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的整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作者&投稿:昔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的整合~

有些同学说,不喜欢数学,所以学不好。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我国人口总数,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小数扩大与缩小”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数点搬家”的过程,学生对学习小数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感悟新知
多媒体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我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利用多媒体出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 然后利用多媒体显示三角旗、房架后,并提问:“红领巾、小三角旗、房架,虽然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我对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思考,探索。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我认为是指在教学过程,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一种新教学方式。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传媒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想象力,而且作为教学信息的传输渠道与载体,其容量大、效率高、节省教育投资,使其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主流的原因。
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的人。”也就是说,我们的人民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更是应该这样,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如今,我们又迎来了新课改,新课改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来,让数学课更加生动,有趣、有效,这是课改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下面就数学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谈谈自己的粗略的看法。
一、换位教与学
  我们知道,所谓的学科有机“整合”,其核心就是要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所谓的学科整合,决不仅仅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想叠加,更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事物投影,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学习环境的时代化,全球化。
  课堂上,学生面对电脑,在强化了演示作用的同时,更加大了互动作用的发挥,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师生在教与学双边的活动。在这一互动中,又涵盖了以下三方面的互动:
1、师与生之间的互动
  由于有了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简洁明快,如:教师希望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用学具演示时,强调学生不要讲话,仔细看老师动手操作的演示,可是课堂上还是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可当老师说,看电脑时,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电脑屏幕上,认真看课件的演示,从而明白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在结合教师说明的同时,使学生很快找到了感觉,快乐的情绪自然表现出来。
2、师与电脑的互动
  教师在操作电脑时,由于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操作起来轻车熟技,而电脑教学程序的设计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指导。老师在操作过程中的自信、自如,更是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发展。
3、是生与电脑之间的互动
学生从电脑课上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能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得以运用和展示,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课堂上,教师设计的一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选做,答题完毕后,可以看看自己的成绩。当成绩单跳出后,可以从中看到相关信息:有对、有错,还有错的原因,有对高分数成绩的表扬,也有对低分数成绩的鼓励。这样有效得促进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思考热情。
二、高效运用信息技术,生活中感悟数学。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兴趣。比如教学《年,月,日》教学中,首先应该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利用课件中的时间小精灵来引出时间的重要性,引发小学生的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为突破教学由于地域、时空等因素的局限,利用课件把相关的影视资料、动画、图像巧妙的加以组合,在教学中播放,有利于学生跳出书本的局限,拓宽知识面。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教学中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空前高潮。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我《数字与编码》一活动课时,从网络上搜集的有关编码的图片制作成一段影片,再加上效果和音乐,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数字与编码之间的联系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1、让信息技术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对数学的认识仅仅停留于乏味的计算,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媒体让学生从书本上学习数学知识扩展到从生活中获取相关信息。网络资源图文并茂,信息量大,获取信息便捷快速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如果能有效的运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乐于去了解数学,学习数学。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我带领学生进入轴对称图形的专题教学网站,专题网站里含有丰富的资源,轴对称的建筑物、植物、动物、工具还有各种漂亮的轴对称剪纸、窗花,学生们被这些信息所吸引,不仅对轴对称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轴对称图形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网页中把实物图抽象成数学图形,配合一些揭示轴对称的图形本质的动画演示,学生学习又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认识轴对称的相关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拓宽了视野,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自然,更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搜索,发现了轴对称图形在人们生活中美妙的作用,了解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知道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而且通过搜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适当的选择适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内容,不能什么都用网络等信息技术,而且还要注意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有时教师可以适当搜索好内容,以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学习,避免无效地收集信息和受到无意义的信息的干扰。
2、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催化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利用信息技术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发展。
比如教学《年、月、日》,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知道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日闰年的方法。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呈现的日历来探究每个月可能有多少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选取不同年份来发现探索出大月、小月的天数,并且由此认识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学生可以从网络中查找资料了解为什么要设立闰年和平年,并且由此在小组内来归纳判断闰年的规律,全班交流,并且全体学生可以通过网上万年历这个小程序举例验证这个规律的正确性,最后在了解了年、月、日之后,学生可以自由地上网查找各种历史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内用ppt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发送给每位同学进行交流。这是一节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活动课,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只告诉学生一些平年、闰年等名词,没有告诉学生一个概念的内涵,更没有告诉学生一条规律。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激发了思维,有助于学生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在整个过程中自主地完成信息的收集,转化和发布。这一探索过程是常态教学所实现不了的。课堂由贫乏无味的概念课程转化为有趣的探索过程,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每个人都俨然一个小数学家,在介绍自己的新发现,或倾听或参与探讨。思维的丰富性导致了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最终促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知识,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勇于创新,学生自己找到的方法,无比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数学教学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延伸到课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比如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公布研究的数学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或者演示文稿在网上发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3、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助推器
数学教学中,巩固性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保证。练习既要讲究精练,又要有一定的量,同时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目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形象生动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口算除法》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按照过去的常规教学方法,在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中,我还要安排学生做课本上的习题,或者再布置一定数量的卷面作业,要求学生同一时间完成,从大多数学生出发这自然是合理的,但是,怎么同时解决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个体需求和关注理解能力较慢的学生呢?传统方法往往只能限制发展快的,牺牲发展慢的,采取所谓“一刀切”的办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就不一样了,学生利用计算机随机习题库,进行了5分钟的练习。结果是做了8-20题的有4人,21-35题的有8人,36-60题的有27人,61-74题的有7人,平均每人做30题。可以看出,反应快和反应慢的学生做题速度相差是10倍,这种练习形式,题目随机出示,相邻的计算机出题均不相同。学生每做完一题,计算机紧接着出下一题,这样有了竞赛的意味。学生做正确了,计算机作出“正确”的反馈,做到一定数量的就播放几帧动画以示鼓励。做错了,计算机又做出提示纠正的反馈,遇到障碍还以查询相应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自主进行的,做8道题的学生没有压力,觉得轻松愉快,做了74道题的同学意犹未尽,全体学生兴致勃勃,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的提高。同一目标段的学习内容,学生还可以多次重复选择,由于系统设置是随机出题,学生面对的是知识难度相当的不同题目,这既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厌倦情绪,又可以使学生对已经获得的内部经验性信息进行有益的复读,从而促进他们将知识内化为技能。数学巩固中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为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为不同能力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素材,不同机会,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是数字化信息时代,是充分展示学生品质的时代,数学的课堂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把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通过电脑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传授知识与自我探索知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未来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给课堂教学带来从形式、内容到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只要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媒体,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就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数学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是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二者密切结合,而传统教学往往忽略了直觉思维,变教学为一门纯粹运用逻辑思维的学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广泛应用,便解决与这一问题。
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我认为是指在教学过程,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一种新教学方式。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传媒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想象力,而且作为教学信息的传输渠道与载体,其容量大、效率高、节省教育投资,使其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主流的原因。
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的人。”也就是说,我们的人民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更是应该这样,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如今,我们又迎来了新课改,新课改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来,让数学课更加生动,有趣、有效,这是课改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下面就数学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谈谈自己的粗略的看法。
一、换位教与学
  我们知道,所谓的学科有机“整合”,其核心就是要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所谓的学科整合,决不仅仅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想叠加,更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事物投影,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学习环境的时代化,全球化。
  课堂上,学生面对电脑,在强化了演示作用的同时,更加大了互动作用的发挥,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师生在教与学双边的活动。在这一互动中,又涵盖了以下三方面的互动:
1、师与生之间的互动
  由于有了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简洁明快,如:教师希望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用学具演示时,强调学生不要讲话,仔细看老师动手操作的演示,可是课堂上还是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可当老师说,看电脑时,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电脑屏幕上,认真看课件的演示,从而明白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在结合教师说明的同时,使学生很快找到了感觉,快乐的情绪自然表现出来。
2、师与电脑的互动
  教师在操作电脑时,由于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操作起来轻车熟技,而电脑教学程序的设计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指导。老师在操作过程中的自信、自如,更是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发展。
3、是生与电脑之间的互动
学生从电脑课上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能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得以运用和展示,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课堂上,教师设计的一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选做,答题完毕后,可以看看自己的成绩。当成绩单跳出后,可以从中看到相关信息:有对、有错,还有错的原因,有对高分数成绩的表扬,也有对低分数成绩的鼓励。这样有效得促进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思考热情。
二、高效运用信息技术,生活中感悟数学。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兴趣。比如教学《年,月,日》教学中,首先应该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利用课件中的时间小精灵来引出时间的重要性,引发小学生的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为突破教学由于地域、时空等因素的局限,利用课件把相关的影视资料、动画、图像巧妙的加以组合,在教学中播放,有利于学生跳出书本的局限,拓宽知识面。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教学中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空前高潮。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我《数字与编码》一活动课时,从网络上搜集的有关编码的图片制作成一段影片,再加上效果和音乐,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数字与编码之间的联系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1、让信息技术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对数学的认识仅仅停留于乏味的计算,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媒体让学生从书本上学习数学知识扩展到从生活中获取相关信息。网络资源图文并茂,信息量大,获取信息便捷快速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如果能有效的运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乐于去了解数学,学习数学。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我带领学生进入轴对称图形的专题教学网站,专题网站里含有丰富的资源,轴对称的建筑物、植物、动物、工具还有各种漂亮的轴对称剪纸、窗花,学生们被这些信息所吸引,不仅对轴对称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轴对称图形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网页中把实物图抽象成数学图形,配合一些揭示轴对称的图形本质的动画演示,学生学习又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认识轴对称的相关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拓宽了视野,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自然,更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搜索,发现了轴对称图形在人们生活中美妙的作用,了解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知道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而且通过搜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适当的选择适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内容,不能什么都用网络等信息技术,而且还要注意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有时教师可以适当搜索好内容,以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学习,避免无效地收集信息和受到无意义的信息的干扰。
2、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催化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利用信息技术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发展。
比如教学《年、月、日》,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知道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日闰年的方法。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呈现的日历来探究每个月可能有多少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选取不同年份来发现探索出大月、小月的天数,并且由此认识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学生可以从网络中查找资料了解为什么要设立闰年和平年,并且由此在小组内来归纳判断闰年的规律,全班交流,并且全体学生可以通过网上万年历这个小程序举例验证这个规律的正确性,最后在了解了年、月、日之后,学生可以自由地上网查找各种历史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内用ppt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发送给每位同学进行交流。这是一节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活动课,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只告诉学生一些平年、闰年等名词,没有告诉学生一个概念的内涵,更没有告诉学生一条规律。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激发了思维,有助于学生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在整个过程中自主地完成信息的收集,转化和发布。这一探索过程是常态教学所实现不了的。课堂由贫乏无味的概念课程转化为有趣的探索过程,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每个人都俨然一个小数学家,在介绍自己的新发现,或倾听或参与探讨。思维的丰富性导致了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最终促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知识,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勇于创新,学生自己找到的方法,无比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数学教学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延伸到课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比如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公布研究的数学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或者演示文稿在网上发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3、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助推器
数学教学中,巩固性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保证。练习既要讲究精练,又要有一定的量,同时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目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形象生动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口算除法》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按照过去的常规教学方法,在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中,我还要安排学生做课本上的习题,或者再布置一定数量的卷面作业,要求学生同一时间完成,从大多数学生出发这自然是合理的,但是,怎么同时解决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个体需求和关注理解能力较慢的学生呢?传统方法往往只能限制发展快的,牺牲发展慢的,采取所谓“一刀切”的办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就不一样了,学生利用计算机随机习题库,进行了5分钟的练习。结果是做了8-20题的有4人,21-35题的有8人,36-60题的有27人,61-74题的有7人,平均每人做30题。可以看出,反应快和反应慢的学生做题速度相差是10倍,这种练习形式,题目随机出示,相邻的计算机出题均不相同。学生每做完一题,计算机紧接着出下一题,这样有了竞赛的意味。学生做正确了,计算机作出“正确”的反馈,做到一定数量的就播放几帧动画以示鼓励。做错了,计算机又做出提示纠正的反馈,遇到障碍还以查询相应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自主进行的,做8道题的学生没有压力,觉得轻松愉快,做了74道题的同学意犹未尽,全体学生兴致勃勃,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的提高。同一目标段的学习内容,学生还可以多次重复选择,由于系统设置是随机出题,学生面对的是知识难度相当的不同题目,这既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厌倦情绪,又可以使学生对已经获得的内部经验性信息进行有益的复读,从而促进他们将知识内化为技能。数学巩固中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为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为不同能力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素材,不同机会,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是数字化信息时代,是充分展示学生品质的时代,数学的课堂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把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通过电脑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传授知识与自我探索知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未来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给课堂教学带来从形式、内容到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只要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媒体,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就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
答: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答:一.通过整合,数学学习的形式会多样化。二.通过整合,数学更贴近生活 。三.通过整合,使课堂更具有实效性。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

《信息技术怎样与数学教学相结合》
答:这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为学生虚拟了现实情景,以资源为依托,通过查找,交流,合作,填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习者沉浸其中,增强了学习效果。三、 展现事物的动态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变化过程 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

《浅谈怎样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答:浅谈怎样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

《怎样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
答: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器、计算机等,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能够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内容...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答:学生在即定的情景中开展多元化的研究性使教与学具有极大的创造性,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显示的图像可产生动态美;它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去探究知识的奥秘,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有效地提高信息反馈的频率。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
答:所以在数学探究学习之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同时新《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

《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优势》
答: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数学课程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数学课程理念、数学内容选取、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传统教学已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了数学课堂。课堂教学的单一化、程式化势必成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绊脚石。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科教学重难点》
答:随着新课程地不断深入,对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信息技术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应用于课堂。不可否认,信息技术手段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方便和实效,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以提高教学效率。一、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实效 ⒈利用多媒体...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答: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有效运用,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1、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