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作者&投稿:那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是新课标在小学阶段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体现。经过教
学实践,我总结了这样四种良好的自学习惯:
1
、认真阅读的习惯
.2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

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4
、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在培养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方面应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主要目标。美国心理学
家赫尔认为:
“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
“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
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
。这些话充分阐明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重大作用。

什么是自主阅读的习惯呢?它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
程。良好的自学习惯,则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
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
否则,就不能圆满完成培养自
学能力的改革任务。
根据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
我们认为,
应主要培养学生以下
4
种自学习
惯。

一、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一般是指看或者读作者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文章。从而获取各方面知识,领
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都要求阅读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
潜心思考,才能领会。那种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阅读是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的。

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必须做到
“五到”

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以心到为核心,促进对文章正确地理解,深入地领悟,在此基础上五者协调,共同作用。古
人朱熹提到了读书要“三到”
。他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
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温酿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认真阅读的重要性。
我们在这
里加入“手到和耳到”
,是强调学生要有动笔批划和充分运用耳朵的听力来学习的习惯,这
对于阅读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还必须做到“四读”
,其具体要求为:
1.
读通。一篇文章摆到面前,首先要做到字
词通、语句通、内容通,即读准字音,弄清词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
意。这朗读与理解两方面的要求是读书的初步要求。
2.
读懂。
即在读通的基础上,
深入理解
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特点,明确中心,了解一些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是读书
的根本要求。
3.
读熟。
它是加强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
手段。
复述、背诵是读熟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4.
读活,
把这篇文章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
那篇文章上,熟练地进行分析,
甚至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
这就叫书读活了。这
实质是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的正迁移。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根本,读熟是深化,读活是升
华,这四点是对阅读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概括化了的要求。我们读书,不仅要读通、通懂,还
要读熟、读活
培养学生边阅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做记号,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教给学生做记号的方法,规范了符号,指定了内容。内容大致包括七个方面:生字新词,多音字,关键词语,精彩的语句,重要的地方,对某些内容有疑问,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给相应的内容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增长,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
边读边做记号我们遵循以下三点做法:1.思考为主,记号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记号挤占了思考时间。2.做记号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3. 做记号最好在课文中进行。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复习。4.可适当运用这些常用符号:在下边画“——”,在下边加“·”,在下边加“○”,在后面加“?”和在前面加“”等。

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使人学习事半功倍,而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而形成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掌握学生学好语文的技巧和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否则,要学好语文就成了一种空谈。我们课题组进行实施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想,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开展"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的课题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理论进行研究,有着较高的价值。
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几点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习惯养成的根基,是开放智力的基础。习惯的培养来源于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是小学语文学习成功的关键。我们身在一线的教师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去创设兴趣的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在兴趣中产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二、加强语言训练,注重语言积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培养学生全神贯注、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师要抓住小学生注意力维持和语言文字训练相结合。教师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些精彩的设计问题,巧妙的构思,运用不同方式的激励语言激发学生的词语的积累,不断地从各种角度多层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语言趣味性、条理性的引导,并在同学们的相互讨论、交流合作基础上获得知识,从而使同学们学习交流中掌握了语言词语,同时也掌握了语句的内涵。理解是学习语言关键,加强语言训练是语言文字的内化吸收、促进知识迁移的过程。加强语言训练是理解的基础,没有加强语言训练,课文语言就无法成为学生的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课堂上听写生字新词、书面造句等手段进行训练。学生学会了语言的积累,掌握了朗读和理解的关系,从而体会到学习语言的趣味性,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习惯
三、关注学生朗读,培养阅读习惯
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总结阅读教学方法:1、抓住文章题眼指导学生朗读。2、抓住课文的中心句,体会作者的内涵。3、渲染气氛,激情朗读。
四、训练语言表达,提高阅读水平
训练语言表达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表达,语言表达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发言,教师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每一位生的语言表达,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感受、去体验,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或意想不到的语言表达的失误。语言表达的训练有多种方式。1、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词语积累极少,常常出现严重的语病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方法: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是什么、或怎么样);通过引导学生语言表达训练,然后进行写话练习,培养学生有思考到叙述,即由说话到写话的习惯。2、中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中年级由于刚刚接触习作,积累词语不够丰富;而高年级虽然了解了习作知识,但是习作水平比较低。鉴于此种状况,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结合阅读教学渗透习作训练。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是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练笔练习。通过阅读训练和语言表达相结合进行仿写、续写、改写、缩写等;不仅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从而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习作的良好习惯。
五、正确引导评价,提升习惯培养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适时地评价学生,调控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能听、会说。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如有问题不一致需要合作探究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小组合作方式解决,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小组学习与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相结合的目的。新课程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单调,无意中使评价失去意义和效果,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逐步消极,导致有价值的知识探究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正确的评价不仅要对于精彩的表现给予激励表扬和肯定,还要在赞同他的正确观点上给予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欲望性和迫切性,对于其他学生有一定激励和促进作用,对于学生语文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总之,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项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引导,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断的训练,需要学生自主的努力和锻炼。在新课标改革发展的今天,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与老师在语文这块肥沃的沃土上静静深思、逐步领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需要达到的11项目标,其中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即主要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批判能力、积淀能力。
但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逐步加深,逐步发展,螺旋式上升的,应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而且训练要扎扎实实,环环相扣,才能逐步完成从不能读到能读,从读得不够好到比较好的发展过程。整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让学生自己去经历,但整个过程中的每一步,也都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因为只有指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用最经济的时间,练成最切实的本领。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激发朗读兴趣,营造读书氛围
阅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真正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营造氛围。教师的范读和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老师有表情的范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如在讲授《匆匆》、《桃花心木》等文章时,我们要反复揣摩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通过自身角色形象的范读和配音效果,优化了朗读过程,从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共同感受,使学生既能领略作品高超的艺术和丰富情感,又能感受到强烈的人格力量,激发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还是靠自己的阅读实践。再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不仅使学生摆脱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而且通过主动参与,将其内心视象转化为声音造型,使学生领略文章的调味气势和感情色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渐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因此,“朗读”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训练。以往我们往往怕朗读会过多地占用时间,学生也多采用默读法,课文的意境,情调和文气读不出来,学生便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应首先调控自己的教学心理,依照不同教材内容、不同文体、不同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掌握辨形、正音、释义的前提下,读通词句、读断句逗、读通思路。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中来,使整个阅读过程成为以自身为主体的学习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教师从中加以指点和引导,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其阅读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二、加强精读训练,培养阅读习惯
实践经验已证明:学生阅读能力只要通过科学的、适量的培养和训练会逐步形成的。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抓住精读这一环节,不断地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深化训练,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精读不仅要求学生正确领会课文中字、词、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能够概括总结段落大意,掌握文章的脉络层次,同时还要能准确地归纳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根据这些要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精读训练的过程中,对重点课文要求学生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通过认读和速读使学生粗略掌握课文大意。第二遍,精读和细读,把握段落层次及篇章结构,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用意。第三遍,边阅读,边思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感知不同文体、不同作者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但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教给学生不同文章的不同读法,“授人以渔”。同时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诱发质疑,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主动探索解疑和释疑,掌握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不仅读懂吃透了,而且学生在阅读中反复琢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细读深思,全面掌握和理解了课文。虽然这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较高的阅读方法,但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训练,加强指导,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如:讨论法、圈点法、自读互议法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读书,研究探求,寻根问底的好习惯,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只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真正走进“读”的境界,他们便会兴趣骤增,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日进月长。
三、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现阶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是面窄、量少,自读能力较低下。而造成上述事实的主要因素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外,其直接的因素莫过于我们老师的干扰,唯恐学生的课外阅读冲击正课的学习,而横加制止,或加上“不务正业”的帽子进行批评。我们应该知道: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内有限的时间和少量的训练是难以达到的,还要通过课外的广泛的阅读和积累才能形成。因此我们首先应提高认识、清除顾虑,其次选择部分书目在我们的指导下阅读。这样让学生有序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广泛涉猎,博览多闻,而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应变能力。为了符合学生平常课外的猎奇心理和随意盲目性,制订指导课外阅读的计划:
(1)订出课外阅读书目。
(2)确定阅读训练的方式、方法。
(3)安排阅读时间。
(4)组织阅读活动。
针对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有其趣味性、灵活性、独立性的特点,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兴趣爱好及语文水平等情况,尊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前提下,传授必要的阅读知识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摘抄法、圈点法、评注法、笔记法等常用的阅读方法。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需要举办故事会、摘抄汇报会等活动。由学生自己筹备,自己主持,自己总结,教师从中加以指点和辅导。通过这样的尝试和训练,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自读语文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和发展。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过的“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指导,强化训练,学生的主体作用便会充分发挥,潜心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能够得到实现的。

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需要通过阅读与书的对话,逐渐学习独立思考。因此,阅读是他们学习的基础。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怎样才能较好地达到课标的阅读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个人认为:要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传授一些阅读的方法,并将其形成习惯,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使学生终生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 有的同学在阅读文章时,碰到了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就猜字猜意思,懒得翻工具书,这是很不好的。同学们应当和不会说话的朋友字典、词典多打交道,它们会永远忠实地帮助你。从小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的好习惯,不仅能避免产生读书不认真的毛病,而且还能培养学习兴趣,加速字、词的积累,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要养成圈、点、画、注的习惯。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时,如果同学们学会在书中圈、点、画、注,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1、重点的词句用圈。 在读书时,当你阅读到重点的词句时,用笔圈起来,为的是引起特别的注意,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2、关键性的语句用点。 阅读书籍时,碰到需要记住或注意的地方用点。 3、有疑难问题用画。 读书不可一知半解,吃夹生饭。碰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应该及时画下来,在从书中找出正确答案,或去向别人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 4、发表见解,评价用注。 读书时,一定要一边阅读一边多动脑筋,认真琢磨,对书中有些内容,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评价一下,可以在空行或旁边批注。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读书时,就曾在一本约10万字的书上,逐字逐句地用墨笔加以圈、点,或画上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符号。这确实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当然,这书只有是自己的,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到一边看书,一边拿笔,划划重要的内容,精彩的词句,那么就可以促使自己动脑思考,做到了眼到、手到、心到,提高了分析能力。 第三、要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是否会自学,能否以顽强的毅力勤奋地自学,对于一个人成才是十分重要的。同学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基础知识。犹如浩瀚大海般的知识,还需要同学们在自学中获得。因此,同学们从小就应当培养自学的好习惯。 第四、要因此认真动脑思考的习惯。 第五、要因此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不少人的好习惯。读书之后写写读书笔记,既有利于思考书中的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又能提高写作能力。读书笔记的写法很多,常用到的有摘抄、编提纲、写心得体会等。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能力》
答: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由“教读”到“自读”孔鹏鹏 又一轮的课堂观摩结束,不时会听到老师夸赞“XX班的学生自读能力很强,阅读水平高”,也不时听到了教师们反思“我们学生的自读能力差”。其实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那么怎么指导学生自主读书呢...

《如何培养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答: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会等,强化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可以开辟读书廊,张挂读书的名人名言,开放“电子阅览室”和“网上阅览”等获取新信息的场所,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汲取新知识。另一方面在校外建立读书基地——新华书店、假日读书小队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答: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自主阅读能力研究方案》
答: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的对象 我校三到六年级 85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摸底。对于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2、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切实可行的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经验。3、教育实验法,以班级为单位,...

《怎样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学随笔》
答:在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新方法的实践研究探索中,如何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这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探索的问题。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犹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充分地...

《人教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什么》
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全面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研究计划》
答: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我们准备进行《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曾经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的最高阅读境界。二、...

《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能力》
答:阅读是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

《如何指导高年级学生有效阅读》
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拿出笔纷纷找到了相关句子并感悟句子。教师的“善导”便会激发学生的“善疑”“善读”“善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3)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高年级阅读的重头戏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

《如何对高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答:现在,我已经养成了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这样可以使我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这样既有助于提升阅读速度,同时也能提升阅读理解和记忆效率。当然了,这需要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有意识的培养。如果阅读效率低的话,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