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的简便计算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者&投稿:巧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深度,它集中地表现在是否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遇见事物的发展和进程。
(2)思维的广阔性:是指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依据,从事物各个方面的联系上看问题。
(3)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即人们在短时间内当机立断地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迅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4)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随机应变程度。
(5)思维的独创性:是否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思维的批判性:善于批判他人和自己的思想与成果。
(7)思维的逻辑性:是指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思路鲜明,条理清晰,严格遵循逻辑规律。【中心环节】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强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而思维品质的优劣决定着思维能力的强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就一定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其不断发展。
  一、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手段,巧抓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它集中表现在能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并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因此,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就成了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
  如在教学“商不变的基本性质”时,先出示一组口算题:
  12÷4= 1200÷400= 120000÷40000=
  120÷40= 12000÷4000= 1200000÷400000=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结果当大部分同学还在紧张计算时,有几个同学已经算好了,而且都正确。究其原因,他们说:当我算了三题后,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100倍时,商仍是3,所以我判定后面三题的商也一定是3,因为它们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0倍、10000倍、100000倍。紧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组题目:
  12÷4= 24÷8= 36÷12= 6÷2= 3÷1=
  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发现商仍是3。于是通过沟通几组题的内在联系,概括出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都不变,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了商不变性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问题本质、从而得出答案的过程中来。
  二、以多角度思考问题为基础,善于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就是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一题目: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10小时,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题目一出示,思维敏捷的同学马上举手,列式为240÷4×10,我让是这样想的同学举手,结果大部分同学都举了手。我没有就此结束,继续引导道:4小时行了240千米,那么2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呢?8小时又行了多少千米呢?没等我讲完,就有一个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列式道:10÷4×240,因为10除以4表示10里面有2.5个4小时,而1个4小时行了240米,2.5个4小时(10小时)就行了600千米。在他的启发下,又有学生想到了一种方法:10÷2×(240÷2)。就这样,学生发散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
  三、以强化技能训练为载体,力求快速准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就是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反应灵敏,接触实质快,学习时由旧到新、由易到难的“台阶”少,“跨度”大,思维效率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技能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例如:(8+3)+(7+2),根据加法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计算比较简便:
  又如:(30+9)+(40+4),让学生用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计算比较简便: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提高,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逐步压缩,着力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算出得数。当然,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在学生切实理解运算法则、定律、性质,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和平时坚持适量的口算及应用题练习的基础上,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训练方式,达到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四、以提高错解诊断能力为前提,大胆质疑,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就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思考,善于自己发现问题,提高自我纠错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检验推理过程的合理性,提出修正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鼓励学生多问几个“能行吗”、“为什么”,提高质疑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出示一组数据:(63,36,69,123,96,39)要学生判断哪些数能被3整除,接着我问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根据上面一些数的特征,又受到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都认为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紧接着又出示了一组数据:(13,26,19,23,46,59)让他们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进行判断哪些数能被3整除,学生一算,马上推翻了刚才自己得出的结论。当学生们发现个位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时,我没有马上归纳出特征,而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学生们在自我讨论、辨析和自我不断否定的基础上归纳出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诊断,不但可以让学生澄清概念的本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五、以突破常规思维为核心,勇于探索,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就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独创性地发现新问题,主动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思维的创造性具有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特征,是思维品质的核心。例如有这样一位小朋友,老师要求用3、5、9三张数字卡片组数,大家都只能按常规思维组成如3、5、9、35、39、59、53、93、359……一些数,而他除此之外,还能想到把卡片9倒过来当成6用,比别人多组不少数。这个有点“倔”的孩子由静想到动,体现的就是思维的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解应用题中,我们分析题目一般是从条件出发,由条件推出结果,这是一种常规思维方法。如有这样一道题:池塘水面渐渐被长出的荷叶所覆盖,每天覆盖面积增加一倍。30天后就把整个池塘水面给覆盖了,那么覆盖半个池塘水面需要几天?这道题如果用常规的方法无从下手,而采用逆向倒推的创新思维方式则比较容易解决。因为每天增加一倍,30天的前一天刚好覆盖半个池塘水面。这样思考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创造性思维品质也得以培养和发展。
  总之,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探索开展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而思维品质的优劣决定着思维能力的强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就一定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其不断发展。
一、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手段,巧抓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二、以多角度思考问题为基础,善于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开了。
三、以强化技能训练为载体,力求快速准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四、以提高错解诊断能力为前提,大胆质疑,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五、以突破常规思维为核心,勇于探索,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总之,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探索开展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深度,它集中地表现在是否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遇见事物的发展和进程。
(2)思维的广阔性:是指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依据,从事物各个方面的联系上看问题。
(3)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即人们在短时间内当机立断地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迅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4)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随机应变程度。
(5)思维的独创性:是否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思维的批判性:善于批判他人和自己的思想与成果。
(7)思维的逻辑性:是指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思路鲜明,条理清晰,严格遵循逻辑规律。【中心环节】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强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
答:也就是说,当前我们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能力,把新课标理念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答: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学会要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然后达到算(估)得准确、迅速的目的。(1)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

《举例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举例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下:1、重视低学段学生对数的感觉的建立,并在数感培养上处理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第一学段是重点。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答:学生的计算能力是bai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du要任务,是学生今zhi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dao那么,作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一、激发学习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游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戏、生动的故事、都会...

《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答:《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纵观全国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绝大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

《小学数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
答:一、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所以,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

《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答: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事物过程中的感知活动,是以社会实践为源泉,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也应掌握...

《怎样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答:如何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 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 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记算;五查就是...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答:1、重视口算训练,打牢计算基础。口算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关系到以后能否顺利学习和掌握多位数加减法、乘除法和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等一系列内容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第二学段都强调要重视口算。因此,小学计算教学要特别重视口算训练...

《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
答:要想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当从现有的教学实际出发,对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逐一予以解决,为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不断努力。一、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素质较低 相比于城镇小学的学生,农村小学学生因为从小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鲜有机会在小学入学之前参加各式各样的兴趣...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