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福建南平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和远景规划 南平的发展变化和远景规划

作者&投稿:糜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福建南平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与远景规划~

全市生产总值3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全市生产总值3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全市生产总值3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全市生产总值3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全市生产总值3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

(一)奋斗目标 南平市今后十年要努力实现以下总体奋斗目标:财政实力继续壮大,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市本级财政对下指导、支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县级财政全面消除赤字,实现收支平衡;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财政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迈进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在重点事业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改善以及财政风险防范和化解等方面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财政改革深入推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得到有效落实,财政调控能力逐步提升,财政收入能切实保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支出需要,财政管理能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平、公开、受监督和高效益。
(二)战略步骤 三年打基础,摆脱财政困难局面。以“增收节支保平衡”为中心任务,收入上积极培植新的财源,通过建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工业化步伐,综合使用专项资金推进产业发展,强化支农支出的引导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多方筹集资金推动旅游经济强劲增长,进一步拓展增收渠道;切实加大税源监控力度,完善现代化征管手段,全力以赴抓好主要税种和各类专项收入、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征管,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支出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统一管理、合理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分轻重缓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证工资发放、社会保障和重点事业支出的需要,逐步将财政资金从经营性、竞争性领域退出。到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3.04亿元,比2005年增加7.45亿元,年均增长8.9%;全市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9.13亿元,比2005年增加4.05亿元,年均增长8.24%;全市体制财力24.24亿元,比2005年增加4.08亿元,年均增长6.32%;财政总收入上2亿元的县(市、区)7个,上3亿元的2个,上4亿元的1个;延平、建阳、政和、松溪4个县(市)实现当年收支平衡,邵武、光泽2个县(市)在继续保持当年收支平衡的基础上,消化历年滚存赤字的30%,武夷山继续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全市财政初步走出收不抵支的困境。
五年见成效,赶上全省发展步伐。按照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财政支出增长与财力增长相适应的要求,在坚持依法理财的同时,继续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提升工业发展速度和推进旅游业向国际水平迈进,在巩固发展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全面形成新兴替代财源,建立起稳固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深化财政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的各项制度,财政管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财政对社会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切实提高。到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9.53亿元,比2005年增加13.94亿元,年均增长9.09%;全市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22.69亿元,比2005年增加7.61亿元,年均增长8.51%;全市体制财力27.76亿元,比2005年增加7.6亿元,年均增长6.6%;在省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和调入资金情况下,各县(市、区)全面实现当年收支平衡,邵武、光泽2个县(市)完全消化历年滚存赤字,建瓯、浦城、顺昌3个县(市)消化历年滚存赤字的30%,延平、建阳、政和、松溪4个县(市、区)消化历年滚存赤字的50%;各级财政在实现保工资、保社保、保运转的基础上,有能力集中一定的财力用于发展重点社会事业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力保障。
十年大跨跃,迈进快速发展轨道。经过10年努力,基本完成公共财政功能框架和管理框架的建设任务,建成比较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财政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58.08亿元,各县(市、区)历年滚存赤字彻底消化;财政资金全面退出经营性、竞争性领域,集中用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各项支出,财政的社会保障能力大大增强,为建设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市生产总值3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

南平远景为村里人进城三江水岸为景观通道,自然村改造成安养院。

《徐志摩是》
答:文与小说》(散文、小说合集)1945、福建南平复兴出版社《诗》(诗集)1945,复兴出版社《徐 志摩杰作逊1947,新象书店《志摩日记》1947,晨光《徐志摩朱自清全集》与朱自清合集,1973(再版),台湾正言出版社《徐志摩全集》(l一6辑) 1980,传记文学《徐志摩诗文补 遗》 1980,时报《徐志摩诗集》 1981,四川...

《风电企业》
答:江苏江阴远景能源科技公司 沈阳金祥电能有限公司 沈阳瑞祥风能设备有限公司 恩德(银川)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盛国通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南电股份有限公司 雅图(阳江)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辽宁宝华伦风机有限公司 佛山市东兴风盈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长星集团有限公司 金港机电(...

《类似于詹天佑那为国争光的文章》
答:1956年春节后不久,200多位科学家聚集在北京的西郊宾馆,研究制定新中国第一个远大规划---《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钱学森作了一场关于核...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

《《再别康桥》》
答:文与小说》(散文、小说合集)1945、福建南平复兴出版社《诗》(诗集)1945,复兴出版社《徐 志摩杰作逊1947,新象书店《志摩日记》1947,晨光《徐志摩朱自清全集》与朱自清合集,1973(再版),台湾正言出版社《徐志摩全集》(l一6辑) 1980,传记文学《徐志摩诗文补 遗》 1980,时报《徐志摩诗集》 1981,四川...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