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以猛治国的朱元璋为何没有遏制明朝的贪腐问题?

作者&投稿:斐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到明朝的贪腐问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朱元璋因出身原因,深知底层百姓的贫苦,因而上位之后实行“以猛治国”,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贪官”运动,甚至不惜“扒皮充草”以儆效尤,然而即使用此雷霆手段,朱元璋仍然没能遏制明朝的贪腐现象,这又是为何呢?
朱元璋大力惩治贪官,却仍然未能刹住贪腐之风
出身底层的朱元璋,早年深受贪官污吏之苦,对于压榨、盘剥百姓的贪腐官员可以说恨之入骨,因而称帝之后对于官员贪腐现象极为憎恶,从而采取各种手段大力整治贪腐。
朱元璋对贪污可以说是零容忍,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中书省,只要发现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坚决一查到底,哪怕是开国功臣、皇亲国戚,也绝不心慈手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郭桓案便是典型,驸马都尉欧阳伦也因贪污被处死。
而且,朱元璋还鼓励百姓们民告官,甚至在外地百姓入京告状时,不仅要求地方官员不得阻拦,甚至还帮助解决路费问题,而对于阻拦百姓告状,或者应该受理而不受理的,朱元璋还会严厉惩处。此外,朱元璋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民间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上京击鼓直接告御状。同时,朱元璋还允许百姓直接扭送不法官吏。
而一旦发生贪污事件,朱元璋往往是从重惩处,只要被查实,最轻也得发配边疆充军,而贪污银子六十两以上者一律枭首示众,甚至不惜采取“扒皮充草”、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力求达到震慑作用。
此外,朱元璋还大力开展廉政教育工作,不仅制定了蕴含有大量贪腐案例的《大诰》和《醒贪简要录》让官员学习,而且在各级衙门设置了专门的剥皮场和专挑贪官人头的长杆,从而对各级官员形成警示作用。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先后处决贪污官吏多达十余万人,然而即使朱元璋如此雷厉风行,却仍然无法彻底根除贪腐现象,以至于他晚年只能发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的哀叹。
明朝贪污现象为何无法根治,制度缺陷或许才是根本
对于明朝的贪腐现象,明末抗清英雄陈邦彦曾这样说,“嘉、隆以前,士大夫敦尚名节”,也就是说嘉靖、隆庆以前官员们尚且重视名节,而到了嘉靖、隆庆以后,官员们则“以官爵为性命,以钻刺为风俗,以贿赂为交际,以嘱托为当然”的地步,可见明朝中后期贪腐现象之严重。
那么,明朝的贪污现象为何无法根治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1、官员俸禄实在太低。在朱元璋看来,官员既然获取了权力,那么就应该一心一意为百姓服务,而不应该想着赚钱,因此对于官员的俸禄严格限制。朱元璋根据官员日常用度计算的俸禄,虽说足够官员生活,但他却忘记了官员除了养家糊口之外,还需要承担来往应酬、雇佣吏员等其他支出。从而导致官员俸禄已经到了低于正常用度的地步,例如正二品的海瑞,竟然因为母亲生日时买了两斤肉而成为新闻,死后更是只留下了8两银子和一些破旧衣衫,而明朝官员死后拿不出丧葬费用的现象更是多见于史料。朱元璋在位期间虽然也曾三次对官员俸禄进行调整,进而使得官员的俸禄得到了一定程度增长,但明朝官员的俸禄仍然是历朝历代中最低的,而更要命的是朱元璋还将俸禄标准镌刻于石碑、形成定制。于是,官员们即使不为了富贵,为了正常生活,也不得不进行贪腐。
2、监督机制丧失作用。朱元璋为了严厉打击贪腐,不仅设立了科道官员(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用来监督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而且还曾短暂起用了著名的情报机构“锦衣卫”,按理来说监察系统已经相当完备,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两大系统竟然最后全都丧失了作用。然而,从明中期开始,随着党争的日益严重,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这种局面下,锦衣卫依附于东厂,科道则依附于内阁,进而成为了党争之中相互攻讦对方的工具。为了打击政敌,他们早已丧失公允之心,反而大肆滥用监察、弹劾权力,如此情况之下,自然就使得整个监察系统丧失了原本作用,也就无法再遏制贪腐现象。
3、官场风气无比糟糕。正如前文所说,嘉靖、隆庆之前的官场风气尚可,而当嘉靖上台之后,明朝官场风气风云突变,“今天下自大吏至于百僚,商较有无,公然形之齿颊”,官员们不仅对肥缺曲子弱音,而且“宦成之日,或垂囊而返,则群相姗笑,以为无能”,明朝此时的官场形成了,谁贪的多证明有能力,笑话清廉官员无能。如此官场,就算有较为清廉的官员,也根本无法生存下去,比如吏科给事中魏大中,谁给他送礼他就举报谁,结果再也没有人敢登门,结果后来被魏忠贤逮捕下狱,最终惨死狱中。
4、人治之下贪腐难免。古代皇权社会,一直奉行的就是人治思想,例如孔子便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篇》),孟子也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上》)。所谓人治,所依靠的便是执政者个人的贤明,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诱惑不是每个人都能如圣人一般抵住诱惑。因此,人治之下贪腐现象根本无法避免,例如张居正,作为明朝著名的能臣干吏,也仍然难以拒绝贿赂,时任南京刑部尚书的殷正茂便曾送给张居正两个金盘子,盘子中有高达三尺高的珊瑚。
如上所述,明朝之所以会在中后期出现严重贪腐,主要还是由于制度上的缺陷所造成的,人治之下的权力高度集中,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自然就导致了贪腐的出现,而贪腐一旦形成风气,便很难再制止了。

《以猛治国的朱元璋为何没有遏制明朝的贪腐问题?原因是什么?》
答:其实从古至今就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够彻底的遏制住贪污腐败的问题,即便是贞观盛世,路不拾遗也阻挡不了官员们对于钱财的渴望,没钱的官想要通过贪腐去获取钱财,有钱的官更是无尽的去贪腐,以便自己的后代能够取之不尽,用之不绝,这就是现实,在圣明的君主也无法改变。

《以猛治国的朱元璋为何没有遏制明朝的贪腐问题?》
答:朱元璋因出身原因,深知底层百姓的贫苦,因而上位之后实行“以猛治国”,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贪官”运动,甚至不惜“扒皮充草”以儆效尤,然而即使用此雷霆手段,朱元璋仍然没能遏制明朝的贪腐现象,这又是为何呢?朱元璋大力惩治贪官,却仍然未能刹住贪腐之风 出身底层的朱元璋,早年深受贪官污吏之苦...

《如果朱元璋处于崇祯的地位,能平灭女真,扫荡李自成,中兴大明吗?_百度...》
答:对土地兼并没有抑制,结果是逼反农民。正因为内乱耗尽了国库被灭国,反被外敌后金摘了桃子。所以,结论是朱元璋代替朱由检做皇帝的话,后金肯定没有机会入主中原。甚至有被消灭的可能!

《“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朱元璋何以“以猛治国”?》
答:1.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年少时生活困苦,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通过自学和军事实践,建立了明朝,并实施了洪武之治。朱元璋非常重视学习,他的勤奋学习对后来的皇子们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在小的时候就跟随朱元璋征战,并受到了朱元璋好学精神的启发。朱棣和其他皇子们,如周王...

《“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朱元璋何以“以猛治国”?》
答:朱元璋通过自身的头脑以及他的军事风格,治理了自己的国。

《朱元璋曾经无意间下的一个命令,却解决了大明难题》
答:因为大明宝钞模式,根子就是朱元璋的高度集中经济体制,在那个自耕农种什么农作物都要朝廷强制的明初,宝钞虽说有问题,却还基本可控。明朝从惨淡景象到强力崛起,它也确实是强心针一般的大功。但到朱元璋过世后,明朝经济也欣欣向荣了,宝钞的毛病,就真摁不住了。随着商品经济发达,明初时还能救急的宝钞,...

《朱元璋:治天下要“宽”还是“猛”?刘伯温:雪霜之后,必有阳春》
答:意思是,剑锋易折,你已经用“猛”立下国威,接下来可以稍微宽松一些,有利于恢复经济。朱元璋思考良久,派人把刘伯温的话记下来。当时有人对刘伯温说,以朱元璋的性情,明朝以“猛”治天下估计要延续三十年,如此以来,杀运将很难停止。这时,刘伯温又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刘伯...

《明太祖带着记忆“魂穿”到明朝崇祯年间,那么明朝还会亡吗?》
答:朱元璋无师自通打仗,朝政,贪污腐败治理,权力制衡,制度设计等高难度操作,很难想像在崇祯位置,会做一些完全外行的操作。即使有人做绊脚石,以朱元璋打仗能力,亲征起码五五开,军事稳固,对内的位置就稳固,反对派都能物理解决,就算是恐怖统治杀得人头滚滚,也不会有危急社稷的大事发生,明朝在朱元璋附体的崇祯手下亡不了。

《朱元璋的一个“蠢令”解决了明朝开国的大难题》
答:一生堪称精明的朱元璋,很少做傻事!但这真的这么蠢吗?至少,这样做的前提绝对不傻:此时的大明朝,各行各业都在衰落,已经到了不可能换新钞的地步。明朝建立的时候,各方面都很难有名气,城镇常见废墟,乡村有荒地。食物和劳动力短缺,但最严重的短缺是钱。可用于赚钱的贵金属确实短缺。以前的元朝虽然...

《朱元璋在诛杀功臣的时候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抗》
答:一、朱元璋治国理念 朱元璋称帝后,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国家机构实行大刀破斧的改革,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权力。朱元璋废除了有些部门机构,如中书省,废除了丞相一职,以加强自己的权力统治。他颁布号令,鼓励广大农民大搞农田建设和水利建设,还实行垦荒免税政策等等。他严惩贪官污吏,整治有反叛之...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