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提高公务实际处理能力 如何提升公务员履职能力

作者&投稿:花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提升公务员应急处置能力?~

第一,要在思想上、精神上做好充分准备,时刻保持警醒。这要求公务员要有一种常备不懈的精神状态,对自己管辖范围内或负责的工作中,可能突然发生的情况,要有高度警觉,不能有侥幸麻痹心理。当然,这种高度警觉,是在清楚洞察形势、科学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保持的警觉,而不是心中全然无数,整天精神高度紧张,惶惶不可终日,那就变成了有事没事瞎紧张,是盲目的警觉。因为,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有征兆的,我们所说的突发事件,只是说它发生和发展得非常迅速,超过了常规,并不是无端生事就酿成巨变。
其实,只要认真分析现实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我们就会看到这些事件的发生、发展以至于激化,都有着可以把握的脉络和规律。如果能科学把握这些规律,就能进行主动的、科学的预防和预警,现实中诸如“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及早做好准备,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及时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把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理,减少和消除大案要案的发生”等成功经验,都体现着一定的规律。
但是,规律隐藏在现象背后,是事物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它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把握,如何掌握并遵循这些规律,正是公务员应该具备的真本领、硬功夫。所以,公务员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比一般群众研究得深一些,预见性强一些,这需要平时想问题、办事情,善于发现倾向性、苗头性、全局性的因素,锻炼见微知著的能力,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始终保持一种清醒的警觉,能够避免时,及时进行预防,在无法避免时,也能够做好应对的准备,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二,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预案,本来就是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领导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经常能听到或看到有的地方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报道,这说明我们的公务员正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逐步成熟起来了。像打仗一样,不能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足够的准备,制订不出一个完备的因应各种紧急情况的方案,就不是一个成熟的、称职的指挥员,就有可能打败仗。现在做领导工作,也是这个道理。公务员对各种突发事件,必须制订出具体的、周密的、细致的应急方案,并把这种方案付诸实施,才能算是真正有计划、有准备。
应急预案和我们日常所做的工作计划与方案不同,它可能用得到,也可能用不到。例如,我们准备了防洪抗灾预案,但洪水并没有发生,这套预案暂时就派不上用场了。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就有可能认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做的预案没有用处,多此一举。其实不然,就像有些建筑物内设置的消防设备,不能因为没有发生过火灾,就否认安装这些设备的必要性。
公务员千万不能被侥幸心理所支配,应该看到,一种紧急预案这次没用上,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们预防工作做得好,消除了产生突发事件的隐患;或许是某些因素发生了变化,阻止或延缓了事态进一步激化,暂时没有爆发。
这就要求公务员对事态发展进行认真分析,看一看可能引发事件的诱因到底消除了没有,不可轻易地下结论,认为制订预案无关紧要,产生麻痹松懈思想。同时,当制订的预案没派上用场时,要做好群众和一般公务员的思想工作,比如,我们已经在群众中作了广泛的动员,并领导群众采取了切实的预防措施,而事件并没有像原先预期的那样发生,就需要向群众作出认真负责的说明,避免群众认为预案根本用不着,只是喊喊“狼来了”,增加以后的工作难度,降低公务员的威信。所以,制订应急预案,不仅仅是准备一种方案,还应该设计好在方案实施时遇到各种情况如何处理,即制订如何执行预案的预案。
第三,要增强群众对公务员的信任,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动员。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公务员必须具备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动员、组织和影响群众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人民群众对公务员的广泛信任是不行的。一般来说,越是关键时刻,越容易检验出公务员的威信,越能体现群众对公务员的信任程度。群众对公务员的信任,来自公务员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公务员发出的号令和提出的解决办法,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群众自然会信任你。同时,群众对公务员的信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期的培养,需要平时的积累,我们公务员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为群众办实事,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群众信赖。
有的公务员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埋怨群众在关键时刻觉悟不高,不能很好理解领导的意图,不能很好地贯彻实施原来的应急预案,其实应该回头想一想,自己在平常的工作中为群众作了什么,为什么在紧急情况下群众不理解、不相信甚至不支持,最终导致处理突发事件捉襟见肘,组织动员能力薄弱。只有认真总结教训,扎扎实实改进工作,才有可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关键时候得到群众的鼎力支持。
有了思想上的常备不懈,各种预案的周密安排,加上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我们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就会顺利得多。而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就是我们所说的机制。我们要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就需要形成一种科学的预防和处理机制,机制健全了,处理突发事件就不再是随心所欲,不再是毫无章法,不再是临阵磨枪。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机制,首先要责任到位,任务落实,谁管什么事,责权利统一,功过赏罚分明,坚决避免在关键时刻互相推诿,互相扯皮,有利益的都上,有责任的都推。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机制,还在于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作程序,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如何去做,都要有明确的规范,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紧张有序,不会乱中出错,不会挂一漏万,酿成大祸。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机制,也在于各个公务员、各套班子、各路人马进行密切配合,使整个指挥系统、工作系统能够灵活高效运转,这就需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形成有权威、有能力的指挥系统和分工明确、善于合作的工作班子。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机制,就要使我们的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把千头万绪的突发事件应急预防工作分门别类梳理清楚,形成一系列规章制度和一套规范的程序,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这既是对公务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一种考验,也是公务员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公务员是我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骨干队伍,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近年来,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随州市公务员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服务 “圣地车都”战略,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严格践行“三严三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以好干部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引导激励广大公务员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公正廉洁,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履职尽责能力。

“凡进必考”增加公务员新生力量。近年来市人社局、市公务员局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坚持公务员录用“凡进必考”原则,严格把好公务员考试关、录用关,源头上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对招录机关实行“面对面”服务,精心指导招录机关准确界定用人需求,科学设置职位资格条件,帮助他们招到符合单位职位需要的人才。公务员招录各项工作严格按政策、按程序,实行“制度化作业”“规范化作业”,依法依规严把公务员进入渠道,有效推动了我市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提升。近5年来,全市新招录公务员636人,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新的动力。
“双职并行”打通公务员上升通道。在县以下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可以较好解决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难、待遇相对偏低的问题,是对基层公务员的一项关怀和激励相结合的制度,对于进一步落实公务员分类管理政策,拓展基层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稳定基层公务员队伍,提升基层公务员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市人社局、市公务员局早调研、早摸底、早培训、早组织实施,加大政策宣讲力度,防止理解上出现偏差。目前,我市第一批职级晋升工作已审批完成,全市共审批完成1149名同志职级晋升工作。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已转入制度化、常态化轨道。
“三驾马车”带动公务员履职尽责。紧抓“年度考核、平时考核、能力席位建设”三驾马车带动公务员履职尽责。一是年度考核。每年市人社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对全市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各地、各部门按照要求,制定年度考核工作方案,按照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开展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约束作用。二是平时考核工作。将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结合起来,各单位结合单位特点和性质,细化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流程,制作《工作日历》、《工作记实薄》、《工作台账》等,建立实绩考核、日常考评登记制度,坚持做到 “一日一记、一月一查”,不断提高公务员管理工作精细化水平,促进公务员履职尽责。三是公务员能力席位建设。2011年以来,市人社局以“确责、履责、问责”为核心全面组织实施公务员能力席位工作,坚持依法设岗、依法确责、依法履责、依法行政的原则,先后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三个层面的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体系,以能力席位为依托,层层分解单位年度考核目标到科室、到个人,做到全覆盖。能力席位建设促进了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四类培训”提升公务员素质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夯实“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培训、在职培训”四类培训,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提升公务员素质能力。加强公务员的法治教育培训,促进公务员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按照从严治吏的要求,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不断积极探索公务员培训新模式,切实提高公务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近3年来,通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各级公务员达2800多人次,为提升公务员履职尽责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各级政府机关录用人员,都面向社会、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取。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和录用的方法程序,都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告。凡国家公民,只要符合规定的资格条件,均有平等的权利和同等机会参加竞争,不会因为家庭出身、性别、职业及财产状况等非本人德才素质因素,享受特权或受到歧视;公务员的晋升,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注重工作实绩,通过严格考核和有限竞争,择优晋升。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明确职责规范,实行严格考核,实行工作责任制。各级行政机关都要以机构改革中所确定的“三定”方案为依据,按照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等因素,分门别类地确定各个职位的职责、任务及任职资格条件,制度职位规范。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职位上的工作人员实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人员奖惩、职务晋升、增资晋级的依据,做到功过分明,激励公务员勤奋工作。
建立新陈代谢机制,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一方面通过公开考试录用和交流吸收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健全退休制度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畅通“出口”;公务员不愿意在机关工作时,可以按法定的要求和程序辞职;政府机关在考核的基础上,可以按规定的条件,对不宜继续在机关工作的人员,予以辞退;部分职务实行聘任制,聘期届满的公务员可以离开机关;此外,还将逐步对各层次职务的最高任职年龄做出限制,保持公务员队伍的年龄形成合理的梯度结构,以增强机关的生机和活力。
建立廉政约束机制,保证公务员廉洁奉公。公务员制度把廉政作为公务员行为的重要准则,贯穿在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录用、考核、晋升等各项管理之中,同时还建立专门性制度,加以防范和制约。制定严格的纪律,违者将受到惩戒处分;实行回避制度,对有一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在任职和工作上做出一定的限制,防止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此外,对某些特殊岗位上的公务员还实行定期转换,以减少人际关系的影响,保证公务员依法秉公办事。
建立系统的法规体系,实行法制化管理。公务员管理既建立总法——《国家公务员法》(考虑到立法有个过程,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经过几年实行后,再提请立法机关立法),又要建立与总法相配套的录用、职位分类、考核、培训、职务升降、工资福利、退休等各单项法规,使人员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并且要求严格依法办事。当公务员的正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申诉控告;公务员管理的各项法规都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由于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一是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公务员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依法执政理念不够牢固,民本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够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不够高,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还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一些公务员推动工作仍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管理方式,而不善于运用法律和市场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有的公务员在具体执行法律法规工作中断章取义,对己有利则用,无利不用;还有的时常表现出“我即是法”、“我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的言行。
  二是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法律知识水平不能适应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在处理某些重大涉法问题时,仍显措施不力。一些执法人员甚至连与执行公务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熟悉,常常被熟读法律条款的执法相对人问得无言以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进行了多年,但政府部门职能“错位、越位、缺位”和交叉重叠,执法主体混乱的局面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收费、争权夺利等现象依然存在。有些部门在行政执法中仅注重实体、不注重程序的现象依然突出,依法办事水平不高,执行公务效率低下。
  三是违法施政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地方和部门以保护小团体利益和地方利益为目的,超越立法权限自立规范性文件,非法设定行政处罚,擅自确定收费项目,强制向执法相对人收费。有的给执法机构下达不切实际的执法任务,造成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有的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执法简单粗暴,“吃、拿、卡、要”的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徇私枉法,大搞权钱交易,最后走向犯罪的道路。
  公务员队伍法律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公务员队伍法律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有自身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
  (一)封建传统残余的存在是公务员法律素质低的思想根源。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封建文化影响深远。新中国建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国家基本上采取制定政策的方法进行治理,缺少崇尚法治的优良传统。如果从1978年改革开放算起,现代法治建设也才二十几年时间。受封建思想残余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执法人员尤其是担任一定职务的公务员的特权观念、权大于法、管民治民等与现代法治精神相悖的思想仍然存在。有的不肯放弃手中权力和既得利益,不愿转变部门职能、实行简政放权。有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干扰执法机关办案。
  (二)缺乏深入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是公务员法律素质低的直接原因。法制宣传教育缺乏深度,法律学习的约束力不强。一些公务员尤其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法律学习不够经常化、制度化,自觉性不高;有的重经济理论的学习,轻法律知识的补充;重文化素质的提高,轻法律素质的养成,对法律的研究思考明显不足,影响了依法办事能力的提高,法律素质难以适应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三)对执法行为的监督不力是公务员法律素质低的体制因素。目前,行政权力还比较宽泛,行政权力运作的暗箱化和不规范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严重。这样,就导致一些公务员在行使职权时,往往觉察不到法律的存在。对权力制约的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行政机关内外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对违法行为的监督处置还不够有力,往往是宣传舆论工作做得多,降职、撤职、罢免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的少。对执法违法行为监督和处罚力度偏软偏轻,使一些公务员放松了法律素质的提高,造成一些领域执法混乱和腐败现象的产生。
  提高公务员队伍法律素质的几点对策
  公务员是依法行政的最终实践者,其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的法治化建设,影响着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法律素质,是时代赋予的责任,直接关系公务员能否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关系党和政府的威信。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法律素质,应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认识水平。提升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公务员队伍法律素质的基础。如何提升?首先,领导机关要重视。要把提高公务员队伍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执政能力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对民主法制建设勤研究、勤部署,及时听取汇报、提出要求,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解决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部门要协调联动。组织、人事、普法等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干部及公务员教育培训的条例和规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抓好各级公务员队伍法律培训。第三,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法治理念。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高低、运用法律能力的强弱,对广大公务员队伍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公务员法》在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履行的义务中,第一款要求就是“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足显提高法律素质之重要。
  (二)强化法律学习,丰富法律知识。知法是正确执行法律法规的前提。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法律素质,必须在加强法律学习宣传、准确把握法律精神上下气力。一是突出学习内容。各级国家公务员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学习国家关于发展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学习规范和服务市场运行、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掌握处理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行之有效的法律条款,特别是学习好与执行公务密切相关的专业性法律法规,准确把握法律要求,明确执法程序和方法。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还应加强对国际通行法则的学习,增强依照国际规则办事的能力。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总结“四五”普法经验,积极有效地实施“五五”普法。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的法律素质为重点,探索形成各级国家机关、相关职能部门、新闻传播机构协调联动的法制宣传网络,注意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迅速、生动、直观的优势,寓法制宣传于新闻事件、现实生活、文艺节目之中,提高宣传覆盖率和吸引力。三是健全法律学习制度。探索实行公务员任职资格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同时,把依法行政知识列入公务员录用考试、资格考试以及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法律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
  (三)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执法行为。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律秩序的损害,就是社会秩序的破坏。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必须依法规范其执法行为。首先,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尽快实现依法行政。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行政机关不要通过行政管理去解决。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形成有利于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其次,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理顺行政执法体系,保证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第三,要提高执法效率。执法效率是公务员队伍法律素质高低的最终反映。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精简、便捷、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人员及其执法责任,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实现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规范化、法定化,提高行政管理和执法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设执法为民政府。
  (四)完善监督机制,强化权力制约。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维护公共利益的有效工具,又可能成为侵害公民权利的手段。为了增强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一是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权力的运作,必须要有法律依据,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规定相应的义务和责任,真正做到依法“治”官、依法“治”权。二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对决策和执行等环节的监督,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制度,完善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司法、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机制,健全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公开、公示、听证制度,通过充分利用监督资源,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推进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对行政执法中出现的过错和错案,无论涉及什么人,都要依法追究责任。对触犯刑律的公务员,坚决追究其刑事责任,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只要多措并举并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就能有效促进公务员队伍法律素质的提高,就能建立一支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
公务员的能力建设随着国家机制的健全,会以条例的形式下发各个机构, 一、多形式加强对公务员的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
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是公务员党性的根本体现。正所谓不仅要“打得赢”,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不变质”。提高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使全体公务员忠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全心全意为党和国家工作、为人民服务,是所有为提高公务员行政能力而做的工作中最重要、应该首先抓紧抓好的一项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公务员的党性教育,不断加强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要通过抓好公务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切实提高公务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要通过抓好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公务员具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具有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公务员的形势教育。通过学习交流、参观考察、出国(境)培训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充分利用书本和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介,加强公务员对形势和发展的理性和感性认识,使公务员不断提高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二、必须加强对科学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努力提高公务员科学行政的能力
提高公务员科学行政的能力,首先必须大力提高公务员学习和掌握科学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必须使公务员进一步明确地认识到,只有提高对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等各个管理领域科学规律的学习和认识,才能使公务员在依法履行对社会的管理职能的过程中,能够自觉按科学规律办事,不出现“拍脑袋决策”等违背科学规律的现象。其次,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较完备的制度建设对于确保公务员科学行政、减少随意性具有“安全阀”的效用。例如,在决策环节,要努力建立和健全决策过程中的咨询、论证、协商、听证、审议及集体讨论等制度,这是保证决策科学、有效的根本要求,同时,必须建立决策监督制约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决策效果评估制度等等,以加强对决策的监督和事后督查工作,防止同一个决策错误多次发生。第三是必须加强公务员在创新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等方面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加强公务员的创新能力与确保公务员党性的纯洁性并不互相矛盾,要通过适当的培训和学习,使公务员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对新事物敏感,善于发现、扶植新生事物,善于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能够掌握创新方法、技能,不断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同时,要加强公务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培养力度。在抓好疏导、沟通的同时,也要有备无患,通过模拟、演习等方式,使公务员对突发公共事件有一个了解,对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程序、方法、步骤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三、大力增强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断提高公务员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为人民服务是公务员提高行政能力的最终目的所在,也是公务员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的根本出发点。一方面,要强化公务员民主意识,切实提高公务员的民主行政能力。要促使公务员牢固树立为人民行政、靠人民行政的意识,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牢记群众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做到问政于民,议政从民,实政益民。同时,要充分扩大公民参与,加强公众监督,推行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公务员民主行政。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公务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公务员要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水平,从思想上、认识上不断提高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同时,要大力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健全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要进一步完善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行政执法体制和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责任制,健全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从制度上为公务员创造一个依法行政的良好环境。

《浅谈如何提升基层办公室工作效率和水平》
答:为此,只有勤奋学习,既学习理论、学政策、学法规、又要学业务知识,才能提高理论政策水平、辩证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服务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做到既联系思想实际来学习,又联系工作实际来学习,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办公室人员的自身素质。 二、抓好事务,提高工作效率。 办公...

《如何提高公务实际处理能力》
答:要通过抓好公务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切实提高公务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要通过抓好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公务员具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具有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另一方面,要...

《如何提高自身依法履职,依法办事的能力》
答:1、加强党性修养、强化依法办事意识。掌握政策、依法办事是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也是一种官德。能否依法办事,核心是思想方法问题,实质是党性问题,关键是能不能破除私心杂念。2、注重实践锻炼、提高依法办事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趋于多元,...

《《应对突发事件案例?点评?启示》如何帮助公务人员提高处置能力?》
答:通过学习,公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得以提升,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有效地处理突发情况,也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因此,这本著作无疑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保障社会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 如何提升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答:二是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战斗力。通过组织法警认真学习、深入研讨业务理论,从中获取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每次突发事件在发生前并非没有迹象可寻,也有一个矛盾累积、激化的过程,有自身特点和规律,通过了解突发事件的性质、特征和应对方法,树立处突信心,增强处突底气。三是加强业务经验传授,做好“传帮带”工作。由...

《公务员如何处理好公文》
答:(一)事项的繁杂以一个地级市为例,公文处理工作一般由政府办公室的一个科室负责,如文秘科或秘书科,主要负责公文的处理工作: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出文电的审核、送签和制发;负责来文来电的分阅和组织办理;负责文电收发、机要保密、印鉴管理、档案资料等工作;负责全市政府系统公文处理工作...

《公务圆是什么意思?》
答:公务圆能力是需要长期实践和磨练的。公务员需要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多参与各种实际工作,尤其是与公众接触和沟通的工作。同时,公务员还需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扩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增加自己的见识和眼界。此外,公务员还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自我修养和个人修炼,做到言谈举止得体文明...

《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
答:协调能力就既要立足协调的高度又要拓宽协调的广度,还要正确把握协调的深度。办事能力要求办公室人员牢记“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坚持做到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2]。4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 办公室的整个服务工作主要就是为单位服务、为...

《公文写作与处理好难哦 有没有什么捷径啊?》
答:回答:一个称职的秘书,必须具有运筹能力、办事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其中文字表达能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也是实现其它能力的基础。可以这么说,文字表达能力是秘书工作人员的基本功,是“看家”的本领。因此,对于秘书来说,认真学好文秘写作,努力...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