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三纲”“五常”,“五伦”“八德”都给介绍下? 什么是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作者&投稿:邸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纲五常,伍伦八德,有哪些?~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五伦:古代汉族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十义:(1)《三字经》中对十义的说法是:“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2)《礼记·礼运》里。 十义则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八德:中华传统文化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三达德:三达德出自《中庸》,三达德即指“智”、“仁”、“勇”此三大品行。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三纲五常是哪三纲哪五常》
答:三纲五常的三纲是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一、三纲 1、君为臣纲 君为主、臣为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的意思。特别要求,臣子要对君尽“忠”,对君主尽心竭力,全心全意。并且,认为只有君待臣以礼,臣待君以忠,才能天下太平安定。2、父为子纲 就...

《三纲五常是指什么》
答: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纲的概念最早见于西汉中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他用天地、阴阳、春夏等自然现象来比喻君臣、夫妇、父子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调和。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儒家认为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三种关系。五常是指仁、义...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三纲”“五常”,“五伦”“八德”都给介绍下?_百度...》
答:“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

《三纲五常是指什么》
答: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是维护古代宗法等级秩序的重要支柱。君为臣纲,是对封建社会里王权的维护,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被大力支持与推广。父为子纲,强调了孝敬父母,虽然父母不一定就是对的,但这样的思想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矛盾的产生,维护了社会安定。夫为妻纲,体现了古代女...

《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答: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道德缺失,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才是教育子女、待人接物的正确法则。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三纲五常",请问指的是哪"三纲五常"?》
答:▲“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三纲五常》
答:1、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2、“纲”在此处是做表率的意思。3、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4、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三纲五常是指什么》
答:“三纲五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伦理道德观念,起源于儒家的“仁、义、礼”,孟子之后进行了延伸。再经过董仲舒进行更广泛的延伸,形成了封建社会的最基本道德准则。“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强调了封建社会中尊卑有序、上下有别的等级观念。君为臣纲要求臣子绝对服从...

《礼记大学里的三纲五常是什么意思?》
答:“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

《三纲五常什么意思》
答:三纲五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意为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互相的责任关系。五常则是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中的五种基本德行,指的是人类行为应该遵循的道德标准。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三纲五常是一种...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