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成吉思汗当年是统一了全中国还是中国北方。如果只是统一了中国北方,那南方呢? 成吉思汗的伟绩有哪些?

作者&投稿:邢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北方能统一语言成吉思汗能占领欧洲~

在13世纪,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先后发动数次大规模的西征。仅仅凭借着人数较少的,以及漫长的后勤供应线,几乎战无不胜(1260年在对穆斯林的爱因加鲁特战役失利除外)。
成吉思汗所部蒙古大军的西征史,不仅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而且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
在这几次西征中,蒙古数量通常较少,总数最多不过20万人(在欧洲战场从未超过15万),在单次战役中的人数则更少,没有再现昔日蒙古大军在金国钧州一战中“层层叠叠,厚20里”的列阵。然而却屡战屡胜,其中有哪些原因呢?
欧洲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
其实,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很早就在双方作战时的战术体现出来了。在东方(以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范围内)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那种队形极其严密,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的。这是西方人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的表现。
而在中国,无论是战国时代的车阵、还是明朝戚继光专门攻打倭寇的鸳鸯阵,或者是与鞑靼决战时的车、骑协同战阵,都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东方在作战时,虽然队形并不严整,但讲究的是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由于受《孙子兵法》的影响,比较讲究“诡道”,而不太讲究堂堂正正的交战。正是在这种战术意识的支配下,从而使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显得较弱。面对罗马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的密集步兵方阵,如果采用正面作战的方式,几乎就没有取胜的可能。
以罗马和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为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队伍,全部身着厚厚的重甲、手握长枪,而且越往后排,长枪就会越长,以至架在前排士兵的肩膀上。在方阵的正面,就真正形成了如林的丛枪。在方阵的后面,有时会有标枪手不停地往敌方投掷标枪。而部队的后勤和护理工作,通常是由奴隶担当的。在方阵的两翼,则由骑兵游弋,担任保护两翼不受冲击的任务。虽然这种战术的冲击力非常强大,使东方根本无法抵挡。但是,它的弱点也非常突出:一是队伍移动不便,二是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进入铁器时代后,随着马鞍的发展,使得骑兵在兵种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骑兵的战术运用上,东西方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东方的骑兵一般很少穿戴较重的装甲,在兵器的配置上,骑兵既能用马刀、长枪,也可用弓箭。为了的机动能力和正面的冲击力,骑兵部队可以在很大范围内作战。而西方自发展成威力强大的重装甲骑兵后,穿着厚厚锁子甲的士兵,可以有效地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骑兵主要使用长枪和长剑,杀伤力较大。与东方不同的是,在骑兵战术的运用上,仍和古罗马时代的步兵方阵相同,过于讲究队形和正面的杀伤力和防护力,从而几乎失去了战术的机动能力,使作战范围只能在很小的区域内进行。
蒙古战术机动灵活远高于欧洲人
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后,立即展开了对中国北方各国的大规模攻击。
和其他的游牧民族一样,最初,没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蒙古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但是在中原那些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部队便显得无能为力。
聪明的蒙古人很快便从辽、金、西夏的中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一改以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汉族新近发明的火和抛石武器。
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从而使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进行上百里大规模的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而且在战斗中,他们亦很少依赖单纯的正面冲击,通常采用的办法是,让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一旦受到攻击后便撤退。待追击而来的敌形开始散乱、人员显得疲惫时,早已形成四面包抄的蒙古骑兵便会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击后蜂拥而上。在以往与匈奴、汉族、契丹、女真人的战斗中,这种战术屡试屡胜。但像蒙古人以往利用四处的游骑作为间谍,让大规模的骑兵可以随时远距离攻击的情形却没有出现过。由于蒙古人不仅将大量的汉族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编到之中,而且还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作为攻城的主要武器,在东方大地,无论是野地浪战,还是摧城拔寨,蒙古大军几乎所向披靡、攻无不克。
事实上,无论什么时候,在一对一的决战中,蒙古大军都无法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这不仅是因为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远强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而且欧洲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但是,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人所远远不及的。
欧洲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都是在很小的战场内进行的。而且,他们有着惯常的骑士之风,崇信正面一对一堂堂正正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以把百里方圆作为战场,且习惯迂回的蒙古时,的确是碰上了无法想象的战争场面。
正是凭借着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蒙古大军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由于欧洲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以至很久以来,欧洲人还始终认为是蒙古的数量极为庞大。欧洲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和蒙古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为悬殊的。
蒙古人特殊的装备
蒙古马
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蒙古马应该算作是世界上最劣等的马。这种马不仅身材矮小,跑速慢,而且越障碍的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的辽阔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它们可以长距离不停顿地奔跑,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任务,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
除了作为骑乘工具外,蒙古马还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作为食物来源的一种——蒙古骑兵使用大量的母马,可以提供马奶,这也减少了蒙古对后勤的要求。并且,蒙古骑兵通常备有不止一匹的战马。
蒙古马的这种特殊优势,使得蒙古具有了在当时任何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比如,在1241年冬季,当苏布台的主力骑兵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突然出现在多瑙河流域的格兰城下时,仅仅只用了3天的时间,而在布满积雪的两地之间的距离竟有三百多公里之遥,且多是无路的山地。
来自中原的新式武器
蒙古人所使用的抛石车、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原是中原各国在守备坚固的城防时,用于抵御蒙古的武器。蒙古掌握了这些武器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于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上,很多时候都是在火类武器对城墙尚未造成完全破坏时,守军便会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
蒙古军人的特殊社会组织
和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蒙古人从小就是一名斗士。在马背上长大,小时候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后就早可以算成是职业军人。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究,将爬冰卧雪视为常事,至于远距离跋涉,更是习以为常。对物质条件的不太讲究,使蒙古的后勤负担显得很轻。由于蒙古军人拥有东西方各定居的农耕民族素无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从而使西方一些平时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永远难望其项背。
和所有的敌人相比,蒙古人虽然都在文化和物质上处于落后地位,但是,大规模地攻占掠夺,却始终是激励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和动力。对财富的渴望以及杀人带来的刺激,使得蒙古人几乎没有停止对外发动战争。放手让士兵进行任意屠杀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让杀人的血涌刺激军人的好战情绪和原始勇气,使蒙古军人成为极其勇敢也极其野蛮的战士。而肆意的掠夺,则部分解决了蒙古后勤供应问题。
另外,当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几乎将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存的依靠,游牧反而降居次席,蒙古国走向了完全的军事化道路。为了训练出最好的,三四岁的蒙古孩子就在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他们被严格地进行骑马、射箭的训练。这些自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也是极为惊人的。在马背上,无论是冲锋,还是快速撤退,他们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换言之,所有的普通战士都是李广那样的神射手。在这一点上,几乎所有的异族敌人都无法做到,这也是欧洲屡屡遭到重大伤亡的原因。
蒙古人建立了与战争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各部落的领导既是生活生产的管理组织者,又是军事行动的管理组织者。在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不分男女老幼参加作战行动。如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全民参与,在城下放牧生活,维持着持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市被攻克。
综上分析,蒙古国在亚欧大陆东征西讨所向无敌,几乎就是必然的结果。而在日本和越南战场上的失败,恰好是因为这两个战场是蒙古根本无法发挥优势的地方。他们必须下马乘船,靠老天保佑才能平安到达目的地。而抵岸后,在丛林山地面前,他们无法大规模地穿插机动,甚至还不能骑马。更为糟糕的是,潮湿的空气使他们难以适应,成为病夫,或者被瘟疫夺去了生命。就像欧洲不能适应他们一样。

在13世纪中国的北方,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就像睡狮初醒般一样,以威武迅疾的力量在大漠上刮起了一股强大的旋风,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上一抹亮丽的风景线,这个家族的统帅成吉思汗神奇地依靠自己的军事政治才能将一盘散沙似的蒙古族用武力征服的手段统一在了自己的大斡耳朵(帐殿)旁,然后又率领着追逐牧草的草原民族同时向西、向南、向北展开了迅猛的出击。1232年,蒙古铁骑冲破了金朝所谓的固若金汤的北方防线,攻入燕京,消灭了狼主王朝。1234年,成吉思汗的继承者又攻灭了李元昊所建立的西夏王朝。于此之前,成吉思汗就部署了对中亚、呼罗珊等地区的军事行动,蒙古铁骑踏碎了中亚的封建王朝统治,这股旋风还冲向了东欧,蒙古军队的凌厉迅猛攻击,打得马札儿(匈牙利)、孛烈儿(波兰)封建主落荒而逃,即便是俄罗斯大公们也无与匹敌而闻风丧胆。蒙古军的打击、抢掠、残酷的屠杀震惊了罗马教皇,使欧洲的封建君主惶惶不可终日。一时间,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传遍了欧亚大陆。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广袤的蒙古帝国便迅速而奇迹般地建立了起来。 可惜,深沉有谋、用兵如神的成吉思汗却得不到皇天的眷恋,在1227年便撒手人寰,留给他子孙们的是一个看似强大却危机四伏、并不稳定的蒙古汗国。它的致命的弱点就在于这个大汗国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松散的不稳固的军事行政联合体时刻有分崩离析的可能。从征服以来,西亚中亚地区、东欧地区形成了所谓的伊利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以及钦察汗国。虽然,名义上这些汗国服从大蒙古汗的统治,实际上却是一个个独立的王国;对草原地区,同样也是以分封的方式封给了有军功的蒙古贵族以及大斡耳朵的亲兵们;即便是在设行省的北方燕京等地,也都遍布了由窝阔台和蒙哥所分封的由大小蒙古封建王公所拥有的“汤沐邑(投下)”,他们与汉人“世侯”所占有的领地犬牙交错,俨然为国中之中,威胁着蒙古帝国的生存。形势对蒙古人来说,是非常严峻的。神勇的成吉思汗在1206年的斡难河源“忽里勒台”大会后,便统率着蒙古民族向着封建化的道路迈进。它的蓬勃生机给蒙古族注入了新的活力。显然蒙古人的铁骑不仅踏碎了自己的奴隶制也冲开了向封建化挺进的大门。尽管这种发展、进步是借助了凶猛的铁骑和残酷的掠夺来完成的,却也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成吉思汗发动了这辆历史机车,而他的后继者却似乎没有给它注入新的动力。汗位的争夺使成吉思汗的继承者诸如蒙哥、贵由们无暇推进蒙古封建化的速度,只是依然如故地靠残暴的手段把行将灭亡的奴隶制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强加给华北、中原地区,蒙古贵族大肆抢掠人口,把他们变为奴隶,而且要屠杀人民、悉空其地,将农田变为牧场。经过长期战乱的北方,仍然笼罩着一片不稳定的阴云,而重新陷于混乱的北方社会、凋敝无聊的社会现实,都给蒙古帝国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如果允许这些可怕的现象和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既有害于北方生产的复苏、经济的发展,也会动摇蒙古贵族刚刚建立的统治。形势千钧一发!蒙古帝国将何去何从?刚要摆脱奴隶枷锁的蒙古帝国需要一位继续推动历史车轮的伟人,以便率领蒙古帝国催马加鞭,马不停蹄地完成封建化的历程。历史不会辜负人们的期望,恰在这时,忽必烈肩负着蒙古帝国的希望,怀着无限的政治抱负登上了历史舞台。我就知道这么多,兮兮-----BBS

那不叫统一那叫侵略

蒙古人对汉族的血腥大屠杀

我们在史书中,经常可以看到蒙古帝国在中国土地上残酷地进行种族灭绝的纪录。“乘其骏马,掠其妻子,占其土地”是蒙古士兵作战的目标和动机。比如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用子女牛羊马百皆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墟矣” 。“关中兵火之余,户不满万” 。“既破两河,赤地千里人烟断,燕京宫室雄丽,为古今之冠,鞑人见之惊畏不敢仰视。既而亦为兵所焚,火月余不灭。”“ “鞑靼过关,取所掠山东两河少壮男女数十万。皆杀之”等等。
那么蒙古屠杀到底造成了多少人的死亡?目前我看到最早的统计是在尚铖主编《中国历史纲要》。蒙古灭金后得户87万余,口四百七十五万余,比金章宗太和七年 (1207)年统计数户七白六八万余,口四千五百八十一万余,少了90%。按照这个统计,北方被屠杀汉族人民人数约四千万。

根据《元史》记载,仅陕南一带双方交战后,宋军阵亡士兵和被屠城的百姓就达数十万。
蒙古攻宋时,屠城二百,包括常州屠城。元灭宋,得户九百三十万,校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 代户数1千三百六十万也少了30%。按每户5人计算(金朝境内每户平均5.4人),南方宋境内被屠杀人数约2400万。

也就是说,最保守的估计,中国金境和宋境内至少被屠杀了6300万人,金帝完颜一族尽数被屠,世间从此再无完颜一姓。这还不包括蒙古帝国在西夏的种族灭绝行为中丧失的党项族人。以及灭辽后种族灭绝的契丹人。

四川被屠杀后,人口减少上千万人,占95%以上,是确定无疑的,但具体多少有一定分歧,只有困难是宋代人口按户来统计,一户有多少人估计不一样。 绍兴三十二年四川的户数为263万,如果按照均每户为5人计算,则南宋初四川人口大约为 1,320万人(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川元丰绍 兴淳熙户口数》)。但也有人估计是一户7口人,则人口大约2000万。

据《元史。世祖本纪》,元世祖至元十九年, 以四川民仅十二万户,所设官府二百五十余,令四川和省议减之。元至元十九年是1282年, 距离元军平定四川的1278年仅晚6年,也 就是人口数只有战乱发生前夕的4%,这就说 明了四川在与蒙古的战争中人口减少得令人震惊。

仅仅成都一城城内被屠杀至少140万人。城外数都数不清,下面是从中国地方志找到的记载。旧〈成都县志〉引明人赵防〈程氏传〉,该传引元人贺清权〈成都 录〉曰: "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又引元人〈三卯录〉曰:“蜀民就死,率五十人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积其尸,至暮,疑不死,复刺之。"

于是赵防感叹曰:"元人入成都,其惨如此!"。明诗人杨升庵的〈杨升庵遗集〉亦谓:"宋宣和中,成都杨景盛(即杨升庵的祖先)一家,同科登进士第十二人,经元师之惨,民縻孑遗,以百八十年间犹未能复宋世之半也!"

据说,忽必烈自己估计蒙古人,在中国北方直接屠杀了1800万人,而历史学家估计中国北方人口三千死亡万,占人口90%左右。明初,河南、河北、江苏北 部、山东西部都是千里无人区。明政府强迫其他省份人民移居那里。据说很多河北山东人是从山西大槐树移民的后代。这在很多人家谱里可以验证。

说南方地区人口下降少还可以,但说基本保存是不对的。传说里,元军统帅伯颜在平江南时不杀一人,但是,《续资 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二》却记载了德佑元年 (1275 AD)十一月伯颜在江苏常州的大屠杀: ”甲申,元伯颜至常州,会兵围城。知州姚誉、 通判陈昭、都统王安节(王坚之子)、刘师勇,力战固守,伯颜遣人招之,譬喻百端,终不听,伯 颜怒,命降人王良臣,役城外居民*运土为垒,土至并人以筑之,且杀之煎油伦炮,。。。攻二日, 城破,誉死之,昭与安节犹巷战,。。。日中兵至,(昭)死焉。伯颜命尽屠其民。执安节至军前, 不屈,亦死。" 从这段记录里,我们看见“不杀一人”的伯颜, 凶残到逼迫城外居民*运土,运完土后就把他们抓来填进垒里,还把人来油煎,最后尽屠了常州一 城居民。"不杀一人"的伯颜尚且如此,可以想到,在北方和四川60年战争中蒙古军队所为了。

我自己不知道蒙古人在全世界总共杀多少人,但是,被蒙古人破坏以前,中国和亚洲文明古国都相当发达,大城市人口都在100万以上。仅仅在伊朗地区,被屠杀 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这仅仅是大城市的统计,蒙古人在农村的屠杀人数是无法每次都统计出来的。但所以被入侵国家都记载蒙古人在农村一样采取种族灭绝政策。 当时俄国人口不多,所以屠杀人口总数不大,莫斯科只被屠杀了20多万人,但是据俄国历史学家估计,俄国被屠杀人口超过了中国的50%。 被直接屠杀地区人口下降超过90%。

如果当时世界其他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和中国相似,那么被屠杀人口应该不亚于中国的5000多万。也就是说被蒙古屠杀人口应该不少于1亿。至於说被屠杀2亿也 不是不可能的,第2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人口下降了10-15%,(中国被日本入侵也大约是这个数)。 蒙古人造成中国全国人口下降50%,北方和四川占90%,造成的损失比德国**和日本鬼子要大多了。

打欧洲的打到了德国(跑到了多瑙河)
打非洲的打到埃及

其疆域
东起朝鲜半岛 ,
西抵波兰、匈牙利,
北至西伯利亚,
南达爪洼中南半岛,
在北纬15度至60度、东经15度至130度之间,
总面积达到三千万平方公里。

亚欧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直接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比如,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使欧洲文化从神学手里解放出来,出现了文艺复兴。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也使它发挥了在中国未曾发挥的巨大作用。恩格斯说:“在十四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⑧并说:“火药和火器的采用决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⑨它对欧洲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大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⑩指南针传入欧洲则促进了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以后才出现了哥伦布等人的远航,使他们发现了新大陆,促使欧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无怪乎有的学者这样说:“成吉思汗这样的天之骄子的诞生,使世界从沉睡中觉醒,东西文化交流促成。

蒙古大军西征

历史上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1260年对穆斯林的爱因加鲁特战役失利未计算在内),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总数不过最多20万人左右(欧洲战场从未超过15万),单次战役的人数则更少,没有出现在中原对金的钧州一战中列阵“层层叠叠,厚20里”的情形。这有哪些原因呢?拙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西方各国军队采用的战术不适应蒙古人改进的东方战术

其实,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很早就在双方作战时的战术体现出来了。在东方(以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范围内)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那种队形极其严密、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的军队。这是西方人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的表现。而中国战国时代的车阵、明朝戚继光组织对付倭寇的鸳鸯阵和对付鞑靼的车、骑协同战阵是远不能与之相比的。

东方军队作战时,队形不严整,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孙子兵法》的影响,讲究“诡道”而不讲究堂堂正正的正战。这种战术意识的支配下,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如果对付罗马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的密集步兵方阵,采用正面作战的方式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特别强调突出正战的攻击力和防护力,以罗马和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为 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队伍,身着厚厚的重甲,手握长枪,越往后排,长枪越长,架在前排的肩膀上,这样就在方阵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丛枪如林,方阵的后面则通常由奴隶紧紧跟着,作后勤和护理工作,或者由标枪手不停往对方投掷标枪。这个方阵的两翼则由骑兵担任保护两翼不受冲击的任务。很明显,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远非东方军队可比的,但它的弱点也非常突出:队伍转动不便,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即使在进入铁器时代,马的鞍具的发展,使得骑兵越来越重要了,双方在骑兵的战术运用上也有巨大的差别。东方的骑兵很少有重装甲,骑兵即能用马刀、长枪也可以使用弓箭。骑兵主要目的是为了军队的机动能力和正面的冲击力,可以在很大范围内作战。而西方的骑兵部队发展出了威力强大的重装甲骑兵,士兵穿着厚厚的锁子甲,可以有效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骑兵使用长枪和长剑,杀伤力较大。但是与东方不同的是,骑兵战术的使用仍和古罗马时代的步兵方阵相同,讲究队形和正面的杀伤力和防护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战术机动能力,作战范围仍然是在很小的区域内进行。

东西方的军队由于地理障碍,除了欧洲军队和中东地区的军队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军队从未与万里之外的西方军队打过照面。唯一可能的机会,在亚历山大攻克印度准备东进时,因病逝而告终。

蒙古人的战术。

蒙古在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王朝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蒙古军队在一开始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队一样,没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很快,蒙古人从辽、金、西夏的军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继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汉族新的发明的火药和抛石武器。

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他们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后撤,待追击的敌军队形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击后蜂拥而来。这种战术在过去的匈奴、汉族、契丹、女真人都用过。但象蒙古人一样利用四处游骑做间谍,大规模的骑兵可以随时远距离攻击的情形则没有出现过。加之,蒙古人大量地编入汉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担 任攻城的任务,使他们在东方无论是野地浪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

事实上,蒙古军队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但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骑兵远远不及的。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战场内进行的。而且,欧洲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崇信正面一对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以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做战场,且习惯迂回的蒙古军队时,他们的确是碰上了无法想象的战争场面。

蒙古人西征时,在发生大部队与敌正面遭遇的时候,蒙古骑兵也会迅速排成战术队伍发起正面的攻击。其战术队形通常是排成五个左右的横队,每个横队均为单列。各横队相距很宽的距离。这样形成了远远大与对手的宽大正面(从现代战术来讲,这种极易为对方冲击的宽大正面是极为不利的)。前两个横队是重骑兵(相对东方军队),其余为轻骑兵(相对与西方的轻骑兵可算无任何装甲的骑兵)。在此之外则还有大批的游骑四处做表面上无意义的运动。

双方军队在靠近后,蒙古军队的轻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的巨大空隙间以极高的速度冲出,向西方的敌人投射长矛和从中原学来的毒箭。几次齐射后,重骑兵队伍迅速后退,接着轻骑兵也迅速后撤,并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攻击的西方军队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方阵此时都很难迅速回击,必须保持队形的严密向前推进,否则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杀伤蒙古兵。通常蒙古军队的骑兵只要一两次这种冲击就会让敌军军心动摇队形混乱。而这种反复的攻击蒙古兵可以不论白天黑夜地进行,因为队伍相距较远且不需要太严整,蒙古兵的队形很容易在远离敌军后重新排列整齐。一但敌军队形混乱军心动摇开始后撤,则宽大的蒙古骑兵队形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

蒙古军队在骑兵快速大纵深地前进时,遇敌坚固的城堡,通常只留少数部队监视以待后续的攻坚工兵,大部队仍继续高速前进,使后方的敌人根本无法作出战争准备。

另外。蒙古军队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结冰时发起战争。

战例。1241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个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匈牙利国王贝拉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军的意图,立即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寻求与蒙古军队决战,蒙古近六万人的主力则避开匈军的攻击稍稍后撤。四月,双方最终则在绍约河畔对峙。匈牙利判明对岸是蒙古主力后,迅速地抢占了一个巨大的桥头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兵营,等待蒙古军队的攻击。蒙古军在后续的工兵到达后,立即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射击,守备部队在前所未见的攻击下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攻击。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列队杀向数量处绝对劣势的蒙古军时,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主力!蒙古军约三万人的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乘夜渡过冰冷的河水。蒙古主力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产生强烈的毒烟)、燃烧油。这些攻击武器大多为西方军队首次见到,其内心恐慌可以想见。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的战术,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但是,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速度和耐力远远高于逃跑者,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绍约河战役,匈牙利军队阵亡七万余人。蒙古军迅速攻克佩斯城,杀死十万余人。
?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军队。因为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

二、蒙古人特殊的装备

蒙古马。

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该是最劣等的马了。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而且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

而且,蒙古马在蒙古军队除了作为骑乘工具外,也是食物来源的一种---蒙古骑兵使用大量的母马,可以提供马奶。这也减少了蒙古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且,蒙古骑兵通常备有不止一匹战马。

蒙古马的特殊优势使得蒙古军队具有当时任何军队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比如,1241年冬季,苏布台的主力骑兵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突然出现在多瑙河流域的格兰城下时,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而布满积雪的两地之间的距离有三百多公里,
且多是无路的山地。

中原的新式武器。

蒙古人使用的发石车、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个王朝原来是守备坚固的城防用于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会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

蒙古骑兵的各种装备。

因为蒙古骑兵从未象欧洲一样对兵种的武器进行严格的分工,加之不象欧洲军队使用的武器那样笨重,所以蒙古骑兵随身携带各种武器,使得其可以随时完成不同的任务。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马刀、长矛、狼牙棒。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们的弓箭较长大,需大约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电视《马可.波罗》中有他始终无法拉开蒙古人硬弓的场面),射程远,几乎是蒙古骑兵的最重要的杀伤武器。此外,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它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这在正规的欧洲军队看来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胜防的。另外,蒙古骑兵的装甲多为皮革制成,轻便坚韧,虽然远不及欧洲重装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但负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不会象铁制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三、蒙古军人的训练、忍耐力和其军事化的特殊社会组织

蒙古军队和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从小就是战士。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时候就早可以算成职业军人了。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求,爬冰卧雪在其视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拥有东西方各定居的农耕民族素无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和中国被抓来的百姓永远难望其项背的。

和所有的敌人相比,蒙古人都在文化和物质上处于落后地位,大规模地攻占掠夺始终是激励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和动力。对财富的渴望对杀人带来的刺激使得蒙古人几乎没有停止对外发动战争时候。蒙古人放手让士兵可以任意屠杀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让杀人的血勇刺激军人的好战情绪和原始勇气,使得蒙古军人成为极其勇敢野蛮的战士。肆意的掠夺则部分解决了蒙古军队后勤供应问题。

另外,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几乎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存的依靠,游牧反而降居次席,蒙古国走向了完全的军事化道路。为了训练出最好的军队,蒙古人三四岁的孩子就被投入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他们被严格地进行骑马、射箭的训练。这些被从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是极为惊人的,他们在马背上无论是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换言之,所有的普通战士都是李广那样的神射手。这一点,他们几乎所有的异族敌人都无法作到。这也是欧洲军队在没有给予蒙古骑兵杀伤的时候自己就遭到重大伤亡的原因。

蒙古人建立了与战争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各部落的领导即是生活生产的管理组织者又是军事行动的管理组织者。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全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作战行动。如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全民参与,在城下放牧生活,维持军队持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市被攻克。

综上分析,蒙古国军队在亚欧大陆东征西讨所向无敌几乎是必然的结果。而蒙古在日本和越南战场上的失败,恰好是因为这两个战场是蒙古军队最无法发挥优势的地方。他们必须下马乘船,靠老天保佑才能平安到达目的地,抵岸后,在丛林山地面前,他们无法大规模地穿插机动,甚至还不能骑马作战。更糟糕的是潮湿的空气让他们适应大陆气候的鼻子无法呼吸,他们成了病夫或被瘟疫夺去生命,就象欧洲军队不能适应他们一样,他们也不能适应这里老是从丛林冒出的军队。何况,他们的战友是心怀狐疑的汉人

到他孙子辈才对,成吉思汗只统一了中国北方,到他儿子辈依然没能灭掉南宋,他的孙子蒙哥汗还战死在钓鱼城,直到元世祖忽必烈才最终灭亡南宋.

应该还没有统一中国北方,成吉思汗在攻金途中就病逝了,当时的南方还是南宋王朝,是他的孙子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的~

你要单单问成吉思汗当年应该只是统一了中国北方,以及中西亚,到他儿子辈才统一了中国南方灭了宋朝

《成吉思汗统一中国还是占领了中国》
答:成吉思汗没有占领中国,他统一了蒙古各个部落,忽必烈占领了中国,结束了数百年来中国南北分裂的局面,也算是统一中国吧

《成吉思汗是否统一中国》
答:成吉思汗没有统一中国,他只统一了漠北。他的子孙后代统一了中国,建立的蒙古汗国横跨欧亚两洲。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

《成吉思汗当年是统一了全中国还是中国北方。如果只是统一了中国北方,那...》
答:蒙古人造成中国全国人口下降50%,北方和四川占90%,造成的损失比德国**和日本鬼子要大多了。

《成吉思汗是否统一中国?》
答:成吉思汗时期是中国地图最大的时候,你说他有没有统一中国呢?1211年蒙古灭金朝,攻占黑河,击败俄国西伯利亚执政官军队,占领远东攻击至白令海峡;1218年,蒙古灭掉西辽政权,1219年至1222年,蒙古击败花剌子模,也就是今天的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1223年,蒙古击败基辅公国;1226年,蒙古...

《成吉思汗是侵略中国,还是统一中国?他是中国人吗?》
答:所以你这个问题在现在回答的话就是统一中国。至于他是不是中国人,你假如说是的话,蒙古国的人民会不高兴的,也许曾经是吧。总之,历史这个东西,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永远没有,主观性太强,在不同的时期回答,答案就不一样。还有就是现在记录的历史本身都很有问题。历史就是历史,这样的问题怎么回答...

《当年成吉思汗时的中国版图有多大》
答: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位期间,他领导的蒙古帝国疆域辽阔,东至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形成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最终消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记载,当时的元朝统治范围包括了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

《是成吉思汗为中国打下领土吗》
答:你好成吉思汗仅仅统一蒙古,后由其子忽必烈统一中国,不断征战,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今天的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广大领土都是中国的。蒙古族骁勇善战,曾打到欧洲多瑙河地区。着就是伟大的元朝

《成吉思汗最终统一中国了吗?》
答:没有,他只是统一了蒙古草原,灭了花剌子模和西辽,西夏和金国都没有灭亡的时候,他就死了,他一辈子没见过南宋是什么样的

《当年成吉思汗打下的版图有 多大了?》
答: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尊汗号为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大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大蒙古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

《成吉思汗是怎么让中国形成历史上空前的大统一的?》
答: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此后蒙古铁骑纵横欧亚、东征西讨,先后消灭西辽、西夏、金朝、大理和南宋,并招服了吐蕃,结束了中国境内三百多年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统一,还在欧亚大陆上建立四大汗国。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