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河南嵩县勘查模式 嵩县南部鸡蛋坪组脉型钼矿整装勘查

作者&投稿:占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河南省地质找矿新机制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 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河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找矿新机制的落实情况,总结了特点与规律;归纳了河南省国有地勘单位对于改革发展的设想;最后重点对政府投入、科技进步、矿产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矿业权退出机制、地勘单位改革等现实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2012年9月5—12日,“地质找矿新机制实施情况调查研究”课题组组织有关专家,赴河南省调研地质找矿新机制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运行情况,调研组还就河南省处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找矿新机制实施情况
河南省从2009年初“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开始,确立了符合本省实际的“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合作搭桥、整装勘查突破”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实践探索。
制定政策,构建多个主体“找矿联盟”。省国土资源厅通过不断深化“嵩县模式”合作互利共赢的内涵,出台《关于印发省地质勘查基金合作勘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11〕17号)、《关于规范与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合作勘查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11〕56号)等相关文件,搭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制度平台,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入矿产勘查领域,构建多种形式多个主体的找矿联盟。
政府“投入”与社会资金合作勘查新形式。按照这种新机制,河南省矿产勘查资金投入稳步增长,政府出资成倍拉动社会资金。2011年,该省在5 片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内总共安排重点勘查项目39 项,累计投入勘查资金约10.1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300万元,占1.28%,省财政投入3亿元,占29.62%,社会资金投入约7亿元,占69.10%,资金渠道来源呈多元化态势,总的情况是“政府主导、公益和基金衔接、企业跟进”。政府主导解决了矿业权协调、不同主体利益分配、勘查成果及时转化等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发挥了国有地勘单位主力军作用,调动了矿山企业的找矿积极性,实现了中央、地方、地勘单位和社会各方力量的相互联动。
(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情况
河南省高度重视地质找矿工作,成立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领导小组,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省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省国土资源厅设立办公室,厅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承担起地质找矿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制定规划,统一部署地质勘查工作、统一安排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统一管理勘查队伍,加大勘查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投入,组织实施了财政资金、社会资金、“走出去”三个层面的地质找矿工作,成效显著,其中在伊川盆地非常规资源、通许含煤层、小秦岭深部金矿、栾川铅锌多金属矿及驻马店新蔡铁矿等勘查项目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整装勘查区设置情况
河南省在2009年就实施了“嵩县矿集区整合勘查”,它是根据矿床形成规律,对位于同一成矿带、同一成矿系统或处于一个矿集区一定范围物化探异常区内的若干个探矿权的勘探项目,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工作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的一种勘查形式,做到各种要素有效整合(矿业权整合、勘查资金整合、工作项目整合、勘查技术力量整合、勘查成果整合、成果按股份分配),以期实现大项目、大投入、新机制、大突破。
河南省在2010年初确定了全省88个非煤炭矿产重点勘查区,总面积达22263km2,占全省成矿区总面积26%。此后,按国土资源部部署,设立了5个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将原设重点勘查区中的44个涵盖其中,总面积31718km2,占该省成矿区总面积70%~90%,包括了该省铁、钼、铅锌、金、银、铝土矿等重要成矿带。
(四)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河南省在处理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方面认识统一,政策到位,投入增加,取得明显效果。
河南省永城市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双赢”树立了样板。目前河南省在推广宣传永城经验,对全国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二、地质找矿新机制运行特点
在地质找矿大讨论中,河南省将认识和实践相结合,创造了整合勘查的“嵩县模式”。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中,又有新的发展。
(一)政府投入与社会资金合作勘查
河南省近年在“嵩县模式”基础上,创造了省地勘基金和社会资金合作勘查的新形式。近几年政府出资从事地质找矿的力度很大,投入财政资金16亿元,采用合作勘查的方式,拉动社会资金30亿元。主要做法是:在同一个地质项目中,政府与企业、地勘单位联合出资,按出资比例,形成股权结构。
1.合作勘查
(1)合作勘查项目的起步,主要限制在矿业权空白区,必须从预查开始。
(2)对已有矿业权区的矿业权人提出申请,要求与省地勘基金合作勘查,可以不受勘查阶段的限制,但是原有矿业权在合作之前,必须进行价值评估确认。
(3)合作勘查的终止阶段,可以进行到普查、详查,必要的可以做到勘探。
2.合作勘查单位的资格
对于不同矿业权的空白区(地面上的矿业权空白区、采矿权证平面范围下同矿种的矿业权空白区、采矿证平面范围下不同矿种的矿业权空白区),有区别地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单位进行投资合作、联合勘查。
3.合作勘查项目的股权比例及办证主体
(1)合作勘查各方经协商确定各自出资比例,依照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签订合作勘查合同(协议)。其中,省地勘基金投入原则上不低于30%。
(2)合作勘查区设置的探矿权,按投资比例将股权固化到合作各方,地面的矿业权空白区初期探矿权,由省国土资源厅委托省属国有地勘单位申请办理。省属国有地勘单位及其全资公司对所有新立预查项目均可参股,其比例暂定为不低于10%,不高于40%。
4.合作勘查项目的管理
(1)合作勘查项目承担单位,由省国土资源厅通过招标形式确定。同一整装勘查区原则上只能由一个国有地勘单位承担,勘查工程施工除外。
(2)合作勘查项目要进行总体设计,经合作各方共同审定,确定投资额度后分年度实施。优化设计方案须经专家论证后,征得合作各方同意。
(3)合作勘查的出资方式原则上应为现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4)项目承担单位和勘查施工单位,要加强对项目资金和技术的管理,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和技术规范,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出资方的检查监督。
5.合作勘查项目的成果处置
(1)合作勘查的各方必须签订勘查合同。勘查合同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矿业权出让管理规定,约定未来矿业权处置方式。
(2)合作勘查成果可以部分或全部出让。出让时,同等条件下,合作方有优先购买权,各优势企业有优先受让权。
(3)对于已设采矿权深部的勘查成果,原则上应有偿配置给符合整合主体资格、参与合作勘查的在上部开采的矿业企业。
(4)对没有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没有进一步勘查意义的合作勘查项目,经专家及合作各方共同审定后可予以终止。所余资金,按投资比例退回。放弃勘查的区域为社会公有。
这种合作勘查,较好地解决了政府基金独立运作所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难题。比如:①它解决了政府基金独立找矿对商业跟进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如今是多种资金并进,不存在谁挤出谁的问题;②它解决了政府基金独立找矿对承担技术劳务的地勘单位,所产生的“打工仔”效应,如今是地勘单位也有了自己的股份,为自己找矿;③它解决了政府基金独立找矿,在获取找矿区块上,在矿业权的核算上的不公平竞争。如今是一个精英主体,享受相同待遇,执行相同制度;④它解决了政府基金独立找矿在一些领域(比如已设矿业权深部)难以进入的障碍,如今通过合作勘查都可以顺利进入。
(二)“订单找矿”与“风险定投”
“订单找矿”就是地勘单位以自己所拥有的矿业权为目标,吸引对矿业权有需求的矿山企业投资,实现优势互补。被吸引的企业,一旦看中这个矿业权,并愿意先支付一定的投资,让地勘单位自主地去继续开展勘查,便通过订单的形式,认购了这个矿业权,勘查完成之后,如果找到了预定者所需要的矿产资源,预付的投资者即可按评估价优先获得这个矿业权。
“风险定投”是在“订单找矿”的基础上,把供给和需求双方都做大,构建坚固的信用基础。供给方是以地矿局为单元,不仅有雄厚的技术力量,而且有经济实力,特别是有很多矿业权(他们叫“综合矿权包”);需求方则是有实力的矿山企业组建的投资公司,他们对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业权有广泛的需求,一旦达到详查,即可收购,他们所需要的是地勘单位成果迅速转化。
这种“风险定投”,实际上是一种融资形式。出资方给地勘单位的投资,相当于“预付款”或无息贷款。地勘单位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双方是债权和债务的关系。但是这种预付款,进入地勘单位之后,就是该单位的法人财产权,完全可以自主使用,不受提供资金一方的干预。所以地勘单位可以自己决定找矿目标矿种、找矿计划,有完整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形成了“用自己的钱,给自己找矿”的机制,彻底摆脱了“打工仔”的处境。
“风险定投”这种融资形式有其独特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它的使用周期比较长(5年),使用的范围和探求的目标没有严格的限制。这完全适应于矿产资源勘查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地勘单位在利用这些资金找矿过程中,可以有一个总体的、长期的、全面的谋划,有广泛的活动余地,有利于提高找矿效果。
(2)它是以借贷的形式出现的,是债权主体,不是股权主体。而且这个债主,所要偿还的不是现金,而是可供他们开发利用的矿业权。这就使传统的地勘单位在经营思想上必须转型,由只注重提供地质成果的数量,转到提供有现实利用价值的矿产资源,以便偿还债务。如果取得的地质成果债权人不要,那将陷入破产的边缘。这是巨大压力,也是最有效的机制。
(3)它主要是以拥有较多的矿业权、地质信息和找矿技能为信用基础。这就必然要求地勘单位要重视矿业权的获得,重视找矿技能的提高。
三、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与整装勘查的几个特点
(一)地质调查成果为地质找矿突破科学部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该省在“九五”末已完成了1:20万、1:25万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区域化探、区域水文与地质环境调查,实现全覆盖;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物化遥调查已覆盖了重要成矿带和重要经济区;对东秦岭—大别山构造带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十五”后期又启动了农业地质、城市地质调查;“十一五”期间,新领域地质服务工作得到迅速发展,同时,矿产勘查工作向新矿种、新领域延伸;持续的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科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信息,为该省找矿突破方案制定和科学部署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和支撑。
(二)遵循地质工作规律部署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该省找矿突破工作部署比较全面、协调,主要表现:一是部署既考虑突出矿产勘查,又考虑加强基础地质调查,把地质调查真正视为前期性、基础性工作,以保障矿产勘查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既考虑重要矿产,也考虑一般矿产勘查;既考虑金属矿产勘查,也考虑非金属矿产勘查,从保障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市场需求平衡,来考虑矿种勘查的平衡部署。三是既考虑加强矿产勘查,提高增量补给,也重视矿产的综合利用,集约节约利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供给。四是既充分发挥现实地质找矿科技手段,积极开展工作,又针对当前部署重大基础地质理论与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及应用等;地质工作部署总体上反映了既满足当前地质工作及找矿突破,又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既考虑局部突破,也考虑整体协调发展的思路。
(三)整装勘查是矿产勘查找矿突破的主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平台
该省重要矿产勘查是按固体矿产勘查和老矿山找矿两大部分部署展开,而固体矿产勘查又分为“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一般勘查区三个层次进行的。
整装勘查组织合作形式多样。根据针对老矿山深部外围的整装勘查、煤下铝土矿勘查、重要成矿有利区域矿权空白区整装勘查、同一矿区(带)矿业权密集区整装勘查、优势矿业企业资源需求情况和特点,合理组织并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勘查和利益配置,以调动各方面参与整装勘查的积极性。
(四)地质找矿突破实践推动了地质工作的发展与转变
根据该省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高而又大面积第四系掩盖区及深部地质研究不足的情况,该省有些地勘单位提出了地质工作逐步实施以地面工作为主向三维调查发展,以基岩区为主工作向覆盖区发展,以生产型为主向生产服务型发展,以随生产项目研究向前瞻性研究发展等推动了地质工作发展。
四、国有地勘单位现状及改革发展设想
(一)基本情况
河南省国有地勘单位主要分属河南省地勘局、河南省有色地矿局、河南煤田地质局及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等。截至2011年底,省属国有地勘单位有35个,人员28993名,其中在职职工14331名,离退休14662名。省属地勘单位在找矿突破行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他们不仅承担了该省绝大多数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的矿产勘查项目,而且积极拓展省外市场,在新疆、西藏、内蒙古等10多个资源丰富省(区)建立了资源勘查基地,部分地区已取得找矿突破。此外他们还积极走向非洲、美洲、澳洲、中亚及东南亚等地区进行矿产勘查,其中多个国家找矿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为我国资源战略做出积极贡献。与此同时,该省地勘单位还利用自己专业优势,积极服务,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二)改革发展设想
河南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思路是:贯彻中发5号文件精神,遵循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步骤和要求,按照“精干过渡、以建促改”的基本思路和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1)建设好精干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即公益一类)。理清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关系,健全省级公益性地质工作队伍,为地方政府决策、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综合服务。
(2)建设好精干的商业性地质勘查队伍(做好地勘企业)。按照“一局一集团、一队一公司”的架构,引导地勘单位建设壮大各种类型的国有地勘企业、合资合作企业等,适时组建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和开发的匡有地勘集团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
(3)过渡好国有地勘单位(公益二类)。通过“精干”队伍,使地勘单位逐渐分离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过渡期国有地勘单位职能定位:继续作为财政投资地质找矿的主力军,保证财政拨款渠道不变,对取得突出找矿成果的地勘单位予以奖励;负责离退休职工管理、基地管理、授权监管国有企业资产。在过渡期内严格控制地勘单位队伍规模,基本上不再新增事业编制人员。同时,剥离其社会职能,将所属学校、医院等,按在编人员、占有资产状况整建移交地方。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规范政府投入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的问题
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新机制,使地质找矿投入保持持续增加,需要研究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的关系,重点是研究政府投入的问题。
要健全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规范政府投入,明确功能定位:①“公益先行”做的是矿产资源调查和资源潜力评价等公益性地质工作,政府财政投入,费用核销;②“基金”的设立是为行使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当前我国尚未形成)的功能。对于找矿风险大的社会资金不愿投入的地区(区块),通过“基金”投入工作,降低找矿风险,使社会资金有意投入,而对于社会投资意愿进行商业性勘查的工作地区(区块),“基金”不该去投入工作。“基金”作为周转金要有保值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界定“基金”的功能定位;③政府投入找矿的资金是政府作为出资人投入的资本(国有资本),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政府不能直接投资找矿,政府投资作为国有资本可投入到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国有资本股份)以及企业化的地勘单位。承担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主体是企业,承担矿产资源勘查的企业要拥有矿业权;④目前收取的“价款”已不是原来文件的内涵,发生了异化,实际是炒卖资源,不少省(区)甚至出现空白地也收探矿权“价款”的现象,更是没有道理,因此要进一步明确价款的内涵及其功能定位。
(二)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问题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找矿突破,才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真正意义上发展方式的转变。调研中相关单位反映了依靠科技进步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制度和政策层面的建议,他们认为国土资源部颁布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中,对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找矿突破的政策不明确、措施不具体,基层反映强烈,建议部在总结推广河南等省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找矿的有关政策措施,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资金无处投放、项目低水平重复的问题,解决目前一些传统地质理论指导效果不明显,一些传统的、过时的技术方法造成地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关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问题
河南省近年来持续探索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新突破,获得了新启示。建议国土资源部总结推广河南省经验,处理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关系。对于形成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补偿主体是政府;矿区勘查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补偿主体是企业。
建议国土资源部尽快研究综合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的办证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和技术规程,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开发。
(四)关于建立完善探矿权退出机制的问题
河南省反映,部分县、市矿业权面积占其国土面积70%以上。但多数探矿权是由经济实力差、以运作矿业权为目的的小型企业登记,相当部分探矿权人没有开展地质勘查工作。而剩余的空白区,找矿潜力小,且难以整装勘查。在进行探矿权整合或开展深部找矿时,这些探矿权人不是漫天要价,就是不愿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很难协调。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管理促进整装勘查的通知》规定,“不参加整合又达不到整装勘查要求的探矿权人,由整合主体给予合理的补偿后退出。”但在实际操作中,因无法律政策依据而无法推进。因此,必须建立退出机制,有法律法规依据,有合理的补偿标准。这样既能解决“圈而不探”的问题,又能解决整装勘查中的相关问题。
(五)关于解决地勘队伍属地化改革的遗留问题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勘查院反映,由于该院未属地化,在省财政厅没有单位账号,不能承担河南省“两权”价款项目,由于缺少地方配套资金,申请“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勘基金项目”和国土资源部“国外风险勘查项目”也受限制,当前地质找矿任务繁重,项目很多,该院由于体制的原因,接不到任务,技术力量和装备处于半闲置状态。
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属地化后,隶属于省国防科技工业局,而现在该局不仅从事铀矿地质找矿,已经形成了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建设、地质产品生产为主的三大产业,而且在金、银、铅锌等找矿上取得重要成果。但他们感到目前管理体制不顺,不利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希望归口管理。
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地质找矿事业,也影响地勘队伍的发展和地质职工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建议在这次贯彻落实中央5号文件中,理顺管理体制,解决1999年改革中遗留的问题。
(原载《地质工作战略研究参考》2012年12月25日,作者与余养力、王希凯、陈元旭、张兴合作撰文)

赵金洲 刘国营 王文达
(河南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
一、整装勘查与脉型钼矿含义
整装勘查是指根据矿床形成的地质规律,对位于同一成矿区或成矿带内的同一成矿系列的矿床开展统一部署的勘查工作,它包括对同一矿田(床)不同矿种的综合勘查,也包含对同一矿种不同区段的整体评价。
脉型钼矿传统意义指由单一石英脉构成的钼矿体,或由石英脉及其上、下盘含矿蚀变带共同构成的钼矿体或由蚀变岩(带)构成钼矿体;嵩县南部鸡蛋坪组脉型钼矿是上述3种类型的组合。
随着近年来对嵩县南部熊耳群鸡蛋坪组中存在缓倾斜脉型钼矿勘查及综合研究程度的提高,发现在鸡蛋坪组流纹斑岩中也存在钼矿体,其特征:围岩为流纹斑岩;矿化以辉钼矿化为主,多呈薄膜状沿裂隙面分布或呈微细粒浸染状分布,镜下鉴定辉钼矿大小0.06mm×(0.08~0.18)mm,多呈片状和不规则状,有时呈片状集合体沿矿石裂隙成层产出;蚀变以钾化、硅化为主,钾化蚀变以钾长石斑晶及岩石呈粉红色为特征,硅化以石英多呈细脉及网脉状分布,宽约1至几毫米为特征。本文所述嵩县南部鸡蛋坪组脉型钼矿是上述3种类型的综合,对该地区提出脉型钼矿整装勘查具有现实意义。
二、东秦岭(河南段)钼成矿区带划分
根据东秦岭(河南段)钼矿床(点)分布及钼异常分布特征,将本区钼成矿区带划分如下:
东秦岭(河南段)钼成矿区分为南北两成矿亚带:华北地台南缘钼成矿亚带及北秦岭钼成矿亚带;再将两成矿亚带细分为5个成矿集中区,北带自西而东分为灵宝-卢氏成矿集中区、嵩县-栾川成矿集中区及方城四里店-拐河成矿集中区;南带自西而东分为西峡寨根-二郎坪成矿集中区及镇平秋树湾成矿集中区,本次脉型钼矿整装勘查区域位于嵩县-栾川成矿集中区(Ⅰ2)之脉型钼矿床集中区(Ⅰ2-2)(图1)。
嵩县南部鸡蛋坪组脉型钼矿主要集中分布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坳陷外方山断隆区,地层主要为熊耳群鸡蛋坪组,岩性以流纹斑岩为主。地理位置北起嵩县县城,南至合峪岩体北部边界,即鱼池岭—黄玉坡—大桥沟北部;西自大章,东至苍房院,面积约560km2(图2)。
三、脉型钼矿整装勘查时机与基础
(一)脉型钼矿整装勘查时机
2009年4月20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在金质大酒店召开“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工作暨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动员部署”会议,在全省地矿系统掀起了广泛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5月20日,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主办、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承办,在河南中州皇冠假日酒店召开了“河南省推进整装勘查加强深部找矿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专题研讨会,特邀中国科学院张国伟院士、中国工程院郑锦平、裴荣富、赵文津院士及国内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王瑞江、毛景文等,参加会议有河南省地矿系统各级领导和各类地质专家,号召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坚持发展、壮大地质矿产主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实施整装勘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图1 东秦岭(河南段)钼成床类型分布及成矿区带划分图


图2 嵩县南部鸡蛋坪组脉型钼矿分布地质简图

(二)脉型钼矿整装勘查基础
1.我局拥有矿业权多处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目前在嵩县拥有探矿权很多,针对在嵩县南部鸡蛋坪组地层中登记的矿权达5处。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拥有矿权3处,即“嵩县大西沟矿区钼矿普查”(面积4.27km2)、“嵩县纸房矿区钼矿详查”(面积5.69km2)、“嵩县土岭村铅矿详查”(面积7.1km2);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拥有矿权1处,即“嵩县茅沟矿区钼矿普查”(面积8.89km2);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拥有矿权1处,即“嵩县凡台沟矿区铅矿详查”(面积4.62km2)。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矿权虽然已转让他人或其他公司,有些矿权办证时矿种为铅锌矿,但其实质都赋存有脉型钼矿床,有些是在社会服务项目中提交有钼矿详查报告,初步估算累计提交钼矿资源量(332)+(333)+(334)?3~5万t。
2.脉型钼矿勘查、综合研究经验丰富
嵩县南部鸡蛋坪组脉型钼矿的发现始于2005年,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在开展嵩县纸房钼矿区普查时,通过地质普查在面积5.69km2范围内发现规模较大的钼矿脉6条,矿脉均赋存于鸡蛋坪组中,缓倾斜产出。长200~2800m,厚0.39~10.86m,控制斜深80~550m,厚度变化系数60%~100%,属稳定—较稳定。矿体形态呈脉状、透镜状及不规则囊状,局部具分支复合、膨大收缩现象。矿石品位0.071%~0.158%,变化系数50%~100%,属较稳定。矿脉产状变化较大,整体倾向北东,产状10°~81°∠8°~55°,倾角15°~21°,向北西侧伏。
脉型钼矿石英脉上部脉体较完整,矿化较弱;下部脉体相对较破碎,节理发育,石英呈烟灰色,矿化较强,辉钼矿粒度较细,0.06mm×(0.08~0.18)mm,肉眼不可辨别,构成矿体上部;在石英脉的(上)下盘,局部产出有剪切带型钼矿体,该类型矿石矿化较强,辉钼矿常呈缎带状、细脉状或浸染状分布,与石英脉下部共同构成矿体,厚度变化大,多呈小透镜体形式产出在石英脉的下盘。
根据岩矿鉴定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辉钼矿,次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钨矿、黑钨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钾长石,次为萤石、白云石、方解石等。
矿石结构有自型—他型粒状结构、不规则状结构、连生、包裹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次生他型粒状结构、残余斑状结构等;矿石构造有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星点(浸染)状构造及网脉状构造等。
矿脉围岩为流纹斑岩,沿石英脉上、下盘界面,普遍有钾化、硅化蚀变,钾化蚀变呈现浅红色—肉红色,多呈线状或带状分布;蚀变强度与石英脉厚度有关,脉体厚度大、距离近,围岩蚀变范围相对就广;脉体越窄,蚀变范围越小,呈线型或带状蚀变,向两边逐渐减弱。
钼矿化富集规律:围岩钾化、硅化蚀变越强,蚀变范围越广,相应钼矿化也越强,钼矿化与围岩蚀变强弱成正相关;石英脉与下盘围岩因构造运动发生剪切变形、层间滑动,产生大量层间裂隙,此部位常形成缎带状、细脉状或浸染状的富矿体;石英脉矿化不均匀,石英脉上部较完整,矿化相对较弱,石英脉下部及与围岩的接触带,矿石较破碎,矿化相对较强;一般缎带状、细脉状或和复脉状矿石,钼矿化最强;矿脉产状发生较大变化的部位,钼矿化较好。
通过嵩县纸房钼矿区普查,基本查明了嵩县南部鸡蛋坪组脉型钼矿控矿条件、矿化富集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提交(332)+(333)+(334)?钼资源量约3000t,预测可获(333)+(334)?钼资源量约1万t。
3.科技创新项目为钼矿勘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2006年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科技创新项目———“东秦岭(河南段)钼矿勘查选区研究”及2008年度河南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项目———“东秦岭钼矿床类型及评价标志”的研究,对该区脉型钼矿评价更进一步,综合研究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熊耳群鸡蛋坪组流纹斑岩中富含钨钼铅锌金银,但熊耳群火山岩岩石结构致密,渗透性差,该区脉型钼矿很可能是熊耳期火山期后热液充填矿床,其成矿与火山机构及火山活动期间的断裂有密切关系。
4.嵩县大西沟脉型钼矿普查取得较大进展
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08年度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项目任务书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09〕1号文)”,“河南省嵩县大西沟钼矿普查”被列为2008年度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续作项目,该项目由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承担。
通过开展大西沟钼矿普查,对地表矿脉进行追索、揭露和中深部控制,发现钼矿脉不仅赋存于中浅部,特别是ZK0708钻探工程的施工,在中深部也发现有多层隐伏钼矿脉的存在,这对指导该区脉型钼矿勘查具有深远意义。
ZK0708进尺600.59m,见矿7层。岩性为流纹斑岩,呈灰色、浅肉红色,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石英多呈网脉充填,黄铁矿化、辉钼矿化呈浸染状分布。第一层矿脉在孔深247.95~251.25m,厚3.30m,品位0.088%;第二层矿脉在孔深422.07~423.11m,厚1.04m,品位0.044%;第三层矿脉在孔深431.19~433.19m,厚2.00m,品位0.032%;第四层矿脉在孔深451.03~458.83m,厚7.80m,品位0.054%;第五层矿脉在孔深494.31~496.26m,厚1.95m,品位0.055%;第六层矿脉在孔深556.67~558.67m,厚2.00m,品位0.121%;第七层矿脉在孔深588.73~592.73m,厚4.00m,品位0.067%。ZK0708钻探工程的施工为该区钼矿勘查指明了方向,也为深部找矿奠定了基础。
根据目前地质普查工作进展,预期可提交(333)+(334)?类钼资源量约2~3万t,可获中型钼矿床一处。
四、脉型钼矿整装勘查指导思想及工作部署
嵩县南部鸡蛋坪组脉型钼矿整装勘查指导思想:以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为主体,以拥有矿业权为基础,以脉型钼矿勘查程度为依据,实施统一规划,整装勘查。
工作部署原则: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稀到密进行。面上开展综合研究及成矿预测,对已知矿床进行重点解剖,指导该区钼矿整装勘查工作。
根据目前已拥有的矿业权及脉型钼矿勘查取得的地质成果,重点在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坳陷外方山断隆区熊耳群鸡蛋坪组开展不同层的找矿科研及钼矿勘查工作。第一,在该区约560km2范围内开展脉型钼矿综合研究及1∶5万成矿预测,缩小找矿靶区;第二,在脉型钼矿有利成矿地段开展1∶2.5万矿脉调查及钼异常查证工作,圈出预查区;第三,通过进一步地质预查,对地表矿脉进行追索、揭露和极少量工程验证,圈出普查区;第四,通过地表稀疏槽探工程揭露和中深部钻探工程控制,对重点区段、钼矿脉集中区开展普查工作,最终对该区脉型钼矿资源潜力作出评价,提交相应钼资源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钼资源保障。
五、脉型钼矿整装勘查资源潜力评价
我局通过近几年在嵩县南部鸡蛋坪组开展脉型钼矿勘查,拥有探矿证5个,勘查面积累计30.57km2,初步估算累计提交钼矿资源量(332)+(333)+(334)?3~5万t。
嵩县南部外方山地区熊耳群鸡蛋坪组分布广泛,面积约560km2,其中已发现脉型钼矿床近10处,有3处可望达中型规模。目前已开展过地质勘查的脉型钼矿床有5处,勘查面积累计30.57km2,所以在该区开展钼矿整装勘查空间巨大,通过初步成矿预测,该区脉型钼矿资源潜力可达20~30万t。
六、结语
嵩县南部鸡蛋坪组脉型钼矿主要集中分布于华熊台缘坳陷外方山断隆区,地层为熊耳群鸡蛋坪组,该区存在着大量缓倾斜脉型钼矿床,开展钼矿整装勘查空间巨大。借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东风,推进脉型钼矿整装勘查,加强深部找矿,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势在必行。

所谓“嵩县模式”,就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将矿业权、资本、技术、管理等地质找矿要素整合起来,快速实现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

一、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分四步走

1.第一步,把相邻而分散的探矿权加以整合

河南地矿局所属地勘单位在这个矿集区有8个分散的探矿权,分布在两个勘查区,面积分别为22.76平方千米和44.14平方千米。由于零散、单个勘查风险大、成本高,很难寻找出资人。于是该局决定:按照矿床的相同类型或同一成矿系列,通过经济手段,即承认原探矿权所有人的财产权,实行评估入股,把它们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勘查主体,对外寻找投资者。这个勘查主体就是新成立的——河南豫矿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2.第二步,整合后的探矿权与勘查资本结合

以河南豫矿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的整合后的探矿权,吸引了中国五矿集团的兴趣,他们愿意出资接续勘查。双方联合组成了河南五鑫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操作。双方商定:

(1)整合勘查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总体设计2年内全面完成普查、详查工作,预计提交矿产地2~3处,提交金资源量30吨。总预算为1.8亿元,首期投入资金4000万元。

(2)整合勘查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由河南五鑫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河南省地矿局新组建的项目指挥部承担。

(3)整合勘查项目完成后形成的矿业权权益,河南豫矿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占有40%股份,中国五矿集团占有60%股份。届时该矿业权的价款,需经过评估,按市场价转入五矿集团开发;如果豫矿公司同意进入开发,须按40%股份投入开发资金。

3.第三步,勘查资本与勘查技术劳务结合

由河南五鑫矿业开发公司(勘查资本的代表)组建项目部,确定勘查方案。项目部由五矿勘查技术专家现场指导;由省地矿局抽调金矿勘查方面的拔尖人才组织攻关,并担任顾问;由具有本区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出任首席地质专家;此外,还聘请多位老专家当技术顾问,并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地质科学技术的最佳组合。

勘查方案确定后,按照协议由河南地矿局组建项目指挥部组织实施。该指挥部由河南地矿局所属单位抽调地质测量、物化探、矿产地质、探矿工程、岩矿测试、经济管理等专业人才组成。他们集中百余台(套)的各类设备、仪器,动员施工和后勤保障人员350多人,开动30台钻机,实行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调度施工力量、统一质量技术标准,实现了勘查技术劳务的规模生产。

4.第四步,矿产勘查转入矿产开发

整合勘查的成果按预想完成之后,可以由五鑫矿业开发公司自己开采,也可以整体转让给五矿集团所属其他公司开采。矿产勘查至此,转入开采阶段。这也是地质找矿的最终目的。只有转入开采,并从矿产品销售收入中取得收入,矿产勘查的投资才能实现资金循环,形成矿产勘查投入的长效机制。

当前,嵩县整合勘查方案正在进入第三步的第一阶段。在整合勘查方案筹备过程和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是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不仅允许政府在该区已出资的探矿权参与整合,而且允许政府在本区拟出资,但尚未设置的矿业权,也归并到本项目中;其次是勘查区所在地的洛阳市和嵩县政府,在勘查施工条件方面给予了全面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整合勘查将寸步难行。所以可以说“嵩县整合勘查”,是三方面共赢:

一是地勘单位不仅可以从探矿权入股中取得股权,还从矿产勘查技术劳务承包中得到营业收入,并从地质找矿成果中得到奖励,甚至分成。

二是矿业公司得到了最急需的要素。因为在矿业的三要素中,资本和劳动并不短缺,真正短缺的就是可供开采利用的矿产资源。

三是政府取得了矿产开发中全部的经济社会效益,包括资源效益,即新增资源量占原有资源量的比例;财富增长效益,即矿产资源净价值由潜在收益变成现实收益;就业效应和财政税收效应等。

(二)做法总结

“嵩县模式”的基本内涵是“股份找矿,整合勘查”。其主要做法可归纳为:整装部署、联合勘查、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快速突破。

(1)整装部署:遵循地质找矿工作规律,按照整装勘查的指导思想,将项目部署在重要成矿区带上,以矿集区为单元,统一勘查规划、统一项目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提交成果,并根据矿业权的分布情况,从局部到整体分步实施。嵩县金钼多金属整合勘查项目处在全国16个重要成矿区带之一的豫西南金钼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区,属于小秦岭-熊耳山-外方山金银钼成矿带的嵩县矿集区,找矿潜力巨大。《河南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将此矿集区圈定为重点找矿区,《部省合作开展豫西地区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方案建议》也将此列为重点整装勘查区块。

(2)联合勘查:由原探矿权人、勘查投资人和承担项目任务的地勘单位等多个主体组成“找矿联盟”,并以资本为纽带,形成“利益共同体”联合实施风险勘查,实现找矿突破。嵩县整合勘查项目的原探矿权人为地勘局所属地勘事业单位,对参与合作的探矿权事前以协议授权形式委托局级国有地勘企业豫矿公司统一组织管理。勘查资金由中国五矿集团与豫矿公司合资的河南五鑫公司投入,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勘查作业单位,优先原探矿权人和局属单位。项目实施中,五鑫矿业公司、原矿权人区调队、地质二队以模拟股东会、董事会的方式,联合成立了“整合勘查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管委会”以表决形式确定项目设计、成果验收与处置等重大事项,聘请地质专家担任监理,对项目实施进行有效监督,并以资源储量、工程进度责任目标等方式对勘查作业单位进行激励。

(3)风险分担:参与嵩县整合勘查的矿权虽原为地勘单位拥有,已登记多年,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年,但由于单个矿权的找矿风险大,地勘单位事业体制下又缺少找矿风险分担机制,使得地勘单位不敢投入,难以独自承担勘查风险。通过矿权整合,大大提高了找矿成功的概率,并且只要其中的一个勘查区实现突破,就保障了整合项目的投资回报。实际操作中,整合的矿权越多,“找矿联盟”做得越大,分担后的勘查风险就越小。在我国尚未建立风险勘查市场的情况下,“嵩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风险分摊问题。

(4)利益共享:嵩县整合勘查是在矿业权高度分散、地质工作程度不一、找矿前景难以预知的地区实施的,合作各方按照协议约定,原探矿权人将尚未达到详查程度的矿业权以已有投入和矿权评估(初次评估)作价入股,出资人以资金投入占有股份,联合开展勘查找矿。总体完成详查或“项目管委会”决定终止勘查工作后对探明的资源进行价值评估(二次评估),二次评估与初次评估的增值部分为“找矿联盟”应分享的利益。这种权益可视为股权在“找矿联盟”成员之间转让,也可以通过市场转让,还可以在发现适宜开发的矿产地之后,将“找矿联盟”正式注册为合资公司。采取这种形式,“找矿联盟”各投资主体一律平等,按股份分享利益,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

(5)快速突破:通过整合勘查的实施,使得“小矿权”变成“大矿权”、小项目变成大项目、小工作区集成为大工作区、小成果集成为大成果;促成多家国有地勘单位联合会战、多门类专业人才协作攻关;促进多种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多种投资主体同担风险,共享收益。由于有充裕的勘查资金,综合采用多项技术手段,采取大会战的组织形式,建立和完善了项目管理和监理制度,促进了勘查区工作程度的迅速提高,实现了快速勘查、快速突破。

(三)主要特点

“嵩县模式”作为找矿新机制的一种探索,遵循了“两个规律”,实现了“三个结合”,统筹了“四大要素”。

(1)遵循“两个规律”: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针对像嵩县这样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矿业权空白相对较少的地区,按照部省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规划划定的整装勘查区,从局部整合勘查到整装勘查分阶段实施。局部整合阶段:鼓励国有地勘单位率先将同一矿集区的自有矿权整合起来,由国有地勘单位联合组建的地勘企业来组织实施或与优势企业合作形成“找矿联盟”;深度整合阶段:由政府引导、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部门协调制定矿集区整合勘查规划,以市场手段进行矿业权的适当归并,使同一矿集区联片整合勘查;战略整合阶段:以政府为主导,形成按成矿区带部署、矿集区为单元真正意义上的整装勘查。这种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地质找矿工作与地质认识规律相一致,有利于尽快实现找矿突破。在不同勘查阶段,根据勘查程度及其社会经济条件,合理确定矿产勘查各阶段的投资主体。按照“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思路,由政府出资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提供找矿靶区和地质信息资料服务;部省地质勘查基金引领拉动,降低找矿风险;多元投资的商业性勘查跟进拓展,实现探采结合。通过对矿权事前评估、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勘查阶段矿业权所有人、投资者和勘查单位的利益关系,合理分配勘查成果及相关利益,调动各方的找矿积极性,实现了互利共赢。

(2)实现“三个结合”:一是通过整合勘查实现了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的紧密结合。地勘单位与有实力的优势矿业企业结成“找矿联盟”,对获取的勘查成果可以及时便捷地转入开发阶段,实现找矿成果的迅速转化,早日发挥资源效益。国有地勘单位通过占有矿山股份,培育矿产开发业,加快了地勘企业的成长。二是通过整合勘查实现了地质找矿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紧密结合。作为“找矿联盟”的发起者,地勘单位既是整合勘查方案的制订者、地质找矿的实施者,又是利益共同体的成员(联合出资人和股东)。地质找矿不再是地勘单位的被动行为(“打工”),已转化为给自己找矿的主动行为。探者“既有权又有利”的制度设计和地勘单位既是“打工者”又是“出资人”的身份转变,给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地勘局以整合勘查入手,加快事企分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创办队级国有地勘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矿产勘查和开发为主体产业,把全局的国有地勘企业整合起来,最终打造实力雄厚的局级地勘企业集团,并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合作,优化组合各类勘查要素,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地质找矿大突破。三是通过整合勘查实现了地质找矿与矿业权管理的紧密结合。矿业权的人为设置破坏了矿床赋存的自然形态,导致整装勘查部署难以实现。探矿权人因独立承担找矿风险,勘查积极性不高,出现“圈而不探”的现象,给探矿权管理带来障碍。“嵩县模式”比较合理地化解了探矿权设置的人为性与矿床分布的规律性之间的矛盾,探矿权人通过“找矿联盟”对多个矿业权重新组合、统一管理,引入多元投资,加快勘查进度,促进了更加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建设。

(3)统筹“四大要素”:矿业权、勘查资金、找矿技术、组织管理是地质找矿的“四大要素”。“嵩县模式”为四大要素的科学配置搭建了平台。对高度分散的矿业权,依照成矿地质条件有相似之处、区域上彼此相邻或者相近、原矿权人之间有合作勘查愿望等条件进行整合,并签订协议由“找矿联盟”对矿业权进行管理经营,加快了勘查进度、矿业权的价值转换。勘查各阶段引入有实力的矿业企业(集团)的资金,和其他资金“拼盘”使用,同股同权,保障了勘查资金的可靠来源,使企业资本“嫁给”专业找矿队伍,扩大了企业的资源储备,为实现资本效益最大化创造了条件,也为延伸利益链条,联合实施后续的资源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找矿成果与找矿人的收益挂钩,激发了地勘单位“找大矿、找好矿”的信心和活力。“找矿联盟”中,有管理优势突出的大型矿业企业,有勘查经验丰富的地勘队伍,各方通过组建“项目管委会”发挥其所长,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科学部署合作项目,规范投入资金使用,强化项目质量成果,建立考评激励机制等,进一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保证预期成果实现。

二、嵩县“整合勘查”的普遍意义

(1)把分散的长期占而不探或投入不足的探矿权激活了。资源的作用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只有被使用的资源才能产生效益。如果嵩县的整合勘查模式能够把全国现有3万多个探矿权中的大部分激活了,那对增加我国矿产资源的实力将是重大贡献。

(2)为矿产普查阶段最短期的勘查资本的进入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单个分散的探矿权不仅风险大,即使找矿成功也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所以社会资本不愿意进入,银行不愿意贷款。而一旦通过整合,在相同类型或同一成矿系列中形成规模,找矿风险随之降低,规模效益随之显现,矿业资本也就很愿意进入。如果全国有条件的分散的探矿权,都能通过整合形成有利于矿业资本进入的条件,将会大大推进我国固体矿产的勘查进程。

(3)通过整合勘查,形成相对比较大的勘查区域,可以为集中找矿技术精英,实现找矿难点突破创造有利条件。而找矿技能,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具有关键性作用。同时它还可以使探矿工程形成规模,有利于这些要素的充分利用和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可以大大节约搬迁运输费用和交通通讯设施费用。因为这些费用最终都要分派到探矿工程中去,而单独的小规模探矿的施工是难以承受的。

(4)有力地推进了矿产勘查的企业化改革。从整合勘查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它一开始就把矿产勘查引入到企业中运行,比如把分散的探矿权整合起来,形成新的主体是企业(河南豫矿公司);整合后的探矿权与勘查资本结合,形成新的主体还是企业(河南五鑫矿业公司)。至于以后的运作更是全部在企业机制中进行的。所以在嵩县的整合勘查中,充分体现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所说的:“企业是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主体”。

(5)充分体现了市场在矿产勘查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从分散的探矿权的整合,到整合后探矿权与勘查资本的结合,都是中国五矿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五矿在哪儿出资找矿,找什么矿,又是由五矿在哪儿开矿,开什么矿决定的。也就是说五矿的决定都是由市场调节的。正是这种源于市场配置的倒逼机制,可以保证找出的矿、开出的矿,是市场所需要的。

(6)充分反映了地质工作一定要按地质规律、地质工作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要求。首先,对分散探矿权的整合,就是根据相邻的同一矿区带、相同类型或同一成矿系列(系统)进行的,体现了对客观地质规律的尊重;其次,对分散的探矿权主体,充分尊重他们所有财产的权益,通过权益入股,保护了他们的经济利益,体现了按经济规律办事的要求;最后,在勘查资本的筹集、勘查技术手段的应用、勘查风险的规避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地质工作的特点,体现了按地质工作规律办事的要求。

三、运用嵩县“整合勘查”模式应当注意的问题

(1)把零散的探矿权整合起来,如果是在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条件下进行,将会遇到更为复杂的局面。因为通过市场和评估作价的探矿权,并不一定被所有参与整合的矿业权人所接受,一旦出现“钉子户”,将扰乱全局。对此必须给予必要的带有强制手段的政府调控。

(2)参与整合的探矿权,必须在整合之前就要把产权搞清楚,不能带着产权不清的探矿权参与运作。因为整个探矿权的运作过程,就是不断增值或不断减值的过程,不论出现哪种情况,对产权不清的探矿权主体,都是一大麻烦。这一点对使用地方财政资金的探矿权,尤其要事先分配清楚。

(3)整合后的探矿权与勘查资本的结合,大多数是采用带有期权性质的预期股权分成。这里的关键是分成的比例和到什么阶段转入按比例共同投入。因为转入共同投入的阶段(比如详查之后,还是勘探终结)越往前提,对探矿权原持有者越不划算。同时对转入共同投入时的探矿权作价也必须明确其形成方法,不能含糊。比如是成本价转入还是用市场价转入。如果是探采一体化,多用成本价;如果是探采分离体制,多是用市场价。

(4)要充分考虑整合勘查最终成果,在转让时仍存在市场风险。这一点在嵩县整合勘查的模式中根本没有考虑,也是被大多数地勘单位所忽视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只要找到矿就大功告成,有没有市场需求并不重要。其实这个市场的需求,具有一票否决权,对商业性矿产勘查最重要。所以在推行嵩县勘查经验时,必须高度重视最终成果的市场需求问题。



《“嵩县模式”如何通过整装部署和联合勘查实现快速找矿突破?》
答:一、主要做法 嵩县模式的核心是“股份找矿,整合勘查”,其实践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整装部署: 按照地质规律,将项目部署在重要成矿区带,如豫西南金钼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区,实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实施,确保整体推进。联合勘查: 通过组建“找矿联盟”,原探矿权人、勘查投资人和地勘单位联合,以资本纽带...

《河南嵩县勘查模式》
答:所谓“嵩县模式”,就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将矿业权、资本、技术、管理等地质找矿要素整合起来,快速实现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 一、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分四步走 1.第一步,把相邻而分散的探矿权加以整合 河南地矿局所属地勘单位在这个矿集区有8个分散的探矿权,分布在两个勘查区,面积分别为22.76平...

《嵩县整合勘查对盘活探矿权是个创新》
答:首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不仅批准政府在该区已出资的探矿权参与整合,而且批准政府在本区拟出资、但尚未设置的矿业权也归并到本项目中;其次,勘查区所在地的洛阳市和嵩县政府在勘查施工条件方面给予了全面支持。所以,可以说,“嵩县整合勘查”是3个方面共赢:①地勘单位不仅可以从探矿权中取得股权,还从矿产...

《嵩县南部鸡蛋坪组脉型钼矿整装勘查》
答:2.脉型钼矿勘查、综合研究经验丰富 嵩县南部鸡蛋坪组脉型钼矿的发现始于2005年,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在开展嵩县纸房钼矿区普查时,通过地质普查在面积5.69km2范围内发现规模较大的钼矿脉6条,矿脉均赋存于鸡蛋坪组中,缓倾斜产出。长200~2800m,厚0.39~10.86m,控制斜深80~550m,厚度变化系数60%~...

《矿床的发现及地质勘探工作》
答:1992~1993年,河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第二地质队对4号角砾岩体490~320 m标高的金矿体进行了二期勘探,完成坑道2377.75 m,获C+D级表内、外金储量分别为6.325t和0.848t,并提交“河南省嵩县祁雨沟金矿区4号角砾岩体金矿床二期勘探地质报告”。上述地质勘探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4号角砾岩体的...

《河南省地质找矿新机制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答:在地质找矿大讨论中,河南省将认识和实践相结合,创造了整合勘查的“嵩县模式”。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中,又有新的发展。 (一)政府投入与社会资金合作勘查 河南省近年在“嵩县模式”基础上,创造了省地勘基金和社会资金合作勘查的新形式。近几年政府出资从事地质找矿的力度很大,投入财政资金16亿元,采用合...

《(二)整装勘查情况》
答:(1)国土资源部文件对“整装勘查”的表述 《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0]59号)中提出“整装勘查”,是在“总结推广安徽‘泥河模式’、河南‘嵩县模式’等快速整装勘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2009年,河南省地矿局实施了“嵩县矿集区整合勘查”,它是根据矿床形成规律,对位于同一...

《嵩县国土资源局》
答:该项目被称为“嵩县模式”,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嵩县整装勘查项目2010年共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累计完成钻探进尺21222.55米,探槽7879.65立方米,采集基本分析样品5557件。初步探明金资源量为21261.58千克,已达到大型矿床规模。 【矿产资源整合】嵩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在全县展开了金、钼和萤石矿的资源...

《地质找矿新机制》
答:新疆、安徽、河南等地的做法好经验在 2010 年 11月召开的“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座谈会”上交流,在地质找矿新机制探索和找矿实践中,形成了安徽“泥河模式”、河南“嵩县模式”、新疆“358”项目和青藏专项等模式。安徽“泥河模式”提供了多方联动、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公益性与商业性工作有机衔接...

《嵩县金矿的发现》
答: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在嵩县整合勘察项目中,发现大型金矿,总含金量约为40吨。这是我省地质找矿的又一重大突破。记者从该院得知,嵩县金钼多金属矿整合勘查项目,是省地矿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示范项目,主要由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承担实施。2009年至2013年,该项目共施工钻孔168个,...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