 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 底面周长是17.6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求长方体的体积需要用“底面积×高”, 问题是先要求出长方体的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联想圆柱体的表面积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相同之处, 从而得出“长方体的高=( 用长方体的表面积- 2个底面积) ÷底面周长”顺利完成本题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 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 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 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 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 用转化方法, 迁移深化, 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培养。

五、引导知识迁移, 培养思维的综合性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 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 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 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因此, 教师在教学每一个新知识点时, 都要尽可能整合有关的旧知识, 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题为“两艘轮船同时分别从大江的南北两岸相对开出, 在离南岸260米相遇后继续前进, 到达对岸后立即返回, 又在离北岸200米处相遇, 大江宽是多少米? ”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认真地思维与综合, 大部分学生可以得出大江宽度实际上就是从南岸开出的轮船行使了3个260米, 比大江宽度多了200米, 列成算式是: 260×3-200=580( 米) 。这完全得益于数学综合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中具体条件, 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 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 就可以发现新方法, 制定新策略。数学教学的目的, 不仅在于传授知识, 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 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 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 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分享:

一是让学生自己去把解题思路讲给别人
适当示弱,启发孩子的同情心,妈妈不懂,请孩子帮我讲讲解题思路讲给别人听。因为讲话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在讲解过程中孩子可以再一次梳理解答这个问题的思路,家长要及时发现,哪一步思路其实不太清晰,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时便要引导孩子去寻找答案,完善解题的思路,这样下次遇到类似题目,解题速度就会提升。
二是经常训练一些图形推理。
几何图形可以很直观形象的让学生产生构思、思路、技巧等思维,因为这类题目要求孩子具备很强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多训练一些图形推理对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再者,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形成习惯,如果题目很难很复杂,思路很乱时,可以使用画图法来帮助理解,这样题目给出的条件会在图上清晰地展现,使思路更加清晰。
三是提升孩子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生活与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多用课堂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上实际遇到的困难,利用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去锻炼思维能力。比如购物,手里的钱够不够买下愿望清单里的所有东西?怎样买,如何搭配才最划算?比如出门旅行在外,如何通过路牌上的公里数,和时速表上的数字,来判断大概需要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
四是正确地使用一些辅助教具,比如一些数学思维训练的书籍或者app,【数感星球】就是一个很好的帮手。一款创新型的游戏化数学思维训练APP,遵循新加坡CPA教学法,将数学知识点融入游戏中,让各种数学原理在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或新奇的虚拟世界具象化呈现。孩子看到的是有趣的游戏,家长看到的是数学能力的成长。

数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我们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离不开我们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那么,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什么特点呢?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体会和做法。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四个特点
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小学生总是对自己见到、摸到、嗅到、听到的事物感兴趣,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一年级的学生计算5+2等于几时,有一部分学生不能马上回答出来,但如果你叫他数小棒,这时,你再问他等于多少,他马上就会回答出来。其实,小孩并不是不知道5+2等于几,而是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对事物的认识和思维过程总是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
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较弱。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弱,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总是借助于对直观事物的了解。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分组用纸折出或者用小剪刀裁剪出所学图形,再来总结三角形图形的特点,这样学生就容易说出三角形的特征。
小学生有效思维的时间较短。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那么学生有效思维的时间就较短。如果我们教师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新授内容的学习,而不变换花样,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好。
小学生思维的内容浅显,缺乏灵活性。例如:“有10个★,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还剩几个★?”教学时,大多数学生都正向思维,先求剪掉2个★后还剩下多少个★,再减去3个★,求出现在五角星的个数。要求现在还剩几个五角星,可以先算剪掉的★有多少个,再用总数减去剪掉的5个★,得出现在的五角星的个数。这一变化,学生学习起来就困难多了,这与学生年龄尚小的思维特点是分不开的。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几项举措
在观察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低年级儿童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新鲜、形象生动的事物非常敏感,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在欢乐中学习和生活,从而忽略了隐蔽的、本质的东西。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新颖、直观的教学方法,运用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形象的教具,数学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儿童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经过自己的直觉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达到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数一数》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易冲动的年龄特点,先让学生寻找自己身上的数,学生争先恐后,兴奋地回答:“我有1个脑袋,1张嘴,2只手,10个手指……”立刻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激起了学习的欲望,思维活跃起来了,大家带着求知的心理走进新课。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里的数,学生好奇地寻找:“教室里有1张讲台桌,2 扇门,4个大窗户,8盏灯……”最后我又带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整节课学习中学生都呈现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
另外,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使静态变成了动态,以感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自己动脑、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混合计算4-2+3=?时,我在多媒体教室里运用电脑技术,展示了一个画面:一个池塘里有4只天鹅,先游走了2只,又游来了3只,提问:现在池塘里有多少只天鹅哪?让学生认真的观察,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了思维,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在操作中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低年级学生年纪小的特点,学生动手操作是他们展开思维、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让他们实际数一数、画与画、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符合儿童生性好动、好奇的生理特征,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讲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这节课时,学生对“平均分”这一概念不理解,我在教学中就利用直观的教具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我先拿来20小棒,按照7、6、4、3的顺序分给4个人,然后我问“同学们分得同样多吗?”学生回答“不是”。后来,我一个一个的分,正好每人都分得5根。学生大声说“每个人分得的小棒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在这里学生对“平均分”这一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正是借助直观的实物来实现的,否则,学生在“平均分”这一概念的理解上不但会不理解,而且还会耗费不少宝贵的时间。
在语言表达中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所学知识很少,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时常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清楚一件事情,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数学教学实践表明: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特别重要,教师要从认数、数数开始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看图说意,读句说意,多向说意,说算式,说操作过程,说算理等多种形式的说意训练,使他们把表象的材料,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出来,形成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用词准确。首先要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如一棵树、一朵花、一个人、一架飞机等。其次是准确运用数学术语。结合操作,演示观察图形,教学生说一句完整的、准确的数学语言,如带有方位名词的句子及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句子等。最后结合数的认识和计算的教学,指导学生说几句连贯的数学语言,如叙述计算的说理过程等。
说完整句子,表达完整意思的口头训练。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一般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审题,指出它的已知条件和所求,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有理有据地确定解题思路,然后引导学生用清楚、准确和有条理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口述数量关系,运算过程,解题思路和训练。例如,在教学一位数的减法时,要结合教具,要求学生看清楚教具的摆放过程说出题意:老师走左手里有8根小棒,拿走3根小棒,剩下5根小棒,即8-3=5。经常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简单应用题打下了基础。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把看与说、做与说、想与说、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受到的情景中接受语言训练,由形象到抽象,疏通了学生思维与语言上的障碍,使新知识更清晰,更明确,同是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要深入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从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出发,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否则可能导致适得其反。
思维训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思维训练需要从小培养,而且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一起来重视。其中尤其是逻辑思维的训练。逻辑思维——简单的说就是对事物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通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概括、抽象、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

从娃娃抓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
答:家长们也许会问了,怎样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呢?首先,要引导孩子在做题时养成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专注力,不难发现,孩子们回家做作业时总不能专注于眼下的作业,更多的可能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看手机或听歌,这样对于思考数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家长要及时制止孩子这样的做法。当然,在孩子全身心...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答: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随事物的变化而随机应变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中摆脱出来。养成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和广阔性,但是没有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就有可能使思维倾向于某种具体的方法和方式,片面地追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答: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玩了。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
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 “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可以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因此,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思考”学段目标,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直接指向学生在与数...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
答:1.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2.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3.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二要...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
答:可以说,兴趣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和途径两方面谈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指个体力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答:二、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以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答: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家长、老师以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游戏、数学故事、趣味数学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建立数学基础: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如数数、加减乘除、分数等...

《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答: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1 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

《如何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
答:基于您孩子年龄,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游戏、玩具、动画片等方式,引导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例如:孩子爱玩游戏,数独、五子棋、象棋等可以培养孩子数学思维,以及观察思考能力;孩子爱看动画片,可以引导孩子看数学类的动画片,《米奇妙妙屋》、《数学城小兄妹》都很不错……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所在,慢慢将...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