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客家人新年礼仪 什么是传统习俗?

作者&投稿:曹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民俗传统文化~

1、拜太岁
太岁是古老的中国民间信仰,源于古代中国民间的天体崇拜,与岁星(木星)有一定的关系,由道教继承发展为拜太岁信仰。常见的化煞解厄方法,大多数以在正月初八举行。当代拜太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城隍庙、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香港蓬瀛仙馆等道观。
2、五福
这“五福”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传统习俗中,五福(蝠)合起来就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时,我们衷心祝愿各位把下面的五福搬回家。
3、满月酒
满月酒,是指婴儿出生后一个月而设立的酒宴。中国古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度过了一个难关。这个时候,家长为了庆祝孩子度过难关,祝愿新生儿健康成长,通常会举行满月礼仪式。

4、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中国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5、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客家人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而客家人过春节也有自己的习俗!在春节前的几天,每家每户都会进行大扫除、炸脆角、炸金团、蒸甜粄、酿糯米酒等。

  到了除夕这天,每家每户都会早早的起床,准备年夜饭。一早起来,大人们就负责杀鸡、鸭、鹅、孩子们则负责打扫家里的卫生,到了下午一点钟,家人就会用柚皮、黄竹叶煲好的热水(说是可以避邪气),每人轮留洗澡,一家人穿上新衣新鞋。下午三点左右,家里的男人们就会把煮熟的大公鸡拿到家族的祠堂拜祭,比比谁家的鸡最大个,就表示那家的收入是最多的,然后回家再拜祭,放很多的鞭炮,家门口一地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拜祭完后,一家人围着吃年团圆饭,餐桌上白切鸡、一条完整鱼(代表年年有余)、客家酿豆腐(代表富裕)是必不可少的!吃完了年夜饭,家长就会给孩子们“利是”,孩子们拿了自家大人给的“利是”,就会到堂叔、堂哥的家继续领取他们丰厚的“利是”,然后村中的孩子们就会聚集在一起,比比谁的“利是”钱多,孩子们的“利是”钱多数用来买鞭炮、烟花!而家中的大人们,则会留在家里守年,把家里的卫生搞干净、把衣服洗干净。十二点之前,所有的孩子们都要归家迎接财神的到来!

  年初一,客家人吃素即吃斋(因为斋与灾同音,吃斋等于祛灾避凶),喝自家酿的黄酒!吃了早餐,家里的所有人都到族中的祠堂聚集,开始看在祠堂门口燃放鞭炮、烟花、土炮,燃放的时间长达到二小时,这是所有族人共同捐资购买的。放完了鞭炮族人相互之间进行新年的拜访!在大年初一,客家人是不花钱买东西的,也不扫地、不洗澡,要到年初三晚上才能洗澡,大人们说那叫做“堵财”!年初二,外嫁人回娘家,客家人还有一个习俗,外家女不能在娘家过新年!

  年初三一大早,客家人就早早起床,打扫卫生,把几天堆积的垃圾清扫出去,大人们说那叫“送穷鬼”!年初三,不能到别人家拜访,更不能送东西给别人!

  客家人过年还有许多风俗,如果你要到客家人那儿过年,你可要先了解清楚呀!其实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习俗都在慢慢的消失了,而年轻人对习俗这种东西看得很淡了!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笑语连连。

  吃饺子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二是取其“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号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旧迎新。

  爆竹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山臊”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它,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结罢纹浦沽艘卟×餍小U獗闶亲跋醣竦淖钤绯巍R院蠡鹨┏鱿郑嗣墙跏⒘蚧坪湍咎康忍畛湓谥裢材谌忌眨恕氨獭薄5搅怂未窦淇计毡橛弥酵埠吐榫ス鹨┍喑纱龀伞氨嗯凇保幢夼冢K孀攀奔涞耐埔疲竦挠τ迷嚼丛焦惴海分只ㄉ踩占倍唷H嗣浅舜蔷捎略诖航谌挤疟裢猓糠曛卮蠼谌占跋彩虑斓洌钊缭凇⒍宋缃凇⒅星锝诩盎榧蕖⒔ǚ俊⒖档龋嘁挤疟褚允厩旌亍?

  拜年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初一早晨,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以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了“团拜”的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和手机短信拜年、网络QQ拜年等。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

  吃年糕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米磨粉制糕的方法: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年糕的种类很多,南北风味之别,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

 到了十二月二十五日,就叫做“入年架”,“入年架”的头两天,家家户户就要敬灶神,也就是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当然现在一般家庭并没有安置灶神,但是在乡下农村人家的厨房炉灶上头,都还安装有灶君神位。听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来监察人间善恶的监察神,所以大家对灶君是十分尊敬的。送灶神,大体上都是由家庭主妇主持,拜灶神的祭品,必须用五谷杂粮和糖果之类的东西;五谷杂粮是暗示灶君上天以后,多讲点人间五谷收成的事。记得小时候我的外婆会一边捻香、一边小声在念:“一杯清茶三枝香,欢送灶君上天堂;灶君上天言好事,各日下凡降吉祥。”据说,送灶君的日子,并不是家家一样的,各色人等有所不同。大体上的区分是:官三、民四、“王八”五六,也就是官宦家庭是二十三,民间是二十四,至于当“王八”的下流人物,就是二十五、二十六两日,这是古老的例规。我们客家人大概是出身官家,送灶都是在二十三日那天。  从送灶神上天开始,老人家就不准家里人随便骂人,也尽量不说不吉利的话。如果要修理房子,入年架以后就不必选择日子,随时都可以动工。一般家庭二十五、二十六家家都大扫除,二十七、八就蒸甜粄、做发糕。除了做来一家人享用以外,妇人家转妹家,都会带点甜粄、发糕做礼物;也会用来款待客人,表示甜甜蜜蜜。  除夕日,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分别办几付三牲果品,除了用来祭祖之外,像土地伯公等神庙都要去拜祭。早上起来还贴春联,而最隆重的是除夕下午敬祖公,男女老少都集中在伙房屋、祖公神位前捻香祭拜,这时候可说是到处鞭炮连天。除夕敬过祖公后,全家就欢庆团圆吃年夜饭了,饭后家人都可以得到一份家长的红包,也叫做压年(岁)钱。  客家人自古以来就有“勤俭持家”的风气、和戒杀生的慈悲观念,所以在年初一,一年头一日第一餐不吃酒肉,也就是吃“素斋”。吃了早斋以后,一般的习惯老人家是要到寺庙烧香,因之寺庙香火鼎盛,大家祈求神明保佑新的一年平安纳福。  大年初二回娘家。初三开始就走亲串戚啦。初七的时候要吃七样菜,这个我非常喜欢,嘿嘿~~不过客家人一般是初五出年架,年就过完了……元宵的时候应该不算过年了,那时候会有舞狮,还要吃元宵,就是汤圆

穿新衣带新帽见面说恭喜期间不准说脏话

《客家人过年都有什么习俗》
答:(此礼仪在梅州地区亦已不常见,被现代婚礼模式取代)-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

《谁知道梅县客家的过年习俗啊。。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答: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

《客家人过春节的习俗》
答:一般人家过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猪肉,有的人家过年一户杀一头大猪,主要用途是:一、馈赠亲戚、朋友,每一户亲戚要馈赠二至三斤猪肉,特别是岳父家馈赠的肉就更多,新结婚姻亲馈赠的猪肉数目更为可观,否则会被人耻笑为“孤寒鬼”。 一家老少忙到十二月三十日,年货、年料全部备齐,合家欢乐,特别是小孩更是欢天喜地,...

《客家人新年礼仪》
答:在大年初一,客家人是不花钱买东西的,也不扫地、不洗澡,要到年初三晚上才能洗澡,大人们说那叫做“堵财”!年初二,外嫁人回娘家,客家人还有一个习俗,外家女不能在娘家过新年!年初三一大早,客家人就早早起床,打扫卫生,把几天堆积的垃圾清扫出去,大人们说那叫“送穷鬼”!年初三,不能到别人...

《长汀的民风习俗有哪些?》
答:长汀民俗风情 长汀民风淳朴。客家人勤劳善良,崇尚道德,讲究礼仪,特别尊师敬老,热情好客。不论城市或乡村,教师和老人都在人们心目中得到敬重;不论何方来客,都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和长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及客家人追求知识、好善乐施、向往未来有直接的关系。长汀客家的民俗风情,不论衣食住行...

《过年习俗》
答:帮助的人:24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过年是客家人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陆河人过年习俗归纳起来,大致有节前准备、三十下午祭祖、除夕吃团年饭、守岁、烧鞭炮(开门炮)、初一吃斋、初二开年、初三送穷鬼、初四回娘家、初七过人日(吃七样菜茶)、十五过月半(闹元宵)。 农历十二月廿五日谓...

《四川春节有哪些习俗》
答:1、四川过年,年三十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是做一大桌年夜饭。初一早上吃汤圆。初一至初三白天“走人户”(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条、酒、叶子烟(烟叶)等这样的礼品。2、媳妇、姑爷回娘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晚上(城市中)逛灯会。白天场(庙会)...

《客家人有哪些风俗》
答:4. 寿诞礼仪 做生日:客家人与各地的习俗一样,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但以做大生日较为普遍。从十岁“启十”起,一直做到四十或五十岁,到了六十以上,可称为祝寿。做生日要吃寿面和荷包蛋,示意长寿百岁。5. 传统岁时习俗 过年: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

《惠州春节的习俗?》
答:2、备新衣 惠州民间备新衣着不在乎有。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购齐新衣着,但至少应有一件新上衣。这一习俗在惠州民间甚为讲究。有些老年人,把去年穿过的旧衣,或作其它用途用过的粗布料,重新拿到染房染一次,自己缝制好一件旁襟衣服,这也称是一件新衣了。此...

《春节的习俗》
答:◆上元节,俗称元宵节或灯节,是天官大帝的生日,也是春节最后的一天,此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有小过年之称。◆这天依例会吃元宵,提灯笼。◆台湾苗栗客家人不吃元宵,而做菜包吃,又称“猪笼?#123;”。◆据说在元宵夜,未婚女子摸黑偷摘葱与菜,即可觅得好夫婿哟!俗谚:“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