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小学数学练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的能力 小学数学中对学生转化思想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作者&投稿:习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浅谈如何运用转化思想来提高小学数学解题的教学效率~

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转化是数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所谓转化,就是指在解题的过程之中,通过转化解题的方向,从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分析侧面去探讨问题的性质、寻找最佳的方法去解答。转化就是对于某些直接求解比较困难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转化变换,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已掌握的比较容易的问题,通过对转化出来的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转化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核心和精髓部分,是数学思想的灵魂所在。因此,教师应把这种思想方法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更轻松更高效的学习。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转化思想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有很多新的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的,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此,教师在引进新知识的时候,应注意与新旧知识的衔接,一方面复习巩固旧知识,在新知识中寻找旧知识的影子,另一方面利用旧知识来间接的解决新知识,进而使新的困难的问题从旧知中转化出来,达到解答新问题的目的。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介绍和渗透,让转化的思想方法逐步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萌芽,这样,日积月累就让学生形成用转化思想方法解疑答难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时候,通过转化思想的指导,学生能够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之后在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从而形成了固定的转化思维。再到学习圆的面积的计算以及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时,学生很容易想到到了转化的思想方法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转化方式
1.计算中的转化,化繁为简,优化解题策略
在处理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运算或数量关系非常混乱的问题,这时教师需要转化一下解题策略,运用各种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进行化繁为简,也就是常说的化简。
例如:(267+123×894)÷(894×124-627)因为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894,所以我们可以转化为:(267+123×894)÷(894×124-627)=(267+123×894)÷(894×123+894-627)=(267+123×894)÷[(894×123)+(894-627)]=(267+123×894)÷(894×123+267)=1
又如在教学小数的除法时,是通过把小学转化为整数进行计算;在教学分数的除法时是通过把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进行运算的。只要能找到突破之处,做一些同性质间问题的相互转换,就会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自己豁然开朗。
2.数量与图形间的转化
数量与图形间的转化运用很广泛,中学有函数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小学阶段表现在我们在讲授新知识或解决数学问题时,为了直观形象,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表示数量关系,利用数量关系在图上的分部和变换规律从而解决问题。如各类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公式的由来,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在图上观察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关联。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是在图上把平行四边形变换成长方形,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同一个道理。
又如,对于低年级中9的口诀,可组织学生在10乘l0的方格纸上涂色。1个9,第一行涂9个,l0少1;2个9,涂2行,20少2……如此下去,简明直观,一目了然。这就把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结合起来,便于年幼的学生理解,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等量转化
等量转化是通过数量间相等或相比的数值一致,来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把已知的数据通过等量关系转换成待求的未知数量。例如,小明买了4千克橙子和5千克苹果共花52元,已知每千克橙子的价格是每千克苹果的2倍,两种水果每千克各多少元?
这道题给出了两种水果的数量和它们各自的总价,求它们的单价,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会感觉题中的已知条件不充分而难以下手。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要求一种水果的单价,就要知道这种水果的总价和它的数量,你能依据两种水果的数量关系,将它们转化成一种水果吗?可不可以根据“每千克橙子的价格是每千克苹果价格的2倍”,将4千克的橙子的价格转化成8千克苹果的价格呢?这道题就转化成(8+5)即13千克的苹果共花52元,苹果的单价是多少?有了苹果的价格就可以求出橙子的价格。这样,通过等量转化,隐蔽的条件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了。
三、强化转化思想在练习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转化思维意识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习题的设计已经不再单纯地局限于例题式的练习介绍的范围内,高年级的习题更加灵活多变,对学生更具挑战性,很多学生遇到复杂多变的习题时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转化式习题的练习,以不变应万变,让学生通过练习强化转化的思想在意识中的形成,并能在必要的时候指导行动。
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分配的问题,学生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如有这样一道题:“有一批砖,每块砖长45厘米,宽30厘米,至少用多少这样的砖才能铺成一个正方形?”
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先要理解铺成正方形的条件,也就是说必须要边长相等,然后,再考虑通过什么办法把长方形拼成正方形的问题,考虑几个长和几个宽是相等的,这就是要求45和30的公倍数,其中“至少几块”就是求他们的最小公倍数,这样一来就把一个看似几何图形的习题转化为代数知识进行解决,解决方法简单易懂,教师通过此类问题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转化思想的强化,使其形成利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
转化的思想无处不在,它贯穿着整个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的始终,是数学的精髓内容。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形成转化的思想方法,更好的教学,更好的服务学生。

转化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也就是说,转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容易问题还原解决复杂的问题。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在已有知识的范围内可解决的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便显得尤为重要。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未知领域发展,通过数学元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向已知领域转化,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为数学知识的某一形式向另一形式转变,即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曲为直、化数为形等。21世纪的数学教师,应该结合相应的数学情景,培养学生善于和习惯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特殊的问题一般化,未知的问题已知化,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爱上学数学。

1.计算的纵向转化
加减计算: 20以内数的加减←―100以内数的加减←―多位数的加减←―小数加减 ← 分数加减 。其中 2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是基础。如23+15可以转化成2+1和3+5两道十以内数的计算,64-38 可以转化成14-8和5-3两道计算。多位数计算也同样。
分数加减计算如 7/8+3/8 就是 7个1/8 加3个1/8 ,就是(7+3)个1/8 ,最后也可以看作是20以内数的计算。乘除计算:一位数乘法← 多位数乘法← 小数乘法。一位数乘法口诀是基础,多位数乘法都可以把它归结到一位数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多位数除法←-小数除法。除法中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基础,多位数除法都可以把它归结到一位数除法。 2.计算的横向转化
加法与减法之间可以转化,乘法与除法之间可以转化。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被减数连续减去几个相同的减数,差为零,可以转化成除法来表示。分数的除法,可以将除数颠倒位置变成乘法进行计算。
3.图形中的转化
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可以把长方形面积公式作为基础,其它图形面积公式都可以通过转化变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后得出公式。体积计算公式以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基础,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也是通过转化为长方体来得出。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我们通常是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我们也常常在不同的数学问题之间互相转化,可以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转化思想几乎是无处不在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来解题,不仅能起到巩固旧知识,促进理解掌握新知识的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对转化思想的训练和培养,不能想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而应把转化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多次渗透,不断强化,才能被学生所掌握。 一、明确转化的过程 转化时,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已经能解决什么问题”、“现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解决的问题”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过程,可以看成是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的过程,在这样的反复运用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得到巩固与深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
答: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2、引导认真观察,建立数感 数学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探讨各种不同策略,比较不同策略的特征,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举一反三。通过讨论交流,从多种方法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策略,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效果。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答:3、加强简算训练,提高计算效率。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合理改变运算的数据及运算顺序,使计算尽可能简便、快捷,提高计算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简算训练,逐步增强简算意识,提高简算能力。 计算中,学生容易套用、滥用一些性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这一理念用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就是指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方法灵活运用于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但小学生受年龄所限,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均不丰富,我们该如何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一、培养问题意识——善于提问 古人云:“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答: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1.通过丰富的实例,以统计为背景,使学生初步了解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对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答:《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首先,掌握方法。如:运用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

《如何在新课程中实施有效的数学练习》
答: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活动是自主的,虽然有些学生说的尚需斟酌,但他毕竟去思考了,努力了,这就是成功。二、开放课堂,倡导练习的“百家争鸣”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

《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能力》
答:尤为重要的是,进行动手操作,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内隐的数学规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动手操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培养想象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剩余2697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一、营造氛围,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 新课程...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数学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对数学课程...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地段学生的注意力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答: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课堂 注意力数学课能否上好,除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习外,还与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极大关系。在教学中若能结合教材与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进行备课、授课,把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就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