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李营川

作者&投稿:陈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首先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中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在中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是人们所关切的课题。能影响创造力的因素很多,很复杂,有知识积累和经验因素,有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有个性心理特征的因素、意志品质的因素等。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我从以下几方面谈点浅见:
一、改变观念营造宽松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理想环境。
中外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指出许多老师不肯宽容具有高创造力学生的一些特征性行为,这些学生往往具有顽皮、淘气甚至荒唐与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常逾常规等特征。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时常喜欢循规蹈矩我讲你听,特别讨厌当堂质疑。
这对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来说似乎是顺理成章,然而这种模式往往可能挫伤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也由此被淹没。所以,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必须改变观念,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那些真正有创造力的学生有创造机会,激发那些缺乏创造才能的学生提高创造能力。
对学生而言,怎样的氛围才算宽松,才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呢?我认为,所谓的“宽松”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宽容,允许发言不举手,允许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对老师的讲话、观念提出批评,允许学生对教科书上的错误(自以为错误)提出来讨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时过于拘谨,有利于学生多思考、多发现问题,而且能给学生积极的情绪影响。
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当我讲述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时,他要求发言,他说: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而圆周率π是周长与直径的比,所以可表示为一个分数的形式,那它为什么不是有理数而是无理数呢?对此从未产生过疑问,如何处置这个学生的当堂提问?是简单的否定、肯定还是回避?我清楚地感觉到这位学生的提问是一种在强烈创造意识支配下的行为,孕育着可贵的创造精神,应高度赞扬这种创造精神,号召全体学生学习他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和科学态度,要求全体学生课后就这一问题研究、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教师对学生萌发的创造精神要及时认识,要加以保护和培养,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当然,对学生也有严的时候,比如,对课前课后的预复习、独立作业、表达的规范化、错题订正等方面必须严,要训练有素。

小学生在成长中,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重要。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必要条件
1.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所有想象给予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好课外的交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1.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 3.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不认真观察,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像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1.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创造性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2.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使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锁”。因此,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答: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数学问题,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5. 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6. 提供实践机会: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如何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答:1、用“求异”的思维去看待和思考事物 也就是,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多去有意识的关注客观事物的不同性与特殊性。不拘泥于常规,不轻信权威,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和现象。2、有意识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 如果把传统观念、常规经验、权威言论当作金科玉律,常常会阻碍我们创新...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答: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营造育人环境,提供创造能力的土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迫在眉睫。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以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从教师本身、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多赏识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
答:小学数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不管做什么事就要享用创造性,首先孩子有兴趣才能有创造性,不然的话怎么有兴趣去创造呢?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浅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答: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精神 兴趣 赏识 当今社会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本文着重从教师本身、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多赏识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一.教师本身...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答:“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尝试探究教学注重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尝试和探究讨论。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创造乐于尝试、乐于探究讨论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学“分数大小...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课题》
答: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创设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氛围;3、加上散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4、陶冶创造型人格。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答:毫不疑问,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创造一个起促进作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倾吐和交流自己看法和想法,增强其自信心,在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驱动下的主动学习,就能实现激发潜能与创新力的完美统一。二、以培养数学兴趣为杠杆,激发潜能的原动力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