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全文

作者&投稿:澹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原文以及赏析!!!~

一、《再别康桥》原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
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再是压韵。所谓建筑美,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才会感觉好。
再谈到绘画美即是词美,如“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动态感和柔美感。

扩展资料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徐志摩(1893.1.15一1931.11.19)
徐志摩浙汀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1915年从杭州一中毕业,考人上海沪江大学,
同年到天津就读于北洋大学,1916年转入北京大学。1918年夏去美国留学,先后在克拉克
大学学习历史和银行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这—时期接受了民主思想、人道主义以
及尼采哲学的影响。1920年9月获哥伦比业大学硕士学位,旋即去英国,在伦敦大学学习
政治经济。
1921年开始诗歌创作,受英国唯美派诗人影响,认为艺术至上。1922年秋回国,历任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平民大学教授。1923年参与组织新月社,为主要发起人。1914年曾
随印度诗人泰戈尔漫游欧洲。归国后他写了不少优秀诗歌、散文和小说。1925年出版第一
本诗集《志摩的诗》。散文《泰山日出》、《曼殊裴尔》,小说《春痕》、《老李的惨史》,都是
比较优秀的作品。1925年10月接编《晨报》副刊,积极倡导戏剧与新诗,发表了许多散文。
1926年4月1日《晨报。诗镌》创刊,任主编,认真探讨新诗的格律化。1927年南归,任
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同年与胡适、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新
月》月刊,并担任《新月》总编辑,批评鲁迅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1928年第三次到
康桥,离开康桥时作《再别康桥》,这首诗广为传诵。
1931年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因飞机失事遇难。
著作书目:
《志摩的诗》(诗集)1925,中华
《落时》(散文集)1926,北新
《巴黎的鳞爪》(散文、翻译小说合集)1927,新月《翡冷翠的一夜》(诗集) 1927,新
月《卞昆冈》(话剧)与陆小曼合著,1928、新月《自剖文集》(散文集)1928,新月《轮盘》
(短篇小说集)1930,中华《猛虎集》(诗集)1931,新月《秋》(散文集)1931,良友《云游》
(诗集)1932,新月《徐志摩选集》1935,万象《爱眉小札》(书信、日记等合集)与陆小曼合
著,1936,良友《徐志摩创作逊(诗、小说、散文台集)1936,上海仿古书店《徐志摩代表作》
(诗、小说、散文、书信、日记合集)1942,上海三通书局《徐志摩诗逊1944,大华书局《散
文与小说》(散文、小说合集)1945、福建南平复兴出版社《诗》(诗集)1945,复兴出版社《徐
志摩杰作逊1947,新象书店《志摩日记》1947,晨光《徐志摩朱自清全集》与朱自清合集,
1973(再版),台湾正言出版社《徐志摩全集》(l一6辑) 1980,传记文学《徐志摩诗文补
遗》 1980,时报《徐志摩诗集》 1981,四川人民《落叶》(诗、散文合集)1982,花城《徐
志摩诗集》 1983,浙江文艺《再别康桥》(诗、散文、小说合集)1983,香港雅苑出版社《续
爱眉小札》(书信集)lQ83,远景《徐志摩全集》( 1一5卷)1983,香港商务翻译书目:《涡
堤孩》(小说)德国福沟(Friedrich Heinrich Karl, Baron de la Fonque)著,1923,商务
《赣第德》(小说)法国凡尔太著,1927,北新《曼殊裴尔小说集》英国曼殊裴儿著,1927,
北新《玛丽玛丽》(小说)英国占姆士。司蒂分土(James Stephens)著,与沈性仁合译,1927,
北新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徐志摩(1893.1.15一1931.11.19)
徐志摩浙汀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1915年从杭州一中毕业,考人上海沪江大学, 同年到天津就读于北洋大学,1916年转入北京大学。1918年夏去美国留学,先后在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和银行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这—时期接受了民主思想、人道主义以及尼采哲学的影响。1920年9月获哥比业大学硕士学位,旋即去英国,在伦敦大学学习政治经济。1921年开始诗歌创作,受英国唯美派诗人影响,认为艺术至上。1922年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平民大学教授。1923年参与组织新月社,为主要发起人。1914年曾随印度诗人泰戈尔漫游欧洲。归国后他写了不少优秀诗歌、散文和小说。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散文《泰山日出》、《曼殊裴尔》,小说《春痕》、《老李的惨史》,都是比较优秀的作品。1925年10月接编《晨报》副刊,积极倡导戏剧与新诗,发表了许多散文。1926年4月1日《晨报。诗镌》创刊,任主编,认真探讨新诗的格律化。1927年南归,任
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同年与胡适、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新月》月刊,并担任《新月》总编辑,批评鲁迅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1928年第三次到
康桥,离开康桥时作《再别康桥》,这首诗广为传诵.1931年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因飞机失事遇难。
著作书目:
《志摩的诗》 (诗集)1925,中华
《落时》 (散文集)1926,北新
《巴黎的鳞爪》 (散文、翻译小说合集)1927,新月
《翡冷翠的一夜》 (诗集) 1927,新月
《卞昆冈》 (话剧)与陆小曼合著,1928、新月
《自剖文集》 (散文集)1928,新月
《轮盘》 (短篇小说集)1930,中华
《猛虎集》 (诗集)1931,新月
《秋》 (散文集)1931,良友
《云游》 (诗集)1932,新月
《徐志摩选集》 1935,万象
《爱眉小札》 (书信、日记等合集)
《徐志摩诗逊>>

徐志摩(1893.1.15一1931.11.19)
徐志摩浙汀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1915年从杭州一中毕业,考人上海沪江大学,
同年到天津就读于北洋大学,1916年转入北京大学。1918年夏去美国留学,先后在克拉克
大学学习历史和银行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这—时期接受了民主思想、人道主义以
及尼采哲学的影响。1920年9月获哥伦比业大学硕士学位,旋即去英国,在伦敦大学学习
政治经济。
1921年开始诗歌创作,受英国唯美派诗人影响,认为艺术至上。1922年秋回国,历任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平民大学教授。1923年参与组织新月社,为主要发起人。1914年曾
随印度诗人泰戈尔漫游欧洲。归国后他写了不少优秀诗歌、散文和小说。1925年出版第一

徐志摩曾在法国留学,再别康桥是他重游旧地时写成的。他一生有过两个妻子。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收录于《志摩的诗〉中。

《再别康桥全文》
答: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原文及其赏析》
答:《再别康桥》的惆怅之情深藏于飘逸、洒脱的抒写之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抒情主人公就如一朵流云,无形无迹,自由而舒展。主人公心中的康桥也如梦似幻,美好而易碎。诗中用“金柳”、“青荇”、“星辉”、“笙箫”等意象来描写康桥景观之美和自己对康桥的眷恋。这些意象往往既是...

《再别康桥体现了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再别康桥》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此诗写于1928年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全诗原文如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

《再别康桥原文赏析》
答:"云彩"有象征意味,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但并不带走,因此再别康桥不是和他母校告别,而是和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的告别,是再别康桥理想。 《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

《《再别康桥》原文及其赏析》
答:《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原文以及赏析!》
答:《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

《《再别康桥》全诗译文是什么?》
答:《再别康桥》全诗译文如下:落日的余晖慢慢散落在河面,康桥多情地在柔柔的水波里荡漾,我静静地站在桥头,深情地凝望这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就要走了,一如我来时一样,轻轻地,踮着脚尖。夕阳很美,是否感受到我炙热的目光,扯一方轻纱遮面,却掩不住那抹红晕。沿着河岸,慢慢地追忆往昔时光...

《再别康桥的作者及赏析》
答: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是谁的代表作》
答: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1、诗歌创作背景 《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当时徐志摩乘船从法国马赛港返回中国途中。这首诗是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所作,也是最后一次重返康桥。7月底的一个夏天,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英国朋友。遗憾的是英国...

《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康桥》产生的背景,》
答: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 ,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