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苏联红军各时期人数 二战,苏联的军民伤亡人数?

作者&投稿:柳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时苏联军队中各个加盟国人数比例是怎样的?~

苏联军队,是一支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队伍,这支队伍最初名为“苏联红军”,1946年以后则改称为“苏联武装力量。众所周知,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那么苏联军队之中,除了有来自俄罗斯的官兵外,自然还有来自于其他14个加盟共和国的官兵。苏联的民族政策相对比较平等,苏联中央也大力扶持那些相对落后的加盟国。因此,在苏联强盛时期,各个加盟国的年轻人都踊跃报名参军,这其中又以中亚五国较为显著。

其实早在二战时期,苏军之中就有很多中亚籍士兵了。当时,哈萨克有500余万人口,却为前线输送了180万兵力;乌兹别克总共600多万人口,却为前线苏军输送了140多万兵力;土库曼、塔吉克、吉尔吉斯这三个加盟国,人口数量都很有限,却仍各有30多万人参军。尤其可见中亚人的参军热情。那么,苏军之中为何有这么多来自中亚的士兵呢

第一,中亚五国人比较尚武善战。在中亚几国里,哈萨克和吉尔吉斯是古代塞种人、钦察人等游牧民族的活动范围,其民风相当剽悍;乌兹别克和塔吉克曾是波斯帝国的一部分,盛产优秀军人;土库曼也诞生过无数杰出的战士,曾经帮助波斯皇帝打天下的“红头军(克孜勒巴什)”,就是由土库曼人组成的军队。苏联给予各加盟国优惠政策,而五个加盟国,又都继承了其祖先勇武的特征,因此乐于为苏联军队输送大量兵源。

第二,中亚五国人口增长率较高。苏联时代,五个中亚国家刚刚迈入工业化社会,人口结构进入了“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阶段。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这个国家的人口在1939年时为620万,1959年为810万,1970年就达到了1195万,1979年则为1500万以上,到苏联解体前已经突破2000万大关。人口的激增,让中亚五国拥有了大量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纷纷参军服役,无疑增加了苏军内部中亚士兵的比例。

第三,中亚五国人符合苏军的某些特殊需要。这一条在资料中不常提及,但是却在军事历史圈内广为流传,所以简单说一下。我们以坦克为例。众所周知,苏军的坦克虽然拥有厚甲重炮,但往往被严格控制质量,同时外型也普遍比较低矮,这就需要身材矮小的坦克兵来进行操作。中亚五国的士兵身材相对矮小,可以在空间有限的苏制坦克内部。因此可以说,苏军因为武器方面的某些特殊原因,也征召了许多来自中亚的士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亚五国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所以中亚人在文化程度和俄语水平方面存在许多不足,这就限制了他们在苏联军队中的发展。一般而言,在摩托化步兵、坦克兵这些低技术含量的军兵种里,中亚士兵的数量相对多一些。但是在战略火箭军这些高技术含量的军兵种里,中亚士兵的数量很少。

苏联,2680万。
各大战场死伤数:
1、苏德战场:苏联红军 880万人。德军 572万人。双方死亡比例1.54:1
2、北非和西南欧战场:盟军共死亡90万人(美军25万,英军35万,法军20万,其他国家10万人),轴心国军队共死亡55万人(德军50万,意军5万),双方死亡比例 1.7:1
3、中国战场:中国军队共死亡148万人,日军死亡44万人,双方死亡比例约3.36:14、太平洋战场:日军死亡138万人,美军死亡12万人,英军3万,双方死亡比例约9.2:15、远东战场:日军死亡10万人,苏军死亡1万人,双方死亡比例 10:1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被推翻的剥削阶

苏联红军(16张)
级在国际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组织白卫军,发动反革命叛乱,妄图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号召人民和赤卫队捍卫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然而,严峻的形势表明,仅靠十月武装起义时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赤卫队以及由革命士兵和水兵组成的部队,保卫新生的国家政权是极其困难的。列宁指出,为了保卫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拥有一支严格按照无产阶级原则建立起来的人数众多的正规军。根据列宁的建议,1918年1月28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建立工农红军的法令。红军最高领导机关是列宁领导的人民委员会,直接指挥机关是军事人民委员部。起初,红军以赤卫队为骨干,按照自愿的原则,动员劳动者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组织性的先进分子参加红军。2月23日,苏俄劳动人民为抗击德国军队入侵,踊跃参加红军,经英勇战斗,阻止了德军的进攻。这一天后来被定为红军的建军节。

苏联红军军旗
1918年4月底,红军扩充到19.6万人。随着内战规模不断扩大,志愿兵役制已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5月29日,根据苏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国家改行义务兵役制,地方成立兵役委员会,普及军事训练,组建军事院校,培养军事干部,废除指挥人员选举制,实行委任制。7月实行政治委员制,由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委员共同负责管理所属部队的军政事务。10月底,红军扩大到80万人,开始编成集团军级和方面军级军团。至1919年秋,共组建7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辖2~5个集团军。同年底,红军总兵力增至300万人。至1920年秋,共组建88个步兵师、29个骑兵师、61个空军支队及一些炮兵和装甲兵部队,总兵力五百余万。整个内战时期,红军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战,粉碎A.V.高尔察克、NN.尤登尼奇、A.I.邓尼金、P.N.弗兰格尔的白卫军和波兰军队,将英、法、美、日武装干涉者驱逐出境,平息了喀琅施塔得叛乱、安东诺夫叛乱、马赫诺叛乱和巴斯马奇叛乱,捍卫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波苏战争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与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由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波兰的边界在凡尔赛条约中并未加以详细说明,而此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由于内战限于混乱之中,波兰的国家元首约瑟夫·毕苏斯基认为这是波兰向东拓展疆土的有利时机,计划通过联合中东欧其余国家建立一个波兰化的联盟(Międzymorze,字面意思是“海之间”,按毕氏的计划是指从波罗的海至黑海),作为对付德国和俄国帝国主义再度出现这一潜在威胁的防波堤。同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则认为红军可以经由波兰支援德国共产党,并在欧洲其他地方制造革命。
1919年,波兰军队控制了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在波乌战争中取得胜利,在波兰人和乌克兰人都提出要求的版图上建立一个乌克兰国家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尝试未能成功。同时,布尔什维克在内战中取得优势,并向西进攻有争议的领土。1919年末,形成了一条清楚的阵线。边境小型冲突逐步升级,1920年4月,毕苏斯基的向东攻入乌克兰,开始了公开的战争。几乎同时,苏俄军队已经开始反攻,最初的反攻非常成功,苏军进至波兰首都华沙附近。这时,西方国家担心苏军抵达德国边境,对波苏战争的兴趣增加。在仲夏,华沙看来即将陷落,但在8月中旬局势再次倒转,波兰军队在华沙战役中取得了意外的、决定性的胜利。向东前进的波军节节胜利,苏俄提出求和,1920年10月,双方停火。1921年3月18日签订了正式的和平条约——《里加条约》,划分了波兰和苏俄之间有争议的边界。这次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波苏边界。[1]
和平建军
内战结束后,国家转入和平建设时期。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红军大批复员。1924~1925年,以MV.伏龙芝为首的特别委员会组织实施军事改革。通过改革,苏联采用了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保留并建立了一支50余万人的精干红军。同时,组织编制发生根本变化,组织形式取得统一;建立严格的兵员补充制度,每年秋季征集义务兵;各级指挥人员进一步更新,工农出身的指挥干部占2/3以上,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约占其半数;实行一长制,增强指挥人员的责任感;健全部队训练制度,贯彻执行新的条令和教令,调整政治教育体制;加强政治机关,提高党的政治工作效率;改进技术装备,提高部队的火力和突击力;军事干部的培养由内战时期的短训制改为学制3~4年的院校训练体制。这次军事改革使红军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比重增加到26%,军队中党的各级组织进一步完善。1925年12月,苏共第14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联共(布)章程首次增加了“关于红军中的党组织”一章。以后在苏共的党章中一直保留了有关军队党组织的章节。这对加强苏共对红军的领导,提高红军的战斗力起了重要作用。
1934~1938年,由于战争威胁日趋严重,苏联武装力量由混合体制向基干体制过渡。红军开始有计划地扩充,至1937年增至近百万人。同年5月10日,根据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决议,重新实行政委制(至1940年8月)。1935年9月和1940年5月,先后实行军衔制和将官军衔制,提高了军事干部的威望。但是,在1937~1938年的“清洗”中,红军大批高中级干部被错杀,严重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2]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红军的武器装备不断改善,各兵种的机械化和摩托化程度逐步提高。1930~1939年间,火炮和迫击炮增加6倍,反坦克火炮和坦克炮增加69倍,坦克增加1.5倍,飞机增加5.5倍。1940~1941年上半年,红军的武器装备发展更为显著。军工生产1940年比1939年增加30%以上,成批生产了先进的重型、中型坦克,制造了新型作战飞机和火箭炮。随着技术装备的发展,组织体制发生变化,步兵师装备了坦克,配备了师属炮兵、反坦克炮兵、高射炮兵,火力显著增强,并开始组建坦克师和机械化师。1941年计划组建20个机械化军。空降兵旅扩编为军。空军于1940年实行师的编制。红军员额进一步扩大,至1941年6月,陆军共303个师(其中1/4正在组建),红军总人数已达470余万。随着部队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和组织机构的日臻完善,30年代前半期,红军创立了大纵深进攻战役理论。1940年,红军在军事学术研究、总结诺门坎事件、张鼓峰事件、苏芬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作战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制定颁发了步兵、坦克兵等战斗条令。然而,苏德战争爆发前,红军在新技术装备基础上的改编工作尚未完成;实行新编制的大多数兵团武器装备没有配齐;许多指挥员缺乏现代化战争的经验。
苏德战争
苏联红军攻占柏林议会大厦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由于战前苏联对战争危机估计不足,没有充分做好迎战准备,对双方力量对比估计失当,以及战略指导失误等原因,战争初期红军未能阻止德军的进攻。至7月8日,红军89个步兵师、20个坦克师被歼。至11月,德军深入苏联腹地850~1200公里,红军损失约700万人,其中被俘300余万人。为抗击侵略,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动员全国军民奋起进行卫国战争。至1941年7月1日,共有530万人应征参加红军。至11月,红军共有291个师又94个旅开赴前线。至1941年底,红军新组建400多个师。苏共中央动员共产党员参军参战,至1941年12月下旬,约有110多万党员参加红军。联共(布)中央、各加盟共和国党中央、各边疆区委、州委和其他党的领导机关的许多成员,在红军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了应付日益复杂的局势,加强部队的组织领导,红军又一次恢复政委制。为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解决指挥干部严重缺编问题,加强了战时指挥干部的训练工作。军事院校通过扩大招收学员名额,缩短学制,提高培训能力。方面军和集团军举办速成训练班,培训大量初级军官。同时,还大批提拔作战有功的士兵充实基层干部队伍。由于采取上述紧急措施,红军的作战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到1941年底,红军终于把德军阻止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接近地,并为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在莫斯科会战的第二、第三阶段,红军消灭德军50余万人,使法西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遭到失败,A.希特勒的“闪击战”计划彻底破产。1942年夏季,德军在苏德战场南翼发动进攻,企图夺取高加索石油产地和顿河、库班河一带产粮区。为阻止德军进攻,红军继续扩充力量,至1942年夏总兵力达1000余万人(其中作战部队550余万)。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红军给德军以沉重打击,夺取战略主动权。这一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
随着战时国防工业的迅速发展,1943年红军在军事技术装备方面取得了对德军的优势。至1943年6月,红军作战部队已拥有火炮和迫击炮10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万余辆,作战飞机1万余架。同年底,红军已有5个坦克集团军、24个坦克军和13个机械化军。航空兵师、军和空军集团军也进一步扩编。在1943年夏秋战局中,德军统帅部企图夺取库尔斯克突出部,以扭转不利态势,但红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给德军以歼灭性打击,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1944年,红军在列宁格勒、克里木、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波罗的海沿岸和北极地区连续发动一系列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把德军赶出苏联国土。
红军越战越强,至1945年初拥有作战部队等94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4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万余辆、作战飞机2.2万余架。这支英雄的军队不给德军以喘息时间,在解放本国领土之后又不停顿地发起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帮助东欧和东南欧各国人民从德国法西斯的占领下解放出来。1945年4月,红军发起柏林战役,歼灭德军近百万人,彻底捣毁希特勒老巢。苏德战争结束后,红军挥师东向,于同年8月9日对日作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和外蒙古(今蒙古国)军队协同下,粉碎日本关东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共产党向红军输送160余万党员。他们在红军中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使红军经受了严峻的战争考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红军700多万官兵荣获勋章和奖章,1.1万余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战后,红军大批复员。从1946年起,苏联红军正式改称苏联武装力量。

《二战时苏联有多少兵?》
答:30 年代初,苏联红军是一支靠征募入伍的步兵军队。1930 年它拥有 56.2 万 名现役军人和 84.2 万名地方预备役军人。1934 年现役军人数量已增至 94 万 人。1936 年 2/3 的地方预备役部队被改编成现役军,用应征新兵补充他们, 并把征兵年限从 21 岁降低到 19 岁,致使红军总数猛增到 130 万人...

《苏联红军各时期人数》
答:红军员额进一步扩大,至1941年6月,陆军共303个师(其中1/4正在组建),红军总人数已达470余万。随着部队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和组织机构的日臻完善,30年代前半期,红军创立了大纵深进攻战役理论。1940年,红军在军事学术研究、总结诺门坎事件、张鼓峰事件、苏芬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作战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制定颁发了步...

《二战,苏联的军民伤亡人数?》
答:1、苏德战场:苏联红军 880万人。德军 572万人。双方死亡比例1.54:1 2、北非和西南欧战场:盟军共死亡90万人(美军25万,英军35万,法军20万,其他国家10万人),轴心国军队共死亡55万人(德军50万,意军5万),双方死亡比例 1.7:1 3、中国战场:中国军队共死亡148万人,日军死亡44万人,双方死亡...

《苏联在二战时最多有多少部队?》
答:1941 年 6 月红军共有303 个师,苏联 武装部队连同另外组建的海军和空军几乎扩编到 500 万人。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在二战时苏联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

《1940年苏军兵力总数》
答:再说,1941年苏联拥有1.7亿人,如果8个人就有一个是军人,除去小孩,老人,妇女,苏联成年男性工人和农民数量还能有多少?一个和平时期的国家是不可能维持这样大的军队的 我真觉得不明白了,根据哈尔德在1941年冬季写下来的日记,在那个时候,德国确认的苏联陆军师数目是360个师,显然,很多部队应该是匆忙...

《二战苏联军事力量概述》
答:二战期间,苏联军队的人数达到最高峰,拥有超过1000万名官兵。当时,苏联陆军和空军被称为工农红军,苏联海军则被称为红海军。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由于苏联高层对战争危机估计不足,没有充分做好迎战准备,加上对双方力量对比估计失当、战略指导失误等原因,苏军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1941年7月8...

《冷战时期苏联的军队数量是多少?》
答:冷战时期苏联的军队数量是350万人左右。冷战时期,一般指1947年-1991年。据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中国军事科学院编辑的《世界军事年鉴-1992年》的资料,解体前的1991年苏联红军有340万人。其中,战略火箭军:14.6万人;陆军: 140万人;空军: 42万人;海军: 45万人;防空军: 47.5万人;边防军: 23...

《二战德国突袭苏联时,苏联总共有多少兵力?》
答:五大军区268万苏联红军:这里包含了西部五军区全部的陆军和空军力量,其中陆军243万,空军25万,两者相加=268万,这个数字早在战争时期就已经得到了确认。三海两河21.6万红海军:第一个问题出在长期以来被忽略的红海军身上,在34.4万红海军当中,当时有21.6万属于西部的“3海2河”五舰队,在兵力、...

《二战时苏联发动大规模反攻时,东线共有多少苏军?》
答:截止到1942年7月份,远东红军共有兵力1446012人,是关东军兵力的两倍,而火炮的数量也达到了11750门,其中包括122mm火炮,各种型号的迫击炮,以及数量众多的反坦克炮。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对德战争中,投入了多大的兵力!尽管在二战中,苏联的伤亡远大于德军,但是苏联有个优势,那就是人口,他的伤亡部队可以...

《二战时苏军的一个方面军有多少兵力》
答:1、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时,苏军总兵力只有537万人。这时的方面军基本由苏联的各大军区组建而成,一个军区的军队组建一个方面军。苏军编制:西方方面军,负责抵抗中央集团军群 西北方面军,负责抵抗北方集团军群 西南方面军,负责抵抗南方集团军群 开战一个月到两个月内,又组建如下方面军:北方方面军,...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