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投稿:答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浅谈~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浅谈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把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把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温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创新能力是指完成创新工作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我们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好奇心,对新事物感兴趣,不断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有创新的欲望,尝试去做一些对自己是新的,没有想过、没有做过的事情,用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一、创新意识要贯穿数学教育始终

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是天性,他们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他们对一切都感新鲜、富于想象。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教师的职责。学生有了创新意识,才会一直处于积极主动利用最优、最佳、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做题,学生做一些习题是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推理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长期以来我们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过多的、盲目的、仅仅为了应付考试的习题训练,不仅束缚了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我们日常每一节课都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创新意思。我们要多问学生“为什么”;“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从这个方面想,你想到什么”;看到这个条件,你想到什么”。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中的习题:一个新建的游泳池长50m,长是宽的2倍,深2.5m。现在要在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面贴上瓷砖,一共需要贴多少平方米的瓷砖?

学生通过读问题:“一共需要贴多少平方米的瓷砖?”马上明白这是求游泳池的表面积。学生通过读条件:“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面贴上瓷砖”,知道这是求游泳池的左右面、前后面、下面。学生通过分析得出式子:

50÷2=25(m)

50×25+25×2.5×2+50×2.5×2

这时,我追问学生:“有没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呢?”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的式子和需要同时左右面、前后面。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50×25+(25×2.5+50×2.5)×2

左右面、前后面需要计算2次,所以我们把计算的式子放在括号内,括号外再乘以2,表示计算2次。

学生在我的不断追问下,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利用已学的乘法分配率,把计算和解题思维达到最优法。

二、从“分析与解决问题”到“发现提出问题”

数学新课标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新课标强调“分析与解决问题”,还强调“发现提出问题”,这是数学课程目标的一个发展,其实就是重视创新,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课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预习完之后尝试完成书本的习题并且根据本节课,你有什么困惑?请提出一条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有商的不变规律和分数的意义的基础知识,自学本节课困难不大。第二天上课时,有2个学生提出了两条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能不能同时乘以一个小数,而分数的大小不变呢?

问题2:为什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而数学大小不变呢?

2个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解决我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我做补充。虽然大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价值,但是我上课时提醒学生围绕本课的重点提出有价值的一个大问题,并且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很好地培养,培养了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创新意思,会独立的提出问题,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

教师要充分发挥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在此类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归纳、抽象、概括、猜想等多样性的活动,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样的过程为日后学生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一线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时时培养,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种下创新的种子。

一、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我们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和归纳。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十一册中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在学生求出了玉米地的面积与大豆面积的比为3:2后,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3:2的概念,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进一步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比,能联想什么?"在学生回答出:玉米的种植面积是大豆的 ;大豆的种植面积是玉米的 ;玉米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 大豆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 ……。在这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学生那怕是有一些误差,也是可取的,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积极参与、敢于尝试,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前苏联数学家雅诺夫斯卡娅在回答解题意味看什么时说:"解题就是意味着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类比法。类比推理在科学实践中有着广泛而普遍的应用,在数学中它同样是发现概念、方法、定理和公式的重要手段,甚至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创新知识。例如:在辅导学生解答后面一道题目时就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教学:某人从一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的顶部到底下用了7.5分钟;他若以同样的速度从下往上走,则用1.5分钟可到达顶部。如果他不走,乘自动扶梯到达顶部需要多少时间?如果停电,他用多少时间可从底部走到顶部?学生初次接触这道题目时,觉得很难思考,一时感到束手无策。此时,学生有一种"心欲求而不得,""心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在教学的关键处加强指导,启发学生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提醒学生:这题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哪一类题,有的学生觉得像行船问题,楼梯向上的运动像水在流动,人向下的运动好像是逆水行,……。有了这一启发,学生就跃跃欲试了,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得到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我们可以把此人从上往下的运动类比成逆水行舟,并根据从上到下用7.5分钟,求出自动技扶梯与人的速度差为电梯长度的17.5 ;反之类比成顺水而行,求出速度和为11.5 ,再用和差问题的方法求出乘自动扶梯到达顶部需要的时间为:" 分钟。"某人从底部走到顶部的时间:" 分钟"。 这种通过教学手段上的突破、创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的联想,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启发式教育,或者因材施教,快乐高校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同时,老师还要经常主动引导小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让他们通过探索研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让他们敢于尝试自己主动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二、发挥学生想象力 想要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必须要有很强的逻辑性、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答: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数学问题,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5. 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6. 提供实践机会: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答: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次全教会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见,时代呼唤着教学教学的改革,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迫切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冲剂呢...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论文 24》
答:用具体数量和不用具体数量都可以找到几种解法,然后再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学生会发现最佳的思路和方法。六、借助课外材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引入一则实例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华罗庚和他妻子去买西瓜,他们楼下有一个卖西瓜的店铺,店铺摆放着两种价位的西瓜,小的2元一个,稍大一点...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
答: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把数学知识结构转化成认知结构、数学技巧的形成及能力的培养,都必须由学生这一认识主体通过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来实现。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调动...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答: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展示数学公式、概念、定理、法则的形成过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寻求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探讨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概括出解题规律,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使他们在参与中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如在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尝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答: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 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在教师。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答: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把“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
答:小学数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不管做什么事就要享用创造性,首先孩子有兴趣才能有创造性,不然的话怎么有兴趣去创造呢?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