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我国现有土地的三大分类 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哪三大类,八大类和十二大类?

作者&投稿:姓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我国用过的土地分类系统有哪些?其特点如何?联系如何?~

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他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提供根据。根据土地的特性及人们对土地利用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分类系统。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一是土地自然分类系统,可以根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根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二是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根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三是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根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我国土地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在上述三种分类的基础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又将土地作了更进一步的分类。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应用的就是土地现状分类体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将全国土地分为8大类、46小类。8大类土地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1989年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其含义,城镇地籍调查及村庄地籍调查应用的就是城镇土地分类体系,在城镇土地分类体系中,将全国的土地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10个一级类土地是:商业金融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水域用地,农用地,其他用地。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需要,有效实施城乡地政统一管理,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制定并公布了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试行),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同时停止使用。试行的《土地分类》采用了三级分类体系。(1)一级类设三个,即《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这三大类的界定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第4条第3款的规定。(2)二级类设15个。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个一级类中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新设的“其他农用地”等5个地类共同构成农用地;原城市土地分类的商服、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等5个一级类及原来两个分类中都有的特殊用地、交通用地(除农村道路)和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水域中分离出来的水利建设用地等共8个地类构成了建设用地;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未利用地(除田坎)和未进入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其他水域共同构成了未利用地。(3)三级地类设71个。这些是在原来两个土地分类的二级地类基础上调整、归并、增设而来的。
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农用地具体可分为5种:1)耕地;2)园地;3)林地;4)牧草地;5)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具体的可以分为8种:1)商服用地;2)工矿仓储用地;3)公用设施用地;4)公共建筑用地;5)住宅用地;6)交通运输用地;7)水利设施用地;8)特殊用地。
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主要包括两种:1)未利用地;2)其他土地。


其特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少。 (1)绝对数量较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面积的7.1%,排在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的1/3,人均耕地面积(1.4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占有量的40%。 (2)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水平低。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土地分布是山地多,平地少,海拔小于500米的土地面积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7.1%。特别是水资源充沛、热量充足的优质耕地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90%以上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地区。在全部的耕地中,高产田只占总耕地面积的20%,中产田占40%,低产占32%。 (3)宜开发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约为2亿亩,真正可以开发为耕地的只有1亿亩左右。我国关于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1、一级类设3个。即《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的界定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三款的规定。

2、二级类设15个。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个一级类中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新设的“其它农用地”等5个地类共同构成农用地。

原城市土地分类的商服、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等5个一级类及原来两个分类中都有的特殊用地、交通用地(除农村道路)和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水域中分离出来的水利建设用地等共8个地类构成了建设用地;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未利用土地(除田坎)和未进入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其它水域共同构成未利用地。

3、三级地类设71个。是在原来两个土地分类的二级地类基础上调整、归并、增设而来的。新版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含义。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等12个一级类、72个二级类。

扩展资料:

用途分类——土地形式分类与土地用途分类的区别与联系:

1、对某些土地,形式分类和用途分类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但实质一样。如:形式分类叫林地,而用途分类叫林业用地。

2、形式分类从土地本身的自然特征着手,反映土地利用本身内在自然特征;而用途分类则根据人类在不同地域单元上的活动来区分土地。简单地说,形式分类偏重于自然属性,而用途分类偏重于社会经济属性。

3、某一形式土地的功能可能不止一种,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的河流水面,其用途有航运、养殖、供水等等,因此用功能分类就不能描述其特性,于是就用形式分类对其进行分类。

4、具有某功能的土地的形式可能不止一种,如:工矿仓储用地中的采矿用地,其形式有露天矿山、砂场、盐田等等,用形式分类就不能概括这一类土地,于是就用功能分类对其进行分类。

5、对于城市地块,土地用途分类占的比例要相对大一点,而形式分类更多用于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的非城市地块。

6、对于土地利用,单纯的形式分类或用途分类都不能很好地阐述土地利用的情况。只有把形式分类和用途分类置于同一体系中,才能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很好的诠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利用分类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我国土地按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按土地所有权来分,我国土地分有国家所有和农民集体所有两种。《土地管理法》第九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二、土地分类的基本框架
采用三级分类体系。
1.一级类设3个。即《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的界定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三款的规定。
2.二级类设15个。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个一级类中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新设的“其它农用地”等5个地类共同构成农用地;原城市土地分类的商服、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等5个一级类及原来两个分类中都有的特殊用地、交通用地(除农村道路)和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水域中分离出来的水利建设用地等共8个地类构成了建设用地;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未利用土地(除田坎)和未进入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其它水域共同构成未利用地。
3.三级地类设71个。是在原来两个土地分类的二级地类基础上调整、归并、增设而来的。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我国国土划分为》
答:4.湿地主要包括水田、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盐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海滩涂、内陆滩涂、沟渠、沼泽地。总结:以上就是最新版的国家土地分类标准,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小伙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政策的根本大法,所有土地相关政策法规均依据土地管理法...

《国有土地性质分类和用途》
答:1、按照权属分类,土地大致可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一般来说城镇土地大多属于国有,而城市郊区或者农村土地大都属于集体用地。2、按照利用现状分类,可以分为耕地、林地、园地、住宅地、工矿仓储地、商服地、水域、草地等。其中耕地分为旱地,水浇地,水田。草地有人工牧草,天然牧草,园地分为果园、茶园...

《土地分类标准2023》
答:1. 土地分类体系分为一级类、二级类和三级类,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土地管理和利用需求。2. 一级类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它们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础。3. 二级类在一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共15个,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等5个地类。4. 三级类是对...

《光伏发电林地性质怎么认定》
答:法律分析:土地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理论上,“未利用土地”、大部分“建设用地”可以用作光伏项目的场址,小部分“农业用地”可以通过农光互补的形式开展。参考GB/T21010-2007,我国的土地分类如下表。根据国家现有的土地政策,对不同性质的土地是否可以用作光伏电站场址做了区分。

《我国将土地分为哪三种》
答:1、按照我国土地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农用地,就是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的土地,这里面包括的范围比较多,比如有耕地、草地、还有农田。另外还有建设用地,主要就是用于建设房屋,不管是城乡还是公共设施,包括军事设施,或者是用于建设、交通、旅游用地的土地。2、还有一个分类是未利用地,也就是说除了前两者范围...

《何谓土地分类,有哪些类型》
答:土地分类是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的分类,我国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种分类:1、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2、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的生产水平、土地的所有权...

《土地的分类》
答:(五)农用地的主要类别 (1)耕地 (2)园地 (3)林地 (4)牧草地 (5)其他农用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六)我国主要类别土地的利用方式 1.从土地利用效益的角度来考虑,土地利用方式有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是依靠外延扩张,通过增加土地面积来满足获取土地收益的方式。粗放型...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具体有哪些》
答: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土地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主要反映的his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可能很多朋友对这方面都不是很了解,对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又或者它们是怎么怎么划分的充满疑问,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具体有哪些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可分为三大类,有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

《土地分类该怎么分类?土地使用现状应该怎么分类?》
答:土地分类的基本框架采用三级分类体系。1.一级类设三个 。即《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的界定严格按照 《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三款的规定。2.二级类设15个。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个一级类中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新设“其他农用地”等5 个地类共同构成农用地;...

《全国土地分类》
答:按照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全国土地分类可以有多种划分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类,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别。农用地主要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建设用地则是指用于建造房屋、道路、工厂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市用地、乡村集镇用地、...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