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汤和退休后整天花天酒地,为何朱元璋没有降罪他?

作者&投稿:邵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历史上,和尚起义做了皇帝的,首屈一指的就是朱元璋了。在朱元璋做了明朝开国皇帝之后,自然也怕别人来抢他的皇位,于是,刚当上皇帝不久,就有许多一起并肩作战的功勋臣子们死在他的手下。

但是汤和的命运却不一样,汤和主动交出兵权,年过70了还整日花天酒地、广纳妻妾,朱元璋听说后,让他善终了,还让他的子孙享受了200多年的富贵。

汤和和朱元璋两人相见,是在为郭子兴效力的时候。朱元璋来投奔郭子兴,但却并没有受到大家的热情对待,大多数人都不待见他,除了汤和。虽然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职位也比朱元璋高很多,但他却甘为朱元璋的手下,对待朱元璋异常的恭敬。或许是汤和为人本就谦恭,而且还和朱元璋是总角之好,才会如此。

随后,朱元璋亲自带兵打仗,汤和和徐达一起成为了朱元璋征战道路上面的重要角色。在随后的战役中,汤和一直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创下了许多战绩。

在攻占常州后,汤和奉朱元璋之命镇守常州,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抵御下游张士诚的骚扰。汤和可谓尽心尽力,在汤和的镇守之下,该城像铜墙铁壁一样,多次击退了张士诚的入侵。在这件事情上,他受到了朱元璋的信赖。

但人无完人,汤和也曾经犯过大错,甚至差点招致杀身之祸。汤和喜欢喝酒,也可以说是借酒浇愁。有一次汤和向朱元璋奏事,但没有得到朱元璋的允许,汤和内心感到自己不被重视,于是就去喝酒。酒后说自己在常州可以随时向张士诚投诚。偏偏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句话不知怎地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虽然没有明面处罚汤和,但却在心里记了一辈子。

随后,汤和和朱元璋一起平定了张士诚,消灭了方国珍和陈友定。明朝建立后,在一次战役中,汤和因为个人原因延误了战机,这令朱元璋很生气。后来,在汤和伐蜀归来后,朱元璋故意不给他公爵的职称。或许是自知理亏,对于这件事汤和并没有反抗,而是更加虔诚地为朱元璋服务。看在汤和识相的份上,后来朱元璋还是将公爵的职称给他了。

但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大度的人,汤和的错误一直都被朱元璋记在心上。比如,在给唐河的丹书铁券上,故意将汤和之前在常州的狂言写在了上面,说是为了给汤和的后代提供警钟。

之后,汤和表现得越发恭顺。他主动交出了自己的兵权,告老还乡。但这样并不能让朱元璋彻底对他放心,于是他休而不退,主动替朱元璋分忧。譬如,在东南沿海清除倭寇,当时的他疾病缠身,但也主动为朱元璋走一趟。这件事情让朱元璋对他的欣赏大大加分。

但这些还不够,他不但要保全自己,也要保全自己的家人。为了让朱元璋真正彻底地对他放心,他出卖了自己的老战友李善长。在他得知李善长与叛臣胡惟庸勾结时,他果断地将这些事情告诉了朱元璋。最终,李善长一族被灭门。

汤和年事已高,不久之后中风了。但他仍然领命去朝见朱元璋,在朱元璋确定他真的中风之后,特许他告老还乡。但汤和在老家也没有闲着,他广纳妻妾、宴席不断,每天花天酒地。究其原因,还是为了消除朱元璋对自己的戒心。

当时,朱元璋看着自己昔日的战友,流着口水,只能躺在椅子上,心中泛起了酸楚。他知道没有汤和,就没有自己的今天。于是在汤和死后,朱元璋一直厚待汤和的后代,直到明朝灭亡。算起来,汤和的子孙享受了200多年的富贵。

纵观古代,开国功臣能够善始善终的,真的不多。而汤和立过屡屡战功,却懂得在朱元璋面前低下身段、战战兢兢,一方面主动解除兵权,另一方面装出享受生活的样子,让朱元璋放下戒备,终于能够善终,也让子孙后代跟着享福,着实不易呀。



作为老乡和革命战友,汤和和明太祖朱元璋之间有一种非常奇妙又不好言说的关系,在职业发展方向上,汤和算是朱元璋的引路人。汤和在当时的红巾军中做到了千户一职,于是想要儿时的玩伴朱元璋一起来享福。于是写信给从事宗教事业的朱元璋,想要大伙一起干。

在庙里的朱元璋还在举棋不定,毕竟当和尚也不是太差的职业。好在有贵人相助-有人知道了朱元璋和汤和的密信内容,想举报这对反贼。朱元璋这才迫不得已,下定决心投奔汤和去了。自此,朱元璋才开始了从军生涯,最后成就了建立明朝的一番伟业。

而汤和在明朝建立以后,在朝廷中奉行鸵鸟政策,在私下经常花天酒地,多多购买田产。然而,朱元璋却对此似乎视而不见,汤和也成为了大明建立的顶级功臣当中,少有的善终之人。然而汤和真的是因为效仿汉初萧何的做法而被朱元璋所轻拿轻放吗?显然没那么简单!

汤和是最早支持朱元璋的功臣

汤和除了是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的引路人之外,朱元璋在红巾军当中能够获得足够的威望,也得益于汤和在其背后的支持与帮助。早在朱元璋刚刚进入红巾军的时候,朱元璋几乎是两眼一抹黑。只有身为千户一职的汤和,经常委身于朱元璋身后,以身作则无条件执行朱元璋的军令,帮助朱元璋建立足够的威望。

加上朱元璋本人确实才能出众,才得以在红巾军当中脱颖而出。所以说朱元璋的革命事业有起步,汤和居功甚伟。这份恩情,本质上顾念旧情的朱元璋是不会忘记的。

汤和最早支持朱元璋收回兵权

朱元璋在天下大定的时候,对于诸将掌握兵权心存不满。他并没有比较好的理由,将兵权收归己用。然而汤和却体会到了朱元璋的想法,他思虑再三以后,主动辞官归乡,并及时将兵权转交到朱元璋手中。真是瞌睡碰到了人送枕头,朱元璋对于汤和这种做法绝对是举双手欢迎。不仅对汤和夫妻大肆赏赐,拍给汤河,在老家凤阳建造了很大的宅子,以表达自己对汤和夫妻两人的恩宠和感激。

情况也确实如此,在汤和的带动之下,诸多兵将都将兵权归还。这件事让朱元璋对汤和这个老乡,又不得不高看一眼。

汤和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汤河只是个从军的糙汉子,很多事情办起来非常粗鲁。所以在从事军事行动当中,犯错就成为难免的事情。朱元璋对于汤和这种经常犯小错的行为,非常生气,经常当面责骂,而汤和每次都低头认错,无比虔诚。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朱元璋对此也毫无办法。

更何况在站队的问题上,汤和每次都压对了。从来不在大问题上给朱元璋拖后腿,更何况在朱元璋大肆对淮西功臣挥舞屠刀的时候,汤和已经因为疾病被迫躺在床上,如果朱元璋对这样的功臣也下手的话,就已经不是过分那么简单的事了。

结语:汤和这个为明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他能够在明初那几场屠杀功臣勋旧的浪潮当中,明哲保身,得以善终,并不是因为他和朱元璋有多么亲密的关系。因为这层同乡加好友的关系,并不足够保住他的性命。

汤和习惯低调,谦和有容人之心,且在原则性问题上根本不会出错。虽然不断犯小错,说错话,让朱元璋也时常气得破口大骂,但是他在大明正统这边完全站在朱元璋这边,关键性问题从不拉胯,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才是汤和最为成功的做人之道!



朱元璋和汤和,也算是一对比较奇特的兄弟组合。在家乡时,汤和是朱元璋的小弟,虽然家里比朱元璋富裕,但是没干过欺负人的缺德事儿。后来朱元璋出家要饭,汤和则参加了红巾军反抗元朝。朱元璋混不下去的时候,是汤和的一纸书信给他打开了全新的道路。参加红巾军后,朱元璋的能力得到肯定,汤和主动捧朱元璋上位,自己甘居下属之位,很有些高风亮节。得了天下之后,朱元璋也对得起汤和,在大杀功臣和武将的明初四大案爆发时,放过了汤和。汤和则致仕回家,天天喝大酒,找小妾,过得好不快活。按说朱元璋对待臣子极其严厉,作风奢侈之人很容易受到打击(比如傅友德),可汤和却稳如泰山,直到去世。那朱元璋为何会对这个发小网开一面呢?笔者认为,应该有大约三个原因。

第一:汤和朱元璋自小相识,关系匪浅

其实,和一般人印象不一样,朱元璋此人还是很重感情的,他掀起蓝玉案诛杀武将,完全是武将的威胁已经渐渐浮于水面,而他知道继承人应付不来。而在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病逝之前,他还不是那么的心狠手辣。

朱元璋在得天下的过程中,是很有几个发小鼎力相助的。最主要的是三个人:汤和、徐达、周德兴。其中,关系最铁的就是汤和。汤和虽是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的领路人,但却不曾仗势欺人,用自己的老资格来压制朱元璋,反倒是处处相让,这才让朱元璋有了后来的局面。这个恩情,出身草莽的朱元璋会比出身官场的人更加重视。

而且,发小三人中,为人也是大不一样的。徐达一生谨慎谦恭,从来不曾居功自傲,所以虽然死得早,但还算是有了善终。周德兴是否谨慎不知道,但是在子女教育上却出了问题。在洪武二十五年这个节骨眼上,周德兴的儿子不知中了什么魔,竟然在宫中乱搞。这在封建社会,等同于谋反,所以周德兴被株连至死,也算是咎由自取,怪不得朱元璋。

而汤和则像是“加强版”徐达,谨慎谦恭,不争不抢,对于国家机密也从来不外泄。汤和生病是在洪武二十三年,这一年朱元璋心中还有旧情。他去看望汤和,而汤和已经失声,形容憔悴,朱元璋看见老友如此,心中感慨,和汤和追忆往昔,二人抱头痛哭。有这样的感情基础,朱元璋自然不会莫须有的给老友来上一刀。

第二:汤和能力一般,朱元璋对他放心

汤和的能力,和徐达、常遇春、冯胜这样的一流战将比起来,是有差距的。虽然在《明史》中,汤和似乎是战功赫赫,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汤和的战功主要是建立在南方。他打败的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人,以及后来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比起来,实力还是有明显差距的。而汤第一次前往北方用兵,效果就比较一般:洪武五年(1372年),汤和在断头峡战败;此后汤和没有再独立面对蒙元的记录,一直是跟随徐达在战斗。洪武九年(1376年),汤和虽然独立驻防延安,但是对方主将伯颜帖木儿主动乞求和解,两边没能打起来,所以汤和的能力没有得到证明。更何况,汤和和其他将领一起领兵时,也往往显不出他来。洪武四年(1371年),汤和和傅友德、廖永忠等人打四川,功劳就不如其他人。

因为战功含金量不足,所以汤和连爵位都比一般人来得低。朱元璋开始封爵之时,汤和就没有得到公爵,而是封了一个中山候。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因为接受了伯颜帖木儿的投降,他才被封为信国公。所以说,作为开国将领,汤和的攻击力,比起蓝玉、常茂等人来说,是比较低的,朱元璋不用害怕自己的继承人搞不定他。所以,他自然也就不用怎么提防汤和。

第三:汤和生活作风奢侈,但是花的都是自己的钱,没有贪国家的,也没抢百姓的

汤和不管是作为功臣,还是作为朱元璋的发小,在明朝建立后都是属于得到实惠的那种人。在他被封为中山候之后,每年的俸禄就有一千五百石。被封为信国公后,每年的俸禄涨到了三千石。这还仅仅是俸禄,不算朝廷给的封田。更何况,皇帝平时还会赏赐一些金银。洪武二十二年,汤和辞朝,朱元璋一次性赏赐物品黄金三百两、白金二千两、纸纱三千锭、彩币四十多套,而且汤和夫人也获得了统一数量的一份。第二年汤和得病,朱元璋还有丰厚的赏赐。虽然这和唐宋时期那些节度使或者宰相差得远,但是已经足够汤和吃喝不愁了。

离朝之后,汤和确实过的日子比较奢侈,光小妾就有上百人。这让人想到,汤和是不是在“自污”?自污可是古代将领让皇帝放心的标准动作,说白了,就是大将刻意地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贪财、好色、欺侮百姓的恶人,向皇帝表示自己胸无大志。不过朱元璋和以前的皇帝都不一样,心里还是有百姓的,他最恨的就是欺压良善、贪腐自肥。大将傅友德就因为想玩儿“自污”而把自己搭进去了。如果汤和想玩儿“自污”,也得小心老友的惩罚。

不过汤和的做法,看似有“自污”之嫌,可其中却有很大的区别。他虽然奢侈,但却是纯粹在吃自己的土地和钱,没有侵占百姓一分一毫。自己有钱自己吃,就算是皇帝,也管不着这个“家务事”。况且,汤和最后的表现,也说明他也是个心中有百姓的好人:汤和得病后,他的那上百个小妾都被遣散了,每人给了一份钱粮。而汤和剩下的钱,也大多分给了家乡的百姓。也就是说,他不仅没有侵占百姓的财产,还主动把自己的钱分给别人。这样的好人,自然会得到朱元璋的尊敬,又怎么会为难汤和呢。



朱元璋打天下,汤和功不可没。大实际上,汤和有一件事是让朱元璋记恨一辈子的,但是朱元璋最后却没有杀他,还封他公爵,子孙享福三百年,这是为何?

说起来,汤和其实跟朱元璋是发小,小时候就住在一条街上,还一起偷过地主家的牛,可以算得上是铁哥们。不过元朝末年天下纷乱,汤和长大之后便去投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因为有勇有谋,很快便做到了千户的位置。

汤和与朱元璋是同乡,他是明朝的开国大将也是六大公爵之一,其在朝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朱元璋登基后,对于开国大将们可以说是赶尽杀绝,而汤和则躲过了这一劫难,得以善终。

红巾军起义的时候,汤和带领10余人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并被封为千户。此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儿时玩伴朱元璋,于是给他写信让他也来投奔郭子兴。正在当和尚的朱元璋接到信后也动心了,不久后他便来到了郭子兴的阵营。朱元璋刚到的时候,只身一人,并没有多少人把他放在眼里,只有汤和把这个同乡当作亲近的人,汤和的官位比朱元璋大,年龄也要长朱元璋几岁,但是他却恭敬的对待朱元璋,或许这个时候汤和就看出了朱元璋有领导者的潜质。史书也曾记载:

“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

在朱元璋独自带兵之后,汤和与徐达成了他的左膀右臂,跟着他忠心耿耿的打天下,汤和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战功。朱元璋攻破常州后,汤和被任命为该地的守备,在张士诚的多次骚扰下,汤和仍将常州受的铁桶一般,而且多次击败张士诚的进攻,朱元璋对他的能力很是放心。汤和一直谨慎做人,尽心为朱元璋做事,因为他知道朱元璋是一个疑心重的人,但是他一次醉酒后的话却在朱元璋心里埋下了隐患。



在整个封建王朝史上,最令扶龙之臣们闻风丧胆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属。

为了朱明王朝长治久安,朱元璋对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功臣宿将毫不留情,一个个罗织罪名,逮捕问斩,有的甚至诛灭九族。功臣之首李善长、朱元璋的亲外甥大都督李文忠都成了朱元璋的刀下之鬼。

唯有信国公汤和一直太平无事,朱元璋对他恩宠有加,并把他作为功臣的楷模大加推崇。

汤和与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是在一条小街上玩泥巴长大的小伙伴。朱元璋的功臣中,韬略比汤和高明的人很多,但是,汤和深谋远虑、审时度势、谨慎从事的智慧,应该是明初功臣中独一无二的。

随着朱元璋不断加大对武将的清洗力度。一个个当年的擎天之柱化作冤魂野鬼。汤和反复权衡之下,做出告老还乡的决定,不再留恋炙手可热的权位。照理说,汤和向朱元璋告老,朱元璋应该有点挽留之意才是,但朱元璋的反应是“大悦”,然后就是“立赐”,居然立即准奏了。汤和这一退,既赢得了朱元璋发自内心的好感,又保住了下半生的太平。

汤和致仕之后每隔一年半载便来拜见朱元璋,禀报自己的所作所为,让朱元璋心中有数,不妄加揣测他的行为。每次禀报,他都必说:

“臣每天望京拜阙,遥祝陛下身心安康、国家长治久安,而后才敢放任自乐。”

这几句话使朱元璋龙颜甚悦。汤和知道,告老功臣居所附近经常有密探出没,因此,汤和辞官之后,仍然处处约束自己。他从不以功臣自居,还约束子孙家奴,遵守法纪,避免授人以柄。对朝廷之事他也守口如瓶。

最重要的一条,据史料记载,汤和回乡之后,信守一条准则:从不结交地方官员和过问政事。他的生活,就是整天喝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饴弄孙,给人一种只贪图安逸、百事不问的印象。

本来,朱元璋是铁了心要杀尽所有功臣的,汤和也在必杀之列,可因为汤的机警和自律,能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最终令朱元璋解除了警惕,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初一,汤和上朝给朱元璋拜年,突得急症,不能言语。洪武二十七年,汤和病重,朱元璋听闻之后感慨万千。《明史·汤和传》说:

“帝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闱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和不能对,稽首而已。帝为流涕。”

儿时伙伴,故旧之人,杀的杀,死的死,只剩下一个汤和了。这分伤感,可以理解。世上之人,似乎可以共患难,却不都能同富贵,也是人之天性使然。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二十八,汤和病逝于安徽凤阳,享年70岁。朱元璋追封其为东瓯王,谥襄武。作为功臣封王者,汤和的墓葬规制享受了明朝臣子的最高规格,可以说是备极哀荣。

可见,《明史》里说汤和“沉敏多智数”,绝非溢美之辞,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了个“异数”。



《汤和退休后整天花天酒地,为何朱元璋没有降罪他?》
答:汤和年事已高,不久之后中风了。但他仍然领命去朝见朱元璋,在朱元璋确定他真的中风之后,特许他告老还乡。但汤和在老家也没有闲着,他广纳妻妾、宴席不断,每天花天酒地。究其原因,还是为了消除朱元璋对自己的戒心。当时,朱元璋看着自己昔日的战友,流着口水,只能躺在椅子上,心中泛起了酸楚。他知道...

《汤和在退休后,为何要故意天天去花天酒地?》
答:因为明教徒被清洗之后,他不想让这些儒教徒一家独大,他要建立的是一个没有宰相制度的皇权至上的帝国,所以李善长刘伯温就成了绊脚石。朱元璋在天下大定的时候,对于诸将掌握兵权心存不满。他并没有比较好的理由,将兵权收归己用。然而汤和却体会到了朱元璋的想法,他思虑再三以后,主动辞官归乡,并及...

《朱元璋大杀功臣,为何汤和能笑到最后?》
答:众所周知,朱元璋是草根出身,朱元璋和很多大臣都是老乡。汤和也是其中之一,关于朱元璋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知道两点,一是他重情重义,二是他对于忠心的功臣很好,杀了其他的功臣,肯定是因为他们有做错的地方,或者不尊敬他,再或者,只是朱元璋杀鸡儆猴,告诫那些在暗中看他们不爽的人。汤和这个人,知名...

《明朝的汤和是怎么死的?》
答:本来,汤和也属“荆棘上的刺”,在必杀之列,可因为他的机警和自律,能激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他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他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比朱元璋的资格还老一些。后来朱元璋脱颖而出,逐渐成为首领,其它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看到朱元璋当老大,难免心里不服气...

《明朝的汤和是怎么死的?》
答:汤和是寿终正寝!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他令人难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的高龄而逝,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的老臣,死后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可说是备极...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