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从大一开始,应该如何学习?如何准备考研?考研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 如果从大一开始就准备考研,需要怎么做?

作者&投稿:漫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大一开始,应该如何学习,如何准备考研,考研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

可能有很多人都觉得考研很难、很累、也很苦。但我觉得事情不能仅从一个角度去分析,因为再难的问题也有解决的办法,再累的事情也可以平衡休息去完成,即便是苦中也可以有乐。重点在于,你为什么要考研,你是否想好了自己考研之后的下一步,你对自己考研的机会成本把握的是否精准。 从我考研经历的角度出发,我觉得这十个月的付出很值得,有收获。当然,我所讲的值得和收获,有一部份包含了考上人民大学研究生这个结果,还有一部分因素是,在这个考研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一步一步地在前进,这本身就足够让人愉悦的。充实是人的一种乐趣。 我报考了2007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准备了十个月之后,最终以专业第四的成绩考入人民大学。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一下考研过程中我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我总结的英语的学习方法。 在进入考研复习之前,我的准备工作就如何准备考研复习的准备阶段。 第一个问题:学习方法。网络上,师兄师姐那里总结出的考研经验和复习方法很多,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海洋时,准备阶段一开始,我就迷失在了学习方法的海洋中。找不着学习方法的方向,更别提学习内容。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句耳熟能详的经典句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什么是精华,什么又是糟粕呢?适合自己的就是精华,能够运用在自己身上有学习效率的就是精华。这就是我的经验。在准备阶段前期,一定要找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学到了什么?你学会了选择吸收、总结归纳。这是对学习方法的学习。至于归纳你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把各科的各个方面都在本子上列出来,空出足够的空间,再把获取的方法和经验往里填,并随时进行增删和修改。这不仅是复习之前的准备,也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事。 找好学习方法,下一步是制定学习计划,绘制学习进度表。 每一个考研人都曾经被告诫要有学习计划,但如何做你的计划,也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问题。我认为学习计划不妨用进度表的方式表现,简单,明了。 学习进度表的这样画:整个表格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列出各个科目,数学、政治和专业课各占一行即可,英语占多行为好,因为英语的复习往往是“多线程”的,用铅笔将每行分成若干段,把每段要完成的复习内容填进去,把所有该复习的内容都事先规划好,在随时进行增补和调整,使之越来越合理化。一旦发现不对劲,立即找原因,调整学习策略。 关于各科的时间统筹安排,一般来说,英语、数学应该起步早,大概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政治相对较晚,从暑假开始复习就可以,专业课要看本专业的性质而定。 由于我的英语考试分数相对来说较理想,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英语的学习方法。 我从4月份左右就着手开始复习英语了,因为英语不是靠短期突破就能取得理想成绩的,所以我的想法是尽早开始准备,打好英语的基础,争取不在考研后期拖专业课的后腿。最初的两三个月,我的复习重点在记忆单词。到了暑期我报了一个考研英语辅导班,上了海文暑期班的课之后,才对整个考研英语的具体内容有了深入了解。 在辅导班期间,老师们特别推崇多研究真题,教材也全是近十年来的考研真题。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复习方向。我整个复习过程,没有去做什么模拟题,只是反复去做真题,揣摩研究,过了差不多3—5遍,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所以建议学弟学妹们,遵循这条经典教导,绝对要把真题研究透,揣摩熟。 在应对各种题型上,几乎一直跟着辅导老师的思路走:在单词记忆方面,老师建议我们选择一本少而精的单词书,每一次背诵时应遵循“一次大量,多次反复”的原则,不要把战线拉得太长,这样才有利于记忆。在得到老师指点后,我扔掉了原来那本像字典一样厚的词汇书,改买了本较薄且简单明确的,并且给自己制订了计划,每天记忆一定量的单词,并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复习。这样几轮下来,效果显著,单词记得又快又牢。 在阅读方面,如何定位问题答案,在阅读完一段后快速概括大意,注意关键词的隐藏含义,哪些是高频错误选项,划出长难句进行结构分析并加以背诵等等。这些方法,对我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莫大帮助。此外,抽出少部分时间阅读一些书籍杂志,如《三联生活周刊》就很不错,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调剂枯燥乏味的复习生活,真的非常不错。 在新题型方面,由于很不好定位,也谈不出什么经验,我的建议是在这一部分多做些了解,各种题型都熟悉下,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完型填空和翻译方面,主要还是归功于我的两位辅导老师,他们的讲课风格很适合我,而且其中的一位老师还推荐我们可以用英译汉的方法来锻炼写作,并且可以适当背诵满分作文。这种方法非常有用,大家可以一试。 最后说做题顺序:在答卷时,可以不按照试卷的顺序来做,我在考试时就是先做阅读,再做写作,解决完这两块得分重点后,再去做翻译和新题型,最后才来做完型。这是因为写作和阅读是得分的关键,而由于完型一般较难且得分率较低,所以先做阅读和写作,就不会因为时间仓促而拿不到作文的相应分数。我个人觉得这种做题顺序非常的好,让我在考试期间不慌不忙,充分利用了时间。 网络上、辅导班,很多人都已经介绍了大量地学习方法,技巧和经验。以上我只是谈了谈自己的考研经历中总结出的经验与想法。希望能够帮助考研的后来人,加油。

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把大一大二学的基础知识完全掌握,其次你一定要培养自己的一些能力,因为考研也会需要自己面试。

1、首先,如果是从大一开始准备的话,那时间是很充足的,这时候最重要的是打好英语基础以及考好本科期间的考试。尤其是数学、英语和专业课,学习好这些课程一方面是考研可能会考的,另一方面是本科成绩单是复试需要提供的一项材料,漂亮的成绩单也很重要。

2、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如果有可能,可以联系专业老师做些科研工作,哪怕是一些辅助类的工作,会为自己阅历加分,甚至为自己的考研复试加分。多搜集一些考研信息,招生单位招生专业信息,提前确定目标也会为自己指明方向。

3、专业课一般可以到大三再强化学习的 ,当然大一大二也要打基础。如果你目前选定的未来考研的专业和你目前的专业无关的话,你也可以选择去旁听相关课程的。或者,多旁听其他一些有助于提高你的个人综合素质修养的课程,这对你也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4、关于备战考研,考研其实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所以不能把时间定得太长,要不会在最后最关键的时候坚持不住,考研备考要复习的内容也很多,复习时间太短了,就会复习不全面,所以一年是比较合适的。

5、到了大三、大四就开始着手报名了,考研的预报名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正式报名时间在10月中下旬,初试时间在每年12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进行。具体就是:考研报名和现场确认、继续考研初试科目的准备、考研初试笔试、大四下学期的安排就是考研复试准备和复试。

扩展资料:

如果前期把专业基础学得很扎实了的话,也许到大四准备考研那年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复习也就够了,不过最关键的就是看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努力程度了,多看看考研相关信息,可以上考研教育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教育在线看看,对复习和报考都会有帮助的。



  从大一开始,学习、考研准备安排情况如下:
  一、大一到大三上学期的安排:
  1、好好学习,尤其是数学、英语和专业课,学习好这些课程一方面是考研可能会考的,另一方面是本科成绩单是复试需要提供的一项材料,漂亮的成绩单也很重要。
  2、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如果有可能,可以联系专业老师做些科研工作,哪怕是一些辅助类的工作,会为自己阅历加分,甚至为自己的考研复试加分。
  3、搜集一些考研信息,招生单位招生专业信息,提前确定目标也会为自己指明方向。
  二、大三下学期的安排:
  1、确定报考单位和报考专业,这是所有准备工作的开始,只有这一项确定了,其他的才能确定;
  2、根据报考单位的要求准备初试科目。
  三、大四上学期的安排:
  考研的预报名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正式报名时间在10月中下旬,初试时间在每年12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进行。
  1、考研报名和现场确认;
  2、继续考研初试科目的准备;
  3、考研初试笔试。
  四、大四下学期的安排就是考研复试准备和复试。

如果你想让自己大学的几年时光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能够学有所得,那么下面这些关于学习的建议,可以做一个参考。
1、座位。大学教室里没有固定的座位,很多同学喜欢坐后排,方便浑水摸鱼。这样是很不好的,尽量让自己坐在前排,这样会让你更容易专注。老师们也会更容易注意到坐在前排和中间的学生。
2、预习。大学老师上课,很多时候不是简单的照着书本上一步一步的讲解,会有延伸、也会忽略掉一部分,因此要花时间提前预习教材并花时间进行课后复习。
3、上课。大学的课堂上,除了听讲,还要思考、发言、记笔记。向老师提出问题,回答老师的问题,多与同学讨论,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老师想向你传授的知识。同时不要忘了记笔记,你的记性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记好笔记有助于你专心听课,并在考试复习的时候为你提供帮助。
4、课后学习复习。找一个安静并隔绝外部干扰的地方进行,这在大学里很容易做到。另外也可以找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建立一个学习小组,这样或许可以调动你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大多数时间都在学习,而不是在聊天。
5、逃课。大学里有一种说法是大学里不逃课大学生活就不完整,这都是瞎说,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尽量不要逃课。每逃掉一节课,你就错失了一些知识和探讨的内容。而且有些老师会将你的出勤率计算到成绩中去,即使对出勤率没有要求,不逃课也会给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6、课后自学。大学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上,除了上课以外,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这些时间的一大部分,要利用起来,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延伸、拓展学习。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籍,阅读都是一项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读书学习的时候,要懂得把速读和精读结合起来。我在读书的时候,通常是以每分钟两千字左右的速度(学习“精英特快速阅读”掌握的)对整本书籍、或某些章节进行快速阅读,由此建立该本书的脉络、知识架构。期间我会找到这本书中我感兴趣的地方、对我重要的地方、或者一些看不懂的地方,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快速标记。如果你不会快速阅读,也建议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去慢慢地读,这样不仅速度慢,其理解也不会高,尽量把自己的速度放快一点。速读之后,再对“标记的一些重要内容或重要章节,以及对答案后的那些遗漏、差距、不一样的地方”进行精读。
7、规划大学生涯。先设定一些大学期间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把自己接下来几年的学习时间做一个统筹规划,比如什么时间考英语等级证书,该掌握几项什么技能,在毕业前要拿到个什么样的资格证书等。定下目标之后就“快速开始,缓慢结束”,逐步的去落实、完成。

《作为大一新生,大学第一年有什么要注意的?》
答:大学生活丰富多彩,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尤其是大一新生,对于大学生活、环境、心理需要调节就更多了;但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大学都是实行修学分制(4年约修150个学分),修完学分就能毕业。下面从学习的角度探讨一下大学第一年的总体规划和注意事项。1、大学不是中学,不要带着传统高中的方法去学习...

《大一新生如何提高自我》
答:首先大一新生是大学生活的开始,涉猎广泛,什么样的书都应该读一下,可以去图书馆,所有的书都可以看一下,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1、好好利用图书馆。如果静不下来心,就先从文学类的书籍入手。文学可以让你遇见这个世界上很多个性的人和精彩的故事,你会觉得无论自己的想法有多奇怪,都不奇怪。2、学...

《大一新生该如何规划大学生活》
答:要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应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但不要盲目地参加。在定向期,应考虑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填充自己。

《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
答: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心。学生在选择学习地点的时候,尽量选择比较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要选择食堂这样嘈杂的环境。在食堂里学习,不仅会被美食吸引,还会被声音打扰。所以学生尽量在教室里或者图书馆里学习,环境比较安静,更加有利于专心。然后在开始学习之前,学生也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到底有什么方向。比如...

《在大学如何才能高效学习?》
答:大学生要培养的能力范围很广,主要包括自学能力,操作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查阅资料、选择参考书的能力,创造能力等等。总之这些能力都是为将来在事业上腾飞作准备的。3、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早点开始准备在大学的时候最好提前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最好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因为...

《大一新生如何做好大学的开始?》
答:4.时间管理能力 大学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何把握宝贵的时间,利用好每一寸光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正如职场的人都知道,拉开差距的不是工作时间,而是工作之后的时间。大学学习生活也是如此,知识和能力都在一点点挤出的时间里慢慢积累。尤其是要处理好学习和参加学生活动、学习与担任学生干部之间...

《大学如何安排学习计划》
答:大学计划:大一:打牢地基。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在大规划下要做小计划,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练习口语,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修读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并尽早做好资料准备。大一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

《大一应该怎样规划大学生活?》
答:一、保持英语学习争取在大一把四级六级过了。对于95%的人来说,大一就是未来大学四年里的英语学习巅峰了。所以说如果能报四六级,就早点报考。如果不能报考,也要保持日常英语学习的习惯。英语好未来会是你保研、考研、出国留学、本科交换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果学的好,甚至可以当兼职线上翻译,实现...

《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
答: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活的重要特点表现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尤其是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学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

《大学如何学习?》
答:我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学能力?①从按时上课、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开始,养成不拖延、积极学习与思考的习惯。②平时多学习,别总指望考前那三天,因为即便你记住了知识,也会考完就忘。③自习的时候要去自习室、图书馆,因为宿舍会吞噬掉你所有的意志力。④制定学习计划并督促自己逐项完成,...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