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数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作者&投稿:琦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

1、创设情境,感知数感。2、在课堂学习中培养。3、借助游戏,培养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继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在不断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我们该从哪入手培养他们的数感呢?
  一、在理解数概念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对于数概念一上教材提出了明确目标,而且是首要目标。数概念是数学概念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成分,数概念的掌握表明了小学生理解数和算术的本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思维力的发展水平,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的开始。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让学生理解数概念。
  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每一段认数的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要多让学生摆一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建立数感。
  三、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比较数的大小,让学生估计一堆物体的数目,让学生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数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比较中学生的数感就得到了发展。
  四、让学生在“亲数学”的行为中体会数感。我们培养学生的数感,从书本联系到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中,让学生数教室的物体的个数,说自己几岁了,家里有几口人,自己在哪个班,家里的门牌号码,电话号码,汽车的编号等。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数感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作为教师要长期把培养学生数感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建立、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如何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集中表现为:对知识教学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在数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能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数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能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 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现就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做一些粗浅的论述。
一、源于经验,数感生活化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优化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样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例如,教学《分类》时,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如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在课堂上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地探索分类的方法。如:P52整理房间一节中,情境图中,图中有一件玩具——布熊。有位学生他不是把布熊归在小汽车一起,而是把它和衣服归在一起放在床上。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整理,他告诉我,在家里,他是一直把布熊放在床上的。《位置与顺序》时,我设计了些游戏活动:“贴鼻子”——同座位两个人一起玩,一人蒙上眼睛,另一个用上下左右前后的口令告诉同伴,贴鼻子的正确位置。“问路”——将教室的走道改成街道,再标上一些地点名,学生问路,另一人指路。“送信”——事先设计好活动要求,学生抽取信封,按信封上的要求送到目的地。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它不仅可以启蒙数感,还能培养学生“亲近数学”的行为,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在数字的认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我通过举生活中与学生紧密联系的例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例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只小鸟)。再如在教学“认识11到20的数”时,我让学生抓一把学具小棒后数一数有多少根,还利用根据数轴让学生估计:17接近11还是接近20?15呢?这样,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会在头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三、在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使学生在比较中产生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的认识,能够以较小数感知较大数,学会辩证地看待一个数,从而使学生获得的数感进一步强化。例如,一年级从10以内数的认数开始,就通过观察木块和小棒的多少来比较数的大小,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认识到5比1、2、3、4大,但比6、7、8、9小,引导学生认识“<”、“>”,逐步建立数的大小相对关系。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能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大的多、少的多的实际意义,感知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关系,感应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培养。
四、在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是数感的具体表现。为了让学生感知信息数字化,教学中我创设了多种数学活动的平台,通过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能表达和交流信息,而且数就在生活中。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的平台:我让学生动手做钟面、说钟面、拨时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通过认、读、写各种钟的时刻,让学生逐步获取和培养数感。
五、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计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实际背景中,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答案,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结果。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学生列出8+7或7+8的算式后,我就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操作学具得出15,可以把8看作10,10+7=17,17-2=15;也可以用“凑十法”,把7分成2和5,8+2=10,10+5=15或把8分成3和5,7+3=10,10+5=15。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我都给予表扬。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靠一朝一夕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逐步培养。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让学生感知、探索和发现,在感知、探索、发现中发展自己的数感。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答:”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能够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

《在小学低年级“认数”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
答: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我们该从哪入手培养他们的数感呢?一、在理解数概念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对于数概念一上教材提出了明确目标,而且是首要目标。数概念是数学概念中的一...

《在认数中建立初步的数感_如何建立数感》
答:在这样非常有趣的情境中,不仅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又很自然地引出一个新的数“10”,还能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数,学生的数感也从中得到启蒙。 二、在数数中积累 数数是小学生认识数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活用教材,...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
答:决问题等丰富的教学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下面我 就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谈几点浅见。 一、源于经验,数感生活化。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

《如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是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仅仅听数学、记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同样,数感的培养和发展,更离不开实践活动。一年级小朋友好奇好动,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答:《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

《怎么教一年级的孩子学数学好呢?》
答:例如,可以夸奖孩子们在数学方面的进步和表现,或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取得更好的成绩。总之,教一年级的孩子学数学需要采用具体形象化、生活实际、动手实践、良好的学习环境、故事和游戏以及适当的反馈和鼓励等多种策略。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数感?》
答:太有作用了!学习数学的好基础,就从这开始了。例如,上小学前应该掌握的应用题套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题目是:5个女孩,4个男孩,2个老师在公共汽车上,请问公共汽车上一共多少人?如果孩子只会简单的数数的话,这个题目的答案就会很错乱。3、怎么培养数感?摘取几个关键点来说一下 1、不要先...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