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

作者&投稿:年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

一、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数学探究学习之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
2、新《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3、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中,我们就利用播放超市的影像文件,让学生在“逛超市”中体会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一瓶牛奶的标价2元,这个2元就表示什么?顾客手中的6瓶可乐,这个6表示什么?在收银台计算的又是什么呢?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单价、数量、总价在超市中的广泛应用。接着让学生自己在“超市”中购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这样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逛超市”。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4、当然,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或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利用多媒体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1、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
2、新《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就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并且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造出一个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概念,复杂、曲折的思维过程以直观形象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收集、感知多媒体展示出来的教学信息,主动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改造、重组,建构起对新知识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作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识的最好动力。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的 教学环境。传统的用粉笔、 黑板、图片展示信息的展示方式,只能静态地展示信息,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没有生活情趣,因此,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致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集声音、图象、动画与一体的信息展示形式,学生喜闻乐见,其亮丽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置身于多媒体展示的故事情景或生活情景中,不断接受新信息的刺激,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激发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中认识分数《分一分》一课时,用信息技术课件逐一展示《西游记》中悟空和猪八戒平均分4个、2个、1个桃子的画面,结合教师的讲述,给学生呈现出一个鲜活的故事情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去观察、思考每次怎么分分得结果怎样,从而一步步进入怎么用分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的问题情景,引起学生了解、认识分数的欲望。

又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一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才出儿童游乐场的画面:行驶中的小汽车,激流勇进中的小船,旋转的木马、飞机等画面。然后让学生按运动方式的不同,给画面中的几种运动分类,这些富有童趣、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会引起学生探索隐藏再其中的数学问题的兴趣,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

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以其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点,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课堂教学中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与数学学科内容的抽象性形成了矛盾。利用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能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本质,能从众多具体现象中发现并概括出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轻松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三、用信息技术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动态地展示知识的转化形成过程。

数学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转化等方法实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动态地展示知识的转化形成过程,能够使学生体会转化这种数学思考方法,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将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想办法剪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待学生将平行四边形纸剪拼成长方形后,教师用多媒体将剪拼的过程用动画展示出来,并将剪拼前后的两个图形同时保留在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对比剪拼前后的两个图形,发现它们面积相等,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引导学生利用转化、代换等数学思考方法,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动态地展示知识的转化形成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作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形式多样的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新知识由学习到掌握,要经历一定数量的练习,但简单重复、形式单调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形式多样的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内容,能够以不同的题目“面孔”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练习兴趣,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例如,教学认识分数“分一分”一课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第一关,送分数宝宝回家,即从给出的分数中选出能表示图中涂色部分的分数;第二关,火眼金睛判断对错,看表示图中涂色部分的分数是否正确;第三关,看分数给图涂色……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完成习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正确解答问题,顺利过关的愉悦,达到了练习巩固掌握新知的目的。用信息技术设计变式练习便于保存和展示,又可以在增加练习量的同时,用其新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不易厌烦,积极投身到练习中,体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愉悦。

五、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理、正确、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

首先,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信息技术教学,该用的用,可以不用的不要勉强使用。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实物:书本、文具盒等,观察实物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一目了然,如果制成课件让学生从屏幕上观察物体,认识特征,学生会因为看不见其背面,会出现找错特征的现象。所以像这种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教学内容,就宜直接观察实物,认识特征。其次,信息技术课件不要太花哨,而要主次分明。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时,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要优先考虑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再考虑美观性,课件的花边及装饰不宜太花哨,色彩不要太艳丽,声音要柔和悦耳,不要刺耳,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另外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要丢了课堂板书。板书不是无情物,板书可以简明扼要的展示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直观地传递教学信息,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使所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进一步发酵。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一种有益的变革,对于所有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正在探究的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课程整合的深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整合的方法,努力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那么,如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下面谈一些我的尝试与探索。
  一、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数学探究学习之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同时新《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中,我们就利用播放超市的影像文件,让学生在“逛超市”中体会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一瓶牛奶的标价2元,这个2元就表示什么?顾客手中的6瓶可乐,这个6表示什么?在收银台计算的又是什么呢?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单价、数量、总价在超市中的广泛应用。接着让学生自己在“超市”中购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这样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逛超市”。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当然,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或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利用多媒体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新《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就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三、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完成自我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让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合,最终把新知同化后纳入原认知结构中,使学生构建合理、清晰的认知结构。
  如教学“年、月、日”中,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创设协作和自主性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随机观察年历。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观察月份的不同: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而有的月又只有28或29天。学生还可以打开资料库进行知识查询,自己去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得到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利用计算机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从而可以探索出闰年和平年的概念。学生还可以尝试探索闰年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根据随机题来验证自己总结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学生可根据需要在“知识扩展中了解到我国农历知识和世界上关于年、月、日划分的一些知识”。这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构建过程。
  四、利用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让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
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更具有优势,它除了具有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外,还具有对学生全员的可控性优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自主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程,在师生、生生、人机、个体与集体之间多纬度的交流,凭借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利用ASP制作成动态网页,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规律,完成网上练习:
  将D列的数值设计为“E1/B1”,学生在课件的使用中,只要在B列和E列中填上相应的数据,D列则自动算出扩大或缩小的倍数。通过动手让学生自己找到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和分母必须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可见,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和全员可控性等特点,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环境,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可能。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带来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会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还有大量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那么,如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下面谈一些我的尝试与探索。
  一、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数学探究学习之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同时新《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中,我们就利用播放超市的影像文件,让学生在“逛超市”中体会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一瓶牛奶的标价2元,这个2元就表示什么?顾客手中的6瓶可乐,这个6表示什么?在收银台计算的又是什么呢?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单价、数量、总价在超市中的广泛应用。接着让学生自己在“超市”中购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这样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逛超市”。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当然,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或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利用多媒体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新《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就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三、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完成自我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让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合,最终把新知同化后纳入原认知结构中,使学生构建合理、清晰的认知结构。
  如教学“年、月、日”中,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创设协作和自主性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随机观察年历。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观察月份的不同: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而有的月又只有28或29天。学生还可以打开资料库进行知识查询,自己去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得到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利用计算机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从而可以探索出闰年和平年的概念。学生还可以尝试探索闰年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根据随机题来验证自己总结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学生可根据需要在“知识扩展中了解到我国农历知识和世界上关于年、月、日划分的一些知识”。这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构建过程。
  四、利用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让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
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更具有优势,它除了具有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外,还具有对学生全员的可控性优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自主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程,在师生、生生、人机、个体与集体之间多纬度的交流,凭借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利用ASP制作成动态网页,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规律,完成网上练习:
  将D列的数值设计为“E1/B1”,学生在课件的使用中,只要在B列和E列中填上相应的数据,D列则自动算出扩大或缩小的倍数。通过动手让学生自己找到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和分母必须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可见,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和全员可控性等特点,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环境,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可能。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带来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会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还有大量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

学一门编程语言…然后就可以用程序高效解决数学问题了…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答:测试方式有过关斩将的方式,有星级测试方式,还有游戏方式等,尽量激发学习者挑战的热情,鼓励好奇心和创造欲,让努力与成功的快乐冲淡学习的枯燥与辛苦。这里,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

《怎样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融合》
答: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那么,如何更好地实现现代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结合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应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融合》
答: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于上把握不定。我们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答: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来,让数学课更加生动,有趣、有效,这是课改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下面就数学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谈谈自己的粗略的看法。一、换位教与学 我们知道,所谓的学科有机“整合”,其核心就是要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得到文字、...

《探讨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展示在为学生面前,使学生顺理成章的得到深刻的概念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无法通过文字来有效地理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铺路搭桥,...

《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答:一、设置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并获得快乐和享受,历来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孜孜以求的。然而兴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起,小学生尤其如此。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信息的...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答:为此,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使多媒体与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甚至深度融合,把多媒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要把“人教”课堂变为“机灌”课堂,让多媒体越过“辅助”界,成了“...

《浅谈小学信息化教学中如何实现数学教育》
答: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答:学生边欣赏、边思考,感觉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享受数学中的美,思维很容易就激活了,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二)化“呆板”为“生动”教材只是一个文本,怎样让文本活起来呢?除了教师对教材的精心设计,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年级《10的分与合...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答: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新的形势下,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