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二)爆破角砾岩型——河南省嵩县祁雨沟金矿 (三)拆离断层型金矿

作者&投稿:妫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嵩县祁雨沟金矿田()~

祁雨沟金矿田位于嵩县西北部陶村、王庄、黄水庵一带,属嵩县城关镇和德亭乡所辖。矿田出露地层为太古宇太华群,矿田内断裂构造发育,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要导矿和容矿构造。矿床类型较多,有斑岩-爆发角砾岩型金矿和蚀变构造岩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其中,以斑岩-爆发角砾岩型金矿为主。
祁雨沟金矿田共分布有含金角砾岩体31个。其中,有工业价值的约占1/5左右。岩体面积0.008—0.18平方公里。2号岩体做过初勘,4号岩体做过详查。两岩体均分布在陶村附近。2号岩体的主要矿体有5个,4号岩体的主要矿体有3个。矿体一般长度40—85米,宽9—52米,厚1.5—20米,呈缓倾斜分布,金平均品位6克/吨左右,伴生组分有铜、铅、硫等。
祁雨沟一带河谷为高都川,开采砂金历史悠久,传说西汉时张良曾在此采金。1931年,河南地质调查所王猷曾来调查过金矿。以砂金为主,对岩金仅做了一般性了解。认为岩金赋存于灰色石英脉和辉绿岩中。此后,1956年秦岭区域地质测量队进行1∶20万区域地质测量时,仍认为该地砂金来源于低温石英脉。
最早对祁雨沟一带爆发角砾岩体进行矿产调查是在1958年,该年嵩县地质队(县办地质队)根据群众报矿作了铜矿调查。1959年10月冶金工业厅所属地质五队吴方成等至该区进行铜矿普查。1962年提交《嵩县陶村金铜矿地质普查报告》,其普查工作多集中在以后所定的1号角砾岩体上。通过工作认为铜品位一般低于0.5%,难以利用。提出了应以金为主,铜为金的伴生矿的观点,可惜的是当时没有岩金分析结果,但吴方成等人提出的观点为以后的金矿发现指出了方向。1964年,小秦岭金矿被重新发现后,省地质局综合研究队对冶金地质五队在祁雨沟矿区所采样品副样进行金分析,证实含金品位较高。
1965年,省地质局十八队进入矿区,开展以金为主的普查工作。在冶金地质五队工作的基础上除确认1号角砾岩体为含金角砾岩体外,还发现了含金更好的2号和4号角砾岩体。1967年元月提交了《祁雨沟金矿区地质普查报告》,指出该区金矿主要是与火山爆发角砾岩简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认为金储量远景可达14吨以上。当时,这种类型金矿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作为一种新类型引起地质界的注意。1969年,省地质局豫○一队邀翟裕生教授及该队罗铭玖、姚育文等的踏勘组经踏勘后建议队补作普查评价工作,求得金矿储量2吨多,并在祁雨沟地区开展寻找爆发角砾岩体工作。
1975年,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地质三队进入矿区,由任贵生任矿区技术负责,以2号岩体为主要目标进行勘探。1978年提交2号岩体初勘报告,探明储量超过5吨,使祁雨沟矿区达到中型矿床规模,为矿山建设提供了可设计开采的资源。在对2号角砾岩体勘探的同时,还圈定了5号角砾岩体中的金矿体,特别是通过对矿化特征、围岩蚀变和剥蚀程度等较详细的研究,认为地表无矿的4号岩体下部可能有较好矿体存在。因此设计施工了一个十字剖面,钻进5个孔,结果孔孔见矿。初步计算储量亦可接近中型,为该矿区进一步工作打下了基础。
1976年,嵩县和城关乡联办祁雨沟金矿,露天开采2号角砾岩体。1977年建成25吨/日小选厂。1979年,又新建100吨/日的选厂。1982年再将25吨/日选厂改建成50吨/日的选厂。1983年和1984年又相继各新建一座100吨/日选厂,使选厂能力达到350吨/日。为配合矿山发展,准备后备资源,1983年河南冶金地质二队(1983年11月起更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河南地质勘探公司二队,简称有色地质二队)进入矿区,开展4号、6号岩体和断裂蚀变构造带普查。1986年起增加了勘查力量,有色地质四队也调派一个小分队共同开展地质工作。1987年,4号、6号和一些断裂构造带普查结束,计算地质储量超过10吨。
1988年,祁雨沟金矿对4号角砾岩体投入基建。为此,有色地质二队对490米标高以上的首采地段进行详查。1990年提交4号岩体详查报告,探明部分储量,满足了矿山需要。1992年4号角砾岩体采场建成,日产矿石200—250吨。
祁雨沟斑岩-爆发角砾岩矿床属中型规模。自建矿以来已开采十几年,开采规模有所扩大。这期间,地质工作不断进行,为矿山提供了后备资源。该类型矿床发现后,在河南起到了影响,导致蒲塘、毛堂等同类型金矿床的发现。

此类型金矿床形成于拆离断层面及接近拆离断层面的上盘及下盘的脆性或脆韧性断裂带中,由于其构造部位较为特殊,我们未将此类矿床列入蚀变破碎带型金矿类型中。此类型金矿化在豫西的三个变质核杂岩中均可见到,但均为矿化点及小型金矿床,而所发现的小型矿床均在崤山变质核杂岩中。此类金矿地质特征的差异较大,兹分述如下。
1.半宽金矿
位于崤山变质核杂岩东北缘的放牛山、半宽至唐山一带,此处拆离断层上盘为早元古代铁铜沟组的石英岩及含砾石英岩,下盘为绢英质糜棱岩、片麻岩及元古代花岗岩,缺失绿泥石化碎裂岩带及微角砾岩带(图6-15)。此矿床的金矿脉分布在如下部位:①在拆离断层带中存在较薄的稳定性很差的含金石英脉,一般不具工业开采价值;②拆离断层上盘陡倾的正断层中的金矿脉,仅充填在紧靠拆离断层处的正断层带内,矿脉规模小,不具工业开采价值;③下盘距拆离断层很近的缓倾正断层带中的金矿脉,其产状与拆离断层平行,目前惟一被工业开采的半宽金矿的矿脉即见于此类断层中。

图6-15 半宽金矿的构造定位示意图

2.张家河金矿
位于崤山变质核杂岩西侧,经核工业部308队普查确定为一小型金矿床。此处拆离断层上盘为熊耳群火山岩,下盘为绢英质糜棱岩、片麻岩及燕山期花岗岩(图6-16)。由于是通过钻探开展普查工作,矿化具体赋存部位尚不清楚,根据钻探剖面资料(图6-17)来看矿化应处于拆离断层带内。
3.申家窑金矿
位于崤山核杂岩内部的申家窑拆离断层及其下盘的绿泥石化碎裂带内,矿化由极不均匀的含金石英脉引起,原经过普查工作认为是一个规模接近中型的金矿床,后来开采中发现由于矿化不稳定,储量高估而不适于工业开采,但此矿是绿泥石化碎裂岩中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矿床。
4.卧龙沟金矿化点
矿化发生在崤山变质核杂岩北缘拆离断层上盘的熊耳群火山岩中,这里近拆离断层的熊耳群火山岩中出现厚约100m以上的强烈破碎带,发育密集的多组断裂,断裂带的滑移场研究(图5-34)表明这些断裂带是在核杂岩隆起过程中上盘垮塌形成的脆性断层。含金的褐铁矿化石英细脉充填于断裂带中,至今这里范围不大的沟谷中遍布大量的民采矿坑。崤山北缘的破碎带沿核杂岩外缘分布,由于黄土覆盖,目前仅少数沟谷被农民开采,考虑

图6-16 张家河矿区地质略图

(据308队资料略作修改)
1—太华群;2—熊耳群;3—第四系上部地层;4—第四系下部地层;5—破碎带(绿泥石化带);6—断层;7—矿化带及编号;8—勘探线及编号

图6-17 张家河金矿勘探剖面图

(据308队)
1—第四系残坡积物;2—片麻岩;3—构造带;4—矿体
到这里的矿脉多已发生氧化,因此有可能在矿化带中找到易选的具相当规模的低品位(1~2g/t)矿体。
综上所述,豫西拆离断层型的金矿总的看来由于矿化较弱且不均匀,至今未找到中型或中型以上的矿床,但在此类矿床中有可能找到易选的以氧化矿石为主的具相当规模的低品位矿床。
豫西的熊耳山还存在另一类金矿床,该类矿床是笔者豫十八队,1968,河南祁雨沟山金矿床普查报告。1968年撰写的地质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嵩县祁雨沟爆破性角砾岩型金矿床”,此类矿床分布于嵩县、洛宁及栾川一带,1996年即已发现43个隐爆角砾岩体,据葛良胜(1993)研究,角砾岩体是在花山花岗岩基侵位之后发生的。其形成时间较晚,显然与后造山阶段的伸展构造有关,但具体的控矿构造机制尚不清楚。

1.矿区地质特征

祁雨沟金矿位于河南省著名的熊耳山金银铅矿集区,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中。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相接带,是中国中央造山带的一部分,具有典型克拉通边缘特征,其地质构造演化涉及华北板块、南秦岭褶皱带、北秦岭褶皱带、扬子板块四大构造单元。熊耳山金银铅矿集区内除祁雨沟金矿外,还发育有上宫、栗子沟、公峪金矿和铁炉坪、潭玉沟等银矿(图4-5)(陈衍景等,2004;陈衍景和富士谷,1992;胡受奚等,1998;许令兵等,2010)。

图4-5 祁雨沟金矿构造位置和区域地质图

(据许令兵等,2010)

Kz—新生界砂岩、砾岩;Pz—下古生界灰岩、页岩、砂岩;Ptz—中元古界碳酸盐岩;Ch—熊耳群火山岩;Ar—新太古界片麻岩;γ1

—花岗岩;

—花岗斑岩;

—石英斑岩;

—二长花岗斑岩;q—石英脉;

—正长岩1—断层;2—背向斜构造;3—角砾岩体;4—金矿床(点);5—银(铅)矿床(点)

2.矿体特征

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广泛而强烈,燕山期岩浆活动与区域成矿作用关系密切(滑世权和沈子杰,2012;许令兵等,2010;王长明等,2006;马桂霞和朱海,2004)。矿区及附近发育大量规模较小的燕山期斑岩体和32个爆破角砾岩筒(邵克忠和李胜荣,1989)。根据矿化类型及矿体本身的形态特点,矿体形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受角砾岩体自身形态控制的不规则状矿体,另一类为受角砾岩体内裂隙控制的脉状矿体(图4-6)。不规则矿体主要产在490~340m间的岩体膨大部位,矿体厚度较大,以胶结物型矿化为主,金品位在3~5g/t之间;脉状矿体主要分布在490m中段以上,主要受两组剪性裂隙控制,矿脉长50~100m,最长大于200m(许令兵等,2010)。

图4-6 祁雨沟金矿矿体剖面示意图

(据滑世权和沈子杰,2012)

1—角砾岩体边界;2—不同成分角砾界线;3—脉状矿体;4—不规则状矿体;5—安山质角砾;6—片麻岩角砾;7—复成分角砾;8—斑岩角砾;9—穿脉及编号

根据野外观察,结合镜下鉴定,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型矿石。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镜下可见填隙结构、共结边结构、尖角状结构、细脉-网脉状结构、包含结构、交代骸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团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细脉状及网脉状构造等。金属矿物构成复杂,包括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银金矿等,其中,黄铁矿是金含量最高的金属矿物之一。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次为银金矿、金银矿,镜下可见自然金呈不规则粒状结构与黄铁矿密切共生,呈尖角状或细脉状沿黄铁矿裂隙充填,为裂隙金。

3.成因模式

祁雨沟金矿床与燕山晚期的花岗斑岩体为同时同源形成,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流体,无论是角砾岩体的空间结构、角砾成分,还是成矿物质的来源、成矿流体的成分、物理化学环境及其演化等,都说明该矿床属典型的爆破角砾岩型矿床(邵世才,1995;李诺等,2008)。从角砾岩及其分布和胶结物可看出角砾岩体发生过多次隐爆、坍塌、蚀变交代和矿化作用(邵世才,1995;郭东升等,2007)。成矿物质来源复杂,但以岩浆热液为主。成矿流体由早期高温热液向晚期低温大气降水热液演化:初始成矿流体为高温、高盐度的岩浆热液;经流体沸腾和CO2等逸失,主阶段流体氧化度、温度、盐度等降低,并有大气降水不断混入;晚期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的大气降水热液,成矿物质主要在早中阶段沉淀(图4-7)。

图4-7 祁雨沟金矿成矿模式图

(据郭东升等,2007)

1—花岗岩;2—斑岩;3—剪切带;4—造山型矿床;5—岩浆控制矿床;6—断裂;7—变质相界线;8—深源流体;9—大气降水

4.矿床系列标本简述

2010年,在了解祁雨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特征后,采用矿区拣块的方法共采集标本9块(表4-2)。其中,矿石标本7块,岩性为含金量不同的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石;采集围岩标本2块,岩性为含石英黄铁矿型金矿石。本次标本采集位置主要集中在J4角砾岩体的不同中段上,对不同品位的矿石标本均进行了采集,较全面地涵盖了矿区所有矿石类型。

表4-2 河南省嵩县祁雨沟金矿采集标本

续表

注:表中Au2-B代表河南省嵩县祁雨沟金矿标本,Au2-g代表该标本光片编号。

5.图版

(1)标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B01

石英黄铁矿型金矿石。矿石呈浅绿灰色—黄灰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角砾状构造。角砾有两种:一种为绿灰色微细粒硅化结晶灰岩,肉眼不能区分矿物成分,岩石粉末加稀盐酸起泡;另一种为花岗斑岩角砾,浅肉红色,可见钾长石和石英斑晶,基质为微晶或隐晶质。角砾由含黄铁矿石英网脉充填胶结。石英网脉中具有细粒浸染状或团窝状黄铁矿,内含少量黄铜矿,并具有绿泥石。脉内硫化物(金属)含量约1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B02

石英黄铁矿型金矿石。矿石呈灰绿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角砾状构造。角砾由微细粒硅化结晶灰岩和花岗斑岩组成,砾间充填物有石英、方解石、绿泥石。黄铁矿和微量黄铜矿呈不规则网脉状充填于灰岩角砾之间,角砾含量50%~60%。黄铁矿,黄色—黄白色,自形—他形粒状,结晶较好,粒径3mm×(3~4)mm,含量15%~20%。黄铜矿,铜黄色,他形粒状,含量少,<1%。绿泥石,灰绿色—浅灰绿色,含量约10%。方解石,白色、乳白色,结晶较好,呈团窝状分布,两组解理发育,含量约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B03

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石。矿石呈灰色、杂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角砾状构造。角砾有两种:一种为蚀变花岗岩混合片麻岩角砾,黄灰色,中粒—细粒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少量石英,多见绿泥石化蚀变,绿泥石呈星点状、细鳞片状;另一种为花岗斑岩角砾,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两种角砾含量达70%~80%。角砾之间充填矿物以绿泥石为主,次为绿帘石,在角砾充填物中镶嵌有黄铁矿和少量黄铜矿。黄铁矿,黄色、黄白色,金属光泽,多见立方体的自形—半自形晶体,晶体大小一般为1~3mm,含量10%~15%。局部见少量黄铜矿。金属硫化物与后期蚀变矿物紧密共生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B04

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石。矿石呈灰色、杂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角砾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和石英,斑晶亦为钾长石和石英。角砾有两种:一种为蚀变花岗岩混合片麻岩角砾,黄灰色,中粒—细粒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少量石英;另一种为花岗斑岩角砾,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两种角砾含量达70%~80%。角砾之间以绿泥石充填为主,在角砾中镶嵌有黄铁矿和少量黄铜矿。黄铁矿,黄色,金属光泽,多见立方体的自形—半自形晶体,晶体大小1~3mm,含量10%~15%,局部见少量黄铜矿。金属硫化物与后期蚀变矿物紧密共生,含量可达2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B05

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石。矿石呈灰色、杂色,中粒变晶结构,块状、弱片麻状、角砾状构造。矿石以混合质斜长片麻岩为主、花岗斑岩角砾为辅,绿泥石、黄铁矿充填在角砾之间,角砾内不含矿。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自形—半自形晶,黄色—黄白色,粒径为1~5mm,大者可达10mm,含量10%~15%。黄铜矿,铜黄色,他形粒状,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B06

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石。矿石呈浅绿灰色,中粒变晶结构,块状、似片麻状、角砾状构造。角砾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但多已绿泥石化,云母矿物看不清,被绿泥石取代。角砾间充填矿物主要为绿泥石、黄铁矿、石英和方解石,并见少量黄铜矿,角砾内不含矿。绿泥石,深绿色、灰绿色,呈细小粒状或鳞片状,硬度较小。黄铁矿,黄色—黄白色,立方体晶形常见,粒径3~5mm,大者可达10mm。绿泥石和黄铁矿在角砾间分布极不均匀,部分以绿泥石为主,含量可达80%~90%,局部黄铁矿呈块状集合体,晶粒间充填有绿泥石。另可见少量粒状石英和方解石,白色,无色透明,并见微量黄铜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B07

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石。矿石呈灰色,花斑状、角砾状构造。角砾有两类:一类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似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和黑云母,黑云母绿泥石化强烈;另一类为碳酸岩角砾,浅灰白色—浅肉红色,细晶—微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表面滴稀盐酸微弱起泡,岩石粉末剧烈起泡。角砾间充填矿物为绿泥石、黄铁矿、黄铜矿等。绿泥石,深绿色,粒状、鳞片状。黄铁矿,黄色—黄白色,自形—他形晶,粒径为1~10mm,含微量黄铜矿,金属硫化物含量约10%。绿泥石与黄铁矿紧密共生,绿泥石多在边部,黄铁矿多分布于中部,局部富集呈块状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B08

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石。矿石呈灰色,花斑状、角砾状构造。角砾有两类:一类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似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和黑云母,黑云母绿泥石化强烈;另一类为碳酸岩角砾,浅灰白色—浅肉红色,细晶—微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表面滴稀盐酸微弱起泡,晶粒径可达1cm×3cm,晶体中包裹有黄铁矿晶粒。角砾间充填矿物为绿泥石、黄铁矿、黄铜矿等。绿泥石,深绿色,粒状、鳞片状。黄铁矿,黄色—黄白色,自形—他形晶,粒径为1~10mm,含量较高,为25%~30%。含微量黄铜矿,金属硫化物含量约10%。绿泥石与黄铁矿紧密共生,局部富集呈块状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B09

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石。矿石呈灰色—绿灰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角砾状构造。角砾成分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母绿泥石化强烈,角砾大小悬殊,从1~2cm至10~20cm均有,呈棱角状、尖棱角状。角砾间充填绿泥石、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黄铜矿含量达30%~35%,其中黄铁矿可达25%~30%。金属硫化物呈脉状、团窝状和细粒浸染状不均匀分布于角砾之间,与石英紧密共生

(2)标本镜下鉴定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g01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及磁铁矿,少量黄铜矿、闪锌矿及磁黄铁矿,偶见自然金等。黄铁矿(Py)少量,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可见自然金沿黄铁矿颗粒裂隙分布,粒径在0.01~0.5mm之间。磁铁矿(Mag)少量,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可见磁铁矿残余格架结构,粒径0.001~0.3mm不等。闪锌矿(Sp)偶见,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分布于透明矿物颗粒中,可见其与磁黄铁矿接触边缘平直呈共结边结构,粒径介于0.002~0.005mm之间。磁黄铁矿(Po)偶见,呈他形粒状结构分布于透明矿物颗粒中,可见其与闪锌矿接触边缘平直呈共边结构,粒径介于0.002~0.01mm之间。偶见黄铜矿和自然金(Gl)

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磁黄铁矿→自然金→褐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g02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及方铅矿,少量赤铁矿、磁黄铁矿及金红石等。黄铁矿(Py)含量约12%,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被黄铜矿、方铅矿沿其颗粒间隙及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细脉状—网脉状结构等,粒径介于0.01~5.0mm之间。黄铜矿(Ccp)含量约15%,呈他形粒状结构,与磁黄铁矿接触界线平直呈共边结构,局部包裹黄铁矿呈包含结构,被方铅矿呈尖角状或脉状交代,粒径为0.01~10.0mm。方铅矿(Gn)含量约2%,呈不规则粒状结构,交代黄铁矿、黄铜矿呈尖角状或细脉状结构,局部交代包裹黄铁矿、黄铜矿残余颗粒呈包含结构,粒径介于0.002~0.6mm之间。金红石(Rt)少量,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部分颗粒呈自形粒状结构,粒径介于0.002~0.2mm之间。少量赤铁矿(Hem)和磁黄铁矿

矿物生成顺序:金红石→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g03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磁铁矿及黄铜矿,少量方铅矿及赤铁矿等。黄铁矿(Py)含量约5%,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沿磁铁矿颗粒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被黄铜矿、方铅矿沿其颗粒边缘及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粒径0.01~10.0mm不等。磁铁矿(Mag)少量,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可见赤铁矿及黄铁矿沿其边缘及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粒径介于0.002~0.5mm之间。黄铜矿(Ccp)少量,呈他形粒状结构,沿黄铁矿颗粒边缘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粒径0.001~0.3mm不等。方铅矿(Gn)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可见其交代黄铁矿呈尖角状或细脉状结构,粒径介于0.01~0.2mm之间。赤铁矿(Hem)少量,沿磁铁矿颗粒裂隙及边缘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粒径0.001~0.1mm不等

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g04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少量黄铜矿、方铅矿、磁黄铁矿、辉钼矿及金红石等。黄铁矿(Py),含量约为5%,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被晚期透明矿物交代呈骸晶结构,黄铜矿、方铅矿、磁黄铁矿沿其颗粒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粒径0.01~10.0mm不等。黄铜矿(Ccp)少量,呈他形粒状结构填隙于透明矿物颗粒中,沿黄铁矿颗粒边缘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粒径0.001~0.01mm不等。方铅矿(Gn)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可见其交代黄铁矿呈尖角状或细脉状结构,局部可见方铅矿呈尖角状交代黄铜矿,粒径0.01~0.03mm不等。磁黄铁矿(Po)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与黄铜矿接触边缘平直呈共边结构,沿黄铁矿颗粒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粒径0.002~0.05mm不等。偶见辉钼矿(Mot)和金红石(Rt)

矿物生成顺序:金红石→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g05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少量黄铜矿、方铅矿及闪锌矿等。黄铁矿(Py)含量约10%,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较为破碎呈碎裂结构,被晚期透明矿物交代呈骸晶结构,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沿其颗粒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颗粒粒径0.01~8.0mm不等。黄铜矿(Ccp)少量,呈他形粒状结构,沿黄铁矿颗粒边缘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粒径0.001~0.05mm不等。方铅矿(Gn)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交代黄铁矿呈尖角状或细脉状结构,局部可见方铅矿呈尖角状交代黄铜矿,粒径0.005~0.1mm不等。闪锌矿(Sp)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可见其交代黄铁矿呈尖角状结构,粒径0.01~0.1mm不等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g07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方铅矿及金红石,少量磁铁矿、黄铜矿及磁黄铁矿,偶见辉铋矿等。黄铁矿(Py)含量约8%,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被晚期透明矿物交代呈骸晶结构,可见方铅矿、黄铜矿及磁黄铁矿沿其颗粒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粒径0.01~8.0mm不等。方铅矿(Gn)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呈尖角状沿黄铁矿颗粒裂隙交代,粒径0.005~0.1mm不等。黄铜矿(Ccp)少量,呈他形粒状结构填隙于透明矿物颗粒中,偶见其与磁黄铁矿呈共结边结构共生,并呈尖角状交代黄铁矿,粒径0.001~0.3mm不等。少量磁铁矿(Mag)和金红石(Rt)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分布于透明矿物中。偶见辉铋矿(Bmt)和磁黄铁矿(Po)呈他形结构分布于透明矿物颗粒中,粒径0.08mm左右

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金红石→黄铁矿→辉铋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g08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及金红石,少量黄铜矿、方铅矿及磁黄铁矿等。黄铁矿(Py)含量约5%,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被晚期透明矿物交代呈骸晶结构,被方铅矿、黄铜矿及磁黄铁矿沿其颗粒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粒径0.01~5.0mm不等。方铅矿(Gn)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主要呈尖角状或细脉状沿黄铁矿颗粒裂隙交代,粒径0.005~0.1mm不等。黄铜矿(Ccp)少量,呈他形粒状结构,与磁黄铁矿呈共结边结构共生,并呈尖角状沿黄铁矿裂隙及边缘交代,粒径0.001~0.1mm不等。磁黄铁矿(Po)偶见,呈他形粒状结构,与黄铜矿呈共结边结构,粒径0.002~0.08mm不等。金红石(Rt)少量,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部分颗粒呈自形针状结构,粒径0.002~0.2mm不等

矿物生成顺序:金红石→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2-g09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及自然金,少量方铅矿、磁黄铁矿及赤铁矿等。黄铁矿(Py)含量约35%,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被晚期透明矿物交代呈骸晶结构,被自然金、黄铜矿、方铅矿及磁黄铁矿沿其颗粒裂隙及边缘交代呈尖角状结构,局部被黄铜矿交代包裹呈包含结构,粒径0.01~5.0mm不等。黄铜矿(Ccp)含量约20%,呈他形粒状结构,与自然金密切共生,交代包裹黄铁矿及赤铁矿颗粒呈包含结构,呈细脉—网脉状穿插交代黄铁矿,与磁黄铁矿接触边界平直舒缓呈共边结构,粒径0.01~3.0mm不等。自然金(Gl)含量约0.1%,呈不规则粒状结构与黄铜矿密切共生,呈尖角状或细脉状沿黄铁矿裂隙充填,粒径0.002~0.2mm不等。方铅矿(Gn)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主要呈尖角状沿黄铁矿裂隙交代,粒径0.005~0.2mm不等。偶见磁黄铁矿(Po)和赤铁矿(Hem)

矿物生成顺序: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自然金→方铅矿



《(二)爆破角砾岩型——河南省嵩县祁雨沟金矿》
答:祁雨沟金矿床与燕山晚期的花岗斑岩体为同时同源形成,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流体,无论是角砾岩体的空间结构、角砾成分,还是成矿物质的来源、成矿流体的成分、物理化学环境及其演化等,都说明该矿床属典型的爆破角砾岩型矿床(邵世才,1995;李诺等,2008)。从角砾岩及其分布和胶结物可看出角砾岩体发生过多次隐爆、坍塌、蚀变...

《爆破角砾岩型金矿》
答:爆破角砾岩筒主要分布在熊耳山南麓,少数分部在熊耳山与伏牛山的衔接处(店房)。该类金矿床最大和最有代表性的为祁雨沟和店房两个矿区,二者成矿特征相同。现以祁雨沟金矿特征叙述如下。 (1)地质特征 祁雨沟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区位于熊耳山东南缘的嵩县西北部,包括了祁雨沟、雷门沟、沙土洼等32个以上的爆破角砾岩体,...

《河南省嵩县祁雨沟金矿》
答:含金角砾岩体的胶结物主要为石英、黄铁矿、方解石等热液矿物,而无矿角砾岩体一般为花岗质矿物胶结。角砾岩体内金矿体一般为透镜、脉状和不规则状,偶见分支复合现象。标本采自J7含金角砾岩体。 J7含金角砾岩体位于矿区的中部,在平面上呈不规则状,面积约0.67km2,长1500m,宽200~8200m,倾向NE40...

《矿床的发现及地质勘探工作》
答:祁雨沟金矿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大型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是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北陶村一带,地处秦岭造山带北侧。该区自古盛产砂金,采迹较多,地表矿化明显,但岩金矿床的发现却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和反复认识的过程。1956~1957年,秦岭区测队在该区进行1∶20万区域地质...

《各类型金矿床的基本特征(李增慧 赵嘉农 丁士应)》
答:该类金矿包括二个亚类,分别以祁雨沟金矿和店房金矿为代表。 1.祁雨沟金矿 惯称爆破角砾岩型金矿。目前发现大小角砾岩体35个,大致沿北西-南东方向呈带状分布,成群出现,在王庄—陶村一带最为集中,计有22个角砾岩体,其中祁雨沟矿区分布的6个角砾岩体(J1—J6)含金。在安沟、沙土洼等地分布的13个角砾岩体中均...

《嵩县祁雨沟金矿田()》
答:1976年,嵩县和城关乡联办祁雨沟金矿,露天开采2号角砾岩体。1977年建成25吨/日小选厂。1979年,又新建100吨/日的选厂。1982年再将25吨/日选厂改建成50吨/日的选厂。1983年和1984年又相继各新建一座100吨/日选厂,使选厂能力达到350吨/日。为配合矿山发展,准备后备资源,1983年河南冶金地质二队...

《嵩县雷门沟钼矿()》
答:雷门沟钼矿位于嵩县德亭乡。矿区面积约5.4平方公里。雷门沟钼矿属斑岩型矿床。出露面积0.77平方公里的细-微粒斑状花岗岩为钼矿床的成矿母岩,成矿母岩内部、边部和顶部均有爆发角砾岩体分布。矿区内出露地层为太古宇太华群,与岩体接触带附近,太华群有明显的蚀变现象。辉钼矿体主要赋存于斑状花岗岩...

《(三)拆离断层型金矿》
答:豫西的熊耳山还存在另一类金矿床,该类矿床是笔者豫十八队,1968,河南祁雨沟山金矿床普查报告。1968年撰写的地质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嵩县祁雨沟爆破性角砾岩型金矿床”,此类矿床分布于嵩县、洛宁及栾川一带,1996年即已发现43个隐爆角砾岩体,据葛良胜(1993)研究,角砾岩体是在花山花岗岩基侵位之后发生...

《第一篇 河南地质矿产概况》
答:属斑岩型、斑岩 夕卡岩型和隐爆角砾岩型矿床。 ④与深成相花岗岩有关矿产 有铜、铅、锌、金、银、稀土和非金属矿萤石、白云母等。以金、银、萤石为主,铜、铅、锌多为伴生矿。以金、银为主的多金属矿,主要分布于灵宝、崤山、熊耳山、桐柏等地区,金、银的富集与古老的矿源层关系密切,而规模较大的花岗岩体...

《豫西熊耳山地区深部找矿浅析》
答:金矿床类型主要有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隐爆角砾岩型,其中以构造蚀变岩型最为重要。现已探明大-中型金矿14处,大型银铅矿2处,大型钼矿2处,找矿潜力巨大,是秦岭造山带内重要的金银钼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区内代表性大-中型矿床的主要特征见表1。 二、深部找矿可行性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系统的地质找矿...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