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世界石材青田雕刻 石材雕刻机雕刻材料和雕刻范围是什么?

作者&投稿:冉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石材雕刻工艺流程介绍~

  天然石材雕刻品是很好的艺术品,天然石材的原材料是没有任何的艺术价值的,只有通过一系列的雕刻工序才能成为很好的艺术作品,那么应该怎么样进行雕刻呢,雕刻的步骤有哪些呢,只有很好的了解一下雕刻过程的工序,才能够成为富有艺术价值的好作品,但是这个过程是极其复杂的,需要一步一步的进行操作才行,那么具体的工序是什么呢,下面就简单的进行了解一下。



  天然石材雕刻过程的工序。
  圆雕的雕刻工序按照业内的行话大体分为开荒、打细以及打磨三个步骤。
  一、开荒
  开荒的工序差不多就是等于前面介绍的雕刻粗坯和完成造型两个环节,不过按圆雕来说,这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开大荒—将石材坯料凿去多余部分,一直到凿出雕刻初步的大体轮廓的。
  开中荒—是将雕刻的大体轮廓进一步敲打出体与面关系的基本形状来。
  开小荒—则是进一步把雕刻加工凿打到离成品尺寸大约1厘米厚左右。
  当然由于每个石雕师傅的习惯不同,所以加工的三个过程有时也会交替进行,没有固定的程序。该工序主要是使用大、中、小錾子等工具,不过现在基本都换成电动或气动工具了。



  二、打细
  打细是把前面“开小荒”所留下来的多余的部分凿掉,刻画形象和形体的细节。打细是对石雕像进行艺术处理的重要阶段,一个雕刻好与不好全在这个阶段,需要耐心精雕细刻。打细使用的主要工具为齿凿、平凿、石挫等。



  三、打磨
  打磨是在打细石雕的基础上,根据最终形象所需要的艺术效果,用研磨工具对雕刻进行通体或局部的打磨、抛光,从而突显出石材的质感,增添石材雕刻品的光泽效果,提高其艺术感染力。打磨磨光时需要的工具主要有抛光机、砂轮、砂纸、抛光膏等。当然根据设计者的不同要求当然也会进行酸蚀、喷沙方式的表面加工。如果是分部雕刻的要先组装起来,对拼组不合适的地方要修改和再打磨。
  最后就是进行清洁和养护了。就是洗干净石材上的灰尘污渍和粘和残留的胶水等等。根据石材的种类和设计要求,上所要求的防护剂或光油。最后再清洁檫拭干净。



  通过上面的三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对于天然石材的雕刻工序有了详细的了解了,如果想用天然石材的原料做成巧妙天公的作品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雕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雕刻作者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具有很好的艺术灵感,在完成一部作品的时候,可能还需要较长的时间,除了上面的雕刻工序之外,重要的还是人的毅力。

石材雕刻机是一款可在石材、瓷砖、玻璃等硬材质上进行雕字刻画的高科技全自动电脑雕刻设备。石材雕刻机可刻平底、尖底、圆底文字;浮雕一次下刀3毫米,可根据所需深度重复下刀。可进行线雕、二维平面雕刻、三维浮雕、影雕、切割、倒边、钻孔。适用材质:大理石、花岗岩、青石、玉石、水晶、墓碑、玛瑙、陶瓷、玻璃、塑料、化工合成板、竹、木、弧面、球面、不锈钢、铁、铜、铝、钛合金等。

青田县人民政府

青田县全貌

林如奎作品——风华正茂

一、青田石文化产业发展历史概述

青田石储量丰富,分布于青田县十多个乡镇。主要产地在山口镇至方山乡一带,总称山口叶蜡石矿,质量上乘,多出产名石。青田石品种繁多,有名可称的典型品种有100多种。青田石温润如玉,却有比玉更丰富的色彩,更奇特的花纹。自然界几乎把所有的颜色都印染在青田石里面,使它呈现出青、白、黄、红、棕、紫、绿、蓝、黑、花等绚丽的色彩。青田石不仅因色彩美、质地佳而成为难得的工艺雕刻材料,更以其特有的脆爽而备受文人的青睐,成为历代篆刻家首选的石材。

青田石雕作为传统的工艺精品,其雕刻技巧、风格塑造和情趣意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程度。石雕艺人在创作过程中遵循石材的自然特点,发挥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因材施艺,依色取巧。在创作手法上,将圆雕、镂雕、高浅浮雕、线刻等技法交替运用,加之精雕细刻,创造出具有“精、细、美、奇、真”特点的工艺精品,从而增强了造型与自然物的相似感,堪称巧夺天工。

青田石雕是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现在可以查证最早作品是湖州市出土的崧泽文化时期的“青田石璜”,距今约6000年。浙江省博物馆藏有六朝时青田石雕小石猪,记录着1500年前青田石雕的历史踪影。

唐、宋时期,青田石雕有较大进展。从龙泉双塔内发现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说明,唐代青田石雕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艺,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和可雕性的优势,开启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

据《青田县志》记载,元时“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篆刻大家文彭以青田石作为印材替代金属、牙骨,从明代中叶开始大彰于世。青田石为我国篆刻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代和民国初,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屡被选作贡品。乾隆八旬万寿节,大臣们用青田石雕制作一套(60枚)“宝典福书”印章作寿礼(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随着远洋商贸开通,青田石雕远销英、美、法,多次参加国际性赛会,并在1899年巴黎赛会、1905年比利时赛会、1915年美国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宣统二年,青田石雕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

新中国成立后,青田石雕曾多次被选作国家礼品赠送外国领导人。如1956年4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来访,1956年10月,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来访,1972年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访,1978年我国领导人访问朝鲜,我国政府都选用了青田石雕作为国礼赠与外国政要。1992年,青田石雕邮票发行。青田石雕艺术以新的形式走向世界,走进亿万人家。

近20年来,青田石雕发展迅速。作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内外。有数十件作品分获中国第二、四、五、六、九届“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定,青田石雕注册了原产地“证明商标”,青田县也因此被文化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

二、2006~2012年青田石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建设“中国国石文化城”为目标,大力发展、壮大石雕文化产业,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令人惊喜的印痕。

1.2006~2011年青田石文化产业相关数据分析

至2011年年底,青田县石雕生产企业3000家,其中具有大师品牌的企业68家。专业经营石雕产品的商铺有1000多家,在外地专业经营青田石雕的商铺也有300多家。年销售额最多的达到1000多万元,最低的几十万元。青田县石文化产业年产值从2005年的2亿元跃升至2011年的12.3亿元,产业利税达到500万元。

石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得益于石雕人才,青田县在推介青田石雕的同时,加大对石雕人才的培育力度,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出台人才评价制度;开办免费就学的青田石雕 艺术学校,每年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200多名。此外,选送有潜力的青年艺人到北大等知名院校设立“高级人才班”进行培训深造,使青田县石雕产业“金字塔”型的人才队伍中文化、年龄结构更趋合理,石雕创作队伍日益庞大,一批批艺术人才在这里成长。

目前,青田县石雕产业正迈入从业人员多、产业规模大、产销量高、精品丰富的黄金时期。从事石雕产业人员3.6万人。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位居浙江省各工艺美术类行业首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430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24人,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39人;高级工艺美术师87人 ,工艺美术师151人,初级工艺美术师191人。非遗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2人。年龄结构情况:高级职称60岁以上9人,40~60岁40人,40岁以下30人,中级职称60岁以上12人,40~60岁55人,40岁以下84人。初级职称60岁以上0人,40~60岁32人,40岁以下159人。学历情况:高级职称高中以上学历的4人,占总数的5%;中级职称高中以上学历的26人,占总数的17%;初级职称高中以上学历的34人,占总数的17%。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2.基地重点项目

自2006年以来,青田县委、县政府一项项政策、举措纷纷出台,推动着石雕产业快步向前迈进。县财政和社会各界投入石雕文化产业工程建设经费累计达5亿多元。其中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水南石雕工业园区,将276家石雕作坊集中到工业园区加工生产,初步形成石雕加工产业集群;投资2600万元在山口镇建立中国石雕城,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店面127间;投资4000多万元在水南建设青田中国石雕工艺品市场,建筑面积达3300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建设中国原石市场(山口板石),占地面积5190平方米,建筑面积7649.88平方米;投资3200万元建设用于生产加工的石雕工业园区,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投资6000万元建设山口千丝岩石文化主题公园;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青田石雕博物馆等,有效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完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目前,正在规划兴建青田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师艺术馆群等产业集聚区项目。初步形成“三心一带”石文化产业布局,实现石雕产、赏、销一条龙,成为全国的名石名雕集散中心。

3.基地节会活动

“十一五”以来,一个个振兴地域文化的里程碑竖起。青田县树立起全新的石文化理念,不断举办石文化产业节会大型活动,实现石雕文化与旅游“比翼双飞”,充分挖掘青田石文化产业的旅游附加值,发展集观光、购物、休闲于一体的青田石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从单纯的山水旅游向文化品位旅游的华丽转身。

(1)夯实产业基础,打造“中国石文化之都”

“十一五”期间,青田县以“弘扬青田石文化,打造中国石文化之都”为战略目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大力推进青田石雕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作品《枇杷香》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石雕产业发展作为“中国石文化之都”创建的重点,1995年、1996年青田县分别被国家文化部、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2006年,青田石雕荣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殊荣;2008年,浙江省文化厅将青田石雕列入首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传承保护项目,青田县石雕行业协会被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评为行业突出贡献奖,成为丽水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工艺美术协会。2010年,青田县喜获“中国石文化之都”称号,青田石雕获中国驰名商标,并获“中国石文化之都”特色区域称号。2011年,国家工商总局认定“青田石雕QINGTIANSHDIAO及图”证明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首个石头工艺品类驰名商标。这些称号的获得,为青田石雕产业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将青田区域影响力、青田石文化推向高潮。

2010年央视《寻宝》走进青田现场

(2)丰富宣传载体,举办各类石雕文化主题活动

5年来,青田县十分重视对青田石雕的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打响青田石雕品牌。

一是连续举办了第三届“中国·青田石雕节”和第四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中国石文化之都命名大会、中国名石拍卖会、2010世界名石展销会、中国名石精品展、中国石文化论坛等活动。举办“中国情·青田印”上海世博会主题活动日等各种石雕展示宣传节会活动。

二是邀请央视《寻宝》栏目走进青田。仅2009年,青田石雕藏品五上央视“鉴宝”栏目,吸引了众多藏友前来献宝。与中央二台、四台、八台和经济日报、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合作,报道青田石雕500多次。

三是以石为媒,集聚影响。2010年举办大型中国名石专场拍卖会,总计交易价格达5318.2万元,创下中国名石专场拍卖会的历史记录,为打造“中国石文化之都”掀起了新高潮。在“中国石文化之都”命名大会上首次举行的世界名石展上,有四大洲12个国家的100多种石头,原石交易最高价格达每千克100万元以上。在2007年北京拍卖会上,青田石雕《楼阁山子》拍出1344万元的高价,创下中国当代工艺品的最高纪录。

四是开展“百枚青田石送百名国际友人活动”。华侨收藏热衍生“代客收藏”经营、网上推介石文化、大师发起“好作品献国家”行动,文化人士组建“江南石乐坊”,青田石雕产业转型融入了多元、开放元素,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青田石雕多次参加全国“四大名石”的评选,成绩斐然。

不仅如此,青田县还相继投入上百万元资金在上海、杭州、深圳、义乌、丽水、福建、临安等地举办青田石雕文化产业宣传展示活动,将青田石雕向全国各地推广,全面提高了青田县和青田石雕的知名度、美誉度。

(3)注重提炼深化,大力弘扬石雕非遗文化

青田县于2006年申遗成功后,一直注重非遗文化的提炼和深化。通过石雕技艺的传承、石雕产业的拓展、“中国石文化之都”的命名,拓展了青田石雕文化内涵,造就了富有特色的非遗文化。通过建立国家级非遗保护性基地及省级非遗宣传展示基地的方式,进一步丰富了青田石雕文化及其展现形式。

(4)开展美学理论研究,进一步拓展石雕文化

2006年,青田县成立了石雕研究中心,坚持每个季度出版专业研究青田石雕的刊物——《青田石雕》杂志;几年来共搜集整理、编印出版《青田石雕志》等60多部石雕理论专著;开通了全国首家专业研究青田石文化的门户网站——中国青田石网;建立了西泠印社青田印学研究基地,成为西泠印社在国内的首个印学研究基地。多次与西泠印社合作召开青田石研讨会,重视青田石在印学文化中的地位,开展学术交流和理论研讨,促进“印石之祖”文化的复兴,提升青田石雕文化意韵,形成了青田石雕行业新的竞争优势。

(5)征集高档作品,发挥石雕博物馆功能作用

青田县设立石文化专项资金,每年征集作品充实石雕博物馆,其中包括《高粱》、《花好月圆》等国宝级石雕作品。5年来,石雕博物馆接待海内外游客30多万人次,充分发挥石雕博物馆长期宣传会展功能,使青田石雕文化会展年年开、月月开、天天开,有效扩大了青田石雕影响力和知名度。

4.基地发展的优势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十一五”以来,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的通知》,编制了《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这为加快青田石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1998年,县政府牵头成立了青田县石雕行业管理办公室和青田石雕行业协会,引导和促进石雕行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将石雕行业办更名为青田石雕产业保护和发展局,加强青田石雕产业管理,全面负责推进石雕产业的保护和发展。

2008年,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快青田石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县政府每年安排石文化产业保护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500万元,用于市场培育、人才培养和石文化研究等中心工作。

2009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青田视察期间,专门考察了石雕文化产业区;省委书记赵洪祝,原省长吕祖善等省市领导多次专题调研石雕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省委、省政府对青田县近几年发展石雕产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为青田县石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2)石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效益显著

重视石雕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延伸产业附加值。从2009年开始,以“青田石雕博物馆”为中心,结合中国石雕城与青田石文化主题公园等石文化产业基地,成功创建了国家4A级“青田石文化旅游区”。

以现有原石交易、雕刻加工、市场销售为依托,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石文化产业发展链条,培育了一批民营石文化骨干企业,引进巴林、寿山、昌化和世界各地知名玉石来青田交易,形成了国内最具鲜明特色的产业结构,有力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通过培育扶持发展石文化企业,开展原材料的引进及基地建设、作品精深创作、市场开拓、品牌创建等,青田石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效益显著,有效促进从业人员增收,坚定了产业发展的信心,为加快青田县石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品《望星空》

(3)资源丰富,产业后劲十足

一是原石资源丰富。据统计,查明储量叶蜡石累计11084千吨,其中可用于雕刻的石材约占1%。

二是土地资源优势。全县石文化产业分布在鹤城、油竹、山口、方山、仁庄等5个乡镇,可用于石文化产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极大,能打造“十千米石文化产业带”。

三是人力资源优势。青田石雕艺术学校于2008年建立,每年招生3个班200名学生,可为行业源源不断地培养后备人才。青田县还积极开展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石文化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与中国美院合作,举办中、高级人才美术理论培训班,不断促进产业队伍总体水平的提高。

(4)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

青田县地缘优势突出,处于富饶的浙东南经济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距省会杭州市295千米,距民间资本发达的温州市50千米,目前以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国道运输的交通网络已经全部形成。外向国际、内联省内外市场以及资源双向流通的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为青田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

(5)融资稳定,确保产业持续发展

青田县还勇于开拓创新,首创了全国首个石雕抵押贷款业务。3年来石雕抵押贷款金额超过10多亿元,为石雕经营户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石雕行业融资发展问题,保障了石雕产业可持续发展。

(6)面向全球,侨乡优势明显

青田县吸引近3000多青田华侨石商活跃在海内外从事原石经营,其中有1000多名青田华侨专门投身到世界各地寻石、“淘石”中来,进入青田县原石市场。这种经营方式扩大了原石数量和品种,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实现了石文化产业扩大规模和可持续发展。

张爱廷作品——丰收

三、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青田县在探索石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果,同时也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2010年中国石文化之都命名大会授牌仪式

(1)部分专业人才匮乏。产业队伍中石雕理论研究、宣传营销策划、作品创新等人才匮乏,尤其是懂石雕又精于企业管理的综合型人才不多,需要加快培养或引进。

(2)企业规模小。石雕企业规模小,自主开发和艺术创新能力弱,营销模式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产业发展。家长式的管理经营模式,难以吸引各类人才、组成运营团队、扩大规模。

(3)原石市场不规范。受青田石资源制约,高档青田石资源日益减少,普通的雕刻石流转不畅,影响石雕市场的繁荣。

(4)缺少低档产品。大众化的普及产品缺少开发,影响产业规模做大。

四、青田石文化产业未来10年发展定位、规划和重大举措

1.产业发展定位

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石文化之都”的总体目标,实施“他山之石,青田成器”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青田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的优势,以青田石雕产业化为支撑,扩大市场规模为重点,引进宝玉石为突破,以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集聚为载体,构建“山口镇、瓯南街道、油竹街道十千米石文化产业带”的总体布局,全力推进青田石文化产业创业、创新,全面提升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通过5年内的努力,实现年销售总产值100亿元,形成浙江最有影响力的宝玉石集聚区。

作品《石中君子》

2.十年发展规划

(1)总体布局

构筑“三心一带”的总体布局,即以鹤城、油竹、山口三个中心为依托,打造“十千米产业带”。在产业带内现有的两大产业园区、两大市场、石雕博物馆和石文化主题公园的基础上,规划在油竹建设新型中国珠宝玉石大型市场;在大安建设石文化大企业集聚区,在秋庐建设大师艺术馆群,在山口建设玉、石原材料集散地、国家矿山石文化主题公园等基础设施。

(2)重点发展七个方面的石文化产业

一是精品石雕。以大师为龙头,推进原料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精雕细镂传统特色优势,构建适应精品要求的高档原石料保障体系,积极发展优质、精巧型的珍品石雕作品,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二是大件石雕。比较国内工艺美术品及其市场需求,要瞄准国内大件石雕市场,大件青田石雕最有市场潜力和竞争力,最有发展前景,可以形成大规模产业化,是石雕产业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发具有大厅大堂摆设装饰功能的大件石雕,不断扩大石文化产业规模。

三是镶嵌组雕。重拾镶嵌生产传统,改进生产技术,引进电脑设计、自动化雕刻机械及相关人才,大幅降低人工成本,使其规模化流水线生产。

四是旅游产品。面对国内市场量大面广的旅游产品,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普通石料或废料,采用自动化机械雕刻,工厂化批量生产,改进管理和营销模式,薄利多销,扩大总量。

五是引进玉雕。借鉴外地经验,引进玉雕及人才,早起步、快发展,这是青田石雕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和扶持玉雕示范企业,做好基地建设,形成一批拥有青田石雕风格的玉雕作品。

六是特色石章。今后十年青田石章的发展,要不断加强青田石篆刻的特殊艺术效果的宣传。积极发展以青田石章料为主,以外来石为辅的方章。

七是普通雕件。普通雕件的发展要坚持“增加总量、批发销售、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产业发展方针,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推动石文化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加快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县石文化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协调机制,加强石文化产业相关各部门、各方面的有机衔接,形成推进石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在现有的青田石雕产业局基础上再成立青田县发展石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加强石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和领导。

(2)实施石雕产业扶持政策。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石雕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结合青田石雕产业现状,制定了加快青田县石雕产业发展的《关于加快青田石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促进石雕产业升级、转变管理模式,加快石雕产业发展。

(3)积极引进扶持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积极引进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诚信、有技术的示范石文化龙头企业,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业绩突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石雕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青田石雕知名度和竞争力,大幅提升青田石雕在全国工艺品市场的占有份额,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牛克思作品——芙蓉国尽朝晖

(4)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加强原石各品种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原石资源保护宣传,促进石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5)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继续坚持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以区域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的有机结合,推进无形市场对有形市场的拉动作用,实现石文化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6)大力构建市场营销体系。充分发挥好市场开拓、企业宣传和作品信息发布等服务功能,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大中城市组建营销网络,开设一批专业展销市场,形成以企业总部为基础,以大中城市为网点,多层次、多形式的市场体系。

(7)扩大对内对外交流合作。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石文化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吸引国内外的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参与石文化产业开发,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大企业、大集团以及战略投资者,壮大石文化产业龙头。

(8)加快产业管理创新。推动石文化企业在成本管理、工艺管理、质量管理、宣传营销策划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强化企业基础管理。鼓励和引导企业学习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精细化管理等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将企业做大做强。

(9)注重石文化产业宣传工作,举全县之力把青田县打造成浙江最有影响力的石文化产业集聚区。并紧紧围绕石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和发展重点开展宣传,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舆论氛围,提高青田石文化产业的国际国内知名度,营造青田石文化产业开放合作、包容万象的良好局面。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世界石材青田雕刻》
答:“十一五”期间,青田县以“弘扬青田石文化,打造中国石文化之都”为战略目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大力推进青田石雕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作品《枇杷香》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石雕产业发展作为“中国石文化之都”创建的重点,1995年、1996年青田县分别被国家文化部、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2...

《中国石雕之乡的浙江省青田 - “中国石雕之乡”》
答:该文物系青田石雕刻,枣红色,通高115厘米,造型奇巧,刻工精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青田石是中国名石,不仅是雕件的艺术载体,而且是印材首选佳料。据《青田县志》记载,元时“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从明代中叶开始大彰于世,并登上文人雅士之室。篆刻大家文彭以青田石作为印材替...

《青田石雕》
答:青田石雕是指在福建省福州市青田镇所产的一种石材上,进行雕刻加工制作而得到的艺术品。青田石材是一种坚硬的大理石,具有密度大和硬度高的特点,质地细腻,色泽鲜艳,透光度较高。青田石雕具有精美细致的雕刻工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富有浓郁的艺术气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青田石雕在历史...

《细腻精致的青田石摆件是如何雕刻而成的?》
答:这件精品青田石雕摆件,是有名贵的青田石品种雕刻而成,原石石质非常细腻且极为稀有,纹理细腻温润,在色泽上呈现出了从淡黄到金黄层次多样且丰富的黄色,是雕刻和篆刻最为理想也最为难得的石材。作品质地细腻,雕刻精工,造型细致入微,千姿百态的庄稼在秋风中飘香,意韵幽长,兼具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属...

《青田石雕的工艺特色》
答:青天石雕是以青田石为雕刻材料。其青田石,在地质学上称为“叶蜡石”,是一种耐高温的矿物。青田石色彩丰富、光泽秀润,质地细腻,软硬适中,可雕性极强。用青田石雕制的作品五彩缤纷、玲珑剔透、晶莹如玉,别具艺术效果。青田石英钟分子结构均匀细密,雕镂的线条可细微到头发丝而不断裂,做成印章,篆刻...

《惟妙惟肖:青田石封门青白菜摆件赏析》
答:由于封门青的产量极其稀少,颜色青黄而高雅,质地温润,是雕刻印石材料中最受欢迎的雕刻石材,几百年来都被篆刻家们所青睐。 封门青不仅是雕刻印章的主要材料,雕刻者还根据封门青的特色雕刻出很多奇特美观的雕件,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青田石封门青白菜摆件图片。?青田石封门青白菜摆件图片?封门青的质地坚...

《青田石雕的品质》
答:粗雕、细雕、封蜡、润色等。青田石雕艺人善于利用石料的天然色彩、质地、纹理、形态进行精心设计,因材施艺,因色取俏,化腐朽为神奇,使青田石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青田石雕作为传统的工艺精品,其雕刻技巧、风格塑造和情趣意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程度。石雕艺人在创作过程中遵循石材的自然特点,...

《青田石雕的特征》
答:特征次要矿物为刚玉、蓝线石、红柱石等,次要矿物以星点状、圆点状、团状、云雾状、条纹状、侵染状和隐含纹理状在基质中出现,形成丰富的宝石学产状特征(例如常见品种蓝钉、紫罗兰、蓝星等)。质量影响因素为:(1) 不同矿物存在,受热引起的应力差是导致少数青田石脆裂的直接原因。( 2) 铁是青田石...

《中国石雕之乡的浙江省青田 - “中国石雕之乡”》
答:该文物系青田石雕刻,枣红色,通高115厘米,造型奇巧,刻工精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青田石是中国名石,不仅是雕件的艺术载体,而且是印材首选佳料。据《青田县志》记载,元时“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从明代中叶开始大彰于世,并登上文人雅士之室。篆刻大家文彭以青田石作为印材替代金属、牙骨,从此,...

《罕见至极:民国青田石艾叶绿印章鉴赏》
答:中国的印章文化非常深厚,且印章所用的材质甚是广泛,但最著名的印章石材还得归于青田石、巴林石、寿山石、昌化鸡血石四大名石。其中,青田石艾叶绿因石材的质地细腻和色彩艳丽,而成为数百年来文人墨客所喜爱的珍贵名石之一。特别是在明末清初,采用青田石艾叶绿雕刻的印章非常丰富,一些质地上乘的流传至今...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