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传说中的“灭四害”是哪四害? 中国传说中的四害是什么?

作者&投稿:本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灭四害是指哪几种?~

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渐渐的,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四害”最终被定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1、苍蝇
苍蝇70年代末统计,全世界有双翅目的昆虫132个科12万余种,其中蝇类就有64个科3万4千余种。主要蝇种是家蝇(右图)、市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苍蝇的活动受温度影响很大。它在4~7℃时仅能爬行, 10~15℃时可以飞翔,20℃以上才能摄食、交配、产卵,30~35℃时尤其活跃,35~40 ℃因过热而停止活动,45 ~47 ℃时致死。
2、蚊子
蚊子的平均寿命不长,雌性为3-10天,雄性为10-20天。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种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它使血液更容易汇流到被叮咬处。蚊子唾液中的物质,让被叮咬者的皮肤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约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鲜血,每次饱餐一顿之后,都会飞回出生地附近蛰伏。蚊子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里范围内活动,不过最远行动距离可达180公里。
3、老鼠
老鼠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有大有小。种类多,有450多种。数量繁多并且繁殖速度很快,生命力很强,几乎什么都吃,在什么地方都能住。会打洞、上树,会爬山、涉水,而且糟蹋粮食、传播疾病,对人类危害极大,所以一直受到人类打击。老鼠极易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成为主要之有害动物。老鼠常出没于下水道、厕所、厨房等处,在带菌处所与干净处所来回行动,经由鼠脚、体毛及胃携带物来传播病原菌。
4、蟑螂
为腐食动物喜昼伏夜出,居住在洞穴内。经得起酷热及严寒的考验,分布相当广泛。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我们发现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从煤炭和琥珀中发现的蟑螂,与各家橱柜中的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

扩展资料:
蚊子可以传播疟疾、乙脑、登革热等疾病。要搞好环境卫生,消除蚊子孳生地。根据情况选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杀虫剂等防蚊灭蚊用品,防止蚊子叮咬。
苍蝇可以传播霍乱、痢疾、伤寒等疾病。控制苍蝇的有效方法是处理好苍蝇的孳生环境,如垃圾袋装化(袋子要完好不能破损,袋口要扎紧)、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大便、处理好宠物的粪便等。要注意保管好食物,防止苍蝇叮爬,以免感染疾病。杀灭苍蝇可以使用苍蝇拍、灭蝇灯、粘蝇纸(带、绳)等。
老鼠可以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种疾病。要搞好环境卫生,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地;收藏好食品,减少老鼠对食物的污染。捕捉、杀灭老鼠可以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等捕鼠工具,还可以使用安全、高效的药物灭鼠。要注意灭鼠药的保管和使用方法,防止人畜中毒。
蟑螂可以传播痢疾、伤寒等多种疾病,其排泄物中的蛋白还可引起过敏性鼻炎和哮喘。蟑螂多生活在潮湿环境中,因此保持室内干燥、清洁,可以减少蟑螂的滋生。用餐后要将食物密闭存放,餐具用热水冲洗干净,炉灶等处保持清洁,及时清理地上及垃圾袋内的垃圾。可以使用药物或蟑螂粘板杀灭蟑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蚊子

  传说中的“灭四害”是老鼠、苍蝇、蚊子和蟑螂。
  最初的四害其实是在1958年2月12日,进出的,当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渐渐的,“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现如今的“四害”应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为什么要提出灭四害呢,看一下下面的介绍你就会明白了。
  1、老鼠:老鼠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有大有小。种类多,有450多种。数量繁多并且繁殖速度很快,生命力很强,几乎什么都吃,在什么地方都能住。会打洞、上树,会爬山、涉水,而且糟蹋粮食、传播疾病,对人类危害极大,所以一直受到人类打击,但它是一个打而不死,击而不破的动物家族,所以“鼠”字头顶着一个“臼”,意为“能耐受捣击”。鼠之所以被尊称为“老”,是因为它像退休养老的人一样,成天吃吃喝喝,不用劳动。老鼠极易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成为主要之有害动物。老鼠常出没于下水道、厕所、厨房等处,在带菌处所与干净处所来回行动,经由鼠脚、体毛及胃携带物来传播病原菌。
  2、苍蝇:苍蝇具有一次交配可终身产卵的生理特点,一只雌蝇一生可产卵5-6次,每次产卵数约100-150粒,最多可达300粒左右。一年内可繁殖10-12代。苍蝇是在白昼活动频繁的昆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夜间则静止栖息。活动、栖息场所,取决于蝇种、季节、温度和地域。在某些季节,厩腐蝇、夏侧蝇、市蝇也会侵入住宅内。大头金蝇、丝光绿蝇、丽蝇、伏蝇、麻蝇等则主要活动、栖息于户外。
  3、蚊子: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种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它使血液更容易汇流到被叮咬处。蚊子唾液中的物质,让被叮咬者的皮肤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多种传染病的流行都与蚊子有关。
  4、蟑螂: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我们发现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从煤炭和琥珀中发现的蟑螂,与各家橱柜中的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一直繁衍到今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值得一提的是,一只被摘头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则是过度饥饿。蟑螂在进食时,边吃边吐并且还边排出粪便,也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四害”由来已久,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

渐渐的,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四害”最终被定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扩展资料:

正面影响

控制病媒传染病,保护人民健康

全世界发现病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等病源252种,“四害”可以携带达到114种。

苍蝇可传播的疾病多达几十种,其中常见的有:痢疾、甲型肝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砂眼、小儿麻痹、蛔虫、霍乱、伤寒、炭疽、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囊虫病、蛔虫病等;

蚊子传播疟疾、乙型脑炎、丝虫病、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老鼠传播各种人畜共患疾病,能携带200余种病原体,其中能使人致病的有57种,对人类危害大的有:

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蟑螂传播痢疾、伤寒、小儿麻痹、腺病毒、病毒性肝炎、沙门氏菌、肝炎、蛔虫病等疾病,此外还能使食物霉变产生致癌的黄曲霉素。

鼠疫对人类威胁很大,世界曾发生三次大流行,6世纪发生第一次大流行,东罗马帝国死亡一半人口。1350年发生第二次大流行,欧洲死亡2500多万人。

18世纪发生第三次大流行,欧洲死亡1500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以后传到亚洲又死亡4000多万人,占疫区人口三分之一。在中国的云南、甘肃、内蒙鼠间鼠疫仍在流行,时刻威胁着人间。鼠传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国多数省市都有发病。鼠传伤寒发病面也在扩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害



  传说中的“灭四害”是老鼠、苍蝇、蚊子和蟑螂。
  最初的四害其实是在1958年2月12日,进出的,当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渐渐的,“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现如今的“四害”应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为什么要提出灭四害呢,看一下下面的介绍你就会明白了。
  1、老鼠:老鼠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有大有小。种类多,有450多种。数量繁多并且繁殖速度很快,生命力很强,几乎什么都吃,在什么地方都能住。会打洞、上树,会爬山、涉水,而且糟蹋粮食、传播疾病,对人类危害极大,所以一直受到人类打击,但它是一个打而不死,击而不破的动物家族,所以“鼠”字头顶着一个“臼”,意为“能耐受捣击”。鼠之所以被尊称为“老”,是因为它像退休养老的人一样,成天吃吃喝喝,不用劳动。老鼠极易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成为主要之有害动物。老鼠常出没于下水道、厕所、厨房等处,在带菌处所与干净处所来回行动,经由鼠脚、体毛及胃携带物来传播病原菌。
  2、苍蝇:苍蝇具有一次交配可终身产卵的生理特点,一只雌蝇一生可产卵5-6次,每次产卵数约100-150粒,最多可达300粒左右。一年内可繁殖10-12代。苍蝇是在白昼活动频繁的昆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夜间则静止栖息。活动、栖息场所,取决于蝇种、季节、温度和地域。在某些季节,厩腐蝇、夏侧蝇、市蝇也会侵入住宅内。大头金蝇、丝光绿蝇、丽蝇、伏蝇、麻蝇等则主要活动、栖息于户外。
  3、蚊子: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种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它使血液更容易汇流到被叮咬处。蚊子唾液中的物质,让被叮咬者的皮肤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多种传染病的流行都与蚊子有关。
  4、蟑螂: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我们发现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从煤炭和琥珀中发现的蟑螂,与各家橱柜中的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一直繁衍到今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值得一提的是,一只被摘头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则是过度饥饿。蟑螂在进食时,边吃边吐并且还边排出粪便,也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四害”之说,由来已久。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后来,“麻雀”被“臭虫”取代,之后“臭虫”又被“蟑螂”取代。看来,“四害”中除了3个稳居“宝座”外,第4害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产生了变化。今天上午,记者采访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明确告知:“四害”应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四害”之说,由来已久。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后来,“麻雀”被“臭虫”取代,之后“臭虫”又被“蟑螂”取代。看来,“四害”中除了3个稳居“宝座”外,第4害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产生了变化。今天上午,记者采访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明确告知:“四害”应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四害”是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传说中的“灭四害”是哪四害?》
答: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由来已久,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渐渐的,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四害”最终被定为苍蝇...

《四害都是什么?》
答:四害的害处包括污染食物和环境,传播疾病。十二、传说中的“灭四害”是哪四害?传说中的“灭四害”指的是苍蝇、蚊子、老鼠和蟑螂。十三、什么是四害?除四害有哪些方法?四害是指苍蝇、蚊子、老鼠和蟑螂,除四害的方法包括物理捕杀、药物诱杀、化学灭蝇、滞留喷晒、快速灭蝇、杀灭蝇蛆、环境防制、化学防制...

《中国传说中的四害是什么?》
答:苍蝇对我们人类的危害是:“苍蝇身上带着无数的细菌、病毒,可传播的疾病多达几十种。其中常见的有:痢疾、甲型肝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砂眼、小儿麻痹、蛔虫、霍乱等。”蚊子对我们人类的危害有这些:“它能传播疟疾、乙型脑炎、丝虫病、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老鼠对人类会:“偷吃粮食,传播疾病...

《四害都是什么?》
答:问题五:四害的害处是啥? 老四害是指: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当时认为和人类争食粮食);后来就去除了,换成了臭虫,再后来又换成了蟑螳。因此四害应该是苍蝇、蚊子、老鼠和蟑螳。其害处是污染食物和环境,传播疾病。问题六:传说中的“灭四害”是哪四害? “四害”之说,由来已久。1958年2月...

《中国传说中的四害是什么》
答:"四害"中的某些动物种类也发生了变化。例如,麻雀曾经被臭虫所取代,而后来臭虫又被蟑螂所替代。在现代,"四害"通常指的是苍蝇、蚊子、老鼠和蟑螂。这些动物因为能够传播疾病、损害财产或造成其他不便而被列为害虫。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指出,这是当前公认的"四害"。

《中国传说中的四害是什么?》
答:在中国传统中,"四害"通常指的是老鼠、苍蝇、蚊子和蟑螂。这些生物因其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潜在危害而被特别指出。在1958年,中国政府提出了“除四害,讲卫生”的运动,旨在通过全国性的 campaign 来减少这些害虫的数量。最初,“四害”指的是麻雀、苍蝇、蚊子和老鼠,但随后麻雀被重新评估,并从名单中移除...

《五毒四害都是什么》
答:四害是指老鼠、蟑螂、苍蝇和蚂蚁。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中。该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的时间内消灭苍蝇、蚊子、老鼠和麻雀。随着时间的推移,麻雀被证明是无害的,并被臭虫所取代。进一步的社会生活变迁导致臭虫被蟑螂所替代,从而形成了当今...

《古代五毒指那五样?除四害是那四害?》
答:蟾蜍 蛇 蝎 壁虎 蜈蚣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

《五毒四害都是指什么?》
答:五毒 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四害 老鼠,蟑螂,苍蝇,白蚁 现实社会五毒 吃、喝、嫖、赌、抽。五害 坑、蒙、拐、骗、偷。

《哪些是古代传说中害人的鬼怪的统称》
答:1、魑魅魍魉: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是古代传说中害人的鬼怪的统称。造句:古今相传,世有鬼神,守护阴阳之间,防魑魅魍魉冤魂野鬼到人间作乱。2、蚊蝇鼠蟑:指“四害”(即苍蝇、蚊子、老鼠、蟑螂),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造句:反腐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无论是蚊蝇鼠蟑,还是豺狼虎豹,都不能...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