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考友分享:注会五门的备考方法

作者&投稿:隆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 关于时间安排

我离职之后考前准备时间为五个月。把两法课件听了两遍,审计和财管各听了一遍。不过还是建议大家不要轻易的离职,毕竟那样做压力会很大。对于这些上班族,上班时间不可能看书,只有晚上的时间,我的建议是上下班途中各有1小时,坚持用mp3听两法的课件。晚上和周末时间最宝贵,尽量克服生活琐事等干扰。遇到事情,坚持三问:这事与考试比较,是不是必须自己做?是不是必须自己现在做?非自己现在做不可的事如何做?

对于复习计划和时间安排,我把一天的时间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大段,每段时间复习一科交替进行的,每科先听课,再看书,再做习题,将错题标记。全职备考,这样安排时间是够的,贵在坚持。如果下定决心,背水一战,就当排除干扰。我是听一章课看一章书,重点、新点和难点的多听多看。如果在职,时间真的很紧,所以非重点章节和能自己看明白的章节可以不听课,直接看书做题检验,标记错题的知识点,一遍做到的事情绝不做二遍,坚持二八原则,会节省很多时间。习题班老师的例题都很好,可以当作习题,多做几遍,精而不多。

二、 关于学习心态
对于枯燥的审计科,我的心态是复习是做加法,只有每个知识点踏实地积累,坚持需要耐住浮躁。审计是我们较少接触的科目。我是先听老师课件,再将课件内容在书中标记,然后反复看书,弄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然后做题,将错题的知识点在书中标记,审计的风险导向理论、重点业务循环的内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报告等基本概念的逻辑关系密切,需要精准的理解并记忆。

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也有很累的时候,我早上不学,中午午睡。重要的是女友和家人支持,还有告诉自己:这是一次生命的奔跑。加油吧。审计也没有说一定要看多少遍,关键看你做题的效果,出错的题要标记,反复看。重点内容要反复诵读。

三、 关于备考资料

以教材为本,没有读过新的准则。如果时间许可,可以看。我不认为必须要去看,教材和准则是统一的。

在报辅导班的前提下听课件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快速弄清辅导书的重点、新点和难点的有效手段,还应该以书为本。我将课件内容在书中标记,听完课件再针对性看书,不清楚的再听课件。再做习题检验看书效果,将错题的知识点在书中再标记。

而在备考的过程中是否购买全书取决于你自身的时间,或是自己对题量的要求,如果觉得自己看书抚恤的很好了,完全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我去年选用的应试指南来进行基础班的巩固练习。基础班这两个习题我都做的,习题班我只做各位老师课件的例题。在做完应试指南的题后主要是重做以前的错题。

四、 关于复习情况
财管刚开始看时觉得比较难,会有种看不下去的感觉,只要你坚持下来,理解公式,弄清解题思路,辅以练习,就会有很大的收获。通过考试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但复习是做加法,只有每个知识点踏实地积累,用习题检验效果是的办法。

审计是我们较少接触的科目。报辅导班后自己先听老师课件,再将课件内容在书中标记,然后反复看书,弄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然后做题,将错题的知识点在书中标记,在提高班,主要做各位老师课堂上的例题。审计的风险导向理论、重点业务循环的内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报告等基本概念的逻辑关系密切,需要精准的理解并记忆。

会计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和合并表报章节,难度有点大,我没有看准则。会计报表章节内容较多其实考点集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我们平时接触较多,不难理解。现金流量表的销售商品收现和购买商品付现确实是难点,但其他项目难度不大。合并报表需要和第五章、第二十五章结合起来复习。合并分录其实只要掌握老师讲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就可以轻松考试:投资、投资收益、内部往来及坏账准备、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交易抵消。我是反复听老师的课件直到弄明白为止的。

税法的增、消、营和小税种难度不大但得分不易,需要思路缜密,所得税综难度大但得分容易,分步问答分布给分的特点使然。,所以在平时的准备过程中要加强自己的做题能力,在做题时,尤其是综合题,要注意分步骤解题,锻炼自己的综合题的解题能力。税法的知识点比较琐碎,还有一些小税种要给以重视。

经济法的企业与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与票据法等需要在理解基础上多诵读。贵在坚持。经济法八月份后要多看一点吧。具体学习跟随老师的节奏就好了,我想强调的是心态,学习是件艰苦而且寂寞的事情。

如果你开始准备的时间比较晚的话,建议:直接听课,将课件内容在书上标记,再针对性看书,然后做题检验,将错题的知识点在书上标记。而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章节建议按照老师的重点、新点、难点提示来重点复习。这样会有一个清晰的复习思路,会节省很多的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关于科目报考
报名前权衡自己的时间资源,就是能按网校的进度将课件听完、习题做完和教材看完。我以为,经济法的难度比税法低一些,,需要思路缜密,经济法的企业与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与票据法等需要在理解基础上多诵读。税法的增、消、营和小税种难度不大但得分不易。会计的综合性比审计更强,审计侧重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诵读,审计的调整分录正确与否影响审计报告类型,调整分录与会计的关联性强,建议一起报考。审计是我们较少接触的科目。具体报名科目的组合还是你自己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不要人云亦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报科目。

对于第一次报考的大龄考生,基础不好,而且不是全职考试的,建议还是先攻容易的科目开始比较好,这样能增加自己的信心。 对于在校学生能够报考的,还是建议多考一些,毕竟在学校,时间比较充足,能够很好的做准备,但是一定要坚持下来。

《考友分享:注会五门的备考方法》
答:一、 关于时间安排 我离职之后考前准备时间为五个月。把两法课件听了两遍,审计和财管各听了一遍。不过还是建议大家不要轻易的离职,毕竟那样做压力会很大。对于这些上班族,上班时间不可能看书,只有晚上的时间,我的建议是上下班途中各有1小时,坚持用mp3听两法的课件。晚上和周末时间最宝贵,尽量克服...

《注册会计师如何备考?》
答:一、时间策略 会计在CPA专业阶段的所有考试科目中的难度相对较大,章节内容和其他科目相比也是比较多的,所以在备考的时候要多花一些时间。据奥奥了解,往年通过CPA会计科目的考生,每天要分配出2-3个小时的时间学习会计,整个备考周期要分配出350-400小时左右的时间。所以同学们想要通过CPA考试的会计科目,...

《注册会计师考试如何复习高效率通过》
答:2、在1、的基础上仔细阅读历年的注会试卷,不要太执着于题目本身,要多注意出题的方向与方式,以及各科的比例。这一部份的时间是要花的。要知道注会出题的方式与平时考试是不一样的。这个东西别人来讲你是很难入门的,是需要你自己花时间去研究了才会大彻大悟。还有由于注会只有案例的主观方式,所以你们...

《零基础报考注会攻略 零基础考生怎么准备cpa考试》
答:1、零基础考生报考注会,首先要学会合理搭配考试科目注会考试包括五门科目,各科难度及学习方法各有不同,报考科目时合理搭配,可有助于提高备考效率!这里,小编将为大家带来两门科目搭配方案及三门科目搭配方案:两门考试科目搭配方案:建议1:会计+税法理由:会计及税法这两科考试内容联系紧密,学习时相辅...

《备考注册会计师要注意什么?怎么学才高效?》
答:三、科目搭配好注会考试包括五门科目,各科难度及学习方法各有不同,报考科目时合理搭配,可有助于提高备考效率!会计+税法会计及税法这两科考试内容联系紧密,学习时相辅相成,同时也可以节约备考时间。审计+经济法选择将审计及经济法放在一起考,主要原因是可以缓解考生的备考压力。审计难度较大,须有一定...

《注册会计师四年如何备考》
答:1、第一年报考会计。根据一般经验,注会6门一般学习时间分别为会计300小时,审计和财管250小时,税法、经济法和战略各200个小时,会计是其他五门学科学习基础。2、第二年报考财管+战略。在09年前,战略是财管科目中的一个章节。所以财管和战略是所有科目中联系最为紧密的两个科目。从学习的难度上来看...

《考注会,应该怎么准备?》
答:要成为一个注册会计师,就要在5年内通过全科(共5科)考试。我的感悟是:第一,注会考试很难;第二,想在一两年内全科通过更难。当初,我在报考时也充满了当年通过全部5科的雄心壮志(事实是每年全国只有不到20人可以当年全科通过),结果到复习时就知道自己错得很厉害,所以强烈建议考友每次不要报两科...

《考注册会计师那几门怎么学习?先后顺序详细说说!我大一该怎么去学习...》
答: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在学校里,有很多业余时间,我们要利用好这些业余时间来学习注会课程。我们在校生最大的目标当然是一次过六门,虽然我们是会计专业,但一次过六门还是非常难的。既然我们选择了注会这条路,那就少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多给自己充充电,现在多一份努力,...

《你好,我也使今年考注会的,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学习真个注会,能请教下您...》
答:心态•方法•计划 (一)心态 心态在这里我主要讲三个方面:信心,努力,毅力 信心。CPA考试很难,这一点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大部分考CPA的人,除了学习,还有工作的压力、家庭的重担,每年每科10%左右的通过率,每年五科一次性通过的也就一百人左右,这充分说明了CPA考试的难度。如果在没考之前,你就将想着自己很难考...

《注会考试科目有哪些,各科目详细攻略介绍》
答:注册会计师科目攻略一:搭配 面对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众多的考试科目,考生首先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自己要报考的科目。关于科目搭配,在此为各位考生提供如下建议: I、考几科 一般来讲,如果是边工作边备考的考生,理想状态是一年考两科,争三科,考四科的话压力会很大,也会影响工作状态和身体状态。如果是想辞职专心备...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