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文言复句的种类有哪些

作者&投稿:璩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句式复习指要 1《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能力等级为B. 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 ,古文言中存在着大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而这些句式也恰恰成为阅读、理解古文言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句式中,需考生着重掌握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下面将逐个进行剖析. 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 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例1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例2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 有的判断句,也可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例3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而且这种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例4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例5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的用法则多起来.另外,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二、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1.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例6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分析 这里“惑”“欺”的动作分别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2.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 例7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分析“受制于人”,即被人牵制或制服.“受……于……”成了被动句式. 3.用“见”“于”“见……于……”表被动 例8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分析 这里的“见欺”表示被动,引出了施动者——“秦城恐不可得”的对象. 例9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 分析 这里的被动句采用了“见……于……” 的形式,用“于”介绍出被动句的宾语. 例10 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分析 此句用“见”表示被动,使用同例9,“于”的后面介绍出被动句的宾语. 4.“见”还有一种特殊用法与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 例11 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 分析 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也是此种用法. 5.用“为”“为……所……”表被动 例12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 文言句式复习指要 分析 此句采用“为……所……”的格式,“为”读wèi, 介词,“被”的意思,与“所”合成,表示被动. 6.用“被”表被动 例1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分析 此被动句和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意思一样,直接采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7.无标志的被动句 例14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分析 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三、倒装句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其倒装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15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分析 正常的句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⑴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这类句子中,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例16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例17 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分析 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⑵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对于这类句子,有两种形式需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例18 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⑶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义. 例1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分析“句读”为“不知”的前置宾语,“句读之不知”的“之”字,是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⑷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20 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业文南向坐”中的“南”为方位名词,此处做了“坐”的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例2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分析 此句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构成的定语后置. 例22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分析 此句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构成的.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2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 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24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2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四、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主语省略 主语的省略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 例26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捕蛇者说》) 分析 此句中“殚其地之出……” 之后的几个分句之前都省略了主语“乡邻” ,这是因为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故主语承前省. 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 例27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分析 这里省略的内容为“(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 .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例2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六则) 分析“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省略了谓语“择” ,这是因为两者对举,其意思明确,谓语可以承前省去. 3.宾语省略 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例29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分析“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其间“拜”的动词后面省略了“之”代词. 例30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分析“竖子不足与谋!”此句 “与” 介词后面省略了“之”代词. 4.介词省略 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 例31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 分析“果地震陇西”中“陇西”应该与“于”合成介宾 短语做“地震”的状语.这是省略介词“于”的形式. 五、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但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例32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见,……则较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 分析“奈之何”,即“奈何之”,“奈”与“若”“如”三字,古代音近通用,都是动词,含有“办”“处置”“对付”一类的意思.“何”是疑问副词做补语.当“怎么”讲.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等. 例33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分析“得无……乎”,表测度.“得无”可译为“恐怕”“也许”.如果询问的语气稍重一些,可译为“莫不是”“该不会 ”等.“乎”为疑问语气助词. 例34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分析 此句中的“其”,并非代词,在古代汉语的疑问句式里它是疑问语气助词.“其如……何?”构成现代汉语“把……怎么样”的意思. 六、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中常见的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如“莫”,以及否定性动词如“无”. 例35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分析“不”通“否”,“不是”的意思.这里译为“不是这样”. 例36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分析“无以为乐”,即没有什么用来做乐.“无”,否定性动词. 七、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可将这些固定结构分为分为四种: ⑴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⑵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⑶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⑷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文言文里的主语,谓语,宾语,副词,定语,状语怎么判断,希望说明白一点!谢 ...》
答:动语和宾语成对,它决定宾语的性质。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包括:动词、动词+时态助词、中补短语、动词性联合短语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的构成材料有:名词性词语、数量短语、“的”字短语、名词性联合短语、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形容词性联合短语、主谓短语、复句形式。(三)宾语的意义类型 ...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答: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题目,那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好文言文,下面我就给大家带来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

《文言文连词的分类》
答:(《论贵粟疏》)(商人虽然没 有像农民那样从事耕作的辛苦,他们却占有田地里出产的 物品。 ) ⑧ 虽鸡狗不得宁焉Q (《捕蛇者说》)(即使是鸡狗,也不能 安宁。)例⑤⑥在单句的句子成分之间用了连词“而”,在白话文中 是不需要用连词的。例⑦是转折关系的复句,文言文没有用一个 连词,...

《怎么写文言文方法》
答: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 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

《什么叫句式?句式有哪些?》
答: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

《倒装句文言文类型》
答: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基本相同。他们都分单句和复句,都有主谓宾和定状补六大成分。句子的语序也基本相同。当然,他们之间还有相异的地方,学习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现代汉语句式的相异点。虽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文言文有些实词和现代汉语用法不同,...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何分析?》
答:虽然在新大纲中没有对学生要求掌握它们,但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对这些句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下面我就文言文中的这几个特殊句式做一个简略的分析。2.1 判断句式何为判断句?《辞海》中这样注释:“用来判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同一性质或种类的句子。”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

《有因的文言文短句》
答:1. 含有之的文言文句子 一、之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结构助词。 例如: ①忘路之远近。(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忘记了路的远近。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 例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刘禹锡《爱莲说》)译:我唯独爱莲花...

《分析文言文的几个方面》
答: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字、成语解释、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有哪些?》
答: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5.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