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为什么不要做“超人型”父母,对孩子爱而不娇,你是这三种父母吗 ?

作者&投稿:允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孩子对世界的最初认知来源于父母的家庭教育,并奠定了孩子今后的人格和品格、情商和智商。

从韩国的综艺《超人回来了》再到中国的综艺《妈妈是超人》,都在向观众们展现各色明星的家庭教育,从“宋家三胞胎”到嗯哼、等萌娃,观众无不被这些萌娃乐翻过,也被感动过,家长还可以从中学到了不少育儿的好方法。

如宋家三胞胎的父母,经常在家中播放音乐和影视,鼓励孩子多听多扮演;反而在家里少放玩具和宠物,鼓励他们多运动多社交;每天在固定时间里给孩子口述童话,保证亲子阅读和交流;每周花时间带孩子去不同的场所,如体育馆、游泳馆、动物园,还有慈善活动等等。

那么,父母是孩子的“超人”吗?

在我们的印象里,每当怪兽出现,人类搞不定的时候,超人就会出现帮人类打怪兽。这部动画片刻画了“超人”这样一个无所不能的形象,反倒显得人类很无能,只能依赖“超人”。

回到家庭教育本身,有一个“超人”般的父母对孩子真的好吗?每当孩子遇到困难,父母就会出现替孩子解决,孩子觉得家长无所不能,从此不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完全依赖父母的“超能力”。

01“超能型”父母

“超能型”父母是指:只要孩子有困难,都会想办法帮他解决,让孩子觉得家长无所不能,从而依赖成性。

“妈妈,我好困,可是数学作业还没写完呢?”当孩子这样对你说,大多数家长都会下意识看看钟表,“啊,已经十点半了!怎么还没写完作业啊?算了算了,你去睡觉吧,剩下的妈妈帮你写。”

于是“超人”妈妈登场,照顾孩子上床睡觉后,帮孩子完成剩下的数学作业。

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第三次“妈妈,我又写不完作业了,你帮我写吧。”几次三番之后,孩子就学乖了,作业写不完就找妈妈。

如此下去,孩子的作业表面上是完成得很好,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就会假象破灭,变成了全班倒数第一。

因此,家长绝对不要做“超能型”父母,你的一次又一次帮忙使得孩子依赖成性,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差,在生活方面,也因为你处处帮他,渐渐让他养成了遇事退缩、半途而废、依附他人的个性。

02“马上到型”父母

“马上到型”父母是指:只要孩子有需要,立即出现在他的眼前,让孩子觉得凡事唾手可得。

“妈妈,学校的饭菜不好吃,我明天想吃排骨!”茗茗刚进入高中一个月,就疯狂地给妈妈打了十几通电话。不是要帮叠蚊帐,就是要吃零食,还要最近新出的杂志。对于从来没住宿过的女儿,茗茗妈妈也怕委屈了女儿,于是只要女儿一个电话,就随叫随到。

没过几天,茗茗妈妈又接到了女儿的电话,茗茗在电话里哭哭啼啼说:“妈妈,我不要住学校了,你来接我回家。”茗茗妈妈急坏了,问女儿怎么回事,她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哭。

不得已,茗茗妈妈打通了班主任的电话,班主任说:“你家女儿太娇贵了,在宿舍什么都不愿干,洗衣服、叠被子、扫地这些事情就等着别人帮她做,其他舍友都不愿意再与茗茗住同一间宿舍了。”

听了班主任的话,茗茗妈妈自责不已,都是因为从小到大自己太依着女儿了,只要她想要什么就给她什么,把她宠成了“小公主”。

因此,家长绝对不要做“马上到型”父母,说难听点,这样的父母完全变成了孩子的“奴仆”。并且父母的随叫随到,让孩子习惯于“使唤”别人做事,从而养成骄纵、霸道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在于他人相处的时候,容易招致对方的不满,最后被周围的人孤立。

03“周到型”父母

“周到型”父母是指:什么都为孩子准备好、计划好,孩子只要按照父母设计好的路线前行。

“这是你明天要穿的衣服,我给你放在椅子上了。”淇淇妈妈把女儿的衣服叠好,放在床头的椅子上。“好。”淇淇头也不抬地说,依旧沉迷在手机里。

“离下次考试还有半个月,妈妈给你重新找了一个辅导班,一三五晚上补数学,二四六晚上补英语。”淇淇妈妈盘算着:这次换一个新的辅导老师,一定能将女儿的成绩提上去。

淇淇依旧头也不抬,毫无感情地说:“好,你决定就好。”

“还有,该放下你的手机了,今天的练琴时间到了!”一说完淇淇妈妈就扒拉过女儿的手机,把她赶去琴房。

淇淇眼睁睁看着手机被妈妈拿走,屏幕上还停留着自己刚才跟朋友聊天,还没打完的那行字:“我妈真的好烦......”最后无奈地走向琴房。

因此,家长绝对不要做“马上到型”父母。你为孩子准备好一切,设计好路线,真的是在为他好吗?其实是在掌控孩子全部的学习和生活,但是这并不是孩子想要的。于是孩子会强烈想要脱离你的掌控,偏离正轨。

这也就是很多父母常说的:“我家孩子以前那么老实听话,怎么会变得这么叛逆?”羊毛出在羊身上,孩子叛逆的原因也大都出在父母身上。

与其做无所不能的“超人型”父母,不如在适当的时候向孩子示弱,寻求孩子的帮助,锻炼他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应该培养出敢想敢做敢当的孩子,而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孩子也是有行动能力的,凡事都要让孩子自己去操作一下,如果什么事情都为孩子考虑的很周到,做超人父母那么他就会失去自主能力。我对孩子还是挺严格的,不会惯着孩子,犯错了也会和他好好沟通的。

不是,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生长,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父母只能算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具体经历什么还要孩子自己去,父母不能面面俱到,什么要求都去满足。不经历风雨,怎么才能见彩虹,不经历磨难,怎会懂的成功的不易。

因为做超人型的父母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我不是这三种父母,我对孩子比较随心所欲,让他自由快乐的成长。

我不是
对孩子关爱是应该的,但是千万不能娇惯,这样不利于孩子成长,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克服困难的品质,不能总依赖大人

《为什么不要做“超人型”父母,对孩子爱而不娇,你是这三种父母吗 ?》
答:因此,家长绝对不要做“超能型”父母,你的一次又一次帮忙使得孩子依赖成性,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差,在生活方面,也因为你处处帮他,渐渐让他养成了遇事退缩、半途而废、依附他人的个性。02“马上到型”父母 “马上到型”父母是指:只要孩子有需要,立即出现在他的眼前,让孩子觉得凡事唾手可得。“妈妈,...

《小时候觉得父亲是超人,长大后才明白超人也是人,为什么呢?》
答:父母是人,不是神,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父母也有自己的喜好和偏爱,理所当然就会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接受,而对孩子的另一些行为不接受。父母给孩子的爱,可以无私,却并不需要“装扮成超人”。因为孩子,我们可以变身超人。可是,我们终究不是超人。在父母的“帮忙”之下,孩子会越...

《父母对待孩子方式的五个误区》
答:人类心理健康支柱之一就是无条件的爱,父母爱孩子人之常情,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当孩子对父母大吼大叫,当孩子吸烟甚至毒品上瘾,当孩子游戏上瘾,父母还是会爱自己的孩子,既然父母爱孩子,就要好好表达,说说父母对待孩子方式的五个误区。‍♂️控制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如果你不听话看我怎么收拾你?这样管教出来的...

《妈妈不用是“超人”,用对技巧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其实一点都不难》
答:很多家长之所以不让孩子劳动,是因为觉得孩子年纪小,笨手笨脚,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相对于帮忙,他们做的更多的是“添乱”。面对孩子做家务增加的更多负担,家长不要觉得很麻烦,孩子将来喜不喜欢劳动其实就在这个时期,因为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他们不能完全理解做家务的概念,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会很...

《不要做过度保护型父母和直升机父母,这两种类型的家长有什么特征、不同...》
答:多少中国式家庭的亲子关系,父母为了孩子不受到伤害,过度的保护、过度的关爱,导致孩子的独立性受到影响,这样的父母就是典型的“过度保护型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紧紧的束缚了孩子的翅膀,长大之后也无法挣脱,展翅飞翔。以爱的名义包办、过度保护和控制孩子,是个典型的“直升机父母”。像一架直升...

《老一辈的智慧与期待》
答:老一辈的人,他们看到不顺眼的,或是觉得我们做得不够好的,总忍不住想要指点一二。这份心意,纯粹而温暖。‍‍‍控制型的父母控制型的父母,他们的内心可能充满了焦虑与不安。他们可能高度神经质,夫妻关系不和,通过指责、贬低、不信任等方式来控制孩子。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深深的...

《...其实只要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不离没啥影响_百度知...》
答:原因一:父母本身也是害怕离婚或害怕面对问题关系,逃避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为了孩子”父母也只不过是两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身为我们的父母之后,角色被神圣化了。毕竟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超人,他们也希望在孩子面前扮演超人。可是你是知道超人作为拯救的角色出现的时候,是很累的,没有那么光鲜。他...

《危险__拼命鸡娃的一群人竟然不读书?》
答:那些不读书的父母,总是热衷于给孩子报兴趣班,过度鸡娃,摧毁孩子的天性;而真正有智慧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循序渐进,坦然对待孩子的每一次失败。 智慧型父母这样做: 1、周末不间断的户外活动 不上班的周末不要选择在家捧个手机,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动物园、牧场玩上一下午,你会发现与平时不一样的一个孩子。他们的...

《父母对女孩子不管教,你觉得是对她好吗?》
答:不论男孩女孩,做父母的不管教孩子,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是对TA任性的一种纵容。 每一个孩子出生后,都像一张白纸,父母做为孩子最亲近也最依赖的人,有责任有义务,对孩子进行自身修养、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相声演员郭德纲曾谈到他的教育理念。 他曾说过:“天下爹娘没有不疼孩子的,外面那些人不是他...

《父母不“狠心”,很多教育都是无用的,是这样吗?》
答:对劳动成果无珍惜之情,对父母无感恩之心。当然,学习一定会变差,品行也会变坏。 怎样让孩子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怎样让孩子不变成“白眼狼”,家长还是得有点“狠心”。 父母要“狠心”的经常陪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通过劳动,让身体出出汗、受受累,有利于身体 健康 。通过劳动,能让孩子亲身体验...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